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2050年地球环境会发生大改变
孩子 有些事情你一定得知道
科学家预测
2050年 地球温度将上升3度
2050年 南极冰盖将完全溶化 海平面上升7公尺
地球发生剧烈变化,首当其冲的将是我们的下一代
孩子 更需要知道,地球环境和气候 正在发生什么事
8个世界顶尖绘本作家写给下一代阅读的环境教育故事,用创新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引导孩子认识气候变异的真相,唯有充实环境常识 才有机会改变地球的命运,让孩子拥有更有希望的未来
本书特色
1.儿童文学,自然科学,气候变迁、环境教育
2.书后有征文活动,募集台湾版【记得带伞】的小作家,让孩子不仅仅是看书学知识,也可以发挥创意成为关怀环境的创作新星。本书将于102年10月出版。
作者简介
东尼.布德曼 Tony Bradman
他是全英国最知名的童书作家,毕生致力于童书的撰写与汇编,他所选编及撰写的作品发行全世界,是童书界极具影响力的人物。这本《记得带伞》则是他邀集8位童书界新锐作家,以地球气候变异为题,所写下的发人深省、又兼具教育意义的短篇故事,他要透过讲故事的魅力,告诉下一代、下下一代,环境已经在改变了,大家都要有充足的知识与正确的观念,来因应即将到来的变化。
东尼.布德曼现居住在伦敦,育有三子的他,现在也已经晋升为两个孙子的阿公,迄今仍持续、积极地为下一代的环境教育做努力。
“记得带伞”,读到这个书名时,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台湾夏天说变就变的午後雷阵雨,或是冬天湿冷的天气,让人措手不及。这四个字,与其说是一个提醒,更像是一种对环境变化的体察。气候变异这个词听起来很大,但它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我们出门的选择,到我们感受到的季节温度,都与此息息相关。 我一直认为,要让小孩子理解抽象的概念,故事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这本书能够巧妙地将气候变异融入到孩子能理解的场景中,比如,一个原本喜欢在夏天池塘里玩耍的小动物,因为夏天变得太热,池塘干涸了,它的生活受到了影响。这样的故事,不用复杂的科学术语,就能让孩子体会到环境改变带来的切身感受。 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以什么样的视角来讲述气候变异?是聚焦在某个特定的地理区域,还是更普遍的现象?作为台湾的读者,我尤其关注内容是否能与我们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毕竟,海岛的气候变化,可能比内陆地区更加敏感和直接。例如,颱风的强度变化、降雨模式的改变,这些都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而且,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陈述问题,更能传递一些积极的讯息。比如,故事里的小朋友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适应或者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哪怕是微小的行动,比如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如果能在故事中被放大和鼓励,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它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记得带伞”不仅仅是一句口头禅,它背后蕴含着一种对环境的关注和预判。我期待这本书能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不仅“记住带伞”,更“记住”地球正在发生的变化,并且愿意成为那个积极面对、乐于改变的小公民。这本书的名字,已经为它赢得了我的好感,我相信它会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温情的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记得带伞”,一开始就抓住我的眼球,而且我觉得特别贴切。我们生活在台湾,气候变化的感觉其实很明显,有时候突如其来的暴雨,有时候又很久不下雨,导致一些地区缺水。这让我一直在思考,我们该怎么跟孩子们解释这些现象呢?用科学报告那些比较枯燥的东西,他们可能听不进去。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用一种比较温和、有趣的方式,把气候变异的概念带给小读者。想象一下,如果故事里的小主角,因为没有带伞而在雨中淋湿,然后他们开始思考为什么这场雨会下得这么大,或者因为天气太热而没法出去玩,进而发现是气候在改变。这样的情节,既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又能巧妙地引出主题,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 我特别想知道,书中的故事会不会涉及到一些我们台湾特有的自然景观或者生物,这样会让孩子们更有亲切感。比如,如果故事发生在阿里山,讲述高山气候的变化对茶树的影响,或者在垦丁,描绘海平面上升对海岸生态的威胁。这样一来,书本里的知识就变得鲜活起来,孩子们也会更加珍惜我们脚下这片土地。 这本书的名字也让我联想到,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记得”一些事情,比如记得节约用水用电,记得少用一次性物品,记得多走路多搭乘大众运输。气候变异不仅仅是关于天气,它更关乎我们的生活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启发孩子们,让他们从小就有环保意识,并且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地球。 总的来说,我非常看好这本书,它不仅有一个引人入胜的书名,而且触及了一个非常重要且迫切的话题。我期待它能用精彩的故事,让台湾的孩子们在快乐阅读中,认识气候变异,培养环保习惯,并且成为未来守护地球的小小行动家。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记得带伞:8篇写给孩子的气候变异故事》,光是这个名字就很有画面感,而且听起来很像我们台湾家庭里,妈妈在出门前会反复叮嘱的一句话。我一直觉得,气候变异听起来好像是个很宏大、很遥远的概念,但其实它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周遭,只是我们有时候不太容易察觉。 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非常贴近孩子生活的方式,去解释气候变异这个概念。比如,故事里会不会出现因为天气异常而无法进行的户外活动,或是动物因为栖息地改变而需要搬家?我设想,如果故事能以孩子们熟悉的小动物、植物,甚至是他们日常玩耍的场所为背景,将气候变化的影响具象化,那么孩子们一定更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 我很好奇,这本书的叙事风格会是怎样的?是那种温情脉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还是会带有一些警示意味,让孩子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然,考虑到是写给孩子的书,我希望它能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不至于给孩子们带来过度的焦虑,而是激发他们对环境的兴趣和爱护之心。 作为在台湾长大的孩子,我们从小就经历过各种极端天气,比如夏天的酷热、冬季的湿冷,还有近年来越来越频繁的强降雨。我希望这本书的内容,能让孩子们对这些现象有更深的理解,并且从小就培养一种“关心地球”的意识。比如,故事里的小主角们,是如何观察天气变化的?他们是如何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来帮助环境的? “记得带伞”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未雨绸缪”的意味,这不正是应对气候变异所需要的态度吗?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台湾的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认识到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并且从小就懂得如何去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记得带伞:8篇写给孩子的气候变异故事》,听起来就有一种温暖的亲切感,就像长辈在出门前的叮嘱,充满了生活气息。我一直觉得,气候变异这个话题,对大人来说都有些难以把握,更何况是小孩子。但这本书的书名,却能让人立刻联想到日常生活中与天气息息相关的小事,这让我对它如何将这个复杂的议题讲给孩子听,充满了好奇。 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呈现气候变异带来的影响。例如,有没有可能通过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来展现环境变化对它们的生存带来的挑战?或者,通过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故事,来讲述气候异常如何影响植物的健康?我希望书中能有这样富有想象力且贴近孩子生活经验的设定,让他们在故事中,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真实影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层面。 作为台湾的读者,我们对气候变化的感受可能更加直接。有时候,突如其来的大雨会让城市淹水,有时候,持续的干旱又会让水库告急。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在故事中融入一些与台湾地理环境相关的元素,让孩子们更容易产生代入感。比如,故事中提到的“伞”,或许不仅仅是挡雨的工具,更可能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我们对未来的审慎和准备。 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孩子们“气候在变”,更能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比如,故事中的孩子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为环境做出贡献的?哪怕是微小的举动,比如节约用水、爱护植物,只要在故事中被积极地描绘,都能对小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书名“记得带伞”非常有巧思,它将一个宏大的科学议题,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期待它能成为一本让台湾的孩子们在快乐阅读中,理解气候变异、培养环保意识的优秀读物,并且让他们真正懂得,为什么我们需要“记得带伞”,又为什么要关心我们的地球。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蛮吸引人的,“记得带伞”,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像妈妈的叮咛?我一直觉得气候变异这东西,离我们好像有点远,新闻里天天讲,但总觉得是别人的事。直到我读了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读,但光是书名和简介就勾起了我很多想法),我才开始思考,嗯,好像生活里真的有很多小细节,都跟天气、跟气候脱离不了关系。 你看,有时候下了一整天的雨,你突然会想起小时候,好像也没这么频繁地被大雨困住。又或者,夏天热起来,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感觉比以前的夏天都要漫长,好像连晚风都带了些燥热。书名里的“记得带伞”,不只是提醒我们出门要带伞,更像是一种潜意识的提醒:我们生活的环境正在悄悄地改变,我们得开始注意,开始适应,甚至去思考,我们能为这个改变做些什么。 我特别好奇,书里是以什么样的故事来呈现气候变异的呢?是那种很写实、很直接的描写,还是会用一种更具象、更童趣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我总觉得,气候变异听起来像个大道理,但其实它影响的是我们每天的生活,就像书名暗示的那样,它是一种需要我们“记住”的事情。我期待这本书能用一种很温暖、很接地气的方式,让小读者们感受到,即使是微小的改变,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而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那个“记得带伞”的人,为环境多一份心。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让我印象深刻,那种色彩的运用,让人感觉既有童真,又透露着一丝对大自然的敬畏。我一直在想,孩子们读了之后,会不会开始主动去观察天空的变化,会不会在玩耍的时候,更懂得珍惜身边的绿意?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讲一个故事,更是播下一颗种子,让孩子们从小就建立起对环境的敏感度和责任感。毕竟,未来的世界,是他们要继承的,而气候变异,是他们必须要面对和理解的课题。 我个人觉得,气候变异这个话题,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确实有点抽象。但这本书的“写给孩子”这几个字,让我看到了希望。如果能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故事,比如小动物因为气候变化而找不到家,或者植物因为干旱而枯萎,这样的情节,一定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孩子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让他们在故事中,逐渐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经历的挑战,并且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去关爱和守护这个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