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权到民主》,反映俄国的叶利钦时代和普京第一任期俄国民主化的多种面貌。俄罗斯走向民主起于戈巴契夫解构集权,结束冷战,开始引进普世价值;俄罗斯真正民主化则是从叶利钦掌权之后开始的。俄罗斯在民主化的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将本国历史、文化、社会意识、民众接受等具体因素,反对照搬西方民主道路和外部强加给俄国西方民主概念。自普京登上俄国总统宝座,开始一系列整顿工作,採取许多措施,强调俄国特色,加强从上到下的垂直集权体系,撤销民选地方首脑,反对全盘西化,提出「主权民主」理论,防止西方国家干涉俄国内政。
从「普世民主」到「主权民主」,就是俄国从后苏联或者后共产主义国家过度到民主社会正在走的路。本书评论和描述的事实,就是这个过程的见证。下一步,俄国将会走向由中左和中右两党争取掌权的政治体制。
作者简介
白嗣宏
1937年生。1961年毕业于苏联国立列宁格勒大学(现已改名为国立圣彼得堡大学)语言文学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外国艺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国际文化书院院务委员、苏联新闻社编审、苏联外交大学和莫斯科国际工商科学院教授等。目前主要从事俄国文学、戏剧、国情、文化研究。
代序
俄罗斯是中国的永恆镜子∕《亚洲週刊》总编 邱立本
在那火红的岁月,苏联是中国的镜子,照出中国的希望。五六十年代,正是中国共产党建国之初,举国上下,都有一种难掩的兴奋之情,认为今天的苏联,就是明天的中国。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是中国的共识。多少的年轻人,都带着梦想到苏联学习,要发现通往社会主义天堂的秘密。
而社会主义的基础,也和俄罗斯的历史密切相关。十月革命之前的旧俄文学,也是这块广袤大地的巨大吸引力。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湼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高尔基等,都在中国年轻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这也是白嗣宏在1956年到苏联留学时的大时代背景。在前往列宁格勒大学的路上,他的行囊中装载了他对苏联的梦想,也装载了那些丰富的俄国文学遗产。他被分配去学苏联的戏剧和文学,在莫斯科的剧场上,他不仅熟悉斯坦尼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也发现幕前和幕后的人生角色。这是让人意气风发的时刻,在苏联的几年,他站在当时中国精英的前列,想像他所学习的苏联的种种优点,总有一天会在中国实现。
五十年代的中国,刚从百年屈辱与战争的废墟走过来,对苏联所强调的公平正义社会的追求,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认同计画经济的强大威力,也对苏维埃体系在二战击败纳粹德国,都不胜仰慕。但1953年史达林去世后的「去史达林运动」,已使不少敏锐的中国心灵警惕,不仅看到苏联政治的变幻,也看到史达林时代那种让人发指的整肃与血腥。原来建立一个理想社会主义的社会,中间要经过这么多的斗争与痛苦的折磨,也有那么多的扭曲人性与牺牲人命的代价。
一九五七年,正是白嗣宏去了列宁格勒大学的第二年,中国掀起了狂飙的反右运动,林昭、林希翎等被斗下来。在异国的校园里,这位来自上海的留学生,感受到政治运动的变化,比舞台上的想像还要戏剧化。
但更戏剧化的是中苏开始分裂。当白嗣宏和他的俄罗斯女同学谈恋爱如火如荼之际,也是两国在意识形态争议如火如荼之时,但白嗣宏的罗曼史比舞台上的爱情更轰轰烈烈,他不顾中苏分裂的政治逆境,将自己的爱情成为世界的核心,他和他心爱的俄罗斯女子结婚,也是和他所心爱的俄罗斯文化结缘。一九六一年,他和她回到中国,不获准在京沪生活。他被分派到安徽教书,历经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后来更面对文革的残酷;他遭受了种种的政治磨难,但他从不后悔,正如他对自己钟情的俄罗斯文化毫不后悔。
一九八八年,中国走向改革开放。他应聘苏联新闻社,携妻小重返莫斯科,在妻子的老家,他以新的角度来观察中国与俄罗斯所经历的巨大变化。从九十年代开始,他为《亚洲週刊》写下一系列有关俄罗斯的报导,也写出这块改变他过去命运的大地,正在改变自己和中国未来的命运。
因为中俄两国之间,冥冥中有一种微妙的互动。如果没有1989年的六四,苏联1991年政变时的军人就不会拒绝开枪?苏联是否就不会那么快解体?如果没有近年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国进民退,就没有近年普京的强势崛起?这两个国家从社会主义体系,转向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体系,在追求国家竞争力的同时,是否也面对软实力流失的挑战?
在二十一世纪的初叶,中国和俄国都突然「走回从前」,回到他们有点不堪回首的六十年代──如何寻找通往美好明天的最佳途径。但他们不再是依靠马克思列宁的意识形态,而是要在市场机制与全球化的浪潮中,寻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最新反思。他们都要追求一个美好的明天,但也要从过去和当下的历史教训中,发现新的自己与新的世界。
这都是停不了的历史挑战,也刺激中国人思考俄罗斯的命运轨迹,是否就是中国人回避不了的镜子?它照出了中国的希望,也照出来中国的缺陷。白嗣宏这本书,就是那一面镜子,照出中俄两国交缠不休的身影,也照出中国冲往新世界的力量。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作品保持警惕,而《从集权到民主:看懂俄罗斯之一》恰恰相反,它展现了一种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勇气与智慧。我原本以为,关于俄罗斯从集权到民主的过渡,无非是历史书上几页枯燥的政治变迁,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看到,这是一个充满人性挣扎、权力博弈、以及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漫长过程。书中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政治力量的分析,如同一张细致入微的地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派别之间的相互制约,以及他们如何争夺话语权和实际权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意识形态问题时,那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它没有简单地将某种意识形态视为洪水猛兽,也没有盲目地歌颂另一种,而是深入分析了它们在俄罗斯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的原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国家的走向。我读到关于寡头政治的兴起,关于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以及这些问题如何反过来影响民主化的进程。这些内容,让我对“民主”这个词有了更现实的理解,它不是一个纯粹的理想,而是在现实的泥沼中,艰难前行的过程。我曾一度认为,集权体制的瓦解,就意味着民主的胜利,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集权留下的印记,以及在权力真空时期,如何填补这种真空,又会带来新的挑战。它让我明白,理解俄罗斯,不仅仅是理解它的政治制度,更是理解它在历史长河中,如何不断地在集权与民主的边缘摇摆,以及这种摇摆背后的深刻原因。
评分这是一次极其令人着迷的阅读体验,仿佛置身于一场宏大的历史戏剧之中,而《从集权到民主:看懂俄罗斯之一》则是我手中那张精确的剧情手册。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任何先入为主的观点,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俄罗斯那段跌宕起伏的政治转型期。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握,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事件,在作者的笔下却能折射出巨大的历史意义。我读到关于苏联解体前夕,各种思潮的涌动,关于改革派与保守派的较量,关于民众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充满了曲折,充满了反复,甚至充满了反复的尝试。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民主化进程时,并没有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线性的、不可逆转的过程,而是强调了其中存在的各种阻力与挑战,比如经济的困境,民族矛盾的激化,以及旧有体制的惯性。这些分析,让我对“民主”的理解,从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了一个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并且时刻面临风险的现实。我曾以为,只要推翻集权,民主就会自然而然地降临,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那只是一个开始,而随后的道路,可能更加荆棘丛生。书中对一些关键性改革政策的剖析,以及它们在实际运行中所遇到的困难,都让我对现代政治运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看似美好的初衷,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多的掣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它试图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它让我对俄罗斯这个国家,以及所有正在经历或曾经经历过类似转型的国家,都有了更深层次的同情与理解。
评分这本《从集权到民主:看懂俄罗斯之一》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慢慢地,却又极其深刻地向我讲述着一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的故事。我并非历史专业的学生,也鲜少涉足政治理论,但这本书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那些晦涩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我一直对俄罗斯这个民族充满好奇,他们的文学,他们的音乐,他们的坚韧,都让我着迷,但对于他们政治体制的变迁,却总是感觉隔了一层纱。这本书,似乎就是那把能够撩开面纱的钥匙。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报告,也不是煽情的个人叙事,而是一种沉静的观察,一种对历史进程的耐心梳理。作者的笔触,如同精密的仪器,一点点解剖着集权体制的骨骼,以及民主萌芽的脉络。我读到很多关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内部那些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那些关于权力如何重新分配,关于改革如何步履维艰的细节。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在历史大潮中起伏的个体,他们的挣扎,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希望与失落。尤其是书中对某些关键人物的刻画,并非简单的英雄或恶棍的二元划分,而是展现了他们身上多重性,以及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所做的复杂决策。这让我对“民主”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一个理想化的乌托邦,而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妥协的动态过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社会现象的分析,比如民众对强权的态度,以及意识形态的转变,这些都让我对俄罗斯民族的精神内核有了更细致的洞察。读这本书,不是为了寻找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为了学会提问,学会去理解一个复杂世界的形成逻辑。它让我意识到,理解一个国家,必须从它的历史深处挖掘,从它的制度根基上审视。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国家,就必须理解它的过去,《从集权到民主:看懂俄罗斯之一》这本书,恰恰为我打开了这扇通往俄罗斯历史深处的大门。我并非政治科班出身,对许多政治理论的概念起初感到陌生,但作者以其精妙的笔触,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俄罗斯政治体制转型的脉络。我尤其赞赏书中对历史事件的宏观把握,它没有将苏联解体视为一个简单的句号,而是将其看作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序曲。我读到关于俄罗斯在探索自身政治道路时,所经历的各种尝试与挫折,关于权力结构的重塑,关于社会思潮的涌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影响着俄罗斯的走向。我曾经对“民主”有过过于理想化的理解,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民主的实现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过程,它需要克服内在的阻力,应对外部的压力。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刻画,他们并非简单的脸谱化,而是展现了他们在复杂历史环境中所做的艰难抉择,以及这些抉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解一个国家,不仅仅是理解它的制度,更是理解它在历史长河中,如何不断地塑造自身,以及这种塑造所带来的独特性。它让我对俄罗斯这个民族,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有了更深的敬意与反思。
评分《从集权到民主:看懂俄罗斯之一》这本书,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俄罗斯内心世界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这个国家在转型时期,那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挣扎。我曾经对俄罗斯的政治,总有一种“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距离感,但这本书以一种极其贴近人性,也极其贴近现实的方式,消弭了这种隔阂。我惊叹于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梳理之精细,它没有简单地将集权体制的瓦解视为一个胜利的结局,而是将其看作一个充满挑战的新的开始。我读到关于俄罗斯在探索民主化道路上,所遭遇的各种困境,关于经济改革的阵痛,关于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反过来影响着民主进程的步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社会群体心态的描绘,从曾经的体制内精英,到希望改变命运的普通民众,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期盼与失落,都被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我曾以为,民主的实现,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反复,充满了曲折,充满了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实现的可能。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俄罗斯政治文化中一些独特之处的解读,这些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俄罗斯在发展道路上,会有如此多的独特性。它让我对这个国家,以及它所经历的一切,都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同情。
评分《从集权到民主:看懂俄罗斯之一》这本书,如同一位睿智的长者,用沉静而深刻的语言,向我娓娓道来俄罗斯那段跌宕起伏的政治变迁。我一直对俄罗斯的历史充满好奇,但复杂的政治术语和庞杂的人物关系,常常让我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清晰和流畅,将这些晦涩的概念一一化解。我惊叹于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梳理能力,它没有将一切简单化,而是展现了其中的复杂性、矛盾性以及多重性。我读到关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政治力量如何重塑,关于改革派与保守派的较量,关于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这些力量如何共同塑造了俄罗斯后苏联时代的政治格局。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民主”的理解,它不是一个完美的理想国,而是一个在现实的土壤中,艰难生长,并且时刻面临挑战的过程。我曾以为,只要摆脱了集权,民主就会自然而然地降临,但这本书让我看到,权力的真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都是民主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我尤其对书中对俄罗斯社会心理的分析印象深刻,例如民众对强权的态度,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盼,这些都让我对俄罗斯这个民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历史叙事,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进行独立思考,去理解一个国家在历史选择中的复杂性,以及这些选择所带来的长远影响。
评分阅读《从集权到民主:看懂俄罗斯之一》的过程,就像是在经历一场关于历史、关于政治、关于人性的深刻对话。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需要从它的根源之处着手,而这本书,正是为我提供了一把探寻俄罗斯根源的钥匙。我并非专业的历史学者,但作者以其极具洞察力的笔触,将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变迁,梳理得清晰明了,让我能够毫不费力地跟随其思路。我惊叹于作者对当时俄罗斯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分析,它没有将任何一方简单化,而是展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俄罗斯的政治走向。我读到关于改革的艰难,关于民主的脆弱,关于民众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徘徊的心路历程。我曾一度对“民主”这个词,抱有过于理想化的幻想,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民主的实现,并非易事,它需要克服重重困难,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并且时刻面临着挑战。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俄罗斯历史进程中一些关键节点和转折点的解读,这些都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俄罗斯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它让我明白,理解一个国家,不仅仅是理解它的制度,更是理解它在历史长河中,如何不断地寻找自身定位,以及这种寻找背后的复杂原因。
评分《从集权到民主:看懂俄罗斯之一》这本书,宛如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将俄罗斯那段波澜壮阔的政治转型史,以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在我面前。我并非政治学者,对于很多理论概念起初感到有些陌生,但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将那些复杂的议题变得清晰而引人入胜。我惊叹于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宏观把握,以及对细节的微观呈现。它让我看到了,在苏联解体那一刻,并非是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反而是一个更为复杂、更为充满挑战的时代的开启。书中对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剖析,让我对“民主”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个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并且时刻面临着内在与外在挑战的动态过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当时俄罗斯社会各阶层心态的描绘,从曾经的体制内既得利益者,到希望迎来新生的普通民众,他们的迷茫、期待、甚至失落,都被作者刻画得入木三分。我曾以为,历史的进程是线性的,是朝着某个既定的方向前进,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它充满了迂回,充满了反复,充满了不可预测性。我读到关于俄罗斯在探索自身发展道路时,所遭遇的重重困难,关于经济改革的阵痛,关于民族认同的危机,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了俄罗斯今天的面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理解,去感受一个国家在历史转折点上的艰难抉择。它让我对俄罗斯这个民族,以及他们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有了更深刻的同情与尊重。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入浅出的著作情有独钟,而《从集权到民主:看懂俄罗斯之一》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以一种非凡的视角,为我展现了俄罗斯从集权走向民主的复杂图景。我曾以为,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只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政治理论,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理解,需要深入到历史的肌理之中。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俄罗斯政治转型时,所展现出的那种细腻与耐心。它不是简单地将苏联解体视为一个终点,而是将其看作一个新起点,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起点。书中对当时俄罗斯内部权力格局的描绘,如同一幅精密的棋盘,让我看到了各个政治力量之间的博弈与制衡。我读到关于改革的激进与保守,关于民众的狂热与失望,以及这些因素如何交织在一起,影响着俄罗斯的命运。我曾一度对“民主”这个概念充满理想化的想象,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民主的实现并非易事,它需要克服重重困难,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尤其对书中对一些关键性事件的解读印象深刻,它们如同历史的坐标,帮助我定位俄罗斯在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以及这些节点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解一个国家,不仅仅是理解它的制度,更是理解它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气质与精神。它让我对俄罗斯这个民族,以及他们所经历的这一切,都有了更深的敬意与思考。
评分《从集权到民主:看懂俄罗斯之一》这本书,如同一本精心绘制的地图,为我指引了俄罗斯那段错综复杂的政治转型之路。我一直对俄罗斯这个国家充满好奇,但其政治体制的演变,总让我感到难以把握。然而,这本书以其清晰的逻辑和深刻的分析,将那些晦涩的概念一一剥离,让我能够窥见其内在的脉络。我惊叹于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宏观把握,它没有简单地叙述事实,而是深入探究了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我读到关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内部权力结构的重塑,关于改革与反弹的反复,关于民主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我曾以为,从集权到民主,是一个必然的、线性的过程,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个过程的艰难、曲折,以及其中蕴含的各种不确定性。我尤其对书中对俄罗斯政治文化中一些独特现象的分析印象深刻,例如民众对强权的态度,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渴望,这些都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俄罗斯的政治走向为何如此。它让我明白,理解一个国家,不仅仅是理解它的制度,更是理解它在历史长河中,如何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它让我对这个民族,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有了更深的敬意与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