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二十」的真諦,意味著開始與結束,開始的是一位青年光榮地去履行上帝還有國傢賦予他的責任,結束的是正要燃燒的青春將會隨著戰火而殆盡。
當時被迫軍召前往日本擔任自殺特攻隊的鄭連德,在麵臨死亡邊緣時,信仰是他唯一的寄託,靜心等待為國捐軀,時值日本戰敗,剩餘三十六天結訓,他感於上帝的憐憫,獲得重生,決定將餘生都奉獻給上帝。
鄭連德擔任牧師59年,牧會之處有墩仔腳、新店、城中、颱北東門這四間教會,期間緻力於對颱灣社會的關懷,再加上留學美國時主修教會關懷社會等相關課程,除瞭奠定往後創辦「良鄰會」、「生命綫」、「協談中心」、「基督教互談會」的基礎也開啓瞭他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本書講述鄭連德的成長過程與經曆,「人生二十」不僅僅是心靈的成長更是作為颱灣人對颱灣曆史的見證,再獲得重生之後,他決心奉獻,首創「生命綫」,幫助輕生之人找迴對生命的渴望,而這也成為人們心中尋求慰藉的代名詞,還有成立「良鄰會」及關懷都市的原住民,可以看齣他對颱灣社會的深刻觀察,顯示對颱灣人民、土地的疼惜,在上帝的帶領下,盡自己所能,無怨無悔地付齣。
作者簡介
鄭連德牧師
1926年11月8日生於颱中大甲
現任:颱北東門基督長老教會名譽牧師
軍曆:日本陸軍航空士官學校特攻隊訓練班
學曆:颱灣神學院本科畢業 榮譽神學士
美國曼歌神學院進修
歐洲教會領袖訓練所結業
經曆:颱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61年,牧會4處教會(墩仔腳、新店、城中、颱北東門)
良鄰會、社會互談會、傢事法庭及颱北傢庭協談中心
颱北基督教社會互談會主任(主任11年,兼任11年)
參與創辦颱灣第一個「馬偕生命綫」(1969年)
兼任颱灣神學院講師(29年)
兼任中華福音神學院、浸信會神學院、拿撒勒人神學院、中颱神學院講師
颱北實踐傢專講師(5年)
颱北傢事法庭第一號協調人
民族晚報「生命綫專欄」主筆5年
中國廣播公司「傢庭漫談」主播13年
領行政院教育部「社會教育功勞奬」(1983年)
中華民國教會閤作委員會秘書14年
退休後協助國內外無牧者教會16年
著作:「創造成熟的婚姻」等10冊
作者簡介
林恩朋
1949年6月1日生於颱北市
現任:颱北市士林遠東X光醫事檢驗所負責人
學曆:颱北醫學大學醫事技術係(病理細胞醫檢師)
經曆:颱北市立仁愛醫院
馬偕紀念醫院
颱北美國海軍第二醫學研究所(NAMRU-II)
國立護理學院附設婦幼醫院
颱北醫學大學病理科
署立基隆醫院
颱北市立和平醫院
颱東基督教醫院
著作:《林朝棨(戟門)先生紀念文輯》
《橄欖球場永遠的巨星柯子彰》
鄭序
因「人生二十」而激發「生之勇氣」的服務人生!──嚮鄭連德牧師緻意∕鄭仰恩
自序
四正的人生
○輯一人生二十:鄭連德牧師濛恩的一生
■基督傢族
■遷居颱北
■人生二十
■戰後歸鄉
■研究神學
■獻身傳道
■新店封牧
■留學美國
■都市宣教
■良鄰服務
■傢庭協談
■互談運動
■關懷都原
■專欄廣播
■東門教會
■日語聚會
■齣國傳道
■定居颱灣
■傢庭後盾
■濛恩生涯
○輯二互談精神
■基督徒生活操練
■探訪的藝術
■互談的精神
■牧者與同工
■敬神愛人
■品德與操守
■基督徒在社會中的使命
■教派的瞭解與閤作
■長老與執事
■尊重生命在現代社會
■義務工作人員守則
■外國人眼光中日本人的自殺
○輯○三婚姻與傢庭
■基督化傢庭運動在颱灣
■傢庭諮詢概要
■傢庭的紅綠燈
■重建基督化傢庭
■建設美滿傢庭
■現代的婚姻生活
■麵對現代傢庭
■現代社會與婚姻生活
■交友與感情
■如何麵對婚姻
■同甜共苦
■恩愛夫妻
■體貼的傢庭
■愛情心理學
■成熟的性知識
■性健康
■兒童的性教育
■美滿的夫婦愛
■現代兒童教育的方嚮
■親子之間
■關懷青少年
■拉近代溝
■中年人的心理
■成熟的年代
■人格發展
■婆媳之間
■愛得有行動
■好的管傢
■鬆年仍然結實
■幸福的年代
■教會應關心離婚婦女
■丈夫外遇你要問的項目
■生命綫個案研究資料
■個案研究資料
■基督教成人教育
序
因「人生二十」而激發「生之勇氣」的服務人生!
--嚮鄭連德牧師緻意
鄭連德牧師是我極為尊敬的一位信仰長輩和牧者,也是我的三伯。在我略知人事的成長階段時,特彆是1967年(當年我十歲)我父親辭去神學院的教學工作、開始擔任颱北東門教會第二任牧師起,三伯也因開始投入「良鄰會」、「生命綫」、「協談中心」、「基督教社會互談會」等具有開創性的社會服務工作,全傢搬到忠孝東路二段颱北酒廠附近,我們兩傢開始來往密切,七個年紀相近的小孩也因而
成為終生好友。對我而言,在我父親五個兄弟一個妹妹當中,三伯應該是最常接觸也最親近的一位。
迴想起來,從小到大,三伯給我兩個難以抹滅的印象,一是「幽默」,一是「紀律」。他的幽默是齣名的瞭,不管是演講、講道或是日常生活裏的對話,總是帶給人笑聲不斷。然而,他的幽默感不是膚淺、笑謔式的,而是深刻富反思且帶著寬容和理解,是曆經深刻人生體驗的智者纔能展現齣。換句話說,他是一位能以深度生命眼光來觀察人情世事的人。
三伯的紀律感更是少見,這不但體現在他自身的生活中,更充分錶現在他的待人處事上。他不但喜愛「空間秩序」的整潔與規律,當我和他相約見麵卻遲到時,他會提醒道:「你慢瞭4分25秒!」。或者,當他受邀去演講而對方因故拖延半小時時,他總是會調整內容且依原訂時間「準時」結束,這是一種錶現在「時間秩序」上的紀律。
隨著年歲增長,我逐漸認識到三伯一生的心路曆程,也纔更理解他生命深度的源頭。原來,他從小對文學和劍道産生極大興趣,體能特佳,不料,在1944年太平洋戰爭期間被迫應考陸空軍,錄取後成為日本皇軍的一員,最後更被選加入「特攻隊訓練班」,預備執行自殺攻擊任務。
沒想到,戰爭在他結訓前結束,他也經曆瞭一場「人生二十」的生命哲學的洗禮。三伯的經曆讓我想到現今相當盛行的「生死學」(Thanatology)理論:探索死亡,就不能不討論我們對生命的瞭解;而談論人對生命與死亡的瞭解,必然會涉及宗教對生命和死亡的詮釋。從基督教信仰的觀點來看,人的靈性生命往往會跟朝嚮死亡邁進的生物性生命緊密結閤,並激發生命中「盼望」的力量。以保羅.田立剋(Paul Tillich)的話來說,這賦予瞭基督徒「生之勇氣」(the courage to be)及社會責任。這也讓我想到中世紀末期盛行於歐洲基督徒間的作品《死者之圖像》(Bilder des Todes),這些圖像錶達瞭基督徒學習「隨時麵對死亡」的人生觀。十七世紀天主教西篤會(Cistercians)的特拉普(Trappist)隱修院院長朗塞(Armand-Jean Le Bouthillier de Rance)也要求其修會修士以「記得你會死」(memento mori)作為每天早晨的請安語。這些故事都提醒我們,「人生二十」是一個重要的生命哲學課程。
從「生之勇氣」的角度來看,三伯在戰後積極投入社會服務工作,是可以充分理解的。這當然和他到美國讀書,接受瞭「教會的社會關懷」以及「協談理論」的訓練有關,但在他的生命底層,我確信,「人生二十」的生命哲學更讓他成為一位積極關愛生命、服務社會的人。在三伯身上,我看到一位以「生之勇氣」來「關懷生命」的基督徒典範。
1988-1994年間,我到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沒想到,三伯和三姆也於1991年退休後搬到紐約的史坦頓島(Staten Island)和女兒美津、女婿一信全傢同住,和我的學校相距僅一小時車程,也因此讓我們在國外讀書的最後幾年能享有不少在海外和親人歡聚的甜蜜時光。我迴國服務後,知道三伯在海外颱灣人教會和社團當中積極服事,感到很敬佩,2007年他們迴到故鄉颱灣,更高興能常常見麵,深深期待他們晚年的生活幸福快樂。
去年(2011年),我在颱北東門教會的「東門學苑」開瞭一個《颱灣典範人物的心靈探索》課程,邀請瞭高俊明.高李麗珍牧師夫婦、陳永興醫師、詩人李敏勇、作傢李喬、二二八文史工作者阮美姝女士以及我的三伯鄭連德牧師前來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獲得極大的迴響。當時,我心裏萌生齣為他們齣版小傳的想法。今年,聽到由老朋友林恩朋長老為三伯所整理、撰寫的傳記將由前衛齣版社齣書,心裏感到極大的喜悅和感激。
但願這本書的齣版,能讓更多人認識生命的寶貴,也激發更多「生之勇氣」。
鄭仰恩颱灣神學院教會曆史學教授
2012/6/30於草山嶺頭
自序
四正的人生
自幼少時期,在傢庭受基督教教育以外,也在大甲教會及颱北雙連教會接受信仰的培養。我一直想做「四正的人生」為自己的目標,就是1.對上主敬畏順服2.對他人和平相處3.對鄉土颱灣疼惜4.對自己謙卑剋己。
中學時代,喜歡寫寫文章,作「俳句、短歌」,希望將來能作一位詩人或文學傢。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迫我去做「航空兵」,終戰前已經寫好「遺書」,在航空士官學校特彆班訓練「特攻飛行」,教官常說:「你們的人生二十,好好為國犧牲吧!」
感謝 上主的憐憫,我活著迴來故鄉颱灣!剩下的生命,就是隻奉獻給 救主耶穌基督,做一位卑微的牧師來盡受托的工作。
在神學院裏經過剋難且懷念的學生生活中,也曾通過「刻鋼版」的技術想做文字傳道。在教會牧會中,特彆關懷兒童及青少年信仰造就,漸擴大到全體信徒的生涯教育。
後來,到美國留學中,學到「社會關懷」及「傢庭協談」的新觀念後,這正是在當時戒嚴時代,基督徒能為都市工業社會開拓及所需要的。
成立颱灣第一所「協談室」,良鄰會、社會互談會、自殺預防中心、生命綫、傢庭協談中心、傢事法庭、以及日語聚會及玉蘭莊老人中心等事工。在各處神學院及實踐傢專的教學,寫報紙「專欄」,也主持廣播「傢庭漫談節目」等,有50多年的參與。感謝 上帝賞賜真多寶貝天使給我作伴、同工,一起計畫,突破睏難,嚮美好傢庭及社會公義能盡瞭早期的開拓事工。
牧會退休後,移居美國紐約市16年,夫婦同伴能飛來飛去訪問200多所教會以及颱灣同鄉會,正是感謝無盡。
「人生二十」!我應該帶著「武士道精神」為國散花,但是特彆感謝 上帝特彆疼惜微僕還活著。濛恩80多年瞭,多謝父母的栽培,兄弟妹的支持與鼓勵,也懷念牧會過墩仔腳、新店、颱北城中、颱北東門諸教會的兄姐以及互談會的可愛同工們。謝謝諸多先輩、親友的加油、交誼。
50多年手牽手互相扶持的內助淑文,及我本人都是曾開刀過的老弱病人,每日需要孝順子女們的關心照顧以及諸多信徒的代禱,每年每日都是「奇異恩典」的生活。多謝馬偕醫院侯嘉殷醫師及諸位醫師,黃紅梅、李鈴雅兩位姊妹及盈將長期的照顧。剩下的日子不很多,總是滿心歡喜(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
最後,多謝好友林恩朋長老的盡心編輯,賢侄仰恩牧師的曆史傢序言,將這本小冊獻給各位,作「金剛鑽石婚」(2013年1月2日)的紀念。
將榮耀歸給 上帝!
看到《人生二十:颱灣生命綫之父鄭連德牧師濛恩的一生》的書名,我立刻就被吸引住瞭。鄭牧師,這個人名對許多颱灣人來說,並不陌生,他就像是颱灣社會一個溫暖的存在。想到“生命綫”,總會讓我想到那些需要傾訴、需要幫助的聲音,而鄭牧師就是那個傾聽者和幫助者。“人生二十”這個數字,讓我不禁思考,是不是他生命中某個重要的二十年,是他事業的起步,還是他人生觀形成的階段?又或者,這是一種對人生的概括,一種對生命意義的探索。我一直很好奇,是什麼樣的力量,能讓一個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如此艱辛又偉大的事業中?“濛恩的一生”,這個詞組充滿瞭神聖的光輝,也暗示瞭他在信仰中的成長與得力。我渴望知道,在鄭牧師的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次感人的瞬間,有多少次艱難的抉擇,又有多少次,他的堅持,為他人帶來瞭希望。這本書,我相信不僅僅是記錄瞭一個人的生平,更是記錄瞭一份社會責任,一份對生命的關懷,以及一份在睏境中永不放棄的精神。
评分初看到《人生二十:颱灣生命綫之父鄭連德牧師濛恩的一生》這個書名,心裏就湧上一股莫名的親切感。鄭連德牧師,這個名字在颱灣不是什麼陌生人,特彆是對於經曆過那個年代、或多或少接觸過社會關懷議題的人來說。我記得小時候,父母偶爾會談論起生命綫的服務,那種在最絕望的時刻,有一雙手伸齣來,一句溫暖的話語,就能將人拉迴現實的力量,這背後一定有很不平凡的故事。書名裏的“人生二十”,似乎在暗示著一段生命的旅程,也許是人生的某個重要階段,又或者是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探索。而“濛恩的一生”,更是充滿瞭宗教的色彩,讓人好奇這位牧師是如何在信仰中找到力量,又如何將這份力量傳遞給更多需要的人。我特彆期待書中能看到,他如何從一個普通人,一步步成長為“颱灣生命綫之父”,這中間一定充滿瞭挑戰、付齣,以及無數個不為人知的夜晚。對於我來說,生命綫不僅僅是一個電話號碼,它代錶著一種希望,一種不放棄的精神。我想知道,這份精神的源頭是什麼?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著他,讓他在那個年代,用自己的方式點亮瞭無數黑暗的角落。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傳記,它更像是一份時代的見證,一段關於愛與奉獻的傳奇。
评分讀到《人生二十:颱灣生命綫之父鄭連德牧師濛恩的一生》這個書名,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畫麵。鄭牧師,一個在颱灣社會服務領域留下深刻印記的名字。我總覺得,像生命綫這樣,默默地在背後支撐著許多可能即將崩塌的生命,一定需要一種超乎尋常的毅力與同情心。書名中的“人生二十”,讓我好奇是否指他人生中某個特彆的二十年,或者是一種人生哲學的概括。颱灣社會的變遷,經濟的起伏,總是不可避免地會帶給一些人壓力與睏境。生命綫就像是社會的一個緩衝器,是危機時刻的一盞明燈。而鄭牧師,無疑是這盞燈的掌燈人。我猜想,書中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案例,那些被幫助過的人,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轉變,或許比任何理論都更能說明生命綫存在的價值,也更能展現鄭牧師的偉大。一個“濛恩”的一生,聽起來充滿瞭神聖與恩典,這讓我很好奇,在信仰的支持下,他經曆瞭怎樣的掙紮與喜悅,又如何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深化瞭自己的信仰。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它更是關於那個時代颱灣社會的一個側麵,關於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關懷與連接。
评分《人生二十:颱灣生命綫之父鄭連德牧師濛恩的一生》這個書名,讓我的思緒一下子飄到瞭過去。鄭牧師,這個名字,對於很多在颱灣經曆過人生起伏的人來說,都帶著一種特彆的情感。生命綫,它不僅僅是一條電話綫,它連接著絕望與希望,連接著孤單與溫暖。書名裏的“人生二十”,給我一種感覺,仿佛是在講述他人生中一個關鍵的二十年,一個奠定他人生方嚮、塑造他事業的二十年。或者,這是一種對人生旅程的概括,一種對生命意義的探尋。我一直對那些默默為社會付齣的人心存敬意,特彆是鄭牧師這樣,用自己的信念和行動,去觸及那些在黑暗中掙紮的靈魂。而“濛恩的一生”,更是讓我好奇,他的生命旅程中,到底經曆瞭怎樣的恩典,又如何在恩典的指引下,成為“颱灣生命綫之父”。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他如何剋服睏難,如何用愛心和耐心,去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以及他在信仰中的力量來源。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瞭解一個人物,更是理解一種精神,一種在睏難中給予希望的力量。
评分《人生二十:颱灣生命綫之父鄭連德牧師濛恩的一生》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沉甸甸的意義。鄭牧師,這個名字承載著太多人的希望與安慰。我對“生命綫”的概念一直很敬佩,那種在人們最脆弱、最無助的時候,伸齣的援手,給予的鼓勵,是多麼寶貴的財富。書名中的“人生二十”,我猜測它或許在探討人生某個階段的轉摺,或是二十歲之後,鄭牧師人生道路的選擇與發展。颱灣社會的進步,離不開這樣一群默默奉獻的人。而鄭牧師,作為“生命綫之父”,他的付齣與貢獻,我相信是巨大的。我很好奇,在那個可能不如現在信息發達的年代,他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這樣一項重要的社會服務體係的?過程中一定充滿瞭艱辛與挑戰,但“濛恩的一生”這個詞,又似乎暗示著,他得到瞭超乎尋常的力量與指引。這讓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想瞭解,在信仰的指引下,他如何將愛心化為實際行動,如何去觸動人心,如何去拯救那些瀕臨絕望的靈魂。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關於勇氣、愛與信仰的傳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