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史該怎麼看、怎麼讀,
比名嘴開講更精采有趣的颱灣故事
25項【颱灣史大事件】+45則【颱灣生活故事】+30位【改變颱灣的人物】
大曆史、小曆史一網打盡
認識不同以往卻鮮活真實的颱灣史!
讀通瞭颱灣史,就能捉住這塊土地的發展脈絡與特色?
《一本就懂颱灣史》深入淺齣的主題式內容,讓您猶如登上時光列車,以全新角度巡視那些被遺落的颱灣史!原來颱灣史也可以這樣生動易懂。
【颱灣史大事件】:掌握政權流變與社會脈動
★颱灣原住民來自哪裏?
☆荷蘭人帶來好多新玩藝?
★鄭成功為何非要攻下颱灣不可?
☆清代的羅漢腳民變是怎麼鬧大的?
★日治時期颱灣迎來哪些新氣象?
【颱灣食衣住行】:掌握颱灣生活文化變遷
★肉丸、永和豆漿和牛肉麵如何風靡全颱?
☆颱灣建築怎樣從土角厝蓋到一零一?
★布袋戲和歌仔戲的故事從何時開始?
☆棒球為何會成為颱灣國球?
★颱灣八景在那裏?
【不可不知的颱灣史人物】:看看是誰改變瞭颱灣?
★鄭芝龍:影響颱灣深遠的大海盜
☆硃一貴:稱帝的鴨母王
★後藤新平:奠定日本在颱統治的關鍵人物
☆賴和:颱灣新文學之父
★鄧雨賢:颱灣最美好的聲音
☆楊德昌:颱灣新電影的舵手
作者簡介
王禦風
成功大學曆史學博士,現任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專案助理教授,曾任媒體記者、齣版社主編、屏東屏北社區大學主任,著有《鏡頭下的城市記憶》、《高雄雙城記》;編有《鋼闆在吟唱》、《油廠記憶》等書。
繪者簡介
三娃
曾任飯店美工,從平麵到立體作品無數。目前專職插畫工作,跨足繪本、書籍雜誌插圖規劃,風格偏嚮奇幻浪漫,篤信繪畫是創意飛翔的天地!
三娃創意商品:www.geelook.com/Yalingkuo
餘正隆
兼職插畫設計、傳統油畫,以及多媒體網站、FLASH小遊戲美術及程式設計。
作品網站:www.who-design.com.tw
聯絡信箱:who101472@msn.com
第一篇 颱灣史大事件
導論:政權流變與社會脈動
【1】颱灣原住民從哪來:南島民族與平埔族
【2】海盜與颱灣:中國海盜為何而來
【3】荷蘭人為何來到颱灣?:大航海時代的東西方初會
【4】熱蘭遮城的主人:荷蘭徵服颱灣的過程
【5】小琉球與郭懷一事件:原住民、漢人與荷蘭的衝突
【6】荷蘭人帶來的新玩藝:城堡、宗教與文字
【7】鄭成功為什麼要攻打颱灣?:1662年大砲戰
【8】赤崁樓的主人:明鄭如何建設颱灣
【9】明鄭如何丟掉颱灣?:施琅攻下颱灣的原因
【10】鄭成功帶來的新事物:屯田、科舉與漢人政治製度
【11】府城的主人:清代如何打造颱灣
【12】唐山過颱灣:移民開墾的颱灣
【13】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羅漢腳清代颱灣的民變
【14】清代的古城:在地化的颱灣城
【15】大變動的時代:清末開港的社會衝擊與自強運動
【16】太陽旗的降臨:從牡丹社事件到颱灣民主國
【17】颱灣總督府的主人:日本颱灣的統治及社會影響
【18】民主與抗日的雙重奏:從武裝抗日到文化抗日
【19】新時代的來臨:日治時期颱灣社會的變化
【20】大戰下的颱灣: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化
【21】戰後颱灣的巨變:二二八事件與中華民國撤退來颱
【22】總統府的主人:兩蔣時期統治颱灣的策略及影響
【23】政黨輪替的颱灣:新世紀的颱灣挑戰
【24】民主奇蹟的建立:地方自治到總統直選
【25】戰後颱灣與世界:美、中、颱的三角拉扯
第二篇 食衣住行大躍進:颱灣日常社會生活的改變
導論:生活中的曆史
【食】
1. 南北大不同的肉丸是怎麼來的:颱灣小吃的演進
2. 隻能政府販賣的飲酒作樂:專賣製的實施
3. 改變颱灣命運的茶:颱灣茶的故事
4. 日本傳來的咖啡香:颱灣咖啡的演進
5. 統治者的飲品:颱灣的酒
6. 戰後的眷村颱灣味:牛肉麵與永和豆漿
7. 烤肉的颱灣味:濛古烤肉與中鞦烤肉
8. 颱灣人發明的科技食品:泡麵
【衣】
9. 唐衫、和服到西裝:颱灣服飾及頭發的改變
10. 大紅喜袍到純白婚紗:颱灣婚紗的改變
11. 賣成衣賣齣來的颱灣奇蹟:帶動颱灣經濟發展的紡織業
【住】
12. 從土角厝到一零一:颱灣建築的改變
13. 廟旁的小吃攤:廟前廣場與聚落發展
14. 住宅中最大的改變:廁所在颱灣
15. 都市中的綠洲:公園在颱灣
16. 竹籬笆的春天:眷村的形成與影響
【行】
17. 鹿港為何沒落?高雄為何崛起:交通與都市發展
18. 水運時代:正港是什麼?
19. 腳踏車來瞭:颱灣腳踏車發展史
20. 公路與汽車:三綫路與颱一綫
21. 鐵路的開展:從騰雲號到高鐵
22. 颱灣飛行夢:飛機在颱灣的開始
23. 靠左走、靠右走:颱灣汽車靠哪走
24. 高速公路的齣現:十大建設是哪十大?
25. 貨櫃與運輸的革命:高雄港如何成為世界大港
26. 南北有彆的交通工具-捷運在颱灣
【教育】
27. 從四書五經到國語數學:颱灣教育的演進
28. 新式教育的齣現:百年老校的誕生
29. 寶寶上學去:幼兒教育的發展
30. 考試的青春:聯考到十二年國教
31. 從戰爭動員到競賽:體育在颱灣
32. 棒球為何是國球?棒球在颱灣的發展
【娛樂】
33. 改變中的休閑生活
34. 庶民娛樂兩大颱柱(一):歌仔戲
35. 庶民娛樂兩大颱柱(二):布袋戲
36. 旅行的開始:颱灣的觀光旅遊
37. 颱灣八景在那裏
38. 歌唱的時代:颱灣流行音樂的發展
39. 聽音樂、聽新聞:廣播在颱灣
40. 電影在颱灣:電影如何在颱灣普及
41. 電視在颱灣:從三颱到百颱
42. 從宣教到狗仔:報紙在颱灣
43. 瞎拼的開始:颱灣的百貨公司
44. 運動就是娛樂:遊泳
45. 中國小姐還是颱灣小姐:選美在颱灣
第三篇 不可不知的颱灣史人物
導論:從人物看颱灣
【人物1】林道乾與李旦:傳說中的海盜
【人物2】鄭芝龍:影響颱灣深遠的大海盜
【人物3】濱田彌兵衛:荷蘭時代的颱日貿易
【人物4】鄭成功:鄭成功為何把颱灣當根據地?
【人物5】陳永華:鞠躬盡瘁的天地會總舵主
【人物6】施琅:施琅為何非要攻取颱灣?
【人物7】硃一貴:稱帝的鴨母王
【人物8】曹謹:曹公圳的開闢者
【人物9】清代霧峰林傢:豪強性格的颱灣富豪
【人物10】劉銘傳:颱灣第一任省長
【人物11】馬雅各、馬偕:帶來醫療及教育的西方傳教士
【人物12】後藤新平:奠定日本在颱統治的關鍵人物
【人物13】鹿港辜傢:不同政權的協力者
【人物14】蔣渭水與林獻堂:文化抗日的領導者
【人物15】莫那魯道:理蕃政策的失敗
【人物16】賴和:颱灣新文學之父
【人物17】八田與一:荒漠如何變良田
【人物18】鄧雨賢:颱灣最美好的聲音
【人物19】高雄陳傢:糖業崛起的南霸天
【人物20】杜聰明:颱灣第一位醫學博士
【人物21】蔣中正:無法反攻大陸的強人
【人物22】陳誠波:血染的畫作
【人物23】鍾浩東:心嚮祖國的犧牲者
【人物24】陳誠:土地改革之父
【人物25】雷震:為民主奮鬥的勇士
【人物26】嚴傢淦:無聲的中華民國總統
【人物27】尹仲容與李國鼎:經濟奇蹟的舵手
【人物28】蔣經國:柔性解嚴的過渡總統
【人物29】楊德昌:颱灣新電影的舵手
【人物30】曾紀恩:棒壇永遠的教官
序
颱灣的大曆史與小曆史
曆史的書寫,隨著書中「主角」不同,而有極大分野。傳統曆史書寫,所撰寫者多為國傢大事、帝王將相,有名的《資治通鑑》就告訴你這本書是要給帝王施政做參考。一直到現在,許多商學院提起曆史,總是從「帝王學」著手,看皇帝、大臣如何治理國傢,做為公司CEO的參考,至於平民百姓,那就很抱歉,皇帝或CEO們沒工夫管這麼多瞭。
於是,庶民當自強。另一種曆史書寫,則是以民眾為齣發點,撰寫與一般民眾息息相關的生活事物,周遭事物點點滴滴的演進,例如電燈如何被發明、如何普及;我們喜愛的小吃、受歡迎的飲料是怎麼來的,或是小區域的發展史,大傢至此恍然大悟,原來曆史就在你身邊。
為瞭分類方便,我們稱前者為「大曆史」,後者為「小曆史」。颱灣史的研究,近年來也是兩者並重,因為颱灣統治者經常輪替,政治對於颱灣影響相當大,尤其是各政權帶來的不同文化,讓庶民生活與文化常常變動,雖因書寫上「主角」不同而難以完全兼顧,但近幾年小曆史的研究越發蓬勃,亦開拓瞭颱灣曆史的視野。
本書就是將近些年來「大曆史」與「小曆史」的研究成果融會於一書,希望能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大傢在最短時間內,對颱灣史形成一整體概念。為兼顧「大曆史」與「小曆史」,全書分為三個單元:分彆是偏重政治的整體颱灣史、人物及生活史,如此可避免書寫上「主角」轉換的睏難,也更希望能藉此書,引發大傢對颱灣史的興趣,在閱讀本書後,可循書後的參考書目,進入颱灣史的世界,得以對颱灣史有更深入的瞭解。(本書為讀者閱讀方便,故無註釋,相關參考書籍列於書後,特此說明。)
文∕王禦風
我喜歡這本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並沒有將曆史的講述局限於宏大敘事,而是非常注重微觀層麵的生活細節。比如,書中會花相當大的篇幅去描寫不同時代普通颱灣民眾的生活場景,他們吃什麼、穿什麼、住什麼樣的房子、有什麼樣的娛樂活動,甚至是如何維係傢庭和社區關係的。這些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曆史仿佛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不再是教科書上那些冰冷的概念和事件。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清朝時期福建移民渡海來颱墾荒的那一部分,書中描繪瞭他們如何剋服惡劣的自然條件、如何與原住民發生衝突與融閤、如何在陌生的土地上建立起新的傢園。那些描述,充滿瞭人性的力量和生命的韌性,讓我不禁對這些先輩們肅然起敬。這本書讓我覺得,曆史是由無數個鮮活的個體組成的,每一個個體都值得被關注和被書寫。
评分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它徹底改變瞭我之前對颱灣曆史的刻闆印象,將一個我以為早已熟悉卻又陌生的世界,以一種全新的、更加立體和深刻的方式展現在我麵前。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過去的敘述,更是對當下的一種深刻解讀。作者通過對曆史的梳理,巧妙地揭示瞭許多影響颱灣社會發展至今的深層原因,讓我對颱灣的政治格局、社會思潮,乃至普通民眾的生活方式,都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感覺,讀完這本書,我不再隻是一個旁觀者,而是能夠以一種更加理解和包容的姿態,去審視和理解颱灣。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豐富的曆史知識,更在於它激發瞭我對曆史的興趣,培養瞭我對曆史的思考能力,並且讓我學會瞭從多個維度去理解一個復雜的世界。
评分這本書在知識的傳達上,確實做到瞭“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我之前對颱灣曆史的瞭解,大多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片段,比如一些曆史事件的名字,或者一些知名人物的生平。但這本書就像是一個精密的拼圖,將這些零散的碎片一一拾起,然後有條不紊地拼接在一起,最終勾勒齣一幅完整而清晰的颱灣曆史畫捲。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解釋一些復雜的曆史概念時,總是會使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比如在解釋“土地製度的演變”時,作者將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比作不同傢族對一塊土地的爭奪和劃分,這種通俗易懂的錶達方式,讓我在輕鬆的閱讀過程中,就掌握瞭核心的知識點。而且,書中還穿插瞭許多相關的圖片、地圖和年錶,這些視覺化的元素,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和理解的深度。我感覺,即使是對曆史完全沒有基礎的讀者,也能在這本書中找到樂趣,並且從中獲得紮實的知識。
评分這本書在探討颱灣曆史的演變過程中,非常注重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閤。作者並沒有將颱灣的曆史簡單地視為中華文明的延伸,而是清晰地勾勒齣原住民文化、中國大陸移民文化、日本殖民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等多種元素在颱灣這片土地上交織、碰撞、並最終形成獨特颱灣文化的過程。我特彆被書中關於“在地化”的討論所吸引,作者探討瞭許多傳統文化如何在颱灣這片土地上被重新詮釋和改造,形成瞭具有鮮明颱灣特色的新形態。例如,書中對颱灣的民間信仰、民俗節日,以及在建築、音樂、飲食等方麵的“在地化”錶現,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分析。這種對文化融閤過程的細緻描繪,讓我對颱灣多元而又充滿活力的文化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看到瞭文化在曆史進程中所扮演的獨特角色。
评分我一直覺得,曆史的學習不應該是枯燥的背誦,而應該是一種對過去的體悟和對人性的理解。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作者在講述曆史事件的同時,並沒有忽略其中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比如在描寫鄭成功收復颱灣的這段曆史時,書中不僅詳細介紹瞭軍事上的部署和策略,更深入地刻畫瞭鄭成功本人在麵對傢國情懷、民族大義時的掙紮與抉擇。這種對曆史人物“人”的關注,讓我感到非常親切,也讓我對曆史事件有瞭更深刻的共鳴。書中還探討瞭許多關於颱灣身份認同的議題,從早期原住民的部落意識,到漢人移民帶來的中華文化烙印,再到日本殖民時期的皇民化運動,以及戰後國民政府的“中國化”政策,最後到本土意識的興起,作者都以一種非常客觀的視角,梳理瞭這段復雜而漫長的過程。這種對身份認同的探討,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颱灣當下的社會現實,也讓我們看到瞭曆史是如何塑造一個民族的獨特靈魂。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者般的嚴謹,又不失文學般的優美。作者在運用曆史語言時,顯得非常遊刃有餘,既能引用古籍中的原文,又能用現代漢語進行生動有趣的闡釋。我特彆欣賞書中那些充滿畫麵感的描寫,仿佛電影畫麵一般在我腦海中展開。比如,在描述日治時期颱灣的城市風貌時,作者細緻地描繪瞭紅磚瓦房、街角咖啡館、以及穿著和服的婦女走在街道上的場景,那種融閤瞭東西方元素的獨特氣質,被作者描繪得淋灕盡緻。同時,作者也善於運用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來引發讀者的思考,比如在討論政治動蕩時期,書中寫道:“曆史的長河,總是在潮起潮落中,衝刷齣新的航道,也洗禮著每一個在其中漂泊的靈魂。”這種富有詩意的錶達,讓我在閱讀曆史的同時,也獲得瞭心靈的啓迪。
评分這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在於它打破瞭許多傳統的曆史敘事框架,提齣瞭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例如,在談論殖民曆史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殖民者定性為純粹的壓迫者,而是深入分析瞭殖民統治在客觀上為颱灣帶來的某些現代化的製度和基礎設施,當然,這絕不意味著作者在為殖民辯護,而是力求呈現曆史的復雜性。同樣的,在討論不同時期政治力量的角逐時,作者也避免瞭簡單的“好人”與“壞人”的二元劃分,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政治派彆在特定曆史條件下的動機和行為邏輯。這種“去臉譜化”的曆史解讀方式,讓我覺得非常有啓發性,它鼓勵我用更批判性的思維去審視曆史,去思考事件背後的多重原因。而且,作者在引用史料方麵也顯得非常嚴謹,每當提齣一個重要觀點時,都會附上相關的史料來源,這讓這本書更具學術價值,也讓我更加信服其論述。
评分我發現這本書在處理一些敏感的曆史議題時,展現齣瞭極高的智慧和勇氣。作者並沒有迴避颱灣曆史上那些充滿爭議的事件,比如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時期等等,而是以一種非常審慎的態度,去梳理事件的來龍去脈,去呈現不同角度的敘述,並且鼓勵讀者進行獨立的思考。書中引用瞭許多當事人的迴憶錄和曆史學傢的研究成果,力求還原事件的復雜性,避免簡單化的定論。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這些事件時,沒有將焦點僅僅放在政治鬥爭上,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事件對颱灣社會結構、族群關係以及民眾心理造成的深遠影響。這種對曆史真相的探索精神,以及對受難者經曆的尊重,讓我感到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曆史,更是在試圖彌閤曆史的創傷,並且為未來的和解提供啓示。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相當吸引人,整體色調淡雅,搭配上一些具有颱灣特色的插畫元素,比如古老的廟宇、獨特的原住民圖騰,還有標誌性的日式建築痕跡,一眼看去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文的溫度。拿到手裏,紙張的觸感也很好,不是那種廉價的膠版紙,而是略帶紋理的特種紙,翻閱起來有一種特彆的質感,讓人忍不住想要細細品味。我尤其喜歡封麵上那個小小的、用毛筆寫就的“一本就懂”的字樣,帶著一種古樸的韻味,似乎預示著這本書將以一種親切、易懂的方式,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去認識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颱灣。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自信,但又不像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著作,反而像是一位老朋友在跟你娓娓道來,那種感覺很棒。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這本書究竟是如何做到“一本就懂”的,它會從哪個角度切入,用怎樣的方式來講述颱灣漫長而復雜的曆史。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一扇通往颱灣過往歲月的窗戶,我期待著透過它,看到那些被時間和塵埃掩蓋的故事,感受到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沉澱下來的情感與智慧。
评分剛開始翻閱這本書,我就被它獨特的敘事風格所吸引。作者並沒有采用傳統的、按時間順序羅列事件的枯燥模式,而是巧妙地將曆史碎片進行整閤,仿佛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每一個章節的開頭,都仿佛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場景,比如從一個某個特定時期的社會習俗切入,然後層層剝開,揭示齣其背後的曆史原因和演變過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細節上的考究,比如在描寫荷蘭殖民時期時,書中引用瞭大量當時的官方文獻和私人信件的片段,那些生動的語言,真實地還原瞭當時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心情,讓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年代,親身經曆瞭那些曆史的變遷。書中對不同族群文化的描寫也非常細膩,原住民的古老傳說、漢人移民的艱辛奮鬥、日本殖民時期的強製同化,以及國共內戰後的政治格局,作者都以一種非常中立且富有同情心的視角去呈現,沒有刻意地去褒揚或貶低,而是力求客觀地展現曆史的多麵性。這種處理方式,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會感到強烈的意識形態灌輸,而是能夠更自由地去思考和感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