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是我華夏民族最早的一部史料匯編,內容包括《虞書》(堯舜時代)、《夏書》、《商書》、《周書》。所記大多是政治性的文誥。《尚書》是文化的根源,也是一部「政書」,包羅內聖外王之理,,乃至天文、地理、教育、經濟、官製、刑律等,無不含蘊其中。李教授改寫時採取力求淺近的做法,盡量做到深入淺齣,使它大眾化、通俗化。讓人願意接近它、閱讀它,進一步藉以喚起國人研究《尚書》的興趣,以期達到發揚固有文化的終極目標。
作者簡介
李振興
國傢文學博士。
曾任:政大中文係教授。
現已退休。
著作:《說文地理圖考》、《王肅之經學》、《尚書流洐及大義探討》、《尚書學術》等。注譯作品有《東萊左氏博議》(與簡宗梧教授閤譯)、《顔氏傢訓》。
【齣版的話】
【導讀】先民智慧的曙光──李振興
第一章
認識《尚書》 一、為什麼稱作《尚書》 二、《尚書》的編集 三、今文《尚書》 四、古文《尚書》 五、僞古文《尚書》 六、《尚書》的大、小序 七、《尚書》的流傳 八、應有的體認
第二章
堯舜的治化 一、堯的形象 二、堯的治化 三、堯的作為 四、堯的求賢 五、舜的攝政 六、舜的即位 七、結語
第三章
皋陶陳謨 一、前言 二、大義探討 三、結語
第四章
禹貢山水 一、禹貢解題 二、九州敷土 三、九州山水 四、治平措施 五、地平天成 六、結語——禹貢的價值 七、附載 八、本篇參考書目
第五章
從〈金滕篇〉看周公的忠藎 一、前言 二、大義探討 三、結語
第六章
周公告成王以「無逸」,乃治國之本 一、前言 二、大義探討 三、結語
齣版的話
時報文化齣版的《中國曆代經典寶庫》已經陪大傢走過三十多個年頭。無論是早期的紅底燙金精裝「典藏版」,還是50開大的「袖珍版」口袋書,或是25開的平裝「普及版」,都深得各層級讀者的喜愛,多年來不斷再版、復印、流傳。寶庫裏的典籍,也在時代的巨變洪流之中,擎著明燈,屹立不搖,引領莘莘學子走進經典殿堂。
這套經典寶庫能夠誕生,必須感謝許多幕後英雄。尤其是推手之一的高信疆先生,他秉持為中華文化傳承,為古代經典賦予新時代精神的使命,邀請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共同完成這套钜作。二○○九年,高先生不幸辭世,今日重讀他的論述,仍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他殷殷切切,不殫編務繁瑣而規劃的宏偉藍圖。他特彆強調:
中國文化的基調,是傾嚮於人間的;是關心人生,參與人生,反映人生的。我們的聖賢纔智,曆代著述,大多圍繞著一個主題:治亂興廢與世道人心。無論是春鞦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各傢的傳經事業,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程硃陸王的心性義理;無論是貴族屈原的憂患獨嘆,樵夫惠能的頓悟眾生;無論是先民傳唱的詩歌、戲麯,村裏講談的平話、小說……等等種種,隨時都洋溢著那樣強烈的平民性格、鄉土芬芳,以及它那無所不備的人倫大愛;一種對平凡事物的尊敬,對社會傢國的情懷,對蒼生萬有的期待,激盪交融,相互輝耀,繽紛燦爛的造成瞭中國。平易近人、博大久遠的中國。
可是,生為這一個文化傳承者的現代中國人,對於這樣一個親民愛人、胸懷天下的文明,這樣一個塑造瞭我們、嗬護瞭我們幾韆年的文化母體,可有多少認識?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觸的機會,把握的可能呢?
參與這套書的編撰者多達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大傢當年都是滿懷理想與抱負的有誌之士,他們努力將經典活潑化、趣味化、生活化、平民化,為的就是讓更多的青年能夠瞭解繽紛燦爛的中國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歲月裏,大多數的參與者都還在文化界或學術領域發光發熱,許多學者更是當今獨當一麵的俊彥。
三十年後,《中國曆代經典寶庫》也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我們重新掃描原著,針對時代需求與讀者喜好進行大幅度修訂與編排。在張水金先生的協助之下,我們就原來的六十多冊書種,精挑齣最具代錶性的四十種,並增編《大學中庸》和《易經》,使寶庫的體係更加完整。這四十二種經典涵蓋經史子集,並以文學與經史兩大類彆和朝代為經緯編綴而成,進一步貫穿我國曆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在齣版順序上,首先推齣文學類的典籍,依序有詩詞、奇幻、小說、傳奇、戲麯等。這類文學作品相對簡單,有趣易讀,適閤做為一般讀者(特彆是青少年)的入門書;接著推齣四書五經、諸子百傢、史書、佛學等等,引導讀者進入經典殿堂。
在體例上也力求統整,尤其針對詩詞類做全新的整編。古詩詞裏有許多古代用語,需用現代語言翻譯,我們特彆將原詩詞和語譯排列成上下欄,便於迅速掌握全詩的意旨;並在生難字詞旁邊加上國語注音,讓讀者在朗讀中體會古詩詞之美。目前全世界風行華語學習,為瞭讓經典寶庫躍上國際舞颱,我們更在國語注音下麵加入漢語拼音,希望有華語處,就有經典寶庫的蹤影。
《中國曆代經典寶庫》從一個構想開始,已然開花、結果。在傳承的同時,我們也順應時代潮流做瞭修訂與創新,讓現代與傳統永遠相互輝映。
時報齣版編輯部
看到《尚書:華夏的曙光》這本書名,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的是一種古老而又莊重的畫麵。我一直對華夏文明的起源充滿好奇,總覺得那些最古老的文獻裏,隱藏著我們民族最根本的基因。而“尚書”二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權威和曆史感,仿佛是通往那個遙遠時代的鑰匙。“華夏的曙光”這個副標題更是充滿瞭詩意和哲學意味,讓我忍不住去想象,這本書到底會講述怎樣一段波瀾壯闊的故事。是關於那些開創性的君王,還是關於那些奠定民族精神的早期思想?是關於我們如何從零開始,構建起最初的文明體係,還是關於那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先輩們,如何點燃瞭文明的火種?我期待這本書能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那些晦澀的古籍內容變得生動起來,讓我們這些對曆史充滿熱情但又缺乏專業知識的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華夏文明最初的光輝。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那深邃的藍色背景,仿佛承載著曆史的重量,而書名“尚書:華夏的曙光”幾個字,用一種古樸卻又充滿力量的金黃色字體呈現,瞬間就勾起瞭我對遠古時代的好奇心。我一直對中國的早期曆史,尤其是那些奠定我們文明基石的傳說和文獻情有獨鍾。雖然我還沒有真正翻開這本書,但僅僅是看到它的樣子,我就已經開始想象,裏麵會是怎樣一番波瀾壯闊的景象。是那些神話般的帝王,還是那些影響深遠的製度雛形?是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傳說,又或者是那些埋藏在時間深處的未解之謎?每一次拿起一本帶有“尚書”字樣的書,都像是在叩響曆史的大門,期待著裏麵能夠閃爍齣關於我們文明起源的智慧之光。我尤其好奇,這本書將如何解讀“華夏的曙光”這一主題,是通過講述開國君主的功績,還是通過描繪早期社會的麵貌,亦或是試圖勾勒齣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世界?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詩意和象徵意義,讓人充滿瞭期待,想要從中一探究竟。
评分我最近在書店裏瞥見瞭這本《尚書:華夏的曙光》,當時就被它所吸引。作為一個對古代中國曆史,特彆是那些早期文獻的愛好者,我總是在尋找能夠深入淺齣地解讀這些古老文本的作品。我一直覺得,“尚書”二字本身就有一種厚重感,它不僅僅是一部典籍,更是華夏文明源頭的一部分。而“華夏的曙光”這個副標題,更是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充滿瞭遐想。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那些開天闢地的傳說,是那些偉大的先賢留下的智慧結晶,是文明初露崢嶸時的那種蓬勃生長的力量。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個時代的氣息,去理解那些先輩們是如何在混沌中開闢齣文明的道路,是如何為後世奠定基石的。我期待它能以一種全新的視角,解讀那些古老篇章中的深刻內涵,讓我對“華夏”這兩個字的起源有更深的理解。這本書的名字,就像一束光,照亮瞭我對中國古代曆史探索的欲望。
评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史研究略有涉獵的愛好者,我常常會對早期文獻的解讀感到睏擾。《尚書》無疑是其中的重鎮,但其晦澀難懂之處也讓許多讀者望而卻步。因此,當我看到《尚書:華夏的曙光》這一書名時,立刻引起瞭我的極大興趣。我猜測這本書或許緻力於將《尚書》中的精髓,與“華夏文明的曙光”這一宏大的曆史敘事相結閤,通過對早期文獻的深入分析,展現華夏文明的早期形態和發展軌跡。我期待它能不僅僅是對文本的解讀,更能提供一種曆史的縱深感,讓我們窺見那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的圖景。或許,它會為我們揭示《尚書》中那些關於國傢治理、道德倫理、甚至宇宙觀念的早期思想,並探討這些思想如何塑造瞭我們民族的精神特質,如何成為華夏文明得以延續和發展的重要基石。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探索和啓迪的意味,激發瞭我深入瞭解的欲望。
评分我平時對曆史類書籍情有獨鍾,尤其是關於中國古代的那些比較早期的記載。最近偶然看到一本叫做《尚書:華夏的曙光》的書,光看書名就覺得很有分量。我一直覺得,“尚書”這份古籍承載著太多的曆史信息,但往往因為語言的古奧而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所以我一直很期待能有一本書,能夠用更現代、更易懂的方式來解讀它,並且能將它與“華夏文明的開端”聯係起來。我腦子裏設想著,這本書會不會講述一些關於古代帝王如何治理國傢、如何開疆拓土的故事,又或者會分析當時社會的經濟、文化狀況,讓我們看到華夏文明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我特彆好奇,它會如何處理那些傳說與史實之間的模糊地帶,是否會提供一些新的見解。總之,這本書的標題給我一種宏大敘事的感覺,仿佛要帶領我進入一個嶄新而又古老的時代,去見證文明的誕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