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与全球化: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悖论

认同与全球化: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悖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民族主义
  • 全球化
  • 认同
  • 中国
  • 当代中国
  • 文化认同
  • 社会变迁
  • 政治认同
  • 悖论
  • 国家认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一旦发生某种国际事件,它就会以极端、盲目的形式表现出来。自中国改革开放后,发生了「银河号事件」、「南斯拉夫炸馆事件」、「罢买家乐福」等等;民间长期压抑,令种种「中国不高兴」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另一方面,民族地区的群体事件,包括西藏「三.一四」和新疆「七.五」,正显示了种种不稳定因素正在萌芽。

  民族主义众说纷纭,各派专着汗牛充栋。本书分两部分,首部分以「论文与报告」为题,内容以编者成立之「中欧社会论坛民族主义讨论小组」香港讨论会的记录为基础。第二部分以「讨论与对话」为主,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民族主义的方方面面;书首还辅以「导读」,从检索近代以来关于民族主义研究的不同理论入手,探寻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

  本书聚欧洲与中国海内外专家共同探讨于一堂,旨在扩大视野,釐清脉络,相信能引导读者思考民族主义背后的文化、政治、宗教、族群等问题。对两岸四地及海外华人而言,本书有一定的吸引力。本书亦适合大学授课式硕士课程、本科和副学士课程、及高中学生作参考之用。

作者简介

陈彦

  现为巴黎大学历史学博士及中欧社会论坛执行主席。

郑宇硕

  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研究计划—政治科学讲座教授。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中国当代民族主义的悖论及其特征 陈彦
中欧社会论坛简介与鸣谢 陈彦、郑宇硕
概论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与政治民族的变奏  陈彦

第一部分 论文与报告

国际比较与民族主义
1.国际体系与文化个性─昨天与今天 贝诗莱
2.帝国、城邦、民族─历史还是未来? 德拉诺瓦
3.中日民族主义之比较─强与弱的逆转 坂井臣之助
4.南韩视角下的中国民族主义 李春福

中国模式与民族主义
5.近代以来中国的高调民族主义 萧功秦
6.中国民族主义的多重悖论─历史的发展与政治的错位 吴国光
7.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徐友渔
8.爱国主义,还是种族主义?当代中国种族民族主义剖析 程映虹
9.台湾的政治认同问题 汤绍成

中国群众与民族主义
10.二零零八年网络民族主义的特点 杨恆均
11.网络民族主义 熊培云
12.从澳洲华人的爱国表演看病态民族主义的祸患 冯崇义
13.认同一个「崛起的中国」?
海外中国学生民族主义情绪初探 何晓清 

民族冲突与民族主义
14.威权政体语境内的民族冲突 张博树
15.中国民族主义如何凝聚少数族裔? 丁伟   
16.中国外交中的民族主义问题 郑宇硕

中国民族主义的反思
17.中国民族主义悖论 皮尔卡罗
18.中国现代民族主义─超级帝国的基石? 王康
19.圣经与民族主义 考思阿

第二部分 讨论与对话

理论与语境( 第一组) 主持:冯崇义
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回溯(第二组) 主持:郑宇硕
海外华人的中国民族主义(第三组) 主持:杨恆均
民族主义的比较(第四组) 主持:丁伟
网络民族主义(第五组) 主持:何晓清
民族主义与族群(第六组) 主持:汤绍成
中欧民族主义比较、展望及建议(第七组) 主持:陈彦

图书序言

前言

中国当代民族主义的悖论及其特征

  当初提出在「中欧社会论坛」的大框架下设置一个民族主义问题讨论组(workshop)时,主要基于两个想法:一是「中欧社会论坛」提倡的「社会与社会间的对话」的基本精神—创造一个对话平台,突破狭隘的纯学术小圈子,使欧洲和中国社会各界(学界、媒体、政界、业界等)智者贤达有机会坐到一起,面对面就世界与中国的重大共同话题交换意见。二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洲是近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地,曾经是民族主义倡狂肆虐的战场,但二战后的欧洲联合也开辟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制度空间。今天的欧洲仍然是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的舞台,欧洲学者专家对民族主义的观察与分析应该有助于解读当下中国的民族主义。怎样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定位?如何评估中国民族主义演变前景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阻碍或推进作用?鉴于日益强盛的中国对世界的重大影响,鉴于中国的幅员、文化以及当下政治、社会转型之不明朗性,聚欧洲与中国海内外专家共同探讨于一堂,应能扩大视野,釐清脉络。

  以此为要旨,继2007年10月在巴黎政治学院举行第一次民族主义问题讨论之后,「中欧社会论坛」、香港理工大学与法兰西人文科学院联合于2009年7月20、21日在香港理工大学再次举办「民族主义问题」讨论组。两次讨论均约请了欧洲与中国各界人士与会。2009年更进一步邀请了欧洲、中国国内以及海外华裔专家及亚太各相关国家代表与会。两天会议既有热烈的切磋探讨,也不乏激烈智慧的思想交锋。目前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即是此两次讨论所留下的文字。说是两次,其实主要是2009年会议的讨论记录和论文。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少量未能出席香港会议但是巴黎会议参与者的论文。这一补充,不仅为本书增添了重要内容,同时也体现了两次讨论会的连续性。鉴于讨论会以对话为重心,本书保留了香港讨论的原始记录,以「论文与报告」为题作为本书第一部分,以「讨论与对话」为题归第二部分。大部分论文均是按照会议发言整理而成,少例是与会者特地为本文集所作:如吴国光的「中国民族主义的多重悖论」,程映虹的「种族民族主义批判」,王康的「中国现代民族主义—超级帝国的基石?」。

  笔者在介绍香港讨论会时曾写道:「同欧洲民族主义对比参照与从中国历史国情入手分析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是本次会议的两个主题视角。以「认同与全球化—中国民族主义悖论」为题,会议希望将中国民族主义所涉及到的文化认同、价值规范、政治制度、经济组织、地缘战略等各个层面的紧张甚或悖论关系提出重点探讨。举其荦荦大者,诸如:天下主义与文化特殊论,硬实力与软实力,影响世界与拒绝干涉内政,自我中心与世界体系,政治专制与经济开放,利益与价值,制度认同与文化冲突。」两天的会议讨论,当然无法涉及民族主义的所有向度,也不可能在所触及到的层面全面深入。但是,从2007巴黎会议到2009香港会议的两年,是中国当代民族主义展开的关键年份。尤其是从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到2009年7月初新疆骚乱事件,时间不到一年。这两件性质不同的事件虽然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但从民族主义蜕变这一角度检索,则可能标志中国当代民族主义的重大转折。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民族主义讨论组的举行是恰逢其时。讨论中,欧洲与中国海内外与会者不仅就民族主义的理论问题,如何从欧洲反观中国民族问题,也就上述中国当代民族主义的各种表现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诸多极富启示的思路。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