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雨林是生物学家的应许之地,
但是真的要跟国际团队在雨林里做研究,又是另一回事……。
这本书除了把雨林丰富的生态和其成因介绍给读者,
还希望透过深入浅出的文字,
把科学研究的真谛、国际团队合作的趣事,以及异文化的冲击,
告诉更多有兴趣的读者。
精彩的内容包括爱秀的一群、动物大合唱、小蠹虫公寓、长蠹虫陷阱、
真菌共和国里的蚂蚁大军、藤蔓回旋曲、雨林生活大不易等,
不仅充满科学家追求知识的探险精神,也不乏现代人面对大自然的趣味横生。
作者简介
刘蓝玉(昆虫博士)
中兴大学昆虫学博士,世界唯二的长蠹虫分类学家之一,对小蠹虫、长小蠹虫、窃蠹虫亦有涉猎。轻微工作狂,有电影癖、阅读癖、学习癖、自助旅游癖,是喜欢在山林里漫游的仁者。目前任职于宜兰县立兰阳博物馆。
作者简介
林志全(网路宅男)
蠹虫博士的另一半,网路管理经理,喜做安乐侯,有动漫癖、旅游癖,少了网路可能会活不下去,是喜欢大海却又很容易晕船的智者。
推荐序
方力行 正修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台湾溼地联盟 理事长
这是一本很奇妙的书,你很少看到两个理工背景的人,带着浪漫的期望,抱着人文的情怀,去到世界上最有名的荒野丛林,共写一本像游记,又像十八世纪的博物学教科书,又像异乡风土志,但其实只是真情实事交织的人生乐章。
刘蓝玉(蠹虫博士)和林志全(网路宅男)都是中兴大学昆虫系的高材生,正统的生物背景,让人原本以为他们俩应该是循规蹈矩、按步就班的理科人,不过在深入交往,看到他们如何决定加入杂牌军组成的亚马逊之旅,并细读这本书后,才发现人生真的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选择。
蓝玉本来已服公职,又拥有博士学位,是国立图书馆中甚受长官器重的青年才俊,志全服务于电脑公司,不但职业和性向结合,而且早已能「宅」在家中,卧游世界了,但是他们却都为了一封天外飞来的邀请函,顺从了每一个人都深藏在心中,渴望探险,追求自由的心,毅然抛开了外在的桎梏(蓝玉辞职了,志全不知道回来后老板会不会请他辞职),完成了一生或许只有一次机会的壮游。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决心,但是真幸运,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却也分享了他们经历的惊喜、困难和快乐。
从欧洲绕过三分之二的地球飞利马就是很有趣的决定,除了和队友会合外,在进入丛林前,又及时参与了德国啤酒节的欢乐,享受了对文明的最后依恋。不过在这段文字中我特别喜欢首席科学家尤莉安娜的传奇,以及之后书中所引用她的一些思想言语,许多人在遭受灾难后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永远不要再去想起,尤莉安娜却在这个自癒过程中,更了解了善与恶在自然和人类文明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自然无心而文明有意),以致于更喜欢,更亲近,也更体谅变化无常的丛林了,可能这就是「初心」,贴近时让我们宁静安详,在纷乱的社会中,却遍寻不得。
随着章节的进展,小俩口深入了南美洲,到达了盘古亚纳,安家落户,开门营业,逐步适应新环境,交结各式各样,包括非灵长类的新朋友,处处都是令人惊喜的体验,但仔细看透,却发现真是「境由心生」,从旅游的角度来看他们所经历的简陋的住所,在地的饮食,蚊蚋异物四伏的环境,都不是那么赏心悦目,不过在作者的眼中,不但甘之如饴,而且处处生机满眼,洋洋大观,这股隐含在全书中的阳光、积极、自信,而且不时流露出自嘲式幽默的人格特质,或许才是这本书读起来最令人愉悦之处。
全文中不时有许多历史典故的叙述,也有不少科学现象的审视,正是我说它又像「风土志」又像「博物学」的缘故,可能这本书本就是个混血儿,混血儿都比较漂亮对不对?科学知识和人文关怀,现代文明和蛮荒野趣,异国文化和开心体验,美丽图片和真诚文字,原来这就是两位作者和《昆虫博士与宅男的亚马逊探险》这本游记,特殊而又迷人的地方。
作者序一
刘蓝玉(蠹虫博士)
从秘鲁回台湾已经一年了,雨林里的种种却总在身边萦绕,开车上路耳边就响起青蛙大合唱,走在路上眼前就看到高耸入云的板根植物,坐在电脑前打公文打到一半,萤幕上竟然浮现出奶油色蟑螂、透翅蝶和公切叶蚁的身影。
回想起身处雨林的那个月,要不是重读一次自己写的游记,好多不便和抱怨现在都已经忘了,唯一还记得的只有那片让人魂牵梦萦的贫瘠雨林,还有在这片贫瘠大地上,为了努力求生存而展现出来五花八门的生命形态。去亚马逊原来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远离尘嚣的机会,结果这扇不经意打开的窗,却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给了我另一个审视生命意义的标准,也成了我此生的救赎。
攻击和对抗不熟悉的事物是生物的本能,人类则是把这种本能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物种,所有「非我族类」都死不足惜,却浑然不觉自己才是大自然里最格格不入的物种,靠着「船坚砲利」消灭异己。尤莉安娜深知人类的习性,所以想尽办法邀请所有她认识、可以自费前往盘古亚纳工作站的生物学家,跟她一起去调查雨林里的物种,然后把调查研究结果公诸于世,最后才把研究结果转换成大众可以了解的文宣资料,让大家从陌生到熟悉,最后爱上雨林。尤莉安娜的推广工作在德国已经卓然有成,不但有大面包厂商赞助她的雨林救援行动,也有不少读幼稚园和小学的小朋友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给「雨林」。
当初决定写这本游记跟环保、爱护雨林都没有关系,只是因为自己接受过分类学和博物馆学研究的训练,又有丰富的教书、编辑和翻译科普书籍的经验,所以很清楚自己的幸运,可以获得雨林研究第一手资料,包括科学家在雨林里做研究的甘苦、雨林生物的多样性和威胁、跟雨林人的互动和观念差异,还有神秘的印加文化遗泽和伟大之处。这些都是太好的科普推广内容,值得用梭罗的观察力、杜瑞尔的笔调来跟读者报告。我一直深信「了解」才是「体谅」和「共享」的基础,这是身为大自然一份子的责任,但却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尽到这个义务,我只有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决定跟着尤莉安娜去雨林做研究之前,鼓起勇气跟张蕙芬总编联络,希望大树可以出版我们的游记,即使张姐对这本游记的市场有疑虑,她还是很勇敢的答应了,并且给了我最大的鼓励,让我深深体会到台湾之所以可以稳站东南亚出版业的鳌头,是因为后面有这么多坚实的臂膀支撑着,实在是台湾人的福气。
作者序二
林志全(网路宅男)
虽然大学时和蠹虫博士是同系的学弟和学姐,但是出社会当上网路宅男后,除了断断续续跟随老婆噼噼木头、挂挂陷阱,中年发福的肚子里早已经没残留半点学术的墨水。不过在网路宅男的外表下,内心其实还有个小男孩,一听到亚马逊雨林就眼睛发亮,听到马雅文化、消失的天空之城就全身打颤。
这趟旅程让我体会到现代人已经离大自然多远,还开了眼界,看到不同环境、文化背景的人,如何沟通相处。快速发展的网际网路、不断普及的行动通信,改变了所谓现代人、先进国家的生活和沟通的模式,但是到了盘古亚纳这片没水、没电、没网路的丛林,我们这些「现代人」必须跟网路和手机脱钩,重新认识真正的大自然,学着适应最原始的生活方式,用最简洁的方式克服种种困难。
回想起在雨林中迷路的那段恐怖经验,至今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平时自诩为鸽子的我,怎么会发生这种鸟事?一定是当天太阳黑子活动旺盛造成我的大脑神经回路异常。看看我们的游记,再回想当初陷在伏木堆中的绝望感,真的该说是神明保佑。四十岁的台湾网路宅男,在雨林中迷路六小时就差点没戏唱;当年十六岁的德国少女,飞机失事之后负伤还能在雨林中求生12天获救。回到营区后,真该跳到研究基地那两个厕所马桶内躲起来的,太丢脸了。
尤莉安娜从十六岁遇到空难生还后,就把自己贡献给秘鲁的雨林保育,舍我其谁的精神让我深觉汗颜。从普卡帕前往尤亚匹屈斯,看着黄沙滚滚的红土路,尤莉安娜告诉我们这一带在她父亲的年代也都还是原始林,现在已经成为农地;搭小船在犹卡亚里河淡红色的河道上,不时看到淘金客架设在河岸的机器设备,筛选沙金的化学药剂直接就污染了河水。我的心里跟尤莉安娜一样叹息着,但却没有她那样义无反顾的勇气。我在这里看到人类对亚马逊雨林的破坏、人与自然争地的冲突、原始部落和现代文明面对彼此的手足无措,以及大自然的反扑,都是正在发生,也是所有人类都不能逃避的问题。
也许很多人都会感慨,曾几何时心中的梦想已经萎缩到只剩下眼前的工作。从这趟亚马逊之旅归来后,我知道该做的事、可以做的事还很多。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亲身体验书里写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参与生物学家的研究採集工作之后,我更加迷恋这类体验,更加觉得自己幸运,可以跟随一群不同国家的朋友,在贫瘠却生机盎然的雨林共同度过一个月的雨林生活。也从同行的几位老学者身上看到,只要心中怀有研究的热情,年龄不是问题。蠹虫博士,如果有机会要再带我一起去探险,我保证不会再迷路了!
哇,看到「昆虫博士与宅男的亚马逊探险」这个书名,就觉得超有fu!我一直对亚马逊雨林那种神秘又充满生命力的感觉着迷,总觉得那里藏着无数的惊喜。虽然我不是什么昆虫专家,但光是想到有一个「昆虫博士」带领着,就觉得旅程一定充满了有趣的发现。我特别好奇,这个「宅男」会是谁呢?是那种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但又有点不太敢冒险的类型吗?还是和我一样,平常对着电脑屏幕,偶尔幻想自己能像冒险家一样去闯荡一番?我脑补的画面是,博士兴致勃勃地讲解各种奇特的昆虫,而宅男则一边惊叹一边小心翼翼地跟着,偶尔还会因为看到太大的虫子而发出惊叫,但最后又被博士的专业和雨林的魅力所折服。这本书光是书名就勾起了我无限的想象,感觉会是一场视觉和知识的双重盛宴,绝对是一趟可以让人暂时逃离现实、进入奇妙世界的旅程。我非常期待知道故事会如何展开,他们会遇到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挑战,又会从这次探险中学到些什么。
评分一看到「昆虫博士与宅男的亚马逊探险」这个书名,我的眼睛就亮了!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充满异域风情、节奏感强烈的冒险故事情有独钟,而亚马逊雨林这个背景,简直就是为冒险故事量身打造的!我设想中的昆虫博士,一定是个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充满热情,对大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并且可能有着一些奇特的怪癖,但又非常可靠的向导。而那个“宅男”,我脑海中的形象是,可能平时生活轨迹比较单一,对外界的感知可能相对迟钝,但内心深处却有着一股不为人知的冲劲,或者是因为某种契机,他不得不踏上这场旅程。我特别好奇,当这两个性格迥异、背景截然不同的人,被置于危机四伏、充满了未知与奇遇的亚马逊雨林中时,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故事?他们会因为共同的目标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还是会因为性格上的差异而产生摩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不单单是探险,更像是一场关于心灵的洗礼,一场关于超越自我的挑战,光是想象就让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故事的具体发展了。
评分「昆虫博士与宅男的亚马逊探险」,这个书名真的太有张力了!我一看到就觉得,这绝对是一部充满想象力和冒险精神的作品。我一直对那种未知的、充满原始力量的自然环境特别向往,而亚马逊雨林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想象一下,在那种被茂密植被覆盖,充满了各种奇特生物的神秘之地,竟然有一个“昆虫博士”在里面进行研究!这本身就够吸引人了。而“宅男”这个设定,更是增加了不少戏剧性。我个人觉得,宅男虽然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显得有些内向或被动,但在这种极端的冒险环境中,反而可能会激发出他身上被压抑的潜能。他可能会因为对未知的好奇心,而变得异常勇敢;也可能因为在危机中的观察力,而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我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博士在前面开路,兴奋地讲解着发现的各种珍奇昆虫,而宅男则在后面,一边小心翼翼地跟随着,一边用他独特的视角记录下这一切,也许还会发现博士忽略的细节。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昆虫的旅程,更像是一次关于自我发现和成长的探险。
评分天哪,这个书名真的太吸引人了!「昆虫博士与宅男的亚马逊探险」,光听名字就感觉一股冒险的热血在沸腾!我本身就是一个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的人,虽然我没有特别研究过昆虫,但亚马逊雨林那种原始、神秘、充满生命力的气息,一直是我内心深处渴望去探索的。想象一下,在一个充满奇花异草、参天古树的雨林深处,有一位博学的昆虫博士,他能认出各种辨识度极高的昆虫,甚至可能和它们进行某种奇特的“沟通”;而他身边则跟着一个我们现代人熟悉的“宅男”,可能他平时生活习惯比较宅,但在这样一场史诗般的探险中,他会如何突破自我的局限?会因为好奇而变得勇敢,还是会因为恐惧而闹出一些令人捧腹的笑话?我脑海里已经开始上演各种画面了,也许他们会邂逅一只前所未见的巨型甲虫,或者在夜间听到奇特的声音,又或者在一次意外中发现了隐藏的古老遗迹。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关于昆虫,更像是一场关于成长、关于勇气、关于探索内心世界的旅程,我真的太期待了!
评分每次看到以亚马逊雨林为背景的故事,都忍不住想要点进去看看。这次的「昆虫博士与宅男的亚马逊探险」,光是书名就很有画面感了。我猜想,这位昆虫博士一定是个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人,对雨林里的各种昆虫了如指掌,并且有着一套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而那个“宅男”,我脑补的形象是,可能平时生活比较规律,不太接触户外活动,甚至有点社恐,但因为某种原因,他被卷入了这场亚马逊的探险中。我特别好奇,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角色,如何在危机四伏的雨林中合作,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是博士的冷静和专业,加上宅男的细致观察和意想不到的脑洞,共同克服困难?还是宅男在博士的引导下,逐渐克服内心的恐惧,发现自己潜在的勇气和能力?想想都觉得很有趣,这本书大概率会充满惊险刺激的情节,但也肯定少不了幽默和温情,毕竟,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总是更容易展现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