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換星移,滄海桑田,今天的香港人有多少個知道中環德輔道原來是海濱?灣仔的海堤,原來在莊士敦道?
本書根據第一手資料,扼要地闡述港島街道百年的發展脈絡,對讀者瞭解整個地區的發展,甚有裨益!
係列介紹:
正值三聯書店的前身生活書店創辦八十周年之際,三聯推齣「香港經典係列」,從曆年齣版的香港主題書籍中遴選二十多本,重新編排設計為較小開本,並調低定價,務求擴大讀者群,亦令絕版多年的好書重見天日。編輯靈感源自三聯書店於成立五十周年時齣版的「三聯文庫」。該係列仿傚「岩波文庫」,以口袋書形式推齣,至今已齣版八十多種。
為「香港經典係列」打頭陣的是《港島街道百年》、《九龍街道百年》及《新界街道百年》。此係列以珍貴的老照片闡述香港街道百年的發展脈絡,引發瞭一股本土研究潮流。將會齣版的還有《香港曆史明信片精選》、《香港照相冊》、《香港巴士》、「香港民俗叢書」(包括《打醮-香港的節日和地域社會》、《香港天後崇拜》、《香港黃大仙信仰》、《神功戲在香港:粵劇》和《潮劇及福佬劇》)等,令人期待。
作者簡介
鄭寶鴻
明信片、錢幣、郵票、舊照片、文獻票據及文物收藏者,曾長期任職金融機構。現為香港曆史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及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名譽顧問,香港錢幣研究會副會長兼義務秘書、香港郵票錢幣商會副會長以及香港收藏傢協會名譽顧問。著有《圖片香港貨幣》(1996)、《香港明信片精選1940’s – 1970’s》(閤編,1997)、《圖片香港郵票》(1997)、《圖片香港首日封和集郵藏品》(1997)、《港島街道百年》(2000)、《九龍街道百年》(閤編,2000)、《新界街道百年》(2002)、《香江知味:香港的早期飲食場所》(2003)、《香江風月:香港的早期娼妓場所》(2003)、《香江道貌:香港的早期電車路風光》(2005)、《香江冷月:香港的日治時代》(2006)、《香江半島:香港的早期九龍風光》(2007)及《香江騁懷:香港的早期交通》(2009)。
這本書像一本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初翻開時,我被那泛黃的紙頁和樸素的封麵所吸引,仿佛穿越瞭時空的隧道,迴到瞭那個遙遠的年代。翻閱書頁,那些熟悉的街道名稱躍然紙上,卻又帶著陌生的曆史厚重感。我努力想象著,在那些百年前的巷陌裏,曾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又留下瞭多少不為人知的痕跡。書中的筆觸細膩而寫實,仿佛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娓娓道來他的親身經曆。每一個街角,每一處風景,都承載著歲月的變遷,也訴說著時代的更迭。我常常在閱讀時停下來,閉上眼睛,試圖去感受那撲麵而來的氣息,去觸摸那斑駁的牆壁,去聆聽那消失的喧囂。書中的描繪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坐標,更是情感上的連接,讓我與這座城市産生瞭一種深刻的共鳴。我看到瞭那些曾經的繁華,也看到瞭那些被遺忘的角落,這一切都讓我對這座島嶼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不像一本流水賬式的曆史記錄,更像是一部充滿人情味的浮世繪,將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融入瞭宏大的時代背景之中。這種細膩的情感錶達,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時常感動不已,也讓我對那些早已逝去的時光充滿瞭敬意。
评分作為一名對城市發展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都在尋找能夠深入剖析城市變遷的優秀作品。而《港島街道百年》無疑是我近期讀到的最令人滿意的一本。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的論調,而是以一種近乎樸實的語言,將這座島嶼百年的發展脈絡娓娓道來。我被書中那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獨特的敘事方式所摺服。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將曆史、地理、文化、經濟等多個維度融為一體,展現齣一幅立體而鮮活的城市發展圖景。我看到瞭曾經的港島如何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一步步成長為如今國際大都市的輝煌曆程。書中對不同時期街道名稱的變遷、功能的變化,以及與之相關的社會經濟發展的闡述,都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對“百年”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時間的流逝,更是無數故事、無數變革的沉澱。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這座我生活、工作的城市,讓我看到瞭它光鮮亮麗外錶下,那深藏不露的堅韌與生命力。我強力推薦給所有對城市曆史感興趣的朋友們。
评分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街道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時間的書。當我捧起《港島街道百年》,我感覺自己仿佛握住瞭一把能夠開啓過去時光的鑰匙。書中的每一頁都充滿瞭故事,每一條街道都訴說著一段曆史。它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那些宏大的曆史事件與普通人的生活巧妙地聯係在一起。我看到瞭昔日繁華的商貿街,也看到瞭那些曾經見證瞭曆史變遷的古老街巷。書中對不同年代的社會風貌、生活習慣的描繪,讓我對這座島嶼的過去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我仿佛能聽到舊時人力車的叮當聲,聞到街邊小販的叫賣聲,看到人們在那個時代忙碌的身影。書中的文字具有一種奇妙的穿透力,能夠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去親身感受那個年代的氣息。它讓我明白,城市的肌理並非一成不變,每一條街道的變遷,都承載著時代的印記,也反映瞭社會的發展。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的共鳴,它讓我對這座城市産生瞭更深的眷戀和敬意。
评分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瞭解一個地方,就必須從它的根源開始。《港島街道百年》這本書,正是為我提供瞭這樣一個絕佳的機會。它以街道為切入點,層層深入地揭示瞭這座島嶼百年的發展變遷。我被書中那些詳實考究的史料、精煉準確的文字所深深吸引。從最初的殖民時期,到戰火紛飛的年代,再到改革開放後的騰飛,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像是一幅精心繪製的曆史畫捲,將港島的過去一一呈現在我眼前。我特彆欣賞書中對那些易被忽視的細節的關注,比如某個街角的風貌變化,某個地名的由來,這些看似瑣碎的元素,卻構成瞭這座城市最真實的底色。它讓我看到瞭這座城市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地融閤、發展、壯大。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史詩,它讓我對這座城市的過去充滿瞭敬畏,對它的未來充滿瞭期待。我強烈推薦給所有渴望深入瞭解港島曆史的讀者,相信你們也會像我一樣,在這本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驚喜。
评分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本讓我驚艷的作品。從它的標題開始,就充滿瞭引人入勝的魔力。“港島街道百年”,僅僅是這幾個字,就勾勒齣瞭一幅宏大的曆史畫捲。我一直以為自己對這座城市已經足夠瞭解,但讀完這本書,我纔發現,原來我對它的認知,隻是冰山一角。書中對每一條街道的溯源都極其考究,不僅僅是簡單的命名由來,更深入地挖掘瞭這條街道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與之相關的曆史事件和人物。我被那些詳實的史料和生動的細節所震撼,仿佛置身於曆史的洪流之中,親眼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每一次蛻變。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那些轟轟烈烈的事件,都通過書中的文字變得鮮活起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那些細微之處的描繪,比如某個街角的老字號店鋪,某條小巷裏的市井生活,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構成瞭這座城市最真實、最動人的肌理。它讓我明白,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的摩天大樓和繁華商圈,更在於它深厚的曆史底蘊和人民的生活氣息。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港島深層曆史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它不為人知的另一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