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1日,在台大一个公开的演讲中,中研院台史所教授吴睿人老师如此把史明先生与中研院曹永和院士比拟在一起:他认为,这两位同一世代的人,同样对台湾充满热情,后者在体制内、学术上为台湾作了无比贡献;史明先生则坚持在体制外、用行动,为台湾做出同等重要的贡献....
他们同是士林人,因共同研究台湾史结缘,但后来则各自走出不同的道路。中研院院士曹永和老师在台湾自学十余载,提出「台湾岛史观」,给台湾历史一个全新的定位。史明先生流亡日本后,不因时势混乱而中断研究,最终撰写第一本台湾民族史《台湾人四百年史》,加速「台湾意识」萌芽,对二二八事件后的年轻人有深远影响。
史明,认识他的人都尊称他为「欧李桑」(□□□□)。年届九十多岁的高龄,为人谦和,但当他说起自己近一世纪的流亡生涯,你才发觉底蕴在他内心的坚韧与强悍。那样的态度是一个即将消逝的世代,争取独立的刚毅精神,以及对于台湾历史、土地以及人民生活的尊重。
在这部口述史里,说着近代台湾人民的动盪生活。我们也得以在此,遇见年轻史明的梦想与热情,看着他如何一步步朝着台湾独立的理想迈进。这是一个左翼青年渴望独立的真实实践,也是台湾一个世代奋斗挣扎,寻求认同的缩影。
岛屿台湾,有许多值得探索的意义。本书共以三册《穿越红潮:1918-1949》《横过山刀:1950-1974》《陆上行舟:1975-2010》收录史明长达近一世纪的生命历程,希望借由描述这个一生坚定志向的革命家,从启蒙到独立的过程,让读者体悟大时代下,台湾人的生命价值。
史明是谁?
──他是「台湾最后一个黑名单」,台湾独立运动的重要精神领袖史明,是台湾独立运动的重要领袖,在台湾步入「民主」后,坚持走向台独路线的史明,于当年的社会气氛下被称为「最后一个黑名单」。他于1993年回到台湾,积极推广在日本一手成立的「独立台湾会」的政治理念,以宣传车走遍大街小巷,主张台湾独立建国以及台湾民族主义。史明曾参与几起重要的社会运动,2005年,在中国片面通过反分劣法后,史明于台大校门口发起长达14天之静坐活动;或亦在当年,连战启程赴中国时,发动群众于中山高速公路及桃园机场阻挡连战车队,引起社会关注。2012年底在自由广场举办的「反媒体垄断跨年晚会」,史明也在现场,支援台湾年轻的一代。
──他以日文撰述《台湾人四百年史》,是让「台湾意识」觉醒的重要台湾史鉅着
史明流亡日本期间,在西池袋开设餐厅「新珍味」,一方面将餐厅所得支助海外台独运动,一方面餐厅二楼的居所,也成为史明撰述《台湾人四百年史》的地方。史明花费10年人生,以日文撰述而成,为了摆脱400年来为外人殖民的史观,史明以台湾人的角度来看台湾历史,让台湾意识自此萌芽,此书于1980年引进台湾,对当代及其之后的年轻人都引起深刻而重大的影响。
──除了「革命家」、「台独大老」,史明「这个人」的思想与精神是什么?
希望在革命家与台独大老的形象之外还原史明的样貌,是「史明口述小组」纪录口述史的初衷。史明为什么会走向坚持台湾独立的道路,他的思想与理念之所以形成的原因与脉络,都如丝丝细线交织出他长达近一世纪的人生故事。
作者简介
史明口述史访谈小组
由台大浊水溪社、台湾文学研究讨论会(TWLS)以及其他台湾研究相关系所的同学组成。除了口述史访谈外,亦参与《台湾人四百年史》校正版的制作与史明学相关论述的介绍与深化。
受访者简介
史明
本名施朝晖。1918年生于台北士林。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之后,赴中国抗日。战后潜返台湾,因预谋行刺蒋介石失败,偷渡赴日。流亡日本期间以新珍味面馆支援台独运动,1967年更成立独立台湾会组织,进行地下反殖民革命行动。1993年返台,继续推动台湾独立运动。为台湾民族主义信仰奋斗至今。其于1962年出版的着作《台湾人四百年史》为最早后殖民史观之台湾史着,从政治经济角度开展,为台湾民族主义奠下极为重要的论述基础。
(第一册)穿越红潮:1918-1949
作者序史明
序文陈仪深
打破沉默之前──史明
第一章 童年与家庭
第二章 殖民地教育
第三章 留学早稻田与左翼思想的萌芽
第四章 中共地下情报员
第五章 滞留北京
第六章 解放区的探索与追寻
第七章 重回荆棘之岛
(第二册)横过山刀:1950-1974
序文薛化元
第八章 历劫归来
第九章 再见日本
第十章 战后日本的台湾独立运动
第十一章 独立台湾会与地下工作
第十二章 在台湾独立的旗帜下:那些人、那些事
第十三章 其他人物往来
第十四章 《台湾人四百年史》与思想体系的建立
(第三册)陆上行舟:1975-2010
序文 曾士荣
第十五章 路线转换与卢修一事件
第十六章 日本之外,「独」家记忆
第十七章 《美丽岛週报》始末
第十八章 世界巡礼
第十九章 返回台湾与独台会案
第二十章 独立台湾会在台湾
第二十一章 返台见闻录
〈解说〉启示与召唤:《台湾人四百年史》的思想史定位 吴叡人
〈解说〉先成为一个人,再成为台湾人 许维德
本书源起:行动的起点 蓝士博
导读
从我一九八一年八月第一次到美国时,台湾乡亲们便一直鼓励我写自传。由于我自认台湾独立运动尚未成功,暂时还看不到终点,所以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一九九三年我回到台湾时已经七十多岁了,才开始想为自己的一生留下足迹,逐渐计划撰写我个人的自传。
因为我一生接受的都是日文教育,所以我是先用日语思考,然后再翻译成汉文,尽管不懂的词汇可以询问黄敏红与李政忠,但是我对于自己的汉文始终缺乏自信。再加上,虽然持续有人愿意替我进行口述採访,但却又因为担心无法深入我个人的内心感受,从而作罢。
我的一生经历过日本与国民党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如果没有和我一样的亲身经历,恐怕难以理解我所描述的那个时代。再加上,至今如果想要找到像我一样去过中国,具备比较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经验、而且仍活在世上的人恐怕不多,所以我在这次的口述访谈纪录中,便如过去撰写《台湾人四百年史》一书一样有系统地讲述我自己的生平。
尽管日本自一八九五年开始统治台湾,但是当我在一九一八年出生时,童年仍免不了受到殖民地统治的影响及封建思想的束缚;直到八岁开始进入建成小学校、台北一中,与日本同学一起学习、成长,日本的现代化教育与文明思想才与家中的传统气氛结合成半束缚、半开放的环境。在我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的六年期间,是我的人生起了最大变化的时候。日本社会虽然经历了明治维新,但是本质上还是封建社会,唯有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才是追求自由、实现自由的最高殿堂。
不同于训练官僚的官立大学,我在早稻田大学形成了我对自由、民主的思想。再加上,日本校园内自大正民主时代便颇为兴盛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都成为了殖民地子民的我的思想启蒙。直至大学毕业之际,因为见到身旁的同学心无旁骛地一心从军报国,我也才决定到中国参与抗日行动,加入台湾殖民地斗争、反帝国主义的路线。
战后我到了华北,发现毛泽东已经成为独裁者,中共已经由马克思主义转变为毁灭人性的法西斯主义。我看大量的中国人遭到屠杀,台湾人被他们视为异族,在在都违背了我对人权的信仰,才在一九四九年想尽办法逃回台湾。没想到,国民党在台湾所施行的独裁统治并不亚于中共,所以我才又与同伴共同组织台湾独立革命武装队,不幸事迹败露,遂再次搭香蕉货船逃亡日本。
尽管我的前半生遭逢很多挫折,但是我的内心仍然有如青天白日,对于台湾独立运动也还抱持着热情与希望。为了筹措运动方面的资金,我开设了新珍味面馆,并且在生意稳定的情况下于一九六二年出版《台湾人四百年史》,在一九七五年以前从事地下、武装的反抗路线,一九八○年代连续十年到美国巡回宣传。
一九八六年民进党成立,台湾社会的民主浪潮在解严以后更加地风起云涌,我也在一九九三年再一次偷渡回到台湾,以过去多年在日本累积的资金,自力耕耘体制外的群众路线。过去最多时曾有二十多辆的宣传车,至今仍然按照理念、立场、战略、战术的步骤,有纪律向台湾大众传达台湾独立的理念。因此纵使台湾今日在中国(国民党、共产党)的威胁下,政局颓靡不振,但是在独立台湾会经年累月的努力下,社会大众与青年学生对于台湾独立运动的既有印象已经幡然改观。
二○○五年我在台大校门口静坐时感受到大学生的热情,二○○九年时又在大病初癒以后开始接受由台大浊水溪社、台湾研究相关系所同学合力进行的口述访问,不管访问、逐字稿、註脚等等,这群台湾子弟们的认真与用心,我一一看在眼里。
感谢行人出版社愿意提供这个机会,让他们这几年来的努力成果,可以呈现在台湾社会。
虽然一切还有待努力,但是我相信,我们已经走在正确的方向。
(二○一二年十二月三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