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骨汤之恋〉强调和朋友相处,要尊重不同的想法。
〈不会说谎的变色龙〉说明要虚心接受别人善意的建议。
〈海怪〉如果永远只用老旧方法做事,就会落伍。
本书特色
管家琪标举「不要固执」的主题,用最简单的故事情节,让刚进入阅读阶段的孩子亲近文字。故事主人翁会有些小小的困境,却又轻轻的消除了,对孩子颇具宽容鼓舞的作用。
本书启示
当别的作家避免将童话带入「教育」领域,而管家琪反其道而行,标榜「教育童话」,希望透过故事体的写作,来协助孩子们建构正常的生活观念。
作者简介
管家琪
华文世界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1960年出生于台湾台北,祖籍江苏盐城。辅仁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民生报记者七年,1991年5月底辞掉记者工作之后,即在家专职写作至今,一直在少年儿童文学领域努力耕耘,着作甚丰。目前在台湾已出版创作、翻译和改写的作品三百余册,在大陆、香港和马来西亚等地也都有几十册至一百多册作品出版。经常至各地中小学与孩子们交流,引领孩子阅读与写作,广受欢迎。曾多次得奖,譬如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童书、台湾中华儿童文学奖、金鼎奖等。
作者的话
随和之必要
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多年,我一直是把自己定位成是一个「说故事的人」,一般我不太习惯要向读者来阐述自己对于作品的想法。今天就算破个例吧。其实,在创作之前当然一定是先心有所感,然后再用文学化的处理把这个想法包装起来,只不过读者由于自身的生活环境以及性格、阅读经验等种种因素,常常会有自己的解读,不一定会理解到作者的创作初衷(这也无所谓)。那么,今天就请大家听我啰唆几句吧。
这本书里头收录了三个单篇童话,从表面上来看,故事的精神似乎都是在谈「不要固执」。人与人相处,「随和」是一种美德,如果人人都固执的什么都非得按照自己的意思,同时还要固执的把自己的习惯、价值观等等强加于别人的头上,一定会有纷争(〈排骨汤之恋〉);一个人要想在工作方面做出一点成绩,一定要保持弹性,懂得适时的调整,否则如果明明是在一条死巷中还固执的非要走下去不可,只是死路一条(〈不会说谎的变色龙〉);在吸收新知方面,我们更要随时保持开放的心胸,不能固执的坚守一些已有的观念,别忘了许多迷信就是由于在观念上固执的原地踏步所致(〈海怪〉)。
不过,「不要固执」还只是我第一层想要表达的东西,其实,这三个故事的内在本质都是在谈「情绪管理」。
这话是怎么说呢?我们不妨看看身边的人,那些一天到晚总是有一肚子火气的人,往往都会有一个特质,就是固执。因为固执,他会始终抱持着自己既定的想法去看待周遭的人事物,自然经常就会感到不满意,总觉得别人为什么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这样或那样,更一点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样的人,在周围人的眼里经常就是一种「冥顽不灵」的形象;这个成语所形容的就是一种固执到了极点的模样。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也有人说「改变习惯就能改变性格」,我想,尽管要改变性格是很难很难的,但是,如果我们从小就能够有意识的经常提醒自己多注意一些事情,比方说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固执,总还是会有好处的。
管家琪
专家的话
找出教育童话的新手感
管家琪之所以大量写作,据我所知,是为了跟自己的孩子说故事。像是〈奇幻温泉〉里的斑马、老虎和金钱豹洗过温泉水后,奇异的调换了毛发颜色。〈说再见的方式〉则叙述大象夫妇学不来斑马先生、太太独特的浪漫行为。管家琪给自己取了个「罗宾」的外号,来唿应她孩子对「青蜂侠」的想像。
而〈怒气收集袋〉、〈捉拿古奇台风〉,分别代表了她在家庭生活以及气象新闻中,找到书写的灵感。这两部作品,给她带来很好的名声。随着孩子长大,她转行去写少女情怀。《珍珠奶茶的滋味》、《真情苹果派》等作品,适时展现对「少女心,海底针」的敏锐触觉,还因此被某食品公司选为宣传短片的脚本。当她转向作文教学,相关的写作与阅读指导书籍,又源源不断。是什么动力,可以让管家琪再接再厉锲而不舍?
阅读与写作,是管家琪每天必须的功课。她阅读古代经典名着,反刍之后,化为现代版的文字,帮助孩子亲近文学。她揣摩各种文体,为各个年龄层的读者而创作,也是历久不改的乐趣。她尝试将俗语、成语、寓言融入故事之中,让孩子在阅听之际,自然而然的进入情境,去感受并学习这些生活智慧的语言。当别的作家避免将童话带入「教育」领域,而管家琪反其道而行,标榜「教育童话」,希望透过故事体的写作,来协助孩子们建构正常的生活观念。
如同本书,收录三篇故事,明明白白标举「不要固执」的主题。两只蚂蚁因为生活习性不同,三次搬迁,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同时适应的环境。名为〈排骨汤之恋〉,显然是从现实生活中攫取的素材,化为厨房间穿梭往来的蚂蚁故事。第二篇〈不会说谎的变色龙〉,巧妙的以颜色转换来说明情绪变化。诚实的小琦无法掩饰对同伴珍珠作品的意见,正好帮助珍珠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路线。俗语说:「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在儿童文学的世界里,竟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提出了忠告,也保住友谊,多么美好的结局。第三篇〈海怪〉,傲慢的武士坚持自己的看法,要去挑战灰黑色巨蛇,还劳动村民送食物,结果是场乌龙。有点像唐吉诃德故事,却能直接指出顽固性格所带来的笑话。
用大人观点来看,这些故事可能过于简单,但是对于刚进入阅读阶段的孩童,清新自然有现代感的文字,带着浅显易懂的想像与描述,反而让孩子容易亲近。故事主人翁会有些小小的困境,却又轻轻的消除了,对孩子颇具宽容鼓舞的作用。管家琪选择了「教育童话」书写,必然有她独到的理念与手法。
许建崑(东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岛屿的守望者》,这本书啊,真的是一本让人看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的作品。作者是一位在兰屿长大的原住民作家,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兰屿的故事,讲述了原住民的生活,讲述了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这本书的语言朴实而真挚,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作者没有刻意地去美化原住民的生活,而是真实地展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展现了他们所面临的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的困惑。书中的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力量。作者还穿插了一些兰屿的传说和神话,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能了解兰屿的文化底蕴。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忍不住开始反思,我们对原住民文化的了解有多少?我们是否真正尊重他们的文化?我们是否应该为保护他们的文化而努力?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关于文化、关于历史、关于人性的思考。强烈推荐给所有关心台湾原住民文化的朋友们。
评分《雨季的台北》,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年轻的摄影师,他用镜头记录了台北在雨季里的各种景象。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它只是用一张张照片,展现了台北在雨季里的真实面貌。雨中的台北,是灰色的,是湿润的,是充满诗意的。作者的镜头捕捉到了台北在雨季里的每一个细节,从街头巷尾的行人到高楼大厦的倒影,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书中的照片色彩鲜明,构图精美,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台北在雨季里的独特魅力。作者还配上了一些文字,讲述了他在拍摄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这些文字虽然简短,但却充满了真情实感,让人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台北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热爱这座城市。它让我看到了台北不一样的美,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如果你喜欢摄影,如果你喜欢台北,那么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评分这本书《海边的咖啡馆》,说实话,一开始是被它的封面吸引的。那种带着淡淡忧伤的蓝色,让人忍不住想探寻里面的故事。作者用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失去、寻找和重生的故事。主角是一个在都市里打拼的年轻设计师,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心爱的人,从此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为了逃避现实,他独自一人来到海边,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馆。在那里,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听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也渐渐地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的文笔很流畅,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能够很好地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书中的人物形象也很鲜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故事,让人很容易产生共鸣。特别是主角,他的内心挣扎和痛苦,让人感同身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生的思考。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要保持希望,勇敢地面对生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内心也得到了净化,仿佛也找到了前进的力量。
评分哎,最近在诚品书店闲逛,看到一本封面很吸引人的书,叫《消失的车站》,是描写老火车站的故事。不得不说,台湾的铁路文化真的很有味道,从小到大,火车站对我来说不只是一个交通枢纽,更像是一个记忆的容器。这本书的作者细腻地描绘了车站里形形色色的人,有离家的游子、等待归人的恋人、还有默默无闻的站务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人情味的画面。作者的文笔很温润,就像一杯温开水,慢慢地渗透到你的心里。读着读着,我仿佛也回到了小时候,跟着阿公去车站接妈妈,闻着空气中弥漫的煤油味和淡淡的铁锈味,那种怀旧的感觉,真的让人心生感动。书里对老车站的细节描写也很用心,从斑驳的墙壁到锈迹斑斑的铁轨,都仿佛能看到岁月的痕迹。作者还穿插了一些台湾的历史故事,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能了解台湾的文化变迁。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忍不住想去车站走走,看看那些承载着无数回忆的地方,是否还保留着当年的模样。推荐给喜欢怀旧、喜欢台湾文化的朋友们。
评分《老街的记忆》,这本书啊,真的是勾起了我很多童年的回忆。作者是一位在台湾老街长大的老作家,他用自己的笔,记录了老街的变迁,记录了老街的人情味,记录了老街的文化底蕴。这本书的语言幽默风趣,充满了浓郁的台湾本土气息。作者没有刻意地去怀旧,而是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讲述了老街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形象也鲜活生动,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故事,让人很容易产生共鸣。作者还穿插了一些台湾的传统习俗和美食,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能了解台湾的文化特色。这本书读完之后,我忍不住想去老街走走,看看那些承载着我童年回忆的地方,是否还保留着当年的模样。老街已经变得越来越现代化了,很多老房子都被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但是,老街的人情味却依然没有消失。那些热情好客的老人们,那些充满活力的年轻人,都让老街充满了生机。这本书提醒我们,要珍惜那些承载着我们回忆的地方,要保护那些属于我们的文化遗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