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的盛世,金与铁的年代。
拖着彩烟的战斗机划过上空,中心的道路被封锁,坦克穿过长安街,试图拍摄綵排的日本记者被殴打,警察们四处巡逻,上访的人群被驱赶,每一个井盖都再次被检查,华人明星们聚集在一部电影中为国家权力唱赞歌……炫耀、傲慢、紧张、焦躁、荒诞的气氛包围着北京。
中国的GDP已经是全球第二甚至可能居于全球之首,北京和上海分别塑造出奥运和世博的盛世之姿,中国模式的自我论述也以各种形式卷土再来。但同时,中国流露出巨大的疲态和内在的紧张。
在坊间充斥着《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以及《当中国统治世界》这些论述时,许知远敏锐而忧心忡忡的凝视着盛世中国的斑斑裂痕,目光聚焦在闪耀光环之外的黑暗。他提取每一个切片(事件、人物、故事、情绪),见微知着,检视出政治制度的僵化和腐烂,官僚系统的贪婪和无为,社会观念的保守和陈旧。
胡温新政十年的正当性,依赖于经济上不计代价的增长、政治上的疯狂维稳、社会上鼓譟的民族主义,因此当十年过去后,中国不仅没有把握住强大的上升潮流,反而使之变了味道。私有经济的活力,正迅速被国有企业的垄断所挤压;大学教育彻底沦为权力和金钱的俘虏,培养出没有灵魂的一代青年;市民空间尚未成熟,就已经被控制、收买,然后自甘堕落;网路没有转化为自由表达的途径,反而变成群众语言暴力的发洩场。
这个十年蹉跎成错失的十年。这个时代是个金与铁的时代。这个盛世也不过是处处露出马脚的伪装盛世。
作者简介
许知远
当代中国最知名的作家、公共知识分子、媒体人和评论家。着有《未成熟的国家》、《祖国的陌生人》、《极权的诱惑》和《一个游荡者的世界》。他目前是《生活》杂志的联合出版人和美国《商业週刊》中文版执行主编,同时也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联合新闻网和《亚洲周刊》等媒体撰写专栏。他也是北京着名的独立人文书店「单向街」的创办人。
壹.中国面孔。
他吃力的新角色
玻璃帷幕后的人
——————
学会做个自由的人
失踪乡村青年的梦
——————
一名村官的故事
一个忠于党的人
——————
现代版孔融
网民不高兴
——————
井底的牛蛙
体制的面孔
——————
父亲的告诫
异议者的争执
——————
成功者用脚投票
外省青年的焦灼
——————
投机者的狂欢
庸众的胜利
贰.所见所思。
典型的一天
北京的亢奋
——————
三崃的背后
临川的阴影
——————
中关村的下午
东莞的十一月
——————
荆州随想
玄武湖畔
——————
残存的荣光
重庆的颜色
——————
橘子洲的夜晚
另一个温州
——————
六月的上海
香港的政治剧
——————
暧昧的民国
集体的遗忘
——————
重庆的迷雾
秘密的守卫者
参.地震与盛会。
中国的热切与紧张
波蒂略的类比
——————
六四与川震
个体的缺失
——————
危险的倾向
奥运前夕的北京
——————
胜利的另一面
从即刻满足到即刻遗忘
——————
被垄断的哀恸
后极权主义天气
肆.恐惧与无畏。
另一个中国制造
另一个转折时刻?
——————
一个维权律师的困境
余杰为刘晓波哭泣
——————
荒唐的一刻
内在的恐惧
——————
从杨振宁到刘晓波
宇宙塑胶人与艾未未
——————
维权盲人的奇异光辉
从邵阳到香港
伍.愤怒与荒诞。
盛世的谣言
冷酷的机器
——————
人格的沦陷
花边的胜利
——————
傲慢与偏见
繁荣与焦虑
——————
放松点,我们是大国
十二兽首的敏感记忆
——————
愤怒的乌鲁木齐
无法复制的乌坎
——————
摇摆的中国
还魂的殭尸
——————
社会溃败之火
中国掠夺之手
——————
甜蜜的表象
中国的老朋友
——————
试图打败历史的党
漫长的前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