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梦想村的居民大家忙着打扫,村长牛伯伯请兔子拉拉和大象奇奇一起到车站接下一任的村长;小熊晚上出门散步,看见圆圆的月亮挂在树梢,一跟跟着他;小松鼠住在山里的冷杉上,耶诞节时,跟着树被进了城里;麻雀喳小子是双挑嘴的麻雀,他什么都不爱,只挑又鼓又香的饭粒啄……
每一篇故事都充满了想像、趣味、文学性,好好看!看完故事后,针对和小朋友日常生活中会过的节日及饮食文化补充相关知识,说明年节习俗、端午赛龙舟、各国赏月文化,还要告诉小朋友,深具台湾意涵的米食、菜市场文化……更有飞鱼传说、客家擂茶的介绍,超级精采!
「故事i知识 」系列
从图架桥到文的阅读升级;从故事架桥到知识的引导学习!
儿童文学作家 × 图画书创作者 × 科普书作家
用文学启蒙,用知识奠基,层层主题向外扩散,
包含「身体篇」、「健康篇」、「家庭篇」、「学校篇」、「动物篇」、「文化篇」、「休闲篇」和「探索篇」。
故事i知识:文化篇
全书共收录10个小主题,分别为:除夕、端午、赏月、烟火、耶诞、米、菜市场、柿子、飞鱼、擂茶。
10个好看、趣味的文学故事 + 10个好读、实用的生活知识
贴近孩子,合力开启孩子的阅读探索力!
推荐序 文学、科学牵手来文∕林良
推荐序 读故事爱知识文∕冯季眉
推荐序 满足一年四季的想像与认识文∕陈素宜
1 除夕故事除夕夜欢迎新村长
文.图∕Cookie & Liao
除夕知识 传说习俗让家人互道平安
文∕陈昭玲图∕ALLEN
2.端午故事 穿越时空遇见屈原
文∕陈巧官图∕Allen
端午知识赛舟、食粽、戴香包热闹烘烘
文∕陈巧官 图∕橘喵
3.赏月故事 月亮跟谁走?
文∕林世仁 图∕李小逸
赏月知识 大家一起来赏月
文.图∕郑淑芬
4.烟火故事 惊奇烟火节
文∕周姚萍 图∕阿咧先生
烟火知识 庆祝国庆欣赏美丽烟火
文∕胡藤 图∕九子
5.耶诞故事 耶诞老公公的礼物
文∕王文华 图∕安致林
耶诞知识 平安夜分送礼物
文∕林积庆 图∕BAOZI
6.米故事喳小子找谷粒
文∕陈素宜 图∕541
米知识小小米粒饱藏天地精华
文∕阿不.陈昭玲
摄影∕阿不.陈壁铭
图∕阿咧先生
7.菜市场故事 嘉子的第一次菜市场冒险
文∕童嘉图∕童嘉
菜市场知识 来逛传统市场
文。图∕童嘉
8.柿子故事柿子军团总动员
文∕黄汶婷图∕吴孟芸
柿子知识天时地利柿子黄
文∕本吉 图∕橘喵
摄影∕陈朋彦
9.飞鱼故事飞飞的梦想
文∕陈昇群图∕水脑?
飞鱼知识 达悟族春季特报
文∕胡藤 图∕ALLEN
10.擂茶故事 乌头村擂茶传奇
文∕刘依洁 图∕吴孟芸
擂茶知识 客家擂茶营养多多
文∕蔡淑雅 图∕Allen
动动脑家家户户贴春联
贴贴看美味米食口感大不同
推荐1
文学、科学牵手来--最好看的主题故事桥梁书 文∕林良(儿童文学作家)
让孩子多和文学亲近,接受文学的薰陶,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有感觉的人,富于同情心的人。
让孩子多和科学亲近,接受科学的洗礼,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理性的人,实事求是的人,做事有条有理。
这一切都是我们身为家长的人所期盼的,而且相信这一切都可以在「阅读」中完成。
国语日报编辑群怀着这样的想法,特地为小小读者规画了一套文库,命名为「故事i知识」系列。这一套文库的特色是以一个趣味的故事作引子,吸引孩子阅读。期待让孩子在「嘻嘻」的笑声中阅读故事以后,再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为他们讲述跟故事内容有关的知识,接受科学的洗礼。
这样的简介也许有些抽象,不如举一个例子。
这套文库第一集的第一篇故事(全套八集,每集有十篇故事),讲的是粪金龟请客。粪金龟又叫蜣螂、屎壳郎,喜欢把各种动物的粪便搓成小球,存下来当粮食。有一天,粪金龟要请金龟子吃大餐,那结果该多有趣。
紧接在故事后头的,就是用浅显的文字像小读者介绍动物粪便的产生过程,人类的消化器官、系统以及从排便的状况来看身体是否建康。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文学、科学牵手来」。
一篇八、九百字的故事不好写,要写得有趣更难,所以需要很多具有丰富创作经验的儿童文学作家来参与。小小读者的读物是「无画不成书」的,所以也需要很多儿童图画书画家来参与。科学知识要写得又正确又好懂也是不容易的,所以更需要很多的科普作家来参加。因此,这一套文库的制作,可以说是一次儿童文学工作者的大结合。工作虽然艰鉅,但是很有意义。
我觉得这一套书很可爱,希望它能早日出版完成,让小小读者也能自己拥有一套值得一读的文库。
推荐2
读故事 爱知识 文∕冯季眉(国语日报社社长)
我读《故事i知识》这套书,越读越喜爱,越读越觉得好。
这套书最棒的概念,就是「故事」+「知识」。根据这个概念,编辑群和故事作家、图画作家、科普专业顾问群,用心合作,完成了这套难得一见的本土制作的桥梁书。它既是好看的故事书,又是好看的图画书,更是儿童可以独立阅读、深入浅出的科普书。
写这套书的故事作家群,包括:林良、王家珍、方素珍、赖晓珍、林世仁、王文华、林哲璋等人,都是台湾当代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接受编辑出题目,写出一篇篇隐藏「知识密码」,想像力十足的故事;更令人激赏的是,桥梁书不可或缺的趣味和幽默,俯拾皆是。
画这套书的图画作家群,包括:贝果、桃乐蒂、Allen、鳗鱼蛋、杨丽玲、刘旭恭、吴孟芸等人,他们都是功力深厚的插画家,以饶富童趣的精致插图,恰如其分的演绎故事、诠释知识,为故事补充了文字所无法充分传递的讯息,并把知识化为儿童易于理解的图象,对于协助小读者轻松「解码」,发挥了莫大的「助攻」作用。
为这套书提供专业意见的科普专业顾问群,包括:医学、教师等不同领域的专家,他们为书中的知识讯息把关,确保小读者接收正确的讯息,学习正确的知识与观念。
全套书系的规画,从「我」出发,以「我」为同心圆的核心,画出三个同心圆。第一个同心圆,里面是「身体」系列和「健康」系列。第二个同心圆,里面是「家庭」系列、「学校」系列和「动物」系列。第三个同心圆,里面是「文化」系列、「科学」系列和「休闲」系列。
三个同心圆,组合成全套八本书,每本书有十篇「故事」+「知识」。也就是说,小读者读这套书,可以阅读八十篇名家所写的好看故事,欣赏数百幅精致可爱的插图,加上八十个知识小百科单元。每一篇故事,主题都是儿童所熟悉的,与身体有关,与日常生活有关,与家庭学校有关,与我们生活的社会有关。
这套书书从酝酿到诞生,过程并不简单,里面有出版者对儿童身心成长的关怀,对出版本土优质童书的理念坚持,更有所有参与者对儿童满满的爱心。希望小读者因为这套书,爱故事也爱知识。
推荐3
满足一年四季的想像与认识 文∕陈素宜(儿童文学作家.小学教师)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天最快乐的是过新年,全家老老少少、大大小小庆祝团圆,穿上新衣服,带着大红包,一起出门去春游。夏天最热闹的是端午节,吃粽子、立鸡蛋、挂蒲艾、戴香包,还有河里的划龙船大赛。秋天最温馨的是中秋节,一轮明月高挂空中,沐浴在流水一样的月光里,大人为小孩剥柚子,大家一起吃月饼。冬天呢?冬天最特别的是,外国来的耶诞节,兴奋的小孩子,在树下挂起了长袜子,等待白胡子的老公公,笑呵呵的来送礼物。
冬天过了春天来,一年过了又一年,家里的小孩渐渐长大了,满脑子的疑问,一肚子的为什么,追着爸爸妈妈问。
「过新年,为什么要放鞭炮?」
「包粽子的叶子是从哪里来的?」
「中秋节外国人也吃月饼吗?」
「真的有耶诞老公公吗?」
爸爸妈妈千万不能嫌麻烦,这都是学习的开始啊!这个时候如果跟他说:「小孩子,有耳没有嘴!」可就浇熄了他们的好奇心,未来对许多事可能都没有兴趣了。孩子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文化习俗,更要了解共同在地球上生活的其他民族。关于文化,除了年节的风俗习惯,好奇的孩子们,一定还有想知道的事情。
「我们吃的饭是怎么来的?」
「月亮为什么一直跟着我?」
「飞鱼真的会飞吗?」
「擂茶是茶吗?柿饼怎么做?」
这么多的问题,爸爸妈妈该怎么办?除了亲自解答之外,这本《梦想村过新年》,是很好的帮手。除了有十篇可爱有趣的小故事,符合孩子天马行空的想像,故事后配上相关的知识,为孩子深入浅出的说明,读来轻松易懂。
有些爸爸妈妈知识丰富,但不会讲故事;有些爸爸妈妈讲故事生动有趣,却常常被孩子问倒,还有些爸爸妈妈超级忙碌,曾经不小心用「小孩子,有耳没有嘴!」浇了孩子一盆冷水,不管是哪一种情况的爸爸妈妈,来看看这本书吧。爸爸妈妈先看也好,孩子先看也好,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看更好,一次阅读,就有故事和知识的双重收获呵!
说实话,这本书一开始并没有特别吸引我。封面设计比较朴素,书名也显得有些平淡。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开始阅读之后,就被作者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他没有采用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时间线,将故事一点一点地展开。这种叙事方式,让故事更加具有层次感和深度。书中的人物,也并非都是正面人物,他们都有着各自的阴暗面和复杂性。作者并没有试图去掩盖这些阴暗面,而是将它们真实地展现出来。这种真实性,让人物更加具有立体感和可信度。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台湾社会问题的探讨,比如城乡差距、人口流失、以及传统文化的衰落。这些问题,都是台湾社会目前面临的挑战。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通过故事,引发读者去思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台湾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我更加关注台湾的未来发展。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和感动。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部关于台湾社会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评分这本书啊,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一段旧时光的故事。作者的文笔不华丽,却有一种朴实的力量,能够直击人心。故事的主角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有着各自的梦想和烦恼,在生活的洪流中挣扎着,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我最感动的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人物塑造成英雄,而是展现了他们真实的弱点和迷茫。他们也会犯错,也会后悔,也会感到无助,但他们从未放弃希望。书中的场景描写,也充满了台湾的乡土气息,让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在乡下度过的日子。记得那时候,邻里之间总是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人情味似乎越来越淡薄了。这本书让我怀念起那些美好的旧时光,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亲情和友情。作者对于人性的洞察力,让我深感佩服。他能够透过表面的现象,看到人物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挣扎。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它让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有点超出我的预期。原本以为会是那种充满乡愁的怀旧小说,结果却读到了一种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思考。作者的笔触很细腻,但又不会过于矫揉造作,就像是在和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故事里的角色,每个都鲜活得像我认识的老邻居,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坚持和妥协。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梦想”的诠释,他并没有把梦想描绘成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把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每一个微小的行动中。书中的人物,他们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这种梦想,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加充实和快乐。作者对于台湾本土文化的描写,也让我感到一种亲切和认同。书中的场景,充满了台湾的乡土气息,让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在乡下度过的日子。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于外在的物质,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评分读完这本书,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缓慢而深刻的生命洗涤。作者细腻的笔触,将小人物的日常琐事描绘得栩栩如生,却又在平淡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故事发生在一个远离都市喧嚣的乡村,那里的人们生活节奏缓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似简单,却充满了人情味。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比如老屋的斑驳墙壁、田野里的金黄稻穗、邻里间的嘘寒问暖,这些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书中的人物,没有谁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挣扎,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他们显得更加真实和可爱。作者并没有刻意去美化乡村生活,而是展现了它真实的一面,包括贫困、落寞、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但即使如此,书中的人物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韧,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读完这本书,我开始反思自己匆忙的生活,是否忽略了身边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物质财富,而是一颗平静的心和一份对生活的热爱。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生的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评分这本书读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不像那些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而是像一杯清茶,慢慢地渗透到你的心里,让你回味无穷。作者的文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读起来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祥和。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小的村庄里,那里的人们生活简单而快乐。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清晨的薄雾、傍晚的晚霞、以及夜晚的星空,这些都充满了浪漫和诗意。书中的人物,也并非都是完美无缺的,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和不足。但正是这些缺点和不足,才让他们显得更加真实和可爱。作者并没有刻意去美化乡村生活,而是展现了它真实的一面,包括贫困、落寞、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但即使如此,书中的人物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坚韧,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生的意义,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于物质的丰富,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