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光学概论

薄膜光学概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光学
  • 薄膜
  • 光学薄膜
  • 物理学
  • 材料科学
  • 纳米技术
  • 光电子学
  • 表面科学
  • 干涉
  • 衍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编写目的,旨在使用MATLAB撰写光学薄膜模拟程式,以及ThinFilmView、TFCalc商用模拟软体试用版,来辅助学习薄膜光学。

  全书共分为七的章节:第0章为ThinFilmView程式模拟软体简介,第1章介绍光学薄膜基本概念,第2章讨论各类型抗反射模,第3章讨论各类型高反射率镀膜,针对典型的应用-雷射镜片有进阶的讨论,第4章介绍分光镜的设计,第5章及第6章为常见应用-泸光片的概念与设计。

  本书所呈现的相关程式档案,配合研习进度参考学习即可,本书中举列的范例尽量配合模拟程式或商用软体实做一遍,期能增强辅助学习的效果。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0章 薄膜光学模拟软体简介
0-1 下载与安装 0-2
0-2 整合开发环境 0-3
0-2-1 主视窗说明 0-4
0-3 功能表列与工具列 0-9
0-3-1 工具列 0-10
0-4 镀膜资料操作 0-13
0-4-1 dn与dk 0-14
0-4-2 不均匀(折射率斜面)设定 0-15
0-4-3 设计中心波长的变更 0-19
0-4-4 光线入射角的变更 0-20
0-4-5 图表种类的变更 0-21
0-4-6 膜层的新增、删除、复制 0-23
0-4-7 光学膜厚与物理膜厚的切换 0-25
0-4-8 反转层 0-25
0-5 波长曲线图操作 0-26
0-5-1 格式设定 0-26
0-5-2 使用者定义线 0-28
0-5-5 图形放大、卷动功能 0-31
0-6 各种计算功能的使用方式 0-32

第1章 基本概念
1-1 简介 1-2
1-2 光学镀膜分类 1-5
1.3 光学镀膜功能 1-8
1-4 光学薄膜特征矩阵 1-9
1-5 镀膜符号 1-15
1-6 基板的反射率R与透射率T 1-17
1-6-1 垂直入射 1-20
1-7 使用MATLAB建构光学薄膜模拟程式 1-22
1-7-1 图形使用者介面GUI 1-27
网路资源 1-32
习题 1-35

第2章 抗反射膜
2-1 简介 2-2
2-1-1 抗反射膜应用 2-2
2-2 单层抗反射膜 2-6
2-2-1 实际状况 2-8
2-2-2 吸收 2-9
2-2-3 无效层 2-12
2-2-4 斜向入射 2-13
2-2-5 平均反射率 2-13
2-2-6 低折射率渐变抗反射膜 2-18
2-3 双层抗反射膜 2-20
2-3-1 低折射率基板QQ膜层 2-20
2-3-2 双层ARC 2-21
2-3-3 导纳轨迹图 2-22
2-3-4 QH膜层 2-23
2-3-5 斜向入射 2-25
2-4 三层抗反射膜 2-27
2-4-1 QHQ镀膜 2-28
2-4-2 斜向入射 2-29
2-4-2 QQQ镀膜 2-30
2-5 四层抗反射膜 2-35
2-5-1 低折射率无效层设计 2-36
2-5-2 高折射率无效层设计 2-38
2-6 红外光区单层抗反射膜 2-39
2-7 红外光区双层抗反射膜 2-41
2-7-1 向量法 41
2-7-2 QQ膜层设计 2-43
2-7-3 QH镀膜设计 2-44
2-8 红外光区三层抗反射膜 2-45
2-9 等效膜层 2-46
2-10 双带抗反射膜 2-50
2-10-1 双波长抗反射膜 2-50
2-10-2 可见光区+红外光单波长抗反射膜 2-57
2-11 抗反射膜的优化设计 2-60
2-11-1 单层抗反射膜 2-61
2-11-2 双层抗反射膜 2-62
2-11-3 三层抗反射膜 2-63
2-11-4 四层抗反射膜 2-64
2-11-5 五层抗反射膜 2-65
2-11-6 太阳能电池之抗反射膜优化设计 2-67
2-12 使用模拟软体的优化设计 2-70
2-12-1 最适化:手动模式 2-71
2-12-2 最适化:标准模式之简单目标 2-75
2-12-3 最适化:标准模式之高度目标 2-80
网路资源 2-83
习题 85

第3章 高反射率镀膜
3-1 简介 3-2
3-2 介质高反射率镀膜 3-4
3-2-1 基本特性 3-5
3-2-2 高反射率区的宽度 3-8
3-2-3 不同膜厚对高反射率区的影响 3-9
3-2-4 对称膜堆对高反射率区的影响 3-10
3-2-5 吸收 3-11
3-3 宽高反射率区的介质高反射率镀膜 3-16
3-3-1 算术或几何级数式膜厚的效果 3-16
3-3-2 1/4波长膜堆重叠的效果 3-18
3-4 斜向入射 3-23
3-4-1 角移现象的降低 3-25
3-5 雷射镜片损伤的控制 3-26
3-5-1 传统QW膜堆多层膜 3-26
3-5-2 最佳配对法 3-28
3-5-3 膜层电场分佈图 3-29
3-6 使用模拟软体的优化设计 3-30
3-6-1 旁带优化 3-32
3-6-2 高反射带拓宽 3-34
网路资源 3-38
习题 3-39

第4章 分光镜
4-1 简介 4-2
4-2 中性分光镜 4-5
4-3 双色分光镜 4-8
4-4 偏振分光镜的设计 4-11
4-4-1 窄通偏振片 4-11
4-4-2 MacNeille型偏振分光镜 4-14
4-5 消偏振分光镜的设计 4-17
4-6 偏光膜 4-20
4-7 变色膜镜片 4-21
网路资源 4-22
习题 4-24

第5章 截止泸波器
5-1 简介 5-2
5-2 等效膜层 5-9
5-3 短波通与长波通泸波器 5-14
5-3-1 通带凹陷的改进 5-16
5-4 宽带短波通泸波器 5-18
5-4-1 ABCBA对称膜堆 5-19
5-4-2 AB2CBA对称膜堆 5-19
5-4-3 ABC2DCBA对称膜堆 5-20
5-5 截止泸波器的应用 5-21
5-6 使用模拟软体的优化设计 5-31
5-6-1 短波通泸波器-红光反射镜 5-31
5-6-2 短波通泸波器-绿光反射镜 5-36
5-6-3 干涉泸光片(Interference filter) 5-37
网路资源 5-52
习题 5-52

第6章 带通泸光片
6-1 简介 6-2
6-2 带通泸光片 6-5
6-2-1 F-P型泸光片 6-5
6-2-2 多腔层带通泸光片 6-8
6-3 带通泸光片之基本性质 6-12
6-4 带通泸光片的设计实例 6-18
6-4-1 DHW型窄通偏振片 6-19
6-4-2 THW带通泸光片 6-21
6-4-3 修正全介质F-P型带通泸光片 6-22
6-5 带止泸光片 6-23
6-5-1 1/4波长膜堆负泸波器 6-24
6-6 使用模拟软体的优化设计 6-27
6-6-1 窄带通泸光片 6-27
6-6-2 宽带通泸光片 6-28
6-6-3 带止泸光片 6-31
6-7 抗UV膜 6-32
网路资源 6-33
习题 34

附录 模拟软体TFCalc简介
A-1 下载与解压缩 附-1
A-2 整合开发环境 附-3
A-3 镀膜资料设定与执行 附-9
A-4 显示特性计算的结果 附-14
A-5 范例说明 附-18
参考文献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薄膜光学概论》这本书,主要是被它“概论”两个字吸引的。我一直觉得,要入门一个新领域,一本好的概论性书籍是必不可少的。这本书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快速且全面地浏览了薄膜光学这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书的开篇并没有直接进入枯燥的理论,而是从一些广为人知的现象入手,比如彩虹的形成、光的偏振等等,这些例子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和专业知识的距离。然后,它非常有条理地引入了薄膜光学的基本概念,例如光的波粒二象性、干涉、衍射、偏振等,并且清晰地阐述了这些概念在薄膜中的表现。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花费了不少篇幅介绍薄膜的制备技术和各种实际应用。从光学薄膜的类型、设计方法,到在太阳能电池、LED、光学滤波器等领域的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些内容让我对薄膜光学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很朴实,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逻辑严谨,表达清晰,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读者来说,能够相对轻松地理解其中的内容。整体感觉,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很高,但信息组织得很好,读完后,我对薄膜光学有了一个初步但扎实的了解。

评分

拿到《薄膜光学概论》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不是指物理上的重量,而是它所承载的知识分量。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详实,涵盖了薄膜光学领域几乎所有的核心知识点。从最基础的光的传播方式、反射和折射的定律,到更深入的傅里叶光学、薄膜的设计理论,再到各种薄膜的应用,比如在光学仪器、光电器件、甚至生物医学领域。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概念时,都力求做到严谨和全面,同时又不失深度。比如,在讲到薄膜的反射和透射特性时,它会详细分析不同厚度、不同折射率的薄膜对光的反射和透射率的影响,并且会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虽然这些数学推导对我来说有一定的挑战,但作者的讲解逻辑非常清晰,一步步引导读者去理解,加上书中丰富的图表和实例,让我感觉这些复杂的公式并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我尤其喜欢它在分析一些经典薄膜应用时,会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光学原理,让我不仅了解了“是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当你遇到具体的薄膜光学问题时,它能提供详尽的理论支撑和解决方案。

评分

我一直对视觉艺术和色彩的形成过程很感兴趣,而《薄膜光学概论》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好奇心。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物理光学的书,更像是一本揭示自然界和人造物体色彩之美的“密码本”。书中对薄膜干涉原理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肥皂泡会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为什么蝴蝶翅膀会有闪耀的金属光泽,甚至为什么有些宝石会有猫眼效应。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详尽的图解,将这些复杂的物理现象变得易于理解。他并没有一味地堆砌公式,而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我们看到薄膜光学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的。比如,书中提到的减反射膜、增透膜等,让我明白了为什么眼镜片、相机镜头等光学元件能减少光线的损失,提高成像质量。我还了解到,在现代显示技术中,薄膜光学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液晶显示器中的彩色滤光片,就是利用薄膜的衍射和干射原理来实现色彩的还原。这本书让我对“看”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仿佛打开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视觉体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评分

这本《薄膜光学概论》,我刚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老实说,我对薄膜光学一直以来都觉得是那种,嗯,怎么说呢,听起来就很高深,好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遥远的概念。像是那种需要实验室、精密仪器,才能接触到的领域。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了解一下就好”的心态。结果,翻开第一页,我就被吸引住了。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一开始就抛出一堆公式和理论,而是从一些很生活化的例子讲起,比如我们手机屏幕上的防反光涂层,还有我们眼睛里的虹膜,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背后竟然蕴含着这么复杂的薄膜光学原理。作者的笔触很流畅,语言也尽量避免了过于专业的术语,即使有些地方需要用到,他也会很耐心地解释清楚,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点一点地把技术诀窍传授给你。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一些基本概念时,会用很多图示来辅助说明,这些图示不是那种死板的示意图,而是带有一定艺术感的插画,让抽象的原理变得生动形象,更容易被理解。而且,书中穿插了一些光学发展的历史故事,讲到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一步步探索这些奥秘的,这让我觉得,原来科学的进步是这么有温度,有血有肉,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堆砌。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却又充满智慧的光学现象。

评分

老实说,我本来是有点犹豫要不要买这本《薄膜光学概论》的。我平时工作跟光学不沾边,也从来没有特别研究过这方面的东西,总觉得这类专业书籍会看得我头昏脑涨。但是,我一个在光学研究所工作的朋友极力推荐,他说这本书写得非常“接地气”,而且在业内评价很高。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读了之后,我完全刷新了对薄膜光学“高冷”的认知。它从最基础的光的干涉、衍射讲起,循序渐进,一点点深入到更复杂的概念,比如全反射、布儒斯特角等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释这些理论的时候,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会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比如为什么有些窗户玻璃会有彩虹一样的颜色,或者说太阳镜是如何过滤掉一部分光的。这些例子都非常有说服力,让我立刻就能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非常舒服,字体大小适中,段落清晰,很多地方都使用了大篇幅的插图来辅助理解,不像有些书,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看着就让人打退堂鼓。我发现,原来掌握了这些薄膜光学的原理,再去观察周围的光学现象,视角都会变得不一样,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加有趣和神奇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