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國際知名的比利時詩人莫裏斯.卡雷姆生於瓦夫爾一個十分貧寒的傢庭。他是個齣色的學生,十五歲就拿到奬學金,進瞭師範學院,畢業後當瞭小學老師,在布魯塞爾首都區的安德萊赫特教瞭二十五年書。一九三三年,他在安德萊赫特蓋瞭房子,也就是現在的莫裏斯.卡雷姆紀念館和莫裏斯.卡雷姆基金會所在地。從一九四三年起,他全心投入文學創作。一九七二年,他在巴黎獲選為「詩王」。
他一生寫瞭九十多部詩集、小說和故事,同時也是一名齣色的譯者,尤其是翻譯佛萊明語詩歌*。他的詩,有時空靈,有時語氣悲哀,文義直接又貼近大眾,從小孩到內行的成年人都喜歡他的詩。世界上許多國傢都翻譯瞭他的詩,當代許多知名音樂傢還為他的詩譜上麯調。
他喜歡讀書,對東方的智慧很感興趣,尤其是遠遠先於《福音書》的中國智慧,他從中找到瞭最重要的靈感。他發現瞭孔夫子這個思想大師,在我們還不識字的時候,孔夫子的人道主義思想就已大放光芒,他不禁心馳神往。他也閱讀《道德經》的格言,並且在中國詩歌裏發現瞭更加令人驚訝的智慧。他弄到瞭許多中國詩選,一再重讀,每次都滿載而歸,那種復雜的簡潔和深刻的明瞭,影響瞭他的創作,不斷齣現在他的詩中。無論是張籍或李紳筆下痛苦而可憐的農民,還是一世紀的梁鴻所歌唱的人民,在他看來都是永恆的,不斷使他感動。
他又寫瞭多少歌唱大自然的詩歌啊!詩中有許多珍貴的形象,讓人想起深刻影響瞭印象派畫傢的那些令人贊嘆的雕刻。莫裏斯.卡雷姆還在詩中揭示生活中的哲理,那是建立在正義、善良、愛情和對戰爭的仇恨,當然,還有尊重他人的基礎上。
中文讀者應該很容易明白鬍小躍先生為什麼要翻譯卡雷姆的詩,卡雷姆的詩歌與曆代中國詩歌有那麼多的相似之處!況且,莫裏斯.卡雷姆堅信,詩人無國界。
孔夫子是不是好像說過這麼一句話:「四海之內皆兄弟。」
莫裏斯.卡雷姆紀念館館長 雅妮娜.比爾尼
*編按:比利時的官方語言有三種:荷蘭語、法語及德語,卡雷姆齣身比利時南方的瓦隆尼亞區,通用語言是瓦隆尼亞法語,不過他也精通北方佛萊明區的佛萊明荷語,經常將優秀的佛萊明語作品翻譯成法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