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當今社會,可以看見很多的醫療形式,有的為瞭治癒生理疾病;有的為瞭治癒心理疾病。前者是靠藥物或物理療法;後者則有心理諮商、意義治療、敘事治療、藝術治療和遊戲治療等,但這些都沒涉及觀念病及其相關的行動。正是這種帶集體性的觀念病及其相關的行動,把世界帶到瞭一個資源枯竭、生態失衡、環境汙染、溫室效應、臭氧層破洞和核武恐怖等不堪的境地,而還沒有一種治療足以擔負挽救它的任務。這就讓人想起要發展實際有效的「文化治療」,來改善目前世界日趨末流的處境。至於這種文化治療,則是從各種精神治療中勝齣,同時極力反對文化帝國主義和文化企業等,而以治療觀念病及其相關的行動為終極旨趣。
本書特色
文化治療,是新推齣的觀念,要藉為治癒人心的貪婪、躁進和鬥爭等。這有彆於過往隻具個彆性的意義治療、藝術治療和敘事治療等,而以曠觀寰宇的識見,透過特能因應能趨疲(entropy)的文化心靈的召喚,予以世人的集體病癥作一診治。當中尤其寄望東方的氣化觀型文化和緣起觀型文化能發揮救渡世界沉淪的作用。最後還試為探嚮神祕界,汲取迴饋現實界所需的資源,以便為更進一層的後文化治療開路。
作者簡介
周慶華
颱灣宜蘭人。文學博士,前颱東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現已退休。齣版有詩集《蕪情》、《七行詩》、《未來世界》、《我沒有話要說──給成人看的童詩》、《又有詩》、《又見東北季風》、《剪齣一段旅程》、《新福爾摩沙組詩》、《銀色小調》、《飛越抒情帶》、《遊牧路綫──東海岸愛戀赤字的旅行》和散文小說閤集《追夜》,以及學術著作《詩話摘句批評研究》、《秩序的探索──當代文學論述的省察》、《文學圖繪》、《颱灣當代文學理論》、《語言文化學》、《颱灣文學與「颱灣文學」》、《佛學新視野》、《兒童文學新論》、《新時代的宗教》、《思維與寫作》、《佛教與文學的係譜》、《文苑馳走》、《中國符號學》、《作文指導》、《後宗教學》、《死亡學》、《故事學》、《閱讀社會學》、《後佛學》、《文學理論》、《後颱灣文學》、《創造性寫作教學》、《語文研究法》、《身體權力學》、《靈異學》、《語用符號學》、《紅樓搖夢》、《走訪哲學後花園》、《語文教學方法》、《佛教的文化事業──佛光山個案探討》、《轉傳統為開新──另眼看待漢文化》、《從通識教育到語文教育》、《文學詮釋學》、《反全球化的新語境》、《文學概論》、《語文符號學》、《華語文教學方法論》、《生態災難與靈療》等。
第一章 這個世界有多糟
第一節 溫室效應的後遺癥
第二節 全麵資源短缺和爭戰陰影
第三節 能趨疲的極端威脅
第二章 相關因應策略的缺乏實效
第一節 環保和反環保的矛盾
第二節 綠色企業的兩麵刃
第三節 管理和支配的永恆循環
第三章 文化治療作為拯救的手段
第一節 從各種精神治療中勝齣
第二節 反文化帝國主義和文化企業
第三節 文化治療的治療性
第四節 文化治療可以拯救什麼
第四章 一個通識觀點的文化治療方案
第一節 文化治療的文化性
第二節 從專精觀點到通識觀點
第三節 通識觀點的文化治療定性和定量
第四節 相關方案的規劃
第五章 文化治療的類型及其開展的方嚮
第一節 文化治療的類型畫分
第二節 創造觀型文化式的文化治療
第三節 氣化觀型文化式的文化治療
第四節 緣起觀型文化式的文化治療
第五節 整體文化治療的開展方嚮
第六章 剩餘文化治療的緻用場域
第一節 文化治療的剩餘情節
第二節 剩餘情節的功能性
第三節 緻用於觀念場域
第四節 普遍見著於行動場域
第七章 後文化治療的可期待值
第一節 橫通於神祕世界
第二節 綰結為後文化治療
第三節 後文化治療的展演麵嚮
第八章 世界還會糟到什麼地步
第一節 如果不再求助於文化治療
第二節 如果後文化治療也遭漠視
參考文獻
序言
放眼當今社會,可以看見很多的醫療形式,有的為瞭治癒生理疾病;有的為瞭治癒心理疾病。前者是靠藥物或物理療法;後者則有心理諮商、意義治療、敘事治療、藝術治療和遊戲治療等,但這些都沒涉及觀念病及其相關的行動。正是這種帶集體性的觀念病及其相關的行動,把世界帶到瞭一個資源枯竭、生態失衡、環境汙染、溫室效應、臭氧層破洞和核武恐怖等不堪的境地,而還沒有一種治療足以擔負挽救它的任務。
這就讓我想起要發展實際有效的「文化治療」,來改善目前世界日趨末流的處境。它所針對的是人類的耗能習慣和破壞生態的舉動以及爭奪支配資源的殘酷形象等,希冀可以從根源上治療大傢緣這一觀念齣瞭問題而來的種種病癥。如果說世界所顯現的溫室效應的後遺癥、全麵資源短缺和爭戰陰影以及能趨疲的極端威脅等愈來愈嚴重,而某些看似有識之士所提供的環保、綠色企業和經營管理等因應對策都無從解決世界的沉□,那麼重新提倡文化治療以為扭轉既有的運作方式,也就成瞭唯一可以寄望的重要事。
至於這種文化治療,則是從各種精神治療中勝齣,同時極力反對文化帝國主義和文化企業等,而以治療觀念病及其相關的行動為終極旨趣。它既是通識觀點的,又是最能因應能趨疲(entropy)危機的作法;當中又融入各文化係統可以取則用來對治世界沉淪的成分,閤而整飭齣一個最需要推行的「能趨疲觀型文化式的文化治療模式」。而它的剩餘情節,則能緻用於觀念場域和普遍見著於行動場域等,為整體文化治療的開展起最大的作用力。此外,當文化治療在排除各種阻力上尚未能見效時,我們還可以連類而期待於神祕界介入參與的後文化治療。而這後文化治療無妨結閤原就存在的神祕界的懲罰機製,更事發揮它的教化功能,調節生靈分布兩界的比例,而減少現實界擠進過多的生靈持續耗能及其緻遺各種禍害。這是繼文化治療後所提齣的「強化版」的文化治療方案,姑且稱它為「後文化治療」。而它的前提一樣是地球不能再被剝削和糟蹋下去;否則等不可再生能量趨於飽和而使地球陷於一片死寂時,兩界的生靈都將無所安身。現在世界所以會糟到這種「再不停歇就會萬劫不復」的地步,自然全是緣於西方人信守的原罪觀念而發展齣資本主義藉著塵世財富的締造以為榮耀造物主的後遺癥,但非西方社會中人的被迫妥協或主動迎閤也是一大關鍵。
就像古希臘神話中那個阿第卡剋雷塔勒斯(Corydalus in Attica)地區一個小城邦的國王普洛剋拉斯提(Procrustes)的待客之道:他誘引旅客進門,饗以盛宴,挽留過夜,要他們睡在一張特彆的床上。他希望這張床完全符閤客人的身長,因此用利斧把太高的人雙腿截短、把太矮的人身體拉長。而其實他有一大一小兩張床,故意讓矮人睡大床,讓高的人睡小床。(塔雷伯﹝N.N. Taleb﹞,2011:7~8)手握資本主義大權的西方人一如那個國王,而非西方社會中人則是那些「沒得選擇」而任由他宰製的旅客。該故事的結局雖然是一個英雄人物鐵修斯(Theseus),反過來迫使國王照那個規矩而把他的頭砍瞭下來;但現在我們又如何?什麼時候纔能把造成極大災難的資本主義消除?也許要等到文化治療成形纔有可能吧!當然,這種耗能而自我緻遺禍害的全球性行動,好比盧森堡(M.Rosenberg)筆下的小故事:好攻擊挑釁的狼遇到瞭溫柔又有同情心的長頸鹿,狼問長頸鹿:「你愛我嗎?」長頸鹿有些猶豫的迴答:「不愛,我想我不愛你。」狼很驚訝:「什麼──你竟然不愛我?」長頸鹿吸瞭很大一口氣,接著嘆道:「現在我的確不愛你;不過等一下也許會改變,五分鍾後你再問我一次吧!」(普烈希特﹝R.D.Precht﹞,2011:179)大傢就像狼和長頸鹿那樣,有人威脅求歡有人半推半就,而盡讓地球成為彼此強行支配和抗衡反彈或終究順服的環境,無法避免導至現場一片狼藉。
因此,這種戲謔式的愛也應該不是我們所想恆久擁有的;而要扭轉它的嚮度,也得依賴文化治療來警示地球已經不準許大傢這般的不懂珍惜且無視於它存在的侷限,我們的未來得靠自己認真的規劃。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精美瞭,封麵采用的是一種溫潤的觸感紙,壓印著燙金的“文化治療”四個字,字體古樸而有力,第一眼就讓人感受到一種沉靜而深邃的氣息。打開書頁,紙質厚實,帶有淡淡的紙漿香,翻閱起來有種沙沙的悅耳聲響,這種觸感和質感,是當下很多速食書籍所無法比擬的。書中插圖更是點睛之筆,不是那種喧賓奪主的華麗,而是恰到好處地穿插在文字之間,用素雅的綫條勾勒齣意境,或是水墨暈染齣寫意,與文字內容相輔相成,營造齣一種超然物外的氛圍。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美的享受,仿佛置身於一個寜靜的藝術空間,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去細細品味每一個字句,每一次翻頁都充滿期待。這種精雕細琢的裝幀,已經超越瞭單純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藝術品,光是擺在書架上,就能為整個空間增添一份文化底蘊。
评分坦白說,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是巨大的,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對“進步”和“成功”的定義。我一直以來都秉持著一種非常功利性的價值觀,總覺得生活就是一場不斷追逐目標的競賽。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溫和但堅定的方式,挑戰瞭我根深蒂固的認知。我很難用幾句話概括它所傳達的核心思想,但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成長”並非總是嚮上攀登,有時候,嚮內探索,理解和接納自身的不完美,也是一種更深刻的進步。書中關於“生命周期”和“內在和諧”的論述,讓我豁然開朗。它不是教你如何“變得更好”,而是如何“成為你自己”,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平靜和滿足。這種價值觀的轉變,對我來說是意義非凡的,它讓我重新找迴瞭生活的重心,不再被外在的標準所裹挾。
评分這絕對是一本需要細細品味的“慢讀”之書。我嘗試著每天隻讀一兩個章節,然後花很多時間去消化和思考。書中的許多觀點,並非一目瞭然,而是需要反復咀嚼,纔能體會其中的深意。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復雜概念時,所展現齣的清晰的邏輯和深刻的洞察力。雖然我無法在此一一贅述具體內容,但可以說,它觸及瞭我過去從未深入思考過的一些關於“自我認知”和“生命意義”的議題。每一次閱讀,都像是與一位智者在對話,他循循善誘,引導我不斷嚮內探索。讓我感覺自己像是走在一條蜿蜒的山路上,每一步都有新的風景,也需要付齣一定的努力纔能抵達更高處的視野。這是一種既有挑戰性又充滿收獲的閱讀過程,它讓我對生命的理解更加多元和豐富。
评分讀這本書的體驗,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在場感”。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能夠捕捉到生活中那些微小卻重要的瞬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描繪的幾個關於“社群連接”的場景,不僅僅是簡單的敘述,而是通過細節,讓我仿佛親身經曆瞭一樣。例如,在描寫一次集體勞動的情景時,作者細緻地描繪瞭不同人的錶情、動作,以及空氣中彌漫的汗水與泥土的氣息,還有大傢在辛勤勞動間隙不經意流露齣的會心一笑。這種文字的力量,讓我深刻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即使是在最平凡的日常中,也能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和溫暖。它讓我開始反思,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是否丟失瞭這種純粹的連接,而過於依賴冰冷的技術交流。這本書提醒瞭我,去重新感受那些觸手可及的溫暖,去珍惜身邊的人,去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結。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探索一些關於個人成長和內心平靜的書籍,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股清泉,滌蕩瞭平日裏的浮躁。它並沒有上來就拋齣大道理或者各種“秘訣”,而是以一種非常舒緩、娓娓道來的方式,引導你去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情緒的接納”這一部分的論述,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試圖壓抑或逃避負麵情緒,反而讓它們變得更頑固。書中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且溫和的方法,比如通過靜觀內省,去理解情緒的根源,而不是簡單地評判自己。讀到這裏,我常常會停下來,對照自己的生活經曆,進行深入的思考。它不是強行灌輸,而是鼓勵你去發現,去體驗,去領悟。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讓我感覺自己是可以做到的,也確實在一點點地改變著我與自己情緒相處的方式,不再那麼焦慮和抗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