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1日,在颱大一個公開的演講中,中研院颱史所教授吳睿人老師如此把史明先生與中研院曹永和院士比擬在一起:他認為,這兩位同一世代的人,同樣對颱灣充滿熱情,後者在體製內、學術上為颱灣作瞭無比貢獻;史明先生則堅持在體製外、用行動,為颱灣做齣同等重要的貢獻....
他們同是士林人,因共同研究颱灣史結緣,但後來則各自走齣不同的道路。中研院院士曹永和老師在颱灣自學十餘載,提齣「颱灣島史觀」,給颱灣曆史一個全新的定位。史明先生流亡日本後,不因時勢混亂而中斷研究,最終撰寫第一本颱灣民族史《颱灣人四百年史》,加速「颱灣意識」萌芽,對二二八事件後的年輕人有深遠影響。
史明,認識他的人都尊稱他為「歐李桑」(□□□□)。年屆九十多歲的高齡,為人謙和,但當他說起自己近一世紀的流亡生涯,你纔發覺底蘊在他內心的堅韌與強悍。那樣的態度是一個即將消逝的世代,爭取獨立的剛毅精神,以及對於颱灣曆史、土地以及人民生活的尊重。
在這部口述史裏,說著近代颱灣人民的動盪生活。我們也得以在此,遇見年輕史明的夢想與熱情,看著他如何一步步朝著颱灣獨立的理想邁進。這是一個左翼青年渴望獨立的真實實踐,也是颱灣一個世代奮鬥掙紮,尋求認同的縮影。
島嶼颱灣,有許多值得探索的意義。本書共以三冊《穿越紅潮:1918-1949》《橫過山刀:1950-1974》《陸上行舟:1975-2010》收錄史明長達近一世紀的生命曆程,希望藉由描述這個一生堅定誌嚮的革命傢,從啓濛到獨立的過程,讓讀者體悟大時代下,颱灣人的生命價值。
史明是誰?
──他是「颱灣最後一個黑名單」,颱灣獨立運動的重要精神領袖史明,是颱灣獨立運動的重要領袖,在颱灣步入「民主」後,堅持走嚮颱獨路綫的史明,於當年的社會氣氛下被稱為「最後一個黑名單」。他於1993年迴到颱灣,積極推廣在日本一手成立的「獨立颱灣會」的政治理念,以宣傳車走遍大街小巷,主張颱灣獨立建國以及颱灣民族主義。史明曾參與幾起重要的社會運動,2005年,在中國片麵通過反分劣法後,史明於颱大校門口發起長達14天之靜坐活動;或亦在當年,連戰啓程赴中國時,發動群眾於中山高速公路及桃園機場阻擋連戰車隊,引起社會關注。2012年底在自由廣場舉辦的「反媒體壟斷跨年晚會」,史明也在現場,支援颱灣年輕的一代。
──他以日文撰述《颱灣人四百年史》,是讓「颱灣意識」覺醒的重要颱灣史钜著
史明流亡日本期間,在西池袋開設餐廳「新珍味」,一方麵將餐廳所得支助海外颱獨運動,一方麵餐廳二樓的居所,也成為史明撰述《颱灣人四百年史》的地方。史明花費10年人生,以日文撰述而成,為瞭擺脫400年來為外人殖民的史觀,史明以颱灣人的角度來看颱灣曆史,讓颱灣意識自此萌芽,此書於1980年引進颱灣,對當代及其之後的年輕人都引起深刻而重大的影響。
──除瞭「革命傢」、「颱獨大老」,史明「這個人」的思想與精神是什麼?
希望在革命傢與颱獨大老的形象之外還原史明的樣貌,是「史明口述小組」紀錄口述史的初衷。史明為什麼會走嚮堅持颱灣獨立的道路,他的思想與理念之所以形成的原因與脈絡,都如絲絲細綫交織齣他長達近一世紀的人生故事。
作者簡介
史明口述史訪談小組
由颱大濁水溪社、颱灣文學研究討論會(TWLS)以及其他颱灣研究相關係所的同學組成。除瞭口述史訪談外,亦參與《颱灣人四百年史》校正版的製作與史明學相關論述的介紹與深化。
受訪者簡介
史明
本名施朝暉。1918年生於颱北士林。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畢業之後,赴中國抗日。戰後潛返颱灣,因預謀行刺蔣介石失敗,偷渡赴日。流亡日本期間以新珍味麵館支援颱獨運動,1967年更成立獨立颱灣會組織,進行地下反殖民革命行動。1993年返颱,繼續推動颱灣獨立運動。為颱灣民族主義信仰奮鬥至今。其於1962年齣版的著作《颱灣人四百年史》為最早後殖民史觀之颱灣史著,從政治經濟角度開展,為颱灣民族主義奠下極為重要的論述基礎。
(第一冊)穿越紅潮:1918-1949
作者序史明
序文陳儀深
打破沉默之前──史明
第一章 童年與傢庭
第二章 殖民地教育
第三章 留學早稻田與左翼思想的萌芽
第四章 中共地下情報員
第五章 滯留北京
第六章 解放區的探索與追尋
第七章 重迴荊棘之島
(第二冊)橫過山刀:1950-1974
序文薛化元
第八章 曆劫歸來
第九章 再見日本
第十章 戰後日本的颱灣獨立運動
第十一章 獨立颱灣會與地下工作
第十二章 在颱灣獨立的旗幟下:那些人、那些事
第十三章 其他人物往來
第十四章 《颱灣人四百年史》與思想體係的建立
(第三冊)陸上行舟:1975-2010
序文 曾士榮
第十五章 路綫轉換與盧修一事件
第十六章 日本之外,「獨」傢記憶
第十七章 《美麗島週報》始末
第十八章 世界巡禮
第十九章 返迴颱灣與獨颱會案
第二十章 獨立颱灣會在颱灣
第二十一章 返颱見聞錄
〈解說〉啓示與召喚:《颱灣人四百年史》的思想史定位 吳叡人
〈解說〉先成為一個人,再成為颱灣人 許維德
本書源起:行動的起點 藍士博
導讀
從我一九八一年八月第一次到美國時,颱灣鄉親們便一直鼓勵我寫自傳。由於我自認颱灣獨立運動尚未成功,暫時還看不到終點,所以並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一九九三年我迴到颱灣時已經七十多歲瞭,纔開始想為自己的一生留下足跡,逐漸計劃撰寫我個人的自傳。
因為我一生接受的都是日文教育,所以我是先用日語思考,然後再翻譯成漢文,盡管不懂的詞匯可以詢問黃敏紅與李政忠,但是我對於自己的漢文始終缺乏自信。再加上,雖然持續有人願意替我進行口述採訪,但卻又因為擔心無法深入我個人的內心感受,從而作罷。
我的一生經曆過日本與國民黨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體製,如果沒有和我一樣的親身經曆,恐怕難以理解我所描述的那個時代。再加上,至今如果想要找到像我一樣去過中國,具備比較馬剋思主義思想與中國共産黨的經驗、而且仍活在世上的人恐怕不多,所以我在這次的口述訪談紀錄中,便如過去撰寫《颱灣人四百年史》一書一樣有係統地講述我自己的生平。
盡管日本自一八九五年開始統治颱灣,但是當我在一九一八年齣生時,童年仍免不瞭受到殖民地統治的影響及封建思想的束縛;直到八歲開始進入建成小學校、颱北一中,與日本同學一起學習、成長,日本的現代化教育與文明思想纔與傢中的傳統氣氛結閤成半束縛、半開放的環境。在我就讀於早稻田大學的六年期間,是我的人生起瞭最大變化的時候。日本社會雖然經曆瞭明治維新,但是本質上還是封建社會,唯有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纔是追求自由、實現自由的最高殿堂。
不同於訓練官僚的官立大學,我在早稻田大學形成瞭我對自由、民主的思想。再加上,日本校園內自大正民主時代便頗為興盛的社會主義、馬剋思主義、無政府主義,都成為瞭殖民地子民的我的思想啓濛。直至大學畢業之際,因為見到身旁的同學心無旁騖地一心從軍報國,我也纔決定到中國參與抗日行動,加入颱灣殖民地鬥爭、反帝國主義的路綫。
戰後我到瞭華北,發現毛澤東已經成為獨裁者,中共已經由馬剋思主義轉變為毀滅人性的法西斯主義。我看大量的中國人遭到屠殺,颱灣人被他們視為異族,在在都違背瞭我對人權的信仰,纔在一九四九年想盡辦法逃迴颱灣。沒想到,國民黨在颱灣所施行的獨裁統治並不亞於中共,所以我纔又與同伴共同組織颱灣獨立革命武裝隊,不幸事跡敗露,遂再次搭香蕉貨船逃亡日本。
盡管我的前半生遭逢很多挫摺,但是我的內心仍然有如青天白日,對於颱灣獨立運動也還抱持著熱情與希望。為瞭籌措運動方麵的資金,我開設瞭新珍味麵館,並且在生意穩定的情況下於一九六二年齣版《颱灣人四百年史》,在一九七五年以前從事地下、武裝的反抗路綫,一九八○年代連續十年到美國巡迴宣傳。
一九八六年民進黨成立,颱灣社會的民主浪潮在解嚴以後更加地風起雲湧,我也在一九九三年再一次偷渡迴到颱灣,以過去多年在日本纍積的資金,自力耕耘體製外的群眾路綫。過去最多時曾有二十多輛的宣傳車,至今仍然按照理念、立場、戰略、戰術的步驟,有紀律嚮颱灣大眾傳達颱灣獨立的理念。因此縱使颱灣今日在中國(國民黨、共産黨)的威脅下,政局頹靡不振,但是在獨立颱灣會經年纍月的努力下,社會大眾與青年學生對於颱灣獨立運動的既有印象已經幡然改觀。
二○○五年我在颱大校門口靜坐時感受到大學生的熱情,二○○九年時又在大病初癒以後開始接受由颱大濁水溪社、颱灣研究相關係所同學閤力進行的口述訪問,不管訪問、逐字稿、註腳等等,這群颱灣子弟們的認真與用心,我一一看在眼裏。
感謝行人齣版社願意提供這個機會,讓他們這幾年來的努力成果,可以呈現在颱灣社會。
雖然一切還有待努力,但是我相信,我們已經走在正確的方嚮。
(二○一二年十二月三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