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曾经烽火连天,岛上洒满悲欢离合的血与泪、俯拾皆是可歌可泣的故事。我的童年沈浸在砲火下,有血也有泪、可歌亦可泣,年过半百蓦然回首,目触硝烟下断垣残壁的景象,仿如神游梦境,很心酸,却也很温馨;《忆往情深──砲火下的童年往事》系列文稿,记录走过烽火岁月的足迹,祈盼借书刊之发行,让更多人领略「战火无情」的意境,并为同在战火下受苦受难的人作见证!
本书特色
金门人谈金门事,详细描述战地金门的文化与生活。
作者简介
林怡种
一九五五年出生于金门,曾任金门日报社技士、编辑、编辑主任、总编辑,参与浯江夜话专栏、及社论撰稿十余年。文艺作品散见报刊杂志。
【不可逆转的一页──写在《忆往情深》出版之前】
历史不能重演,幸好,人的脑海记忆影像,可以倒带重播。
几年前,有一次名作家黄春明先生与李昂小姐应邀到金门,与地方艺文界就进行一场「小说里外生活情境」的对话与交流。
席间,黄大师说:「金门曾历经烽火连天,多少血与泪洒在这一片土地上,亲情饱尝悲欢离合,到处都是可歌可泣的写作题材,若不及时记录,将随着物换星移逐渐褪色,或因生命不断地凋零而流失,不复记忆。」
李大师接着说:「人们走过的历史,是不可逆转的一页,今天民生比以前富庶,就算有朝一日再回到和从前一样的贫穷,但以后的贫穷,绝对和过去的贫穷不一样。换句话说,文学反映人生,我们这一代走过的足迹,这一页历史应即时记下,因为,历史是不可逆转的一页!」
我是金门人,出生在「八二三砲战」前三年,正是「国、共」两军隔着金厦海崃争战最炽热的时期,因此,我的童年岁月,沈浸在砲火硝烟之中,确有许多血与泪、可歌可泣的写作题材。
于是,我打开脑中记忆的磁带,让童年的影像重播。顿时,眼前似有一把时光利剑自晴空噼下,剎那间,令我回到四十年前砲火下的金门农村。
首先,出现在眼帘底的,是砲火下穷苦的童年。意外地捕获一只水獭,为了换取学费,我们用铁笼将牠抬到市场叫卖;「猎獭记」是牠被捕以及原本会被人买去剥皮炖汤吃补,却因无人出价,无奈抬回家野放的情景。
战时的金门,共军的砲弹会炸死人,岛上部队演训弹药亦常伤人,我亲眼见到战斗村演习时,子弹贯穿堂伯父的胸膛,「福伯中枪」倒地痛苦哀号及村民们合力抢救,那是一幅血与泪的交织图。
为了防止共军进犯,金门岛上无分男女全民皆兵,人人配发枪枝,每季举行装备检查。有一次,我代替父亲到坟场旁边的小学值夜,看守几百支历经「抗日」、「古宁头大战」等战役,曾杀人无数的老旧七九步枪,偏偏一只黑猫来作乱,「难忘装检夜」令人余悸犹存。
我出生在海边,大海藏无尽,有鱼、虾、蟹、更有各种贝类,家中五兄弟,全靠到海边捡拾贝类贩卖赚取学费,才能唸到金门最高学府毕业,没有辍学去当兵;甚而,战地没有补习班,「海的孩子」其中有人既无补习、也没加分,却无碍高分考取医学系。大海孕育我们成长、茁壮,更是我们时时感恩的「母亲」!
「国、共」争战期间,除了砲弹满天飞,还有企图「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喊话「心战」。我家距大陆只有三、四千公尺,全天候笼罩在共军高分贝喊话噪音之中,亲身领略「记那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因金门砲弹满天飞,孩子们经常捡拾废弹换麦芽糖或卖钱,为了能多挣几块钱,我们经常从砲弹钢胚敲下红铜,当时根本不懂得害怕,而今每次听到「流浪到淡水」的歌声,便想起敲废弹手残、眼盲的「金门王仔」,方吓出一身冷汗,不禁回想起「要钱不要命的童年」。
抗战胜利以前,金门岛上没有医疗设施,居民全靠採草药自疗或求神拜佛保佑健康。民国三十八年,国军退守金门之后,村落附近的卫生排,医官对民众求诊「来者不拒」,而且完全免费,军医们为金门医疗事业奠基,「白袍将军赵善灿」在金门战火下行医八年救人的过程,堪称箇中典型。
「南丁格尔」自动请缨上前线照护伤患,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金门,来自高雄左营眷村、护专毕业的杨玉芬,为了上前线照护伤病官兵,写信求助于金门县长,前两封分别以「无职缺」和「非国防医学院毕业」为由遭婉拒,但她并不死心,再写第三封信,表明可以不佔职缺、不领薪水,自愿到战地当照护伤患的义工,县长终于被她感动,协助达成「战地白衣天使」的愿望。
「血丝虫病」在金门有百年以上的流行史,平均每七人就有一人被感染,虽不是恶性传染病,也不致于丧命,但易使人畸形残肢、丧失工作能力。在「国防医学院」范秉真教授和徐郁坡顾问的领导下,「金门血丝虫工作小组」历经五年的努力,终让百年痼疾自此根绝,个人忝为小组成员之一,谨以「白色的回忆」一文记录全程。
金门是海岛,早年医药不发达,且风沙为患,各村落均设有「风狮爷」当守护神,以镇风、止煞。国军退守金门后,为防阻共军进犯,由司令官胡琏将军「开立借据」,拆除村落庙宇或空屋,取其砖瓦石块构筑防御工事;村子里庙前的一尊风狮爷因而失踪一甲子,却让我无意间挖掘出土,「发现风狮爷」记述着这段充满「神」与「奇」的历程。
战火下的金门,既乏儿童才艺班,更无网路、电视,部队官兵丢弃在垃圾坑的书刊,虽常是断简残篇,却是我钟爱的「童年课外读物」,箇中书刊作者,许多原在大陆办报、编报,或是学识渊博的菁英,不乏因抗日热血沸腾投笔从戎,他们转战大江南北,足迹遍及五湖三江,特别是离乡背井、饱尝人间悲欢离合,透过流畅文笔跃然纸上,无论是长篇或短文,篇篇文情并茂,令人百看不厌。再三研读那些书刊,让我熬出一股热爱文艺的冲劲,才有机缘进入报社,写稿与编报遂成一生的职志,更是一家老小的衣食来源。
军管体制下,颁布许多单行法规,诸如农民牵牛上路排粪,要罚款三百元,相当于彼时教师月薪的半数,穷苦的农民缴不起罚款,只好被抓去关禁闭,衍生一些「牛粪风波」。
金门先贤蔡复一,哌哌坠地即独眼瘸脚、佝偻驼背,先天身体残障,但自幼聪明好学,禀赋异于常人,立下「一目观天斗,孤脚跳龙门,龟盖朝天子,麻面满天星」的宏愿,曾官拜御史总督,获赐以「尚方宝剑」,统兵镇守西南五省,每天案牍劳形,几乎废寝忘食,夫人李氏耽心夫婿饿坏身体,以面粉制成拭饼皮,包卷饭菜供其充饥,衍生每逢元宵、清明时节,闽南地区民间有吃「拭饼」的习俗。我的童年,有一段「卖拭饼的日子」。
砲火下的童年往事,记忆非常深刻,回想起来特别温馨。只可惜个人没有生花妙笔,未能写出可歌可泣的篇章,只能将当年见闻存于脑海中的影像倒带重播,以文字记录而已。
《忆往情深》一书,汇集砲火下的童年往事系列文稿,正有感于黄大师的提醒,趁着记忆尚未退化及时记录,以告慰过往,更为当年拚搏的军民致敬。本书是个人出版的第八本作品,与先前的「根本真情系列」一般,祈望借着书刊的发行,让更多人认识战火下的金门,并为「不可逆转的一页」作见证!
林怡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