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真精神

毓老真精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严父别离写至心肝阿母,张辉诚再言先师毓老
  在其真挚性情的散文笔下,毓老的神气风采全都活现了起来

  一生传奇的毓老,将生命与经典融合为一
  是君子、文人,更是中文学界的大宗师!

  他办书院、兴建满族博物馆暨满学研究院,修缮永陵还得了一个世界遗产金牌!

  毓老师原名爱新觉罗.金城,为礼亲王代善之裔孙,有学者认为《红楼梦》的大观园有礼亲王府后花园的影子。离开现代教育体制自办书院的毓老师师承多人,尤以康有为启发微言大义、经世致用与口述讲经的书院传统,并承袭熊十力在西化浪潮中致力中华文化复兴的责任感。他鼓励新宾的满洲族人发展红参事业,与德国工厂合作开发人工钻石,将获利与一生教学所得,全部投注在永陵的修缮与满族博物馆暨满学研究院的兴建。隔年,永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盛京三陵之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让毓老师笑称自己得了金牌奖!

  笔者第一次到奉元书院听课,见九十八岁高龄的毓老师抱着病体犹自精神奕奕讲学不辍,大受震撼,写文追溯毓老师的身世、学问概略、来台后的生活,用来缅怀用坚贞的生命力展现中国学术的博大宽广的毓老师,同时写下现代大师与书院的传奇。

作者简介

张辉诚

  一九七三年生于云林县,原籍江西黎川。从小于云林乡间长大,虎尾高中毕业后,资赋优异保送台湾师大国文学系,后又就读国研所,目前为博士候选人,同时亦任教于台北市立中山女高。作品曾获时报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全国学生文学奖等,着有散文集《相忘于江湖》、《我的心肝阿母》、《离别赋》。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一  敬悼毓鋆老师  蒋勋
序二  君子印记  简媜
序三  毓老典型  龚鹏程
自序  十万八千里加三千大千世界

辑一:潜龙勿用
毓老师与礼亲王渊源
毓老师与师承
毓老师与天德黉舍、奉元书院
毓老师与洋学生
毓老师与大学之道
毓老师与书院传统、精神
毓老师修永陵

辑二:望之俨然
毓老师晚年训勉
毓老师讲养生之道
毓老师书画文
毓老师与义孙

辑三:不失其正
毓老真精神
大隐
泰山颓兮
毓老师与我
那你来吧

附录 《清史稿.列传三.诸王二》

图书序言

毓老师修永陵

毓老师修整永陵,起建满学研究院、满族博物馆,是一九九六年以后的事。永陵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永陵镇,是毓老师嫡系祖先陵墓,又称「兴京陵」。始建于一五九八年(明神宗万历廿六年),后代多有改造与扩建。一六一六年(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太祖天命元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称汗时曾建都于「赫图阿拉」(满语,或译赫图阿喇、黑秃阿喇、黑图阿拉,为「横岗」之意),即今永陵镇老城区。一六三六年(明思宗崇祯九年、清太宗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下令将赫图阿拉改成汉名「兴京」,所以永陵旧称兴京陵。一六五九年始更名为永陵,寓意帝祚长久。一六七七年,永陵改用象征皇帝的黄琉璃瓦顶。

永陵葬有孟特穆(肇祖)、福满(兴祖)、觉昌安(景祖)、塔克世(显祖)以及努尔哈赤的两位叔伯礼敦和塔察篇古以及他们的配偶。塔克世(显祖)是努尔哈赤(清太祖)的生父,觉昌安(景祖)是努尔哈赤的祖父,两人在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年),前往古埒城试图劝降叛明的孙女婿阿台,不料却被辽东总兵李成梁所率建州女真苏克苏浒河部的图伦城主尼堪外兰于破城后纵兵屠城中遭到错杀。(因此努尔哈赤视尼堪外兰为杀祖、父之仇人,最终想尽办法杀之以报亲仇,此杀祖、父之仇恨亦成为日后努尔哈赤讨明檄文「七大恨」的第一大恨。)孟特穆(肇祖)、福满(兴祖)分别为努尔哈赤的高祖父及曾祖父。换言之,赫图阿拉及永陵是清朝的龙兴与祖陵之地。

永陵的格局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前院、方城与宝城。

前院。入口为木栅栏正红门,面阔三间,黄琉璃瓦顶。门后即四祖碑亭,依古代(左)昭(右)穆制度排列,中左为肇祖,中右为兴祖,最左为景祖,最右为显祖,碑亭内有神功圣德碑,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写成。碑亭为歇山琉璃顶建筑,周围有果房、膳房等祭祀配房建筑。

方城。碑亭的北面是方城,正门入口为启运门,方城内有启运殿、东西配殿和焚帛亭等。启运门后两侧有砖雕云龙袖壁。启运殿即享殿,为祭祀主体建筑,内有四帝及其皇后的供奉牌位。

宝城。启运殿后为宝城,即墓葬地,仍按昭穆排列,中为兴祖,左为景祖,右为显祖,台下左为礼敦,右为塔察篇古,肇祖位兴祖墓东北。

一九九三年夏天,毓老师第一次回大陆、回新宾,由学生蔡明勋陪同。当时毓老师向蔡明勋说:想回「兴京」。蔡明勋透过大陆中国旅行社的朋友,辗转问到东北人,才知道原来「兴京」是满洲国旧称,现已改名「新宾」。蔡明勋于是安排毓老师先到北京,在北京先住了三、四天, 会见一些宗族朋友,和一名社科院研究清史的学者。同时又去了一趟旧礼亲王府,毓老师站在已经改为民政局办公室的旧王府入口,对着蔡明勋说:「这是王府的侧门。」(毓老师上课时曾提及此事,说当时在王府侧门察看时,看守的军人走过来问:「老先生您在看什么?」
老师答:「我在看我家!」那门卫大概是看老师年纪大,想是脑袋不清楚了,就客气地请老师离开。)

看完旧府之后,毓老师忽然说:「走,我们去看一看亲戚!」便走进一旁胡同,四下低低矮矮都是房子,每户门都很小,里面坪数三、四坪,一大排房子共用一处卫浴。转绕之间,忽然,迎面走来一位老太太,毓老师轻声对蔡明勋说:「就是这一位!」老太太看到老师,马上低下头,不肯把头抬起来。毓老师又说:「那位是格格!」蔡明勋问老师:「要不要我上前去问问!」毓老师说:「不必了,她的穿着、生活状态,还有这种气氛,都不能跟她相认!」于是毓老师和蔡明勋掉头就走。毓老师边走时又说:「那个格格是皇后的亲姪女,小时候我们常有往来!」(蔡明勋回忆说一般人在这种情况应该都会掉眼泪,但毓老师很刻意压抑着,绝不轻易掉泪。)

在北京期间,又去了颐和园,当时颐和园还很破旧,不像现在整修得那样好。晚上,毓老师想去老舍茶馆听相声、看表演,蔡明勋问老师要不要先去买票,毓老师吩咐说:「到了那边再买!」茶馆七点开演,到了门口才六点,但已经大排长龙,茶馆的票分前场、中场、后场,蔡明勋回头问毓老师说:「要买什么票?」蔡明勋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毓老师沿途吃喝一切从简,毫不讲究,几乎每餐都是吃馒头配花生米,因此认为老师会希望买最便宜的票,但毓老师却说:「买最上等,要娱乐就要像个样。」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