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读过陈之藩先生写的〈谢天〉、〈失根的兰花〉,他的散文《旅美小简》、《在春风里》、《剑河倒影》更为许多书迷所津津乐道。
陈之藩先生学的虽然是科技,在心里却始终为文学保留着一席之地。他曾说科学与诗很相近,「科学界的研究科学,与诗人踏雪寻梅的觅句差不太多。」写作风格高雅纯净的他,在撰文纪念胡适先生时写道:「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读他的散文,也很难不沉醉在他文字的「春风」里。
《花近高楼》,由童元方教授从陈之藩文集《蔚蓝的天》、《旅美小简》、《在春风里》、《剑河倒影》、《一星如月》、《时空之海》、《散步》中,编选最精采的四十五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花近高楼〉、〈月色中天〉、〈晴开万树〉、〈温风如酒〉,有关于文明的思考的,有涉及价值的取舍的;有观照人世的体悟的,有偶寄闲情的随笔的。童元方教授形容:「陈之藩早期的散文,比如《旅美小简》的语言华丽多姿,而情感澎湃,沛然莫之能御。问题思考的层次分明,表达的手法漂亮,展露出陈氏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机锋处处。到后期的作品,一如满天的华采隐隐收拢在浩渺的□波之中,清光凝定的气派,令人想起『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从二十多岁满腔热血的知识青年,到成为走过二十世纪最光灿的科学岁月的智慧长者,陈之藩一直用独特的、兼具理性感性的笔,记述他对当代、对科学、对文学的见解,文中处处流露知识份子忧国忧民的情怀,却不盲目的人云亦云。即使早期文章相隔已有半个世纪,现在看来仍经得起时间检验,历久弥新。
作者简介
陈之藩(1925~2012)
北洋大学电机系理学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理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美国路易斯学院荣誉法学博士。曾任基督兄弟学院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副研究员、休士顿大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客座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及系主任、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教授、台湾中山科学院研究指导顾问、台湾成功大学研究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着有电机工程论文百多篇,《系统导论》及《人工智慧语言》专书二册;散文有《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蔚蓝的天》、《旅美小简》、《在春风里》、《剑河倒影》、《一星如月》、《时空之海》、《散步》、《看云听雨》、《思与花开》等。获选英国剑桥大学艾德学院院士、英国电机学会院士。2007年获颁台湾元智大学「桂冠文学家」。2012年4月7日,马英九总统以陈氏作品兼具文理,感动人心,亲自在成功大学怀念会上颁发褒扬令。
编者简介
童元方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士、美国奥立冈大学艺术史、东亚研究双硕士,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哈佛大学、并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现为东华学院教授兼人文及社会科学学系系主任。中文着作有《一样花开──哈佛十年散记》、《水流花静──科学与诗的对话》、《爱因斯坦的感情世界》、《为彼此的乡愁》、《田间小径──走向科学的人文随笔》、《选择与创造──翻译论丛》、《游与艺──东西南北总天涯》、《阅读陈之藩》,译作有《德日进思想简介》、《爱因斯坦的梦》、《情书:爱因斯坦与米列娃》与《风雨絃歌:黄丽松回忆录》。英文着作有:Two Journeys to the Nort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etic Journals of Wen T’ien-hsiang and Wu Mei-ts’un, 译作有明代女子曹静照、马如玉以及清代女子吴规臣、梁德绳的诗,收在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一书中。
前言:有斜阳处∕童元方
花近高楼
谈希望
并不是悲观
钟声的召唤
迷失的时代──纪念海明威之死
科学与诗
哲学与困惑──六十年代忆及金岳霖
实用呢,还是好奇呢?
理智呢,还是感情呢?
一夕与十年
风雨中谈到深夜
取伤廉、与伤惠、死伤勇
月色中天
选择就是创造
兴趣与成就
成功的哲学
哲学家皇帝
明善呢,还是察理呢?
自己的路
谈风格──在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国同学会演讲
莫须有与想当然
进步与保守
晴开万树
智慧的火花
钓胜于鱼
失根的兰花
智者的旅栈
寂寞的画廊
愿天早生圣人
谢天
褒贬与恩仇
把酒论诗──悼雷宝华先生
看云听雨
天容海色
温风如酒
山水与人物
週末
垂柳
河边古屋
闲云与乱想
山色与花光
日记一则
敲门声
散步
畴人的寂寞──谈谈陈省身的诗
帕华洛帝与郝寿臣
笑与啸
挥棒与司鼓
儒者的气象──纪念邢慕寰教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