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蛇郎与红花

奇幻蛇郎与红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奇幻
  • 蛇人
  • 爱情
  • 冒险
  • 东方奇幻
  • 修仙
  • 玄幻
  • 红花
  • 人与蛇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嬉游民间故事集】──遵循古法,全新酿造!
  智慧的百宝箱,永恆的传家宝。
  新时代.新经典,传奇再现!

  改编自经典民间故事,透过现代新视角,
  将幻想的、引人发笑的原典,化成各具特色的现代故事。
  引领孩子品尝充满让奇幻的、机智的、捧腹的绝妙好滋味,
  自在悠游穿梭在古典与现代之间。

  一个生下来便被世界遗弃的小男孩;一只生命已走到尽头的残弱蛇王,
  两个被拒的生命交会后,展开一个更胜「美女与野兽」的东方传奇……

  山脚下有座小村落,在一个下着大雨的夜里,有户人家诞生了一个小男孩,他的右腿上长着一大片黑灰色的三角形胎记,像极了蛇的斑纹。人们的闲言闲语像十二月的寒风,冷飕飕的刮过小男孩父母的心头,除了爸妈以外,没有人敢摸他、抱他。父母死后,小男孩离开小村,消失在满山遍野的草丛中……而草丛的另一头,一只巨大无比的百步蛇盘在洞口,牠嗅到一股新鲜的气息,昂起头来……

  一位老樵夫,很早便死了太太,带着两个女儿住在山脚下。两个女儿都长得像花朵一样甜美,只可惜姐姐小时候生了一场病,脸上生了些麻子。老樵夫一大早就匆匆上山砍柴,换点钱买油买米。因为山上雾重,不知不觉来到深不见底的悬崖边,山壁上开了许多美丽的红花,老翁忍不住摘了两朵想要带回家送给女儿,不料却从草丛走出一个全身蛇装的男子,自称「蛇郎君」。蛇郎要求老樵夫将女儿下嫁于他,以赔偿被擅自摘折的珍贵花朵,老樵夫无计可施,只好答应。

  但有哪个人愿意呢?善良的小女儿体贴父亲,答应请求,却意外住进富丽堂皇的住所,成为尊贵之身。而心中点燃嫉妒之火的姐姐,为了夺取妹妹的位置,使出一连串的坏心眼,但终究还是体会了善恶的果报……

本书特色

  1.畅销书系阅读123之全新风貌─「嬉戏民间故事集」系列:
  阅读123的子系列,新题材、新画风,给予孩子无穷的阅读乐趣,吸引孩子继续读下去。

  2.现代儿童必读的新经典:
  民间故事具有高度的文艺价值,巧妙融合「奇幻」与「现实」,是最适合给儿童欣赏的文学艺术作品。每个孩子都应细细品尝,属于我们的经典之美。

  3.新视角诠释旧经典,让经典展现新生命:
  系列保留经典故事恆久之美的骨架,另为故事增添现代元素,以现代观点诠释古老故事,让传统故事重现新生命,更加亲近这一代的儿童。

  4.四书四主题,一边看故事,一边汲取人生智慧。
  《奇幻蛇郎与红花》:以奇幻展现人生际遇,体会善恶果报。
  《机智白贼闯通关》:运用创意与机智,解决眼前困境。
  《一个傻蛋卖香屁》:以滑稽美学,体会手足之情弥足珍贵。
  《黑洞里的神祕乌金》:以无比勇气,追逐人生梦想。

  5.儿童文学界大师林文宝,亲自参与监修,强力推荐!
  以最严谨的四大写作标准,创造新民间故事时代:
  不变(从传统故事中选取主要的故事骨架)
  变(融入可引起孩子兴趣的角色和情节)
  可读性(文字兼具文学性与趣味性)
  时代性(故事安排,情节转折贴近现代孩子)。

  6. 现代感的动画图像,犹如将古厝翻新,展现十足动感与活力:
  邀集动画界获奖无数的插画家跨刀演出,一幅幅画翻来犹如欣赏一场动感十足的动画电影。

作者简介

刘思源

  职业是编辑,兴趣是阅读,最钟爱写故事,一个终日与文字为伴的人。淡江大学教育资料科学学系毕业,曾任汉声出版公司编辑、远流出版社儿童馆编辑、格林文化副总编辑,目前为自由工作者,重心转向创作。

  着作包含绘本、传记绘本、桥樑书、童话等数十本。其中多本着作跃上国际书市,与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泰国、巴西、中国等地的大小读者见面。

  不知为何,喜欢一切旧旧老老的东西,例如老茶碗、老树、老房子……也爱挖掘老故事,细细品味岁月和人情酝酿的温度。

  着作:
  童话:《妖怪森林》﹙联经﹚
  民俗绘本:《鹿港龙山寺》、《台北三百年》等﹙远流﹚
  传记绘本:《爱因斯坦》、《阿基米德》等(格林)
  创作绘本:《短耳兔》《短耳兔考0分 》等(天下杂志)

  得奖纪录:
  《妖怪森林》获1996年民生报「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童话
  《爱因斯坦》获1999年民生报「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图画书

绘者简介

林芷蔚

  从事过漫画创作、动画前置设计,以及书籍插画的工作,也同时是联成电脑的Painter任课讲师。曾获大然出版社漫画新人奖第一名、纽约儿童动画影展「kidscreen 2010 Picth it!」。

  绘画的路上一路走来,是工作、也是学习。这几年才渐渐了解到图像所捕捉的不该只是物体形状的精准,或是颜色配置而产生的美感。更重要的是,需要能传递人与人之间温热的共鸣与感动。

  对我来说绘画一直是件转化的工作,我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叙述、输出那些埋藏在心底深处的悸动。而不停追求美术上的专业,仅仅是希望这份传递能更加精准而不失真。因为绘笔最难描绘的并不是双眼所见的山光水色,而是只存在心底深处,静谧、却不安份的风景。

好的,这是为您创作的一份图书简介,旨在描绘一个架空世界中的宏大叙事,内容与您提到的书名无关。 --- 《星辰之缚:碎裂王冠的低语》 卷一:霜降之城的遗产 这是一个被冰霜与古老誓言所束缚的大陆——埃尔德隆。数千年来,泰坦的血液在王国奠基者的脉管中流淌,维持着一种脆弱的、看似永恒的和平。然而,和平的表象之下,是腐朽的根基和潜伏已久的黑暗。 故事始于极北之地,宏伟的冰霜之城维斯塔拉。这座城市并非由石块堆砌而成,而是由冻结的魔法能量塑形,漂浮在永恒的极光之下。城内权力结构如同精密的冰晶,一旦触碰错误,便会引发致命的连锁反应。 我们的主角,莱安·维尔德,是“霜语者”家族的末裔,一个曾显赫一时却在近百年间逐渐式微的贵族分支。莱安并非天生的英雄,他更像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碎片,沉浸在家族图书馆深处的古籍中,对外界的政治角逐漠不关心。他唯一的慰藉,是研究一种失传已久的“符文织法”——一种能够重塑物质结构、而非简单施加法术的古老技艺。 维斯塔拉的平静,在“至高议会”的一次秘密会议后被彻底打破。议会领袖,冷酷而睿智的大法师艾瑞克森,宣布发现了一件足以撼动整个大陆秩序的远古遗物——“永恒之芯”。这件遗物据传是第一代泰坦王留下的力量源泉,拥有重塑现实的潜力。 然而,伴随消息而来的,是来自南方湿热的“赤土帝国”的使者团。赤土帝国,一个信奉力量崇拜,以军团和血祭著称的野蛮国度,宣称“永恒之芯”是他们神圣血脉的合法继承物。 莱安的平静生活在一次突如其来的袭击中灰飞烟灭。一个被命名为“影行者”的神秘刺客组织,闯入维斯塔拉的图书馆,目标直指莱安手中一幅看似普通的星图残片。莱安在混乱中觉醒了家族血脉中沉睡的力量,那不是火焰或雷霆,而是一种对“结构”的直觉性掌控。他勉强逃脱,带着那张残片,被迫离开了安逸的象牙塔。 卷二:流亡者的契约与失落的神殿 莱安的逃亡将他引向了埃尔德隆大陆的心脏——“低语森林”。这是一个被魔法瘴气笼罩的巨大迷宫,充斥着变异的生物和古老的陷阱。在这里,他遇到了塞拉菲娜,一位来自南方边境的游侠,被大陆上的人们称为“荆棘之女”。 塞拉菲娜与莱安截然不同。她坚韧、务实,对任何高傲的贵族都抱有深深的戒心。她原本的任务是追踪一批被盗的圣物,却意外地卷入了莱安的命运。她对莱安的符文知识充满好奇,而莱安则需要她对险恶环境的生存智慧。 两人之间的合作,充满了摩擦与不信任,但他们逐渐发现,那张星图残片指向的,并非“永恒之芯”本身,而是一个名为“创世者的试炼场”的失落神殿。据说,只有通过试炼,才能真正理解“永恒之芯”的用途,否则,它只会成为毁灭所有生命的导火索。 与此同时,赤土帝国的远征军,在被称为“铁血公爵”的残暴指挥官率领下,已经踏足北境。他们不仅仅是为了“永恒之芯”,他们似乎掌握了某种能压制泰坦血脉力量的邪恶技术。 莱安和塞拉菲娜的旅程,成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赛。他们穿越了因泰坦之战而遗留下来的巨大裂谷,与腐化的圣骑士团交锋,并深入探究了关于“泰坦”和“创世者”的真实历史——那段被维斯塔拉的统治者刻意扭曲的真相。 他们发现,“永恒之芯”并非简单的能量源,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段关于世界起源的“程序代码”。而赤土帝国,并非为了占有力量,他们似乎想要彻底“重写”埃尔德隆的底层规则,将所有泰坦后裔的力量抹除。 卷三:风暴之巅与结构崩塌 莱安开始真正掌握符文织法,他不再只是修正小物件,他开始尝试“重写”环境本身。他发现,维斯塔拉的冰霜之城,其根基并非稳定,而是由一种巨大的、负面能量支撑的“反向符文”维持着。一旦这个符文被打破,整个城市将从空中崩塌。 最终,莱安和塞拉菲娜抵达了位于大陆最高峰的“创世者的试炼场”。这里,时间流速异常,环境不断变化,考验着进入者的心智和对“结构”的理解。 在试炼的深处,他们遭遇了影行者的幕后主使——一个自称“修正者”的实体。这个实体揭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泰坦王并非完美的神灵,他们的统治建立在对其他智慧种族的剥削之上。“永恒之芯”是他们用来维护这种不平等秩序的工具。赤土帝国,则是被泰坦遗弃的种族,他们寻求的“重写”,是为了建立一个真正的、平等的秩序。 真正的冲突,不再是正义与邪恶的对决,而是两种不同“秩序观”的碰撞。莱安必须做出选择:是维护他所知的、腐朽却熟悉的“泰坦结构”,还是支持一个可能带来混乱,但承诺更公平未来的“重写”计划。 在维斯塔拉即将彻底崩塌之际,莱安运用他掌握的全部符文织法,没有选择修复或摧毁“永恒之芯”,而是将其接入了试炼场的核心。他没有成为新的泰坦,而是将“永恒之芯”的控制权,分散到了所有生命的心智之中,打破了单一力量的垄断。 冰霜之城最终坠落,但它并非化为尘埃,而是融化成滋养大地的水源。埃尔德隆进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但权力结构彻底松动的“新纪元”。莱安和塞拉菲娜,带着对历史真相的理解,成为了新世界的观察者与引导者,他们深知,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那是关于“规则”如何被书写和遵守的永恒斗争。 --- 主题元素提要: 宏大背景设定: 泰坦遗留下的魔法大陆,冰霜之城,赤土帝国。 核心冲突: 维护旧有秩序的“结构”与推翻重塑的“重写”之间的哲学性对抗。 主角特质: 依赖知识和精妙技艺而非蛮力的“符文织法大师”。 关键地点: 极北的维斯塔拉、低语森林、创世者的试炼场。 独特机制: 符文织法,一种理解和修改事物基础架构的技艺。 情感基调: 阴谋、流亡、对历史真相的追寻,最终走向复杂而充满希望的未来。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专家推荐

民间故事的价值 文∕傅林统(资深儿童文学作家)

  虽然许多成人在长大之后,把民间故事抛之脑后,但相信他们在童年时代都曾读过或听过一些民间故事。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再也没有比民间故事更能吸引儿童兴趣的其他类型故事了,原因是故事能活到几百年、几千年,一定有它永恆不朽的生命力。

  民间故事是全民的镜子

  司马光编修的《资治通鑑》,被形容为「帝王的镜子」,那么凝聚一个民族几千年流传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俨然也是「全民的镜子」。目前儿童文学里的故事类型纵然很多,但民间故事自有它一再被改写或再创作的价值。

  自然调和的立足点

  目前风行于读者之间的故事,大别之有两大取向,一为「奇幻取向」,一为「现实取向」,两大类各有所偏所执,唯有民间故事不偏不倚,具有调和的作用。甚至有许多奇幻故事渊源于民间故事;许多现实故事仿效民间故事的趣味性表现手法。

  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故事

  我们在日常的谈话中,不时的会引用无数的民间故事,譬如:「那简直是蛇郎君的写照啊!」、「这不是跟李田螺一样善有善报吗?」、「这家伙比白贼七更狡猾哩!」、「那不正是灰故娘吗?」、「他宰了下金蛋的母鹅!」、「这不是桃太郎的化身吗?」、「喔!他像极了蓝胡子!」

  这些例子不胜枚举!事实证明民间故事具有很高的价值,也证明民间故事跟生活息息相关,不应该让现代的孩子与此「文化大河」隔离。

  精练的语言

  民间故事的语言,因为口传所以十分精练,铿锵有力,毫无累赘,且带有韵味和诗意。民间故事是採取了儿童最容易了解的,浪漫的,冒险的形式,更包含了美丽的意象,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很适合给儿童欣赏的艺术作品。

  川流着永恆的真理

  民间故事从久远的祖先一代代传下来,故事中脉脉流动着祖先的精神。在永垂不朽的民间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所标榜的真理,跟历代圣哲所提示的真知灼见是相同的。

  高明的文学技巧

  民间故事在构成上有高明的技巧。这些故事虽然多数採取老套的「圆满结局形式」,可是给读者的却是浓厚的、新鲜的兴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原因在于民间故事以一贯性的语言强调它的主题,并且在因果上赋以调和的关联。

  民间故事具有普遍的魅力,因此后来的文学家就不断的加以改写,不过这些作品如果只是用平凡的语言改变了面貌,那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我们应该在改写的故事中,保存那该保存的先民的文化特质,改变该改变的时代的、环境的偏失和执着。更重要的是,在使儿童品尝文学的甜美滋味之余,也能发展他们无限伸展的思维和想像力。

  民间故事像春雨,像甘霖,滋润着我们的文化田土,安慰着我们脆弱的心,鼓舞着稚嫩的幼苗,我们该不断用心企划、改写、出版,提供儿童更值得阅读的民间故事啊!

作者的话

永远不老的百年传奇 文∕刘思源

  对小时候的我来说,民间故事串起来的是一条思念的线。

  妈妈是山东人,十几岁就离乡来台。比别人幸运的是,她不是孤身一人,而是全家人一起来,而且还带着她的小脚姥姥(外婆)。姥姥虽不识字,但她用山东话讲的老故事、老俚语却活灵活现的。妈妈是老大,和姥姥很亲,也是最忠实的听众,自然继承了一肚子故事。虽然随着妈妈长大、结婚、姥姥去世,家中绝了浓浓的山东腔,但这些故事多多少少留了下来,成为我成长中最美好的朋友。

  再一次对民间故事惊艳,则是踏入儿童文学工作之后。我惊讶的发现,民间故事串起了旧与新的一条线,造就永远不老,流传千百年的传奇。

  第一个「不老」的原因是—好听。就像《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样,民间故事早期是借由口耳相传所流传,不好听的故事根本记不住,也没人要听,自然的就淘汰了。留下来的,都掌握了叙事的精准和精采,千锤百鍊。

  第二个「不老」的原因是—民间故事是个有机体。在传述的过程中,每个演说者和听者都扮演再诠释的角色,增添了丰富和多变的风貌。以《蛇郎君》为例,闽南溼热,毒蛇种类多,因此本类型的故事也特别多,之后随着汉人移民的脚步来到环境相彷的台湾,更加兴盛。而在和原住民接触后,又加入了原民的蛇文化,衍生出新的版本。

  第三个「不老」的原因是—文化。民间故事蕴藏着浓浓的生命力,它的三大主轴,一个是环境,一个是人,一个是想像。换句话说,它把人所生活的现实环境(包含历史、地域、生活方式、人性纠葛等),以及由现实产生的想像,用有趣的故事表现出来,透过家族这支小却绵长的支流,慢慢汇集出一个民族集体的记忆与感情。

  而身为改写者,我认为写作的两难是:你要减少什么?增添什么?才能一方面保存故事的原貌,另一方面和现今的读者扣合,给故事增添新的生命力。我尝试朝三个方向行进:

  一、选择可能最接近原型,结构较精简的版本改写,是细心复原和增修,而不是大兴土木的重建。

  二、从口语化落实到文学中,尽量保留故事中的口语,但要补强口语中容易漏失的逻辑性、文学性,并减少会影响故事结构和叙述韵律的繁杂枝叶。

  三、在正文之前,我尝试增添了一段关于蛇郎君出生的故事,希望带给读者新的想像与想法。

  《蛇郎君》是源于人们对异类的害怕与好奇,而创造出来的带点悬疑、奇幻的故事。传统中对蛇郎君的由来,也偏向是由老蛇精修炼而成的。但有没有另一种可能呢?现实中,有些孩子因为外表有疤痕或残疾,也被很多人排挤,更别说还被冠上讨债的,不祥的种种罪名,就好像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蛇一样。

  于是我想把两个被拒的生命—一条将死的老蛇王,和一个长着蛇斑的小男孩碰撞在一起,试试看会怎样?或许是小男孩陪伴老蛇王度过最后一段生命,继承了蛇王的位置和能力;也或许是老蛇王最后一击咬伤了小男孩,反而把能力给了小男孩,而成就了故事中的蛇郎君……当然读者们也可自行想像和发展。民间故事不就是人人都可掺一嘴,才会如此丰富和迷人吗?

总监的话

我们的历史和记忆 文∕林文宝(台东大学荣誉教授)

  印刷术发达前的口传故事

  民间故事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个类别。最初,在印刷术发达以前,民间故事是以口耳代代相传,而非书写的方式流传。

  在遥远的口传时代,庶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口说故事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休闲与娱乐的方式之一。这些口传故事是以通称的人物、虚拟的内容来表达庶民的情感或者愿望。除了是日常生活中的休闲与娱乐外,也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这些故事有着庶民的共同历史与记忆,也是族群的文化基因。

  印刷术发达后的书写故事

  在印刷术发达后的文字书写时期,一些民俗学家将这些民间的口传故事收集而成民间故事集子。这些故事的主题大约涵盖了: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故事中蕴含该地或该国家人民的生活、情感、思想观念等,等于是一个民族的缩影,可以从中窥探特有的民族特性。

  而民间故事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地受到重视,最大的功臣当推「贝洛」(Charles Perrault, 1628~1703)和格林兄弟—─「雅各」(Jacob Ludwig Karl Grimm, 1785~1863)与「威廉」(Wilhelm Karl Grimm, 1786~1857)。贝洛採集有《鹅妈妈的故事》,呈现出的不造作、明朗的氛围,充分展现法国人敏捷的思考与机智的反应。格林兄弟在1812~1814年发表德国民间故事採集纪录《儿童和家庭故事集》,从此开启了民间故事科学性的採集新纪元,世界各地纷纷兴起採集当地民间故事的热潮。

  民间故事的「变」与「不变」

  每当人类往前迈出一大步,就会回头重新审视这些旧有的口传故事,让它对新的处境说话;后世将口传故事的原典,依照当下所处的时代,加以衍伸以及改写。不过我们同时也发现,从古到今,人性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虽然古代社会和现代差别大得难以想像,但他们所创造的故事仍是可直达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恐惧。

  这些流传了上千上百年的故事,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得以延续不断?它必然具有某种特殊的吸引力,让人们即使在多不胜数的新题材的故事环绕之下,仍旧不减损丝毫魅力而广受欢迎。我认为,除了它独特的写作特性,如:具有浓厚的戏剧性、突出的性格表现、主题明确等因素外,最重要在于它「变」与「不变」的特质。

  所谓「变」,民间故事由于是口耳相传,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变异、遗忘或省略,但决不是永远的在变动之中而无从捉摸。民间故事之所以能够成为传统,归因于其稳定不变的一面;否则若只有「变」而无「不变」,则故事便无传统可循。或说故事在流传中自然就融合出一个普遍为百姓接受的标准模式。

  旧瓶里的新酒

  至于改写给儿童的民间故事,除考虑变与不变的本质之外,更应关注其可读性与时代性。天下杂志所推出的【嬉游民间故事集】,便是以此四项原则,为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披上新装──1.「不变」:从传统故事中选取主要的故事骨架。2.「变」:融入可引起孩子兴趣的角色和情节。3.「可读性」:文字兼具文学性与趣味性。4.「时代性」:故事安排,情节转折贴近现代孩子。由此让故事兼具永恆的传统之美以及鲜活的现代动感。

  而民间故事究竟可以为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学习?以此四书为例,它能让孩子一边看故事,一边吸取主角的人生智慧。《奇幻蛇郎与红花》以奇幻展现人生际遇,体会善恶果报;《机智白贼闯通关》引导孩子运用创意和机智,解决眼前困境;《一个傻蛋卖香屁》则以滑稽美学,让孩子体会手足之情弥足珍贵;而《黑洞里的神秘乌金》以勇气追逐人生梦想,并了解爱物惜物、行善积德,福报将至的意义。

  在教育或学习的过程中,民间故事将让孩子拥有我们共同的历史与记忆,因为那是我们族群共同的文化基因。

图书试读

智慧的结晶
文/傅林统(资深儿童文学作家)


民间故事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蛇郎君>更是其中具有浓厚文学性的故事,不管谁,一阅读,立刻会被紧凑、流畅、高潮迭起的情节紧紧吸引,欲罢不能的一口气读完它,而且还会再三回味,陶陶然沉醉当中感人的氛围。

这本故事书的序幕很特别,「蛇仔」是个有蛇纹烙印的小孩,象征畸型、孤单、缺陷、弱势,你如果对他有一份爱和怜悯的心,那么获得心灵的安祥和幸福,指日可待!

接下来,<蛇郎君>精采生动的故事就展开了!它巧妙在哪里?为什么千年百年永垂不朽?

一、流畅的脉络,惊奇的浪花:

故事从樵夫上山迷了路,摘了两朵小红花想给女儿,却遇到花的主人蛇郎君威胁把女儿嫁给他开始。接着故事发展的关键就在小女儿体贴父亲的危急,不顾自身安全答应出嫁。当小女儿依依不舍别离时,心痛的父亲,悄悄以豆子作为日后寻找女儿认路的记号,竟然发现嫁过去的女儿很幸福。

故事的高潮,让我们看见大女儿的狡诈和嫉妒多么可怕!小女儿被害,却一直变身,直到变回原来的小女儿。而大女儿呢?羞愧的钻入土洞变成小鼹鼠。故事像溪水一样淙淙地流,却也时时激起令人惊奇的浪花!

二、爱与智慧的交会:

故事里,樵夫因疼爱两个女儿所以摘花,小女儿因不忍父亲痛苦,所以答应嫁给蛇郎君,父亲因不忍小女儿离家,希望来日寻找,所以用豆子留下标志。小女儿因爱姊姊,所以托父亲带回礼物,也因爱丈夫不忍死去所以变成小鸟------。故事里弥漫着爱与智慧互为因果的交会。

因爱而有智慧,这是多么令人欢欣雀跃的启示,虽然嫉妒也会产生「心计」,但那是引火烧身,不像爱的智慧,幸福会伴随。

三、显明的对比:

故事对善与恶、幸与不幸、智慧与狡猾,起心动念的差异,以显明的对比呈现,让幼小的读者也能够深刻体会。譬如小女儿的善念和大女儿的坏心,两相对比,善恶分明。「蛇」令人畏惧、厌恶,却在故事里扮演富贵、幸福的象征,面善不一定心善?心善必然面善?另类对比,启示观察、思考的意义很深。

四、妙趣无穷的变身:

故事里串连着好多「变身」的妙趣,起初是蛇郎君变人,再来是娶亲的队伍,夜晚变成缠绕竹竿的蛇群,前段的变身有些恐怖,但后来小女儿从井里出现变成歌唱的小鸟儿。小鸟儿被煮成肉汤,可是扔在花园角落的鸟骨却长成竹子,竹椅被抛进火炉,老婆婆要去的灶灰却有年糕,年糕温着,变成像朵小红花的女婴-----,一连串的「变身」,怎不令人又向往又好奇呢!

五、丰富的人性、深远的真理:

故事以概括的方式,把人类最重要的良知、真理,用象征的文学手法呈现了出来。贪瞋痴,是人性的负面,而无止息的爱,可以化解这三种恶毒。这里没有多少说理,也没有多少训诫,但正邪之辩清清楚楚,人性的光辉,绚丽灿烂,赤子之心温馨美好。

这篇故事运用美感十足,委婉动人的语言,自然流畅的随着故事的韵律流动,既是亲近儿童,又带着些许浪漫的、美丽的意象,达到了相当高超的艺术境界。尤其含蕴我们先民温润和谐的气质,也反映我们民族生长的自然环境、风土民情,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祖先和改写者共同缔造的「智慧的结晶」。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月下唐人街》,感觉就像在台北的夜市里兜了一圈,又在老街的茶馆里听了一段故事。作者笔下的角色,每个都鲜活得像是我认识的老朋友,那种带着烟火气的生活感,真的让人很有共鸣。故事的主线是关于一个在唐人街长大的年轻人在寻找自我和家庭的故事,但作者并没有落入俗套的苦情戏码,而是用一种幽默又温暖的笔触,描绘了小人物的挣扎和希望。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比如夜市里小吃的味道、老街里人声鼎沸的喧嚣、以及主角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渴望,都描写得栩栩如生。读着读着,我仿佛也置身于那个充满人情味的世界里,感受着台北独特的魅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幅关于台北的生动画卷,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忘怀。而且,作者对于台湾本土文化的呈现,也让我觉得非常亲切,很多细节都点出了我童年的回忆,真的很有味道。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台湾文化和细腻情感故事的读者!

评分

《海角七号》的电影看过好几遍,但读了同名小说,才发现电影只是冰山一角。原著小说比电影更加细腻,也更加深刻地探讨了关于爱、关于时间、关于记忆的主题。作者用一种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垦丁的风景和人物,那种孤独而又美丽的氛围,让人沉醉其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失意的音乐人回到垦丁,与一位日本女孩之间发生的故事,但作者并没有把重点放在爱情上,而是更多地关注了人物内心的成长和转变。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那种迷茫、挣扎、以及最终的释怀,都描写得非常真实。读着读着,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关于自我发现和自我救赎的作品。而且,作者对于台湾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文学作品和深刻思考的读者!

评分

《我的少女时代》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青春回忆!虽然故事发生在九零年代,但书中的情节和人物,都让我感同身受。作者用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触,描绘了少女时代的心事和烦恼,那种懵懂的爱情、青涩的友谊、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都描写得非常真实。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主角,她既平凡又勇敢,既可爱又迷人。读着读着,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少女时代,也开始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时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部关于青春的赞歌。而且,作者对于台湾校园文化的呈现,也让我觉得非常亲切,很多细节都点出了我童年的回忆。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青春题材和怀旧故事的读者!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很适合在闲暇的时候阅读,可以让你重温青春的美好。

评分

《台北人》这本书,说实话,读起来有点压抑,但又让人欲罢不能。作者以一种冷峻的笔触,描绘了台北都市里一群年轻人的生活状态,那种迷茫、空虚、以及对未来的焦虑,都描写得淋漓尽致。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是平淡地记录着这些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但正是这种平淡,才更让人感到真实和震撼。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对话的描写,那种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对话,让人回味无穷。读着读着,我仿佛也看到了台北的另一面,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都市生活的社会观察报告。虽然读完之后会感到有些沉重,但却能让人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这本书适合在心情平静的时候阅读,慢慢品味其中的滋味。

评分

《孤味》这本书,看完之后,眼泪止不住地流。作者用一种细腻而感人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关于爱、关于失去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母亲在丈夫去世后,如何面对自己的悲伤,以及如何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情感的描写,那种痛苦、挣扎、以及最终的释怀,都描写得非常真实。读着读着,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母亲,也开始更加珍惜和理解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感悟。而且,作者对于台湾社会和文化的观察,也让我受益匪浅。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情感故事和深刻思考的读者!这本书适合在心情平静的时候阅读,慢慢品味其中的滋味,相信你也会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