「为什么你不问我为什么?」
「你怎么一点好奇心都没有?夫妻一场,就请问问我吧!」
年轻时的热情、浪漫,逐渐在生活的粗砺、岁月的催逼下流失了!大部分的人因为坑坑巴巴和生活搏斗着成长为一个庄重的大人,却也从此遗失了有趣的灵魂!
但是,在婚姻与家庭生活里,廖玉蕙从不死心,她说:「没有一点脑力激盪,人生有什么意思!」
她又说:「一点生活情趣都没有,猜不出来,就不会叫我给你一点暗示?人家电影里的夫妻都这样的。」
她每天忙着给先生的删节号填充可能的正确答案,他删她填,然后再自问自答,忙得不亦乐乎。他则老神在在,或笑而不答,或在提供给他的答案中选择一个安全的说法——「以上皆是」。
就这样,谍对谍似的,两人默默关心,互相猜测。烧一道菜,读一本书,不论街头漫步或开车远行,廖玉蕙以亲切诙谐之笔写生活琐事,佐以趣味横生的对话,生动点出寻常夫妻的欢乐与烦恼,既家常又甜蜜。
本书特色
★ 廖玉蕙最温馨有趣的散文,并配上细致插图及照片,全彩精印。
★ 廖玉蕙速写夫妻对话、亲情互动、师生交流,生动记录下每个片刻有趣的对话,篇篇温馨动人,也引人深思。
作者简介
廖玉蕙
东吴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现任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系教授。创作有《后来》、《纯真遗落》、《大食人间烟火》、《廖玉蕙精选集》、《像我这样的老师》、《五十岁的公主》、《妩媚》、《走访捕蝶人》……等三十余册;也曾编写《文学盛筵——谈阅读教写作》、《繁花盛景——台湾当代新文学选本》等语文教材多种。曾获中山文艺奖、吴鲁芹散文奖、「文协」文艺奖章及中兴文艺奖章。多篇作品被选入高中、国中课本及各种选集。《后来》入选文建会「一○○精选.全民大阅读」。
绘者简介
蔡全茂
中正理工学院化学硕士、美国密苏里大学化学研究所研究,原任中科院主任工程师,五十岁那年,毅然从中科院退休,重新勾动他最初的想望──绘画,开始向梦想靠近,现专事绘画工作。
目录
在云端相逢(自序)
辑一 我的中古好男人
渴念
中古好男人
除了丈夫之外的男人
智救良人
汤圆与散步
长命百岁的祕方
比一比:男人和女人的心胸
沉默的省话一哥
以上皆是
正言若反
删节号?还是把话打包?
欲达「免麻烦」目的的最新技俩
今年的誓词
做菜与吃点心的方法
我对今晚做的菜很有信心哦!
勇于拔擢人才!
请不要拦我!
后来呢?
蚕吃桑叶与吐丝的方法
勇于认错,抵死不改
啊!如何能白首偕老啊!
不是说:「物以类聚」吗?
幸好没被发现娶了个怪胎!
抑制参与陌生人谈话的欲望
常常饮恨
情趣与负责任相抵触吗?
没有被北风吹走的话
辑二 我的亲情三温暖
如何证明?
有没有被安慰到?
夜里的我总是格外脆弱
父亲节的礼物
爸爸胜出!
饭桌上的问答题
互相宠溺
语言的延展性
(女宅)紫嫣红开遍
家庭记事簿里的六~九岁女儿
解决问题的妙计
感受到怎样的幸福
为假期画下一个完美的句点
亲情三温暖
今晚,我是蔡妈妈
两个梦
风中的呜咽
感谢你们一直对我的好
辑三 我的老症头
不想做家事的撇步
关于沉迷
连环错与知耻近乎勇
虚惊一场之后
怎会这样?
敢系金也?
为了肩挑世界
暴冲的失控
荒谬与温柔
变成蜡笔小新
挨骂记
十之八九的不如意事
咖啡与失眠的关系
要活多久?要变得多年轻?
汝着爱想卡开咧啦!
语言的弔诡
做了一场白工
我的失序五二○
十三岁的夏日惊奇
青春期,像一张被揉皱的纸张
约会
人,绝不该贪小便宜
急惊风偏遇慢郎中
自序
在云端相逢
脸书于我而言,纯粹记录生活并抒发个人情感而已,若能和朋友分享生活滋味算是额外收入,心理原本没有任何负担。然而,写着、写着,引发若干朋友的期待。两日没有PO文,竟然收到不同程度的反应。
脸书上的讯息不断捎来:
「你生病了吗?为什么两天都没写东西出来!」这是善意的关切。
「你发生了什么事?这两天上来都看不到文章,好失望。」这是婉转的唿唤。
「出去旅行了吗?也可以写写旅行见闻哦!」这已经不止于谆谆善诱,而是干脆直接下场指导了。
更有甚者,还捎来这样的警告:「是怎样!不管我们的死活了吗?请动作快一点!不要辜负脸友的期待。」这简直无异于无理的催迫了。PO文彷彿成了学校的作业,得克期完成。不过,也由于脸友如此热情的期待,我因之养成有恆的书写习惯,算是意外的收获。
没想到的是,这些PO文,竟然引来出版社的兴趣,纷纷来电表达出版意愿。我的老东家九歌总编辑陈素芳身手麻利,早就盯上。如今,选择其中有关个人情性、家庭互动的部分,集为一书,开始扫图备用,编辑也屡屡前来催促,而一如以往,最困难的决定总是在书名。
先前相中《饭桌上的问答题》,编辑和一干文友都说不错,简单扼要,切中内容;儿子临出门去纽约前,力排众议,认定题目欠新鲜。他说,既然内容攸关家庭互动,主张不如大胆些,题为《为什么你不问我为什么?》先前,他每天下班回家,媳妇总以这句话作为他们说话的主要对白;这些日子,搬回我们家里暂住,赫然发现我和外子的对话中也老听到这句,意外的巧合,凸显两性差异却也泯除了世代隔阂。
前些日子和几位文友到淡水游玩,我试着征询意见,没料到这些年长的朋友都投票《饭桌上的问答题》;而可怪异的是,我在学校里试着在上完研究所课程后提出,竟然毫无例外的,学生全都投票《为什么你不问我为什么?》,难不成在书名的抉择上果真有所谓的世代差异存在!
以此之故,倒引发我的好奇,并兴起隔空征询意见的念头。于是,我商请脸友们帮忙,在比较喜欢的书名中二择一按「赞」,帮忙我取书名时下定决心。没料到朋友反应热烈,不旋踵间,投票的按赞纷至沓来,《为什么你不问我为什么?》以压倒性的票数夺魁。
有意思的是,这本由脸书上的文章集结而成的纸本书,真是彻底出自云端之作,连命名都由脸友们共同决定,这是我写作生涯中非常新鲜有趣的经验。可惜的是,因篇幅限制,无法将脸书朋友透过云端的精彩机智回应一一纳入,算是成书过程中的小小遗憾。
有人说,脸书的发展使人际的互动更加疏离,更加遥远且不可靠;而我却不以为然,它的迅速便捷,以我的经验看来,只要运用得法,它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缩短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几年收束于一瞬、千里之外犹如比邻。它的优缺点关键处,在于使用者的心诚与否。若心意恳挚,温暖的传送无远弗届;若存心歹毒,其实不必假借云端,诈骗依然横行。
我使用脸书年余,心得是:除了排遣胸中块垒、平添生活滋味、得到许多新资讯外,也在云端与散落天涯海角的故旧门生重逢,并认识各行各业的新朋友,彼此互通体验,真是不亦快哉。
廖玉蕙 于二○一二年七月十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