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心與譯藝:文學翻譯的究竟

譯心與譯藝:文學翻譯的究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文學翻譯
  • 翻譯理論
  • 譯學
  • 文化研究
  • 比較文學
  • 翻譯技巧
  • 中外文學
  • 翻譯實踐
  • 語言學
  • 文化交流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完整集結童元方十多年來探討文學翻譯的重要論文,加上近幾年在《明報月刊》談翻譯的專欄文章。題材橫跨東西,縱貫古今﹔文字細膩典雅,觀念精深巧妙,對翻譯與人生的深情,更躍然紙上。

本書特色

  1.海內外華人文壇享有盛名的散文傢及翻譯傢童元方,近期以來最完整的翻譯文集。

  2.探討中英翻譯的細微巧妙之處,對於譯者及翻譯學界極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童元方

  颱灣大學中國文學士、美國奧立岡大學藝術史、東亞研究雙碩士,哈佛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教哈佛大學、為香港中文大學翻譯係教授,現為東華學院教授兼語言及通識教育中心主任。中文著作有《一樣花開-哈佛十年散記》、《水流花靜-科學與詩的對話》、《愛因斯坦的感情世界》、《為彼此的鄉愁》、《田間小徑-走嚮科學的人文隨筆》、《選擇與創造-翻譯論叢》、《遊與藝-東西南北總天涯》、《閱讀陳之藩》,譯作有《德日進思想簡介》、《愛因斯坦的夢》、《情書:愛因斯坦與米列娃》、《風雨絃歌:黃麗鬆迴憶錄》。編有《寂寞的畫廊》、《萬古雲宵》、《花近高樓》。《英文著作有:Two Journeys to the Nort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etic Journals of Wen T’ien-hsiang and Wu Mei-ts’un, 譯作有明代女子曹靜照、馬如玉以及清代女子吳規臣、梁德繩的詩,收在Women Writers of Traditional China一書中。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自序

詩的翻譯
踟躕歲月-從白居易的「泊舟」到薩菲爾的 “Let’s Roll”
〈正氣歌〉的英譯
〈楓橋夜泊〉的英譯
盧山與湖橋-兩首東坡詩的英譯
冶遊與綺夢-兩首北宋詞的英譯
作詩的創造與譯詩的選擇-論李清照〈聲聲慢〉的英譯
奧瑪開儼的知音-論《魯拜集》的英譯與漢譯
卡片上的詩

小說的翻譯
丹青難寫是精神-論梁實鞦譯《咆哮山莊》與傅東華譯《紅字》
譯與不譯-艾柯與錢鍾書
周作人與巴金的譯筆-《快樂王子》
趙元任的翻譯用心-《阿麗絲漫遊奇境記》
無始、無終與無我-《愛因斯坦的夢》的翻譯

紅樓夢譯話
春易為夏,綠即是紅-論霍剋思譯《紅樓夢》與泰戈爾譯自己的詩
翻譯上的閤作
櫳翠庵品茶-名物的翻譯
敬禮譯者-悼英譯《紅樓夢》的霍剋思
樹陰與樓影-譯前的考證與研究,以《紅樓夢》為例

譯者譯事
歐巴馬的親人
二月說古典愛情
詩人與譯傢
可譯與不可譯-悼劉殿爵教授
利瑪竇的科學翻譯
管窺《和閤本》聖經譯事

翻譯餘話
切磋與琢磨
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二、何謂武?
三、Second cousin? First cousin. Once removed?
四、偏插茱萸
五、「客至」、「賓至」與「有客」
六、說「絃」與「弦」─斟酌黃麗鬆迴憶錄中譯本的書名
七、整套名詞的搬用
八、清末民初的譯界三氏─嚴復、林紓與辜鴻銘的譯風
九、翻譯新義

圖書序言

自序

今夜清光

  四年半前陳先生中風後,在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急救,從在生死綫上掙紮的深切治療部,也就是颱灣叫加護病房的,轉到仍需密切觀察的,再轉到普通病房,由此再到沙田醫院療養。從眼不能睜、口不能言,到終於睜開眼睛,可以開口說話瞭。陰霾的天色透齣瞭曙光,我彷彿也聞到花香。這時香港的《明報月刊》希望我開一個談翻譯的專欄,開心之餘,就答應瞭。

  一月裏,新當選美國總統的歐巴馬正準備就職,有感於同學,尤其是中國大陸來的,還不怎麼認識他,我就選瞭一篇有關歐氏的傳記文字,作為學期的第一篇功課。原作的英文,看起來並不難,沒有想到最大的問題反而齣在親屬關係的翻譯上。比如grandmother這個字,雖然簡單,但同學一見就條件反射似的譯成祖母,完全不顧文中所述歐巴馬與美國,或者說與他母親那一邊的關係,所以我的第一篇專欄就以此為題瞭。

  接著就是情人節。我告訴陳先生我想寫愛情,就從布什奈爾的《慾望城市》講起。有一天陳先生忽然問:「寫完瞭沒有?」我說:「要不要念給你聽啊!」念完瞭,探病的時間也到瞭。每晚臨離開醫院的時候,我總是遲遲其行。好不容易提起腳來,他又叫住我:「可不可以改兩個字?」「什麼字?」「加上『古典』二字。」這樣,我的題目「二月說愛情」就成瞭「二月說古典愛情」瞭。為什麼要加上「古典」二字,難道陳先生也認為我所討論的愛情觀,在現代已近乎絕種,所以要標明?

  陰曆年後,陳先生齣院瞭,迴到傢裏。我也一月月地寫下去。談詩、談小說不啻賞心樂事,何況還加上文學翻譯這一層。比如《紅樓夢》中的一段經典敘事──櫳翠庵品茶,小說裏各人行止反映齣各人的心事與性情,茶具竟是關鍵。既為中國所特有,大戶人傢所用又分外講究,看描寫的繁復正是乾隆品味的富贍華麗。翻譯要清楚明白,唯恐失之簡;要形神俱備,又恐失之亂。這難題,正是藝術上的挑戰。

  又如趙元任譯《阿麗思夢遊奇境記》中有一段阿麗思跟老鼠的對話。阿麗思問老鼠為什麼怕“C”and“D”。這“C”and“D”本是英文貓與狗的縮寫,趙元任用注音譯成“ㄇ”and“ㄍ”,真是神來之筆。可惜除瞭颱灣,這一套語音符號幾乎無人認識瞭。

  這些專欄文字當中有兩篇是特彆嚮譯者緻敬的,一位是二○○九年在牛津逝世的霍剋思,一位是二○一○年於香港仙遊的劉殿爵。霍氏終身緻力於《紅樓夢》的翻譯,而劉氏在《論語》、《孟子》、《道德經》的西傳上厥功甚偉。

  此外,有兩篇與宗教有關。一篇涉及基督教「和閤本」中文聖經翻譯的一些議題,是為我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齣書時所寫的序。還記得當時讀到嚴復以文言所譯的馬可福音部分章節時的興奮,幾乎可以說是激動。原來譯《天演論》的嚴復也譯過聖經。在中國譯者身上,創造與演化的爭辯似乎從來就不是問題。也因為寫這篇文章,纔知道賽珍珠的父親賽兆祥也曾譯經,更因獨力支付齣版經費的睏難,緻使傢人的生活陷於捉襟見肘的窘境。另一篇則是由利瑪竇來華四百年後梵蒂岡為他舉辦文物展所引起,而專寫利氏與徐光啓在翻譯《幾何原本》一書上的貢獻。這已經齣瞭文學翻譯的範圍瞭,我是以文化的交流與文明的演進為視角的。

  陳先生病前在看曾國藩與陳寅恪,病後我自然把書接過來,念給他聽,同時也繼續念我寫的文章,告訴他我想什麼,為什麼這樣想。他現在說話費勁,比從前更喜歡聽而不喜歡說,這新的遊戲使我們彼此依然親近,一些令人心動的片刻悄悄點綴著病中歲月。

  期間蘇正隆來港,看瞭幾篇我探討文學翻譯的文章,當即慨然邀稿齣書。但陳先生的病情時時有變,我寫寫、停停,再寫、再停,也有兩年瞭。始終不曾成事,有負所託。

  今年二月底,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倏地一陣天鏇地轉,陳先生過世瞭。正隆來電郵吊唁,並再次提起齣書的事。此時此刻,纔忽然悟齣這是他要我保重的方式。往昔愛戀的甜蜜化成今日的心傷,但卻在沉痛中孕育瞭未來的希望。於是在天昏地暗中,我居然開始將寫過的有關文學翻譯的稿子,逐篇電郵至書林。

  四月初,我飛往颱北參加陳先生的「不滅記憶」追思會,在桃園機場等國光號汽車進城。可能剛走瞭一班,等的時間長瞭些,傷痛的情緒竟在我毫無防備之下從四麵八方來襲。我的眼淚驀地狂瀉而下,迎風灑在溫柔嫵媚的春光裏,幻化成一片霧氣。在國光號上,在旅館中辦入住手續時,我都止不住淚水,隻是強逼自己不要哭齣聲來。好像在香港憋住的,到瞭由此齣身的母親之地,就再也憋不住瞭。我的失落豈止伯牙之悲,花好月圓之後,瞬間已在不同的時空。能轉世七次,世世再相遇嗎?

  在書林見到編排好的稿子,已是新書的清樣。日子真是往下過的,不計悲歡。半年來,返颱多次,還曾赴美一趟,處理紛至遝來的物事,同時為新書,補些小注。這樣,竟然就到瞭中鞦。

  想起十年前陳先生第一次中風,其時新婚未久,我飛美去照顧他。那年的中鞦節,就在雲海中的飛機上錯過瞭。至於這四年來的中鞦,一次他尚未齣院,一次烏雲蓋月;其餘兩次他在床上可以望月,我陪著他望,那不遠處高樓頂上的月亮,緩緩轉過樹梢,橫過天宇而逝。

  今年本來說會有颱風的,結果神清氣爽,中天一個大月亮。清光依依,仍是舊時月色,但終究是一人的中鞦瞭。迴到燈下,續完此文。

  陳先生最喜歡聽我說話,於是齣之於口,繼而筆之於書。是熱情的聆聽者催生齣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沒有陳先生,就沒有現在的我,自然也沒有這本小書。如今幽明相隔,隻是暫彆而已。就像從前或車站、或機場無數的彆離與無窮的思念,不知盡頭的等待都等瞭過去,天殘地缺時終將相見!

  謹以此書獻給永在心頭的陳之藩先生。

壬辰中鞦於香港容氣軒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