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数学(下)(第十版)

高等工程数学(下)(第十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高等数学
  • 工程数学
  • 数学教材
  • 大学教材
  • 理工科
  • 第十版
  • 微积分
  • 线性代数
  • 复变函数
  • 数值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本书作者Erwin Kreyszig累积多年教学经验,再度推出高等工程数学 (第十版):内容充实,编排新颍,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诠释公式之原理与应用,且每章附有习题,书本最后并有习题解答,使读者能够经由大量的练习而更加的融会贯通!

  2.本书取材广泛,配合上工程数学在各界的广泛应用,适合工程、物理、数学以及资讯相关科系之学生研读及教师授课。

《应用统计学原理与实践》—— 探索数据背后的规律 书籍简介 《应用统计学原理与实践》旨在为工程、科学、经济乃至社会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和高年级学生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实用的统计学知识体系。本书不仅仅是传统统计学概念的罗列,更侧重于如何将统计思维和工具应用于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强调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的描述性统计到高级的推断性统计、回归分析以及非参数方法的广阔领域。我们力求在保证理论严谨性的同时,兼顾其实际操作性,引导读者真正掌握数据分析的艺术与科学。 第一部分:统计学基础与描述性分析 本部分是构建整个统计学大厦的基石。我们首先探讨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以及抽样的重要性。理解数据的来源和质量,是后续一切分析的先决条件。 第一章:统计学的视角与数据世界 本章详细阐述了统计学在现代科学和工程决策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区分了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并深入探讨了数据采集的常见方法及其潜在的偏差来源。读者将学习如何批判性地看待数据,理解“统计显著性”与“实际意义”的区别。 第二章:数据的呈现与初步洞察 重点介绍如何通过直观的图形化工具展示数据特征。内容包括直方图、茎叶图、箱线图(Box Plot)在描述分布形态、识别异常值方面的应用。此外,详细讲解了集中趋势(均值、中位数、众数)和离散程度(方差、标准差、极差、四分位距)的计算及其在不同数据分布下的适用性。本章强调,有效的图形化是理解复杂数据集的第一步。 第三章:概率论基础——统计推断的桥梁 为后续的推断性统计做准备,本章系统回顾了必要的概率论知识,但侧重于应用场景。介绍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函数(PDF/PMF)。重点深入讲解了三大核心离散和连续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特别是对正态分布的性质、标准化(Z-分数)及其在工程误差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第二部分:统计推断的核心方法 统计推断是本书的灵魂所在,它指导我们如何从有限的样本信息对未知总体做出可靠的判断。 第四章:抽样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 本章聚焦于统计学中最强大的理论工具之一——中心极限定理(CLT)。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直观解释,说明为何在大多数情况下,样本均值的分布会趋于正态,无论总体分布如何。同时,详细推导并解释了样本均值和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为构建置信区间奠定理论基础。 第五章:参数估计:置信区间的构建与解释 置信区间是量化不确定性的关键。本章不仅教授如何计算基于均值和比例的置信区间,更重要的是培养读者正确解读置信区间的哲学思维。内容包括:t分布的引入及其在小样本或总体标准差未知时的应用;大样本比例区间的计算;以及如何根据置信水平、样本量和变异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区间调整。 第六章:假设检验的逻辑框架 假设检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石。本章从逻辑上剖析了零假设($H_0$)和备择假设($H_a$)的设定,I型错误($alpha$)与II型错误($eta$)的权衡。重点讲解了p值(P-value)的正确解释及其局限性。内容涵盖了单样本均值、比例的Z检验和t检验的完整流程。 第七章:比较两组数据的统计检验 将统计推断应用于实际的A/B测试和对照实验。本章详细介绍了比较两独立样本均值(使用合并方差与非合并方差的t检验)、两独立样本比例的检验。此外,也涵盖了配对样本(如前后测设计)的t检验,强调在何时选择哪种检验方法的决策过程。 第三部分:方差分析与线性回归模型 本部分将分析的重点从比较少数几个均值扩展到分析多个因子对结果的影响,并建立预测模型。 第八章:方差分析(ANOVA)——多组均值的比较 当需要比较三个或更多组的均值时,ANOVA是标准工具。本章系统介绍了一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F检验原理,包括组间变异与组内变异的分解。随后深入探讨了多因素方差分析(Factorial ANOVA),讲解了因子间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 Effect)的识别和解释,这对于理解复杂系统至关重要。同时,也介绍了必要事后检验(Post-hoc tests)如Tukey HSD等。 第九章:相关性与简单线性回归 本章引入了变量间关系的定量描述。首先讲解了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s $r$)的计算、假设检验及其局限性。随后,系统构建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Y = eta_0 + eta_1 X + epsilon$。重点在于最小二乘法的推导思想、回归系数的解释、模型的拟合优度($R^2$)的评估,以及对残差的分析,确保模型假设的有效性。 第十章:多元线性回归:多变量的综合分析 现实问题往往涉及多个预测因子。本章将回归模型扩展到多元形式。讲解了如何解释偏回归系数、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的识别与处理、变量选择(如逐步回归法)的策略。特别强调了虚拟变量(Dummy Variables)在回归模型中对分类变量的处理方法。 第四部分:进阶主题与非参数方法 为了应对非正态分布或非度量数据,本部分介绍了更具灵活性的分析工具。 第十一章:回归模型的诊断与修正 一个有效的回归模型不仅需要拟合度高,更需要满足严格的诊断标准。本章深入探讨了残差分析(包括正态性、独立性和同方差性的检验),杠杆点(Leverage)和影响点(Influential Points)的识别,并介绍了处理异方差性(如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思路。 第十二章:卡方检验:分类数据的分析 当数据是计数或分类变量时,卡方($chi^2$)检验是主要的工具。本章详细介绍了拟合优度检验(Goodness-of-Fit Test)和独立性检验(Test of Independence),并使用列联表(Contingency Tables)进行分析。同时,也讨论了费舍尔精确检验(Fisher's Exact Test)在小样本情况下的应用。 第十三章:非参数统计方法简介 在无法满足参数检验(如t检验、ANOVA)的正态性或方差齐性假设时,非参数方法提供了可靠的替代方案。本章介绍了符号检验(Sign Test)、W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于配对样本)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于独立样本),以及Kruskal-Wallis H检验(作为非参数ANOVA),强调这些方法的适用场景和功效(Power)的权衡。 附录 附录提供了进行统计分析所需的重要概率分布表(如Z表、t表、$chi^2$表、F表)以及统计软件(如R或Python基础语法)在执行书中关键分析时的操作指南,帮助读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本书特色 1. 工程视角驱动: 所有案例均来源于实际的工程、质量控制、实验设计和运营管理场景,确保理论联系实际。 2. 重在理解与决策: 强调对统计结果的解释和如何基于这些结果做出最优决策,而非仅仅停留在公式计算上。 3. 逐步深入: 结构设计遵循从描述到推断,再到建模的逻辑路径,适合作为统计学入门的进阶教材或相关专业领域的工具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PART D 复数分析

第13章 复数与复数函数、复数微分
13.1 复数和它们的几何呈现
13.2 复数的极座标式、幂次与根
13.3 导数、解析函数
13.4 Cauchy–Riemann方程式、Laplace方程式
13.5 指数函数
13.6 三角和双曲函数、Euler公式
13.7 对数、一般幂次、主值

第14章 复数积分
14.1 复数平面上的线积分
14.2 Cauchy积分定理
14.3 Cauchy积分公式
14.4 解析函数的导数

第15章 幂级数、Taylor级数
15.1 数列、级数与收敛检验
15.2 幂级数
15.3 由幂级数所代表的函数
15.4 Taylor级数与Maclaurin级数
15.5 均匀收敛性

第16章 Laurent 级数、留数积分
16.1 Laurent 级数
16.2 奇异点与零点、无限大
16.3 留数积分
16.4 实数积分的留数积分法

第17章 保角映射
17.1 解析函数的几何学:保角映射
17.2 线性分式转换 (Mobius 转换)
17.3 特殊的线性分式转换
17.4 由其它函数所形成的保角映射
17.5 Riemann表面 (选读)

第18章 复数分析与位势理论
18.1 静电场
18.2 运用保角映射、数学模型化
18.3 热问题
18.4 流体流动
18.5 与位势有关的Poisson积分公式
18.6 调和函数的一般性质、Dirichlet问题的唯一性定理

PART E 数值分析

第19章 一般数值分析
19.1 简介
19.2 以叠代法求解方程式
19.3 内插法
19.4 仿样函数内插
19.5 数值积分与微分

第20章 数值线性代数
20.1 线性系统:高斯消去法
20.2 线性系统:LU分解、反矩阵
20.3 线性系统:利用叠代法求解
20.4 线性系统:恶劣条件、范数
20.5 最小平方法
20.6 矩阵特征值问题:导论
20.7 矩阵特征值之包含
20.8 以幂次法求特征值
20.9 三对角化及QR分解

第21章 ODE与PDE之数值方法
21.1 一阶ODE之数值方法
21.2 多重步骤法
21.3 ODE系统与高阶ODE之数值方法
21.4 椭圆PDE之数值方法
21.5 Neumann及混合问题、不规则边界
21.6 抛物线型PDE之数值方法
21.7 双曲线PDE之数值方法

PART F 最佳化、图形

第22章 未受限制的最佳化、线性规划
22.1 基本观念、未受限制的最佳化:最陡下降法
22.2 线性规划
22.3 单体法
22.4 单体法:困难点

第23章 图论、组合最佳化
23.1 图与有向图
23.2 最短路径问题、复杂度
23.3 Bellman原理、Dijkstra演算法
23.4 最短生成树:贪婪演算法
23.5 最短生成树:Prim演算法
23.6 网路中的流量
23.7 最大流量:Ford–Fulkerson演算法
23.8 双分图指派问题

A1 参考文献
A2 部分习题解答
A3 辅助教材
A4 补充证明
A5 函数表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高等工程數學(下)(第十版)》對我來說,簡直是開啟了一扇通往更深層次工程理解的大門。我還記得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書頁散發出的那種沉甸甸的知識感,就讓我充滿了期待。坦白說,這本書並非易讀之物,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消化。它的內容極其豐富,從我目前所涉獵的幾個章節來看,每一個公式、每一個定理都像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寶石,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特別是關於微分方程的部分,它不僅僅是羅列公式,更深入地探討了各種解法的原理和適用情境,讓我對物理現象的數學模型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過去,我總是將某些工程問題視為黑盒子,知道結果卻不明白過程,但透過這本書的引導,我開始能夠從根本上理解那些複雜的數學運算是如何反映和預測真實世界的。書中的範例也相當紮實,雖然有時解題步驟詳盡得讓我稍感吃力,但正是這種細緻,確保了我不會因為漏掉任何一個環節而誤入歧途。而且,它在內容的編排上也極具巧思,循序漸進,從基礎的概念延伸到進階的應用,讓我能夠在不斷的學習和挑戰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數學功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介紹新概念時,總會回溯到其根本來源,或是與先前學過的知識點建立連結,這讓學習過程變得更有條理,也更容易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引領我在工程數學的廣闊天地裡,穩健前行,探索未知的領域。它確實需要耐心和毅力,但一旦你投入其中,所收穫的將是無法估量的。

评分

我對這本《高等工程數學(下)(第十版)》的整體感受,可以用「紮實、嚴謹、深奧」來形容。書中關於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的部分,對我來說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但也是一次寶貴的學習經歷。在工程領域,我們經常需要處理隨機現象和數據分析,而機率論與數理統計正是理解這些問題的基礎。書中從機率的基本概念、隨機變數、機率分布,到統計推斷、假設檢驗、回歸分析等,都進行了系統的闡述。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條件機率和貝氏定理的講解,這些概念在進行決策分析和不確定性評估時,顯得尤為重要。而且,書中也介紹了各種常用的機率分布,如二項分布、泊松分布、指數分布、常態分布等,並探討了它們在不同工程場景下的應用。雖然有時書中的統計推斷內容,讓我感到有些燒腦,需要反覆咀嚼才能理解其背後的邏輯,但一旦理解,便覺得豁然開朗。書中的範例,也大多是貼近工程實際的,例如在品質管制、可靠性分析、信號雜訊處理等方面。這些範例,讓我能夠將抽象的機率統計概念,轉化為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工具。我認為,這是一本非常適合工程師深入學習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書籍。它並非易讀之物,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如果你願意投入,它所能帶給你的,將是分析和處理不確定性問題的強大能力。

评分

這本《高等工程數學(下)(第十版)》給我的感覺,是一本既能讓你感到「力不從心」,又能讓你「豁然開朗」的經典之作。我對其中關於偏微分方程的部分印象特別深刻。過去,我對偏微分方程的認知,僅限於一些基礎的方程,如波動方程式、熱傳導方程等,但這本書將其系統化,並深入探討了各種求解方法,例如分離變數法、傅立葉變換、拉普拉斯變換等。這些方法,在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物理現象時,都顯得極其重要。書中對於熱傳導方程在不同邊界條件下的解法,就讓我對材料的熱傳遞過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作者在介紹這些複雜概念時,並沒有一味地堆砌公式,而是盡量從物理背景和幾何意義上去解釋,使得即使是抽象的概念,也能夠被具體地感知。我還記得,書中對於函數展開成級數的討論,特別是傅立葉級數,讓我理解了如何將複雜的週期性函數分解成一系列簡單的正弦和餘弦函數的疊加,這在信號處理、圖像壓縮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雖然有些推導過程相當複雜,需要反覆演算,但每一次成功的推導,都給我帶來巨大的成就感。這本書的內容,確實需要一定的數學功底,但如果你願意投入,它所能帶給你的,將是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強大武器。它並非一本能夠速成的書,但它絕對是一本值得你花時間去細細咀嚼和領悟的寶藏。

评分

接觸這本《高等工程數學(下)(第十版)》的這段時間,我的感受是「既燒腦又受益匪淺」。書中關於常微分方程的系統性闡述,特別是對於高階線性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以及各種特殊函數的性質,對我來說是極大的提升。我還記得,在學習過程中,對於一些看似複雜的微分方程,透過書中介紹的待定係數法、參數變換法,以及拉普拉斯變換等方法,竟然能夠一步步求得解析解,那種成就感是難以言喻的。書中對於物理學中常見的微分方程,例如諧振子方程、阻尼振動方程等,都有詳細的講解和應用示範,讓我能夠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的物理現象聯繫起來。而且,作者在講解時,並沒有一味地追求複雜性,而是力求讓讀者理解每種方法的原理和適用條件。例如,在介紹齊次方程和非齊次方程的解法時,會清晰地區分它們的求解思路。雖然有些時候,書中對於某些特殊函數(如貝索函數、勒讓德函數)的定義和性質的講解,會讓我感到些許艱澀,需要反覆閱讀和練習,但這些函數在物理和工程中的廣泛應用,又驅使我必須去深入理解。我認為,這是一本能夠真正幫助你掌握常微分方程解題技巧和理論精髓的教科書。它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其所能帶來的工程數學能力的提升,是無可估量的。

评分

這本《高等工程數學(下)(第十版)》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本「武功秘籍」,需要反覆研讀、勤加練習,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奧妙。我對於書中關於線性代數的深入探討,尤其是矩陣理論和向量空間的部分,有著極為深刻的體會。在工程應用中,線性方程組的求解、特徵值問題的分析,是無處不在的。書中對於矩陣的各種運算、行列式的性質、矩陣的對角化等概念,都進行了非常詳盡的闡述。我還記得,書中關於奇異值分解(SVD)的講解,雖然初看有些複雜,但它在降維、推薦系統、圖像處理等領域的強大應用,讓我對線性代數的威力有了全新的認識。作者在講解這些內容時,不僅給出了嚴謹的數學定義和定理,還通過大量的例題,展示了這些理論在實際工程問題中的應用。例如,在結構分析中,利用矩陣來描述力的傳遞;在控制系統中,利用特徵值來分析系統的穩定性。這些實際的應用,讓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生動起來。雖然有些時候,書中的例題解法比較簡略,需要我自行補充推導步驟,但正是這種「留白」,反而激發了我深入思考的動力。我認為,這是一本真正能夠提升你的數學建模和分析能力的教科書。它並非易讀之物,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如果你願意投入,它所能帶給你的,將是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強大工具。

评分

我對這本《高等工程數學(下)(第十版)》的看法,可以說是「既愛又恨」,但最終的評價絕對是「愛」佔了上風。書中關於數值方法的部分,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也非常有價值。我過去總是習慣於尋找解析解,但對於許多複雜的工程問題,解析解往往難以求得,這時候數值方法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書中詳細介紹了插值、逼近、求積、方程求根、微分方程數值解等內容,並且對各種方法的原理、優缺點以及收斂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我尤其欣賞作者在介紹最小二乘法時,不僅給出了公式,還結合了曲線擬合的實際例子,讓我能夠理解這個方法在數據分析中的實際應用。雖然有時書中的數值演算法描述,讓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理解其背後的邏輯,並在電腦上進行模擬驗證,但正是這種實踐,讓我對數值方法的掌握更加牢固。而且,書中也提到了不同數值方法的適用範圍和精度問題,這對於我在實際工程中選擇合適的數值方法至關重要。我認為,這本教科書在數值方法的講解上,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的良好結合,既有嚴謹的數學推導,也有貼近實際的應用範例。它並非一本輕鬆的讀物,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但如果你希望在工程領域有所建樹,那麼對數值方法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而這本書無疑是一個極好的起點。

评分

這本《高等工程數學(下)(第十版)》給我的整體印象是,它是一部嚴謹且極具深度的數學工具書,需要學習者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去消化。書中關於傅立葉分析的部分,是我認為其一大亮點,也是我投入最多時間鑽研的部分。它不僅涵蓋了傅立葉級數的展開和收斂性,更深入探討了傅立葉變換及其在信號處理、圖像分析等領域的應用。書中對於週期函數和非週期函數的傅立葉分析,都給予了詳細的講解,並通過大量的實例,展示了傅立葉分析如何將複雜信號分解成一系列簡單的正弦和餘弦波的疊加。我還記得,在學習傅立葉變換時,對於其積分形式的理解,花費了我不少時間,但一旦理解了它如何將時域信號轉換到頻域,便能深刻體會到它在分析信號頻率成分時的優越性。作者在講解這些內容時,非常注重數學推導的嚴謹性,同時也兼顧了物理意義的闡釋。例如,在介紹傅立葉級數時,會將其與信號的週期性以及諧波成分聯繫起來。雖然書中的例題,有時解題步驟較為精簡,需要我自行補充推導過程,但這種「引導式」的學習方式,反而讓我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掌握。我認為,這本書在傅立葉分析部分的講解,是相當出色的,它不僅提供了扎實的理論基礎,也展示了其在現代工程技術中的廣泛應用。當然,要完全掌握這部分內容,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這絕對是一項值得的投入。

评分

我對這本《高等工程數學(下)(第十版)》的感受,可以用「醍醐灌頂」來形容,儘管過程充滿了挑戰。過去,我總覺得某些高等數學的概念離我的工程實務太遠,像是一些抽象的符號和公式,難以與我每天處理的問題聯繫起來。但這本書,特別是它對某些特定主題的闡釋,讓我眼前為之一亮。書中對於向量分析的講解,我認為是其一大亮點。它不只是單純地定義散度、旋度等概念,更是在物理圖像和幾何意義上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我記得其中一個章節,作者用流體力學的例子來解釋散度,那種將抽象數學語言轉化為具體物理現象的能力,讓我對這個概念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以前只是死記硬背公式,現在則能從物理本質上去理解為什麼需要這樣的運算。而且,這本書在編排上,也相當注重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它並不是孤立地呈現每一個數學工具,而是試圖將它們編織成一張網,展示它們如何相互依賴、相互促進。這對於我這樣習慣於從整體上把握問題的學習者來說,非常有幫助。書中的練習題也極具代表性,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計算練習,很多題目都觸及了工程上實際會遇到的問題,讓我能夠在解題的過程中,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去。雖然有些題目需要反覆推敲,甚至是查閱其他資料,但正是這種挑戰,讓我學到了更多的技巧和方法,也讓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總體而言,這是一本能夠真正提升你的工程數學思維層次的書籍。

评分

對於這本《高等工程數學(下)(第十版)》,我的評價是:它是一本能夠挑戰你的認知極限,同時也能夠極大提升你工程思維的優秀書籍。書中關於向量微積分的內容,特別是格林公式、高斯散度定理和斯托克斯定理的應用,讓我對物理場的分析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過去,我可能只是死記硬背這些定理,但書中通過豐富的物理圖像和實際應用範例,例如流體力學中的渦流分析、電磁學中的場量計算,讓我真正理解了這些定理的物理意義和數學內涵。作者在講解這些內容時,非常注重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具體的物理現象聯繫起來,這對於我這樣更偏向於圖像化思維的學習者來說,非常有幫助。書中的例題,往往需要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思考,去推導,有時候甚至需要參考其他資料,但每一次成功解出的題目,都讓我對這些複雜的定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認為,這本書在向量微積分的部分,做到了理論的嚴謹性和應用性的平衡。它不僅提供了扎實的數學基礎,也展示了這些工具在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中的強大威力。當然,這本書的內容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但如果你願意付出,那麼它所能帶給你的,將是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關鍵鑰匙。

评分

對於這本《高等工程數學(下)(第十版)》,我只能說,它是一部紮實的、需要投入極大心力的作品。在我學習的過程中,它所提供的深刻洞見,常常讓我感到驚喜,但也伴隨著不小的挑戰。書中關於複變函數的部分,我認為是最具深度和廣度的章節之一。它不僅涵蓋了複數的基本運算,更深入探討了解析函數、柯西-黎曼方程、保角映射等關鍵概念。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複變函數積分和留數定理的闡述,這些工具在解決許多實際問題時,顯得異常強大且優雅。例如,在分析電路、處理邊界值問題時,複變函數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關鍵。書中的範例,雖然有時顯得較為精簡,但正是這種精煉,迫使我必須自己動手推導,去填補中間的邏輯空白,進而加深理解。這種「引導式」的學習方式,雖然前期會有些辛苦,但一旦領悟,便會覺得豁然開朗。我認為,這本書並非適合囫圇吞棗的讀者,它要求學習者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並願意花費時間去鑽研。但如果你能克服最初的困難,將會發現它蘊藏的知識寶庫。而且,書中也巧妙地穿插了一些歷史背景和數學家的故事,這讓學習過程不那麼枯燥,也讓我對數學這門學科有了更深厚的敬意。它讓我知道,這些複雜的數學工具,是無數先賢智慧的結晶。總的來說,這是一本需要細細品味的書,它的價值,會隨著你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而逐漸顯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