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八十年代(思想22)

走过八十年代(思想2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思想22》的专辑是「走过八十年代」。

  1970年代的台湾,在政治上开始「回归现实」,在文化上「回归乡土」。当时挑战既有体制的主力,是在战后成长而涵盖本、外省籍的年轻知识分子。他们深受1970年代初台湾外交挫败的刺激而觉醒转化,扬弃流亡漂泊的心态,形成所谓的「回归现实世代」。他们基本上仍然是在中国民族主义的视野或参考架构下发现乡土、看到台湾,也倾向于体制内的革新与民主。本专辑收录了萧阿勤、李元贞、吴介民、黄崇宪、陈瑞桦、陈素香、王智章、杨渡、徐璐等人的文章。另外还有朱嘉明先生访谈录、日本钓鱼台「国有化」骚动的深层、陈之藩:思想散步等精选文章。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燃烧的身体与身体政治学:关于部分藏人持续自焚的思考╱姚新勇
大众文化的百年迷思╱唐小兵

■思想访谈
中国改革的歧路:朱嘉明先生访谈录╱陈宜中

■走过八十年代
(一)个人、运动与时代
追求国族:1980年代台湾民族主义的文化政治╱萧阿勤
播种与茁壮:回顾1980年代台湾妇运╱李元贞
世代,理想,冲撞——1980年代:林世煜先生访谈录╱萧阿勤
革命在他方?此刻记忆1980年代╱吴介民
梦想共和国的反挫:1980年代的个人备忘录╱黄崇宪
(二)文艺与政治:纪念吴耀忠
以文艺进行社会实践╱陈瑞桦
八○九○二千以及之前和之后╱陈素香
绿色小组的社会实践:为怀念吴耀忠而作╱王智章
雾中的浮光:吴耀忠╱杨  渡
乡土的养分╱徐  璐

■思想评论
日本钓鱼台「国有化」骚动的深层╱刘  柠
智利的群众、市场和民主╱叶  攀
你为何不热衷自由主义?╱曾瑞明

■思想人生
陈之藩:思想散步╱李怀宇

图书序言

播种与茁壮:回顾1980年代台湾妇运
李元贞

一、前言:1970年代的刺激

二战后的台湾妇运,可以1970年代吕秀莲的新女性运动为「拓荒期」、1980年代妇女新知等新兴妇女团体的萌芽为「播种期」、1990年代后的多元性别运动为「开花结果期」。但要谈1980年代台湾妇运,就必需交代1970年代影响我个人投入妇运的事情。记得1971年10月,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之后,国民党政府的威权受到挑战,当红的《大学杂志》刊出一篇许信良等人所写的〈台湾社会力分析〉,对当时刚入大学做讲师的我影响不小。其文对旧式地主、农民及其子弟、知识青年、财阀、企业干部及中小企业者、劳工、工务员等阶层做了分析,并指出台湾社会已潜藏着实现现代化和民主政治的力量。另外1973年4月,晨钟出版社出版欧阳子等人翻译的西蒙 波娃《第二性》,后来我才知道她们只翻译了第二卷,第一卷的理论部份没有译出,但此书已经明白写出女性做为社会第二性的精神桎梏,给我当头棒喝。不久,我的婚姻出了问题。我在1973年底离婚后,1974年,9月至美国进修戏剧,更多地接触了美国妇运的资讯,发现并非特殊女人(我想做艺术家)才不适合婚姻;原来父权制的婚姻,其桎梏女人是普遍的妇女问题。因此在我1976年9月返台之后,除在淡江中文系继续任教外,我一方面为苏庆黎做总编辑的《夏潮》写稿和做义工,另方面参加吕秀莲的「新女性运动」,觉得台湾的民主化和两性平权都是我要追求的目标。记得1978年还常去陈鼓应及陈婉真在台北市新生南路台大附近的立委、国大竞选办公室,购买了一件背后写着「民主大家来」的休闲外套,也去支援吕秀莲的桃园国大选举活动。那时,党外的选举声势颇大,到处看见一张握紧拳头的人权传单,但因为12月底美国与中共政府建交、与中华民国政府断交,蒋经国总统宣布停止选举受挫;不过这股受挫的新生代党外力量,不久借出版《美丽岛》杂志而壮大,并时时要求举行民主选举,终于导致1979年12月初的发生高雄美丽岛政治事件,当局抓了许多人,吕秀莲入狱,连我也被调查员约谈,整个社会充满了肃杀、压迫、苦闷的气息。

二、妇女新知杂志诞生

然而党外的政论杂志继续出刊,《亚洲人》、《暖流》、《纵横》、《政治家》、《前进》、《自由时代》等等,警总查禁了一本,甚至到印刷厂扣押、捣毁,不久另一本又以新名称面世,印刷厂也换来换去,党外新生代不厌地与警总捉迷藏。暂停的中央民代增额选举,在海内外不息的压力下,终于在1980年底举行,美丽岛政治受难家属几乎全部当选,周清玉、许荣淑、方素敏代夫出征成功,安慰了党外重伤的人心。党外新生代这股不死的决心大大地鼓励我,让我潜藏心底的愤怒找到出口,面对这股台湾政治社会渴盼转型的洪流,我体悟妇运也必须继续下去。我发起「妇女联谊会」,与吴嘉丽、薄庆容、简扶育,李丰、郑至慧、曹爱兰、李素秋、黄毓秀、黄琼华、庄素雅等人每月聚会讨论妇女问题,商量有没有人愿意出来做妇运。几次之后,我知道自己必须学习党外来编杂志发言做妇运。因为我从来没编过杂志,便去参观殷允芃刚创办的《天下》杂志,发现《天下》杂志社在台塑大楼的一角,办公室很大,光是摄影师就有3、4位,还有广告部门,我看了只得死心。后来认识编小开本(25开)《心灵》杂志的王溢嘉,他告诉我都是他一个人在编写,太太严曼丽帮忙编辑设计,一个月两万块左右就够出刊了。我算了一下我刚升副教授(淡江文理学院也刚改制大学)的薪水,每月3-4万元,加上一点积蓄,再向朋友们募捐,应该可以试试。于是凑足户头30万元,拜薄庆容先生柴松林的帮忙,向台北市新闻处申请杂志(月刊)许可。许可很快就下来,社委们慷慨地每人每月捐助一千元,大家商量以「妇女新知」为杂志名称,未挂名社委的曹爱兰,请她的堂兄曹昌明用毛笔写出好看的样字,并选了一张鸟巢里有一颗蛋的图片做封面,25开本、页数不过30-50页的小杂志,就在1982年2月创刊了。社委李素秋向民生社区三一教会免费借了一间小房间给我办公,我可以用他们的电话及在小房间放杂志。记得顾燕翎曾经劝我不要办杂志,因为当时政府对出版品的管制甚严,所以流行一句话:「想要害谁就劝他办杂志」。加上我原来的人生志趣是文学及艺术创作,她认为我不如以写作来传达「女性意识」较好。但是当我决定办杂志以后,燕翎虽没挂名社委,捐款和写文章总是有求必应。黄毓秀除了捐款及支援文章外,知道我要找寻女律师以充实杂志社内容,她透过律师出身的先生周弘宪将尤美女介绍给我。在《妇女新知》杂志的第三期,尤美女便讨论法律与妇女的关系,往后更开了与妇女相关的「法律专栏」,检视法律里的妇女问题。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