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研究台湾租佃制度的学者,绝大多数都主张日治时代租佃制度有口头租约、租期不定、租期太短等诸多不良惯行,致使佃农缺乏投资意愿;且地租过高,降低佃农的投资能力,造成佃农的生产效率不如自耕农,最终导致佃农所得的低落。
然而,本书的研究却发现,日治时代佃耕农场的经营效率并未低于自耕农场,而地租也未高于合理水准;此外,1920年代底,当经济、社会环境产生一些变化,业佃会的适时成立,推动租佃制度若干转变:最主要者为租约转而以书面订立,且租期延长。最后,本书也发现战后实施的三七五减租,并未使佃农的技术效率提高得比自耕农多,因此前人主张土地改革提升了佃农的耕作意愿,这个说法可能有待商榷。
本书应用经济理论建构分析方法,然后透过统计方法处理实际资料,并对所整理的资料进行严谨的分析。过去少有人如此研究台湾日治时代的租佃制度,作者因此得到不同于前人的结论:从效率的原则来看,日治时代租佃制度运行良好。
作者简介
叶淑贞
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毕业
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硕士
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博士
现任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专攻台湾经济史、农业经济学及经济发展史
着有论文二、三十篇,分别发表于经济论文丛刊、台湾史研究、台湾银行季刊期刊,并与吴聪敏、刘莺钏在1995年合着《日本时代台湾经济统计文献目录》一书;随后又于2004年与吴聪敏、古慧雯共同修订,重新出版。
【台湾史与海洋史】系列丛书缘起 003
【序】向经济学者学经济史 ◎吴密察 005
自序 ◎叶淑贞 008
第一章 绪论 019
第一节 租佃制度的演变 022
第二节 文献回顾 029
第三节 资料介绍 046
第四节 本书的架构 056
第二章 佃权的安排 061
第一节 租约所面临的环境 063
第二节 租约样式的选择 098
第三节 租期长短的决定 127
第四节 小结 152
第三章 地租的高低及其决定因素 155
第一节 自、佃耕农家所得之比较 158
第二节 与地租有关的租佃习惯 165
第三节 地租的水准 177
第四节 地租是否过高 191
第五节 地租的决定因素 209
第六节 小结 230
第四章 租佃制度对农场经营效率之影响 233
第一节 效率的定义 236
第二节 日治时代自、佃耕农场的经营效率 240
第三节 1925-27 年及1950-51 年自、佃耕农场之经营效率 256
第四节 三七五减租对农场经营效率之影响 275
第五节 小结 291
第五章 结论 295
附录 302
参考文献 324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