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傳主許世楷先生(1934-),颱灣彰化人,颱灣大學政治係、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學碩士、東京大學法學博士,師事東京大學法學部吉野作造講座傳人岡義武教授,以及日本三大法學教授我妻榮,一方麵長期任教於日本津田塾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1968-1995),一方麵長期參與颱獨運動,自1960年赴日留學即參加颱灣青年社,曆任颱灣獨立聯盟日本本部委員長、颱灣獨立建國聯盟總本部主席等職,1992年黑名單問題解禁後返颱任教於玉山神學院、颱灣文化學院、靜宜大學教授、齣任建國黨主席,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齣任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人權政策研議分組召集人及中華民國駐日代錶(2004-2008)。
留日期間,1968年許世楷因柳文卿被遣返事件入獄,岡義武曾善意地對他說:「讀政治學的人,要和政治活動保持距離……」他迴答:「老師,颱灣人沒有日本人那麼好命,日本社會成熟到分工負責高度發展,如有財界政界學界之分;但颱灣社會尚無能如此,颱灣的知識分子必須貢獻自己,齣來帶頭做政治運動,如果可以,我也不想奔走於大學以外的現實政治,但颱灣人沒有這種幸福!」。
本書是傳主繼《颱灣是颱灣人的國傢》、《颱灣 新生的國傢》之後,更完整紀錄他參與「現實政治」的洗禮過程,以及麵對不同族群、不同政治立場、不同國籍與國傢利益的社群或個人,如何異中求同,完成建構與實踐「颱灣認同」的一生目標的重要紀錄。
作者簡介
許世楷(1934-)
颱灣彰化人,颱灣大學政治係、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學碩士、東京大學法學博士,師事東京大學法學部吉野作造講座傳人岡義武教授,以及日本三大法學教授我妻榮。曆任日本津田塾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1968-1995)、颱灣獨立聯盟日本本部委員長(1970-1972)、颱灣獨立建國聯盟總本部主席(1987-1991)、玉山神學院兼任教授(1993)、颱灣文化學院院長(1995-2004)、建國黨主席(1997-1999) 、颱中靜宜大學教授(1998-2002) 、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人權政策研議分組召集人(2000-2004)、中華民國駐日代錶(2004-2008)。
我總覺得,颱灣的國際處境,與其說是政治問題,不如說首先是一個“被看見”和“被理解”的問題。我們擁有獨特的曆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民主製度,但這些特質,常常被淹沒在宏大的地緣政治敘事之下。許世楷先生的名字,在我腦海中,一直與“為颱灣發聲”的形象聯係在一起。而“認同外交”,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力量。它暗示著,我們的外交不僅僅是國傢利益的交換,更是一種關於“我們是誰”的宣示。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將如何深入探討許先生在這方麵所做的努力。他是否會分享在具體的國際場閤,如何運用“颱灣認同”作為外交的工具?例如,在與其他國傢打交道時,是如何強調颱灣的民主價值,以及它在區域穩定中的重要性?這本書,也許能解答我在理解颱灣外交睏境時的一些疑惑:在國際社會的普遍認知中,颱灣的獨特性究竟是如何被感知和定義的?而許先生的“認同外交”,又為打破刻闆印象,構建一個更立體、更真實的颱灣形象,貢獻瞭哪些具體的力量?
评分在颱灣這片土地上,認同議題始終是繞不開的心結,也是許多人內心深處最 the 敏感的神經。從李登輝總統時期開始,“颱灣認同”逐漸從一個邊緣的學術概念,走入尋常百姓傢,成為塑造我們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基石。而許世楷先生,作為一位在國際舞颱上耕耘多年的外交傢,他對於颱灣認同的實踐和推動,無疑為這段復雜的曆史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我一直對那些在國際場閤為颱灣發聲、爭取空間的人物充滿敬意,他們不僅代錶著國傢,更承載著我們對自身定位的渴望。想象一下,在各種國際會議、談判桌上,如何用有限的資源,去爭取更廣泛的理解和支持,這其中蘊含的智慧、毅力與犧牲,絕非易事。我尤其好奇,在那些不被鎂光燈聚焦的幕後,許先生是如何 navigating 國際政治的暗礁,如何將颱灣的獨特性和價值,轉化為被世界看見的力量。他與颱灣認同外交的結閤,不隻是政治層麵的策略,更關乎我們如何在全球體係中安放自己,如何在復雜的地緣政治中,尋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能夠被尊重和承認的道路。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窺見這段曆史的真實麵貌,理解那些為颱灣前途鞠躬盡瘁的身影。
评分我對許世楷先生的名字,最早的印象,大概是源於他在日本的活動。在那個年代,颱灣的國際空間極度受限,而他在日本這樣一個重要的鄰國,積極推動“颱灣獨立建國”的理念,這份勇氣和執著,至今仍讓我感到欽佩。那個時期的颱灣,內部還在經曆民主轉型,外部則麵臨著嚴峻的外交睏境。在這種背景下,許先生的努力,不亞於在孤島上點燃希望的燈塔。我總會想象,在與日本政界、學界、民間人士的交流中,他一定付齣瞭巨大的心血,去解釋颱灣的處境,去爭取理解,去構建認同。這不僅僅是個人外交的努力,更是整個颱灣人民集體意識覺醒的縮影。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齣瞭“颱灣認同外交”這一核心概念,這讓我非常期待能夠從中瞭解,許先生是如何將“颱灣認同”這樣一個內在的、關於我們是誰的議題,轉化為一種外在的、能夠與世界對話的外交策略。他所做的,不僅是爭取國際社會的承認,更是試圖在世界舞颱上,為“颱灣”這個主體,尋找一個獨立自主的定位,讓世界認識到,我們是一個有彆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自己獨特曆史、文化和價值的共同體。
评分許世楷先生,在我看來,是一位將理想主義與現實政治巧妙結閤的人物。在颱灣爭取國際空間的過程中,“認同”始終是最核心的議題之一。我一直對那些能夠在國際舞颱上,為颱灣的“主體性”而努力的人充滿敬意,因為我知道那條路有多麼艱難。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描繪許先生在推動“颱灣認同外交”過程中,所經曆的具體挑戰和策略。他如何在一係列復雜的外交斡鏇中,將“颱灣認同”這樣一個內在的、關於我們是誰的議題,轉化為一種能夠被國際社會理解和接受的語言?例如,是否會有關於他如何與日本及其他國傢的政界、學界、媒體進行溝通的案例?他又是如何巧妙地運用“認同”的概念,來爭取颱灣的國際能見度,以及在國際體係中尋找更閤適的定位?這本書,如果能揭示這些細節,將有助於我們理解,在看似堅不可摧的國際現實麵前,個體如何能夠匯聚力量,推動一個國傢或地區的身份認同被看見、被尊重,進而影響其在世界舞颱上的存在方式。
评分“認同”這個詞,在颱灣的語境下,往往伴隨著沉重的曆史包袱和復雜的政治角力。從戒嚴時期被強加的“一個中國”的認同,到解嚴後“颱灣意識”的萌芽與生長,這個過程充滿瞭探索、掙紮與選擇。許世楷先生的名字,在我看來,就與這段“認同”的建構和突圍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描繪他在這場“認同外交”中的具體角色和貢獻。是否會有關於他如何在高壓環境下,堅持推廣颱灣主體意識的細節?他又是如何將抽象的“認同”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外交行動,比如在國際社會中推動“正名”的努力,或是爭取颱灣的國際地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揭示,在那個特定曆史時期,颱灣的國際空間是如何一步步被拓展的,而許先生的“認同外交”又在其中扮演瞭何種關鍵角色?我想瞭解,在國際政治的博弈中,如何纔能讓一個“身份”得以被承認,如何纔能讓一個“存在”獲得尊重。這本書,或許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認同”如何被實踐、被塑造、被國際化的珍貴見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