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一个宝岛,四季如春,物产丰饶,器物应有尽有。宝岛上的居民,人人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台湾也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若以历史的时间推断,台湾这一块陆地,它浮在海面上,应该还有一段很长久的时间,任何人不必担忧它会没入海底。
在学校里,有些小朋友把历史地理看做是枯燥无味的教材。为了博取小朋友的青睐,本书採取说故事的方式,让小朋友在阅读时没有负担。同时,在每个小故事后面附上阅读评量,可以作为参加考试复习之用。怎样来了解台湾?怎样来建设台湾?本书是献给小朋友最好的礼物。小朋友看了这一本书以后,不仅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参加「台湾历史地理」科目的考试,必能应付裕如,获得高分,这也是编者最大的期望。
序言
(1)台湾併入清朝版图
(2)清廷颁布薙发令
(3)渡台禁令
(4)汉人耍诈
(5)汉番通婚促进和睦
(6)仁圣吴凤
(7)郁永河採硫磺
(8)揭竿起义(一)
(9)揭竿起义(二)
(10)竹堑的开垦
(11)大佳腊的开垦
(12)彰化八堡渠的开凿
(13)台湾的乡村聚落
(14)乡村聚落的分类
(15)台湾的建筑
(16)分类械斗
(17)朱一贵抗暴事件
(18)林爽文起义
(19)戴潮春事件
(20)清官陈璸
(21)土牛沟政策
(22)开放台湾门户
(23)林成祖开拓台北
(24)书院的创办
(25)不朽的艺术家
(26)噶玛兰的开垦
(27)海盗横行
(28)献身军旅的王得禄
(29)林平侯回馈乡里
(30)客籍第一位进士-黄骧云
(31)竹堑金广福的开垦
(32)黄祈英为乡亲牺牲
(33)孝子李钖金
(34)樟脑战争
(35)筱云轩嘉惠学子
(36)奋斗有成的李春生
(37)雾峰林家的绩业
(38)马雅各功在台湾
(39)台湾的糖业
(40)台湾的稻米
(41)甘藷和水果
(42)台湾的农业生产
(43)台湾的族群
(44)南岛民族的特性
(45)台湾的民俗活动
(46)台湾的民间信仰
(47)台湾民间的崇拜
(48)台湾最早的庙宇-保生大帝宫
(49)盐水港和玩蜂炮
(50)上白礁谒祖寻根祭典
(51)平埔族的迁徙与汉化
(52)汉人与原住民的土地关系
(53)土地的拓垦
(54)水利的兴筑
(55)台湾的地名
(56)开港对台湾的影响
(57)台湾的出口商品
(58)郊及贸易港市
(59)西方文化的冲击
(60)维护台湾生活的环境
※解答
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充满画面感的排版设计,流畅的字体和恰到好处的留白,让人阅读起来格外舒适。作为一名对台湾历史文化始终怀有好奇心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而深入地介绍台湾族群的书籍,而这本《认识台湾阅读评量(2)台湾的族群》似乎正是我期待已久的。 书中对台湾不同时期移民潮的描述,如同穿越时光的画卷,将我带回了历史的现场。我看到了早期拓荒者的艰辛,感受到了不同族群在争夺土地和资源时的冲突与合作。书中对于不同移民群体形成社会结构和文化习俗的分析,让我对台湾社会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早期汉族移民内部不同籍贯群体之间的互动和融合的描写感到兴趣盎然。 书中对于原住民各族群文化的介绍,充满了敬意和探索精神。我被那些古老而充满智慧的传说所吸引,也对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方式感到由衷的赞叹。书中对不同族群独特的语言、祭典、艺术以及社会组织的细致呈现,让我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原住民世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原住民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和传承的探讨,这让我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有了更深的感触。 书中对“新住民”社群的关注,则让我看到了台湾社会不断发展的活力和包容性。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新移民来到台湾,他们带来了新的文化元素,也为台湾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书中对于这些新住民在台湾的融入、工作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的描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台湾。我为书中对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倡导而感到鼓舞。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对“台湾人”身份认同的思考。它让我明白,台湾的族群并非是静态的分类,而是动态的互动和融合。书中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不同族群在这片土地上共同书写的历史。它让我对台湾这片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让我眼前一亮,温润的色彩搭配上具有台湾特色的人物剪影,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目光。翻开扉页,一股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让我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了期待。作为一名对台湾历史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台湾多元族群的书籍,而这本《认识台湾阅读评量(2)台湾的族群》似乎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一本书。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台湾原住民文化的细致描绘。书中并没有流于表面的介绍,而是通过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将不同原住民族群的生活方式、神话传说、传统祭典娓娓道来。我仿佛看到了达悟族的飞鱼季,听到了阿美族的丰年祭的歌声,感受到了泰雅族编织的精巧技艺。书中对于原住民文化在历史变迁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的探讨,也让我深思。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这些古老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引发了我们对少数族群权益和文化传承的关注。 书中对于汉族移民在台湾的发展历程的梳理,同样让我印象深刻。从早期郑氏王朝的开发,到清朝时期的移民潮,再到近代国民政府的迁台,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汉族移民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并与原住民文化相互融合,书中都给出了详实的解答。我对于书中对于不同移民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冲突的描写,也觉得非常真实。它并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展现了台湾社会多元文化的形成过程。 读到书中关于“新住民”的部分,我感受到了台湾社会与时俱进的包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来自东南亚、中国大陆等地的“新住民”逐渐成为台湾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对于这些新住民在台湾的生活、工作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文化影响的介绍,让我对台湾的多元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打破了我之前对台湾族群认知的局限,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和包容的台湾。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台湾的土地上,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着历史的变迁,感受着不同族群的喜怒哀乐。书中穿插的阅读评量部分,也让我有机会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并进一步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关于台湾、关于族群、关于人性的深度对话,它让我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更深的眷恋。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触感细腻的封面纸质,搭配烫金的书名,散发出一种沉静而有质感的气息。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书墨香扑鼻而来,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年代。作为一名对社会学和民族学有着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對台灣複雜而多元的族群結構感到好奇,而這本書恰恰滿足了我深入探索的願望。 书中对不同族群的起源、迁徙路线以及社会组织的详细考证,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客家族群的论述感到惊艳。从其独特的语言、习俗,到其在台湾各地形成的山村聚落,书中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我仿佛看到了客家人坚韧不拔、勤劳朴实的形象,感受到了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深深印记。书中对于客家文化在现代台湾社会中的演变与传承的探讨,也让我思考文化适应与身份认同的议题。 书中对闽南族群的分析,则让我对台湾的“本土化”进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早期的大陆沿海移民,到逐渐形成独特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闽南族群在台湾的社会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为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闽南社会内部的阶层分化、经济活动以及其与原住民、后来的汉族移民之间的复杂关系的梳理而折服。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演变的社会肌体。 在阅读关于原住民族群的部分时,我被书中那些古老而神秘的神话传说所吸引。每一个族群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世神话、英雄故事,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书中对这些神话的解读,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复述,更蕴含着对宇宙观、人生观的深刻思考。我感叹于原住民文化的生命力,以及他们与这片土地之间密不可分的情感联系。书中对于原住民语言的保护和复兴的努力的关注,也让我看到了希望。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写实。作者以一种平等的视角,尊重每一个族群的独特性,并试图展现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的复杂图景。书中关于族群融合与冲突的探讨,以及对身份认同问题的追问,都引发了我深刻的思考。它让我认识到,理解台湾的族群,就是理解台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评分这本书的纸质厚实,触感舒适,书中的插图精美而不失质感,整体设计给人一种严谨而又不失温度的感觉。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议题的读者,我对台湾社会多元族群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变迁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探索的欲望。 书中对台湾早期原住民各族群的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的民族志式的描述,而是充满了对他们独特世界观和生存智慧的尊重。我被书中对于不同部落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在社会结构上的组织、以及在精神信仰上的追求的细致描绘所吸引。书中对原住民与自然关系的解读,让我对“生态文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尤其赞赏书中对原住民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以及保护与传承的努力所给予的关注。 书中对汉族移民在台湾的开拓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早期的大陆沿海居民的迁徙,到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移民群体在台湾的定居和发展,书中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展现了台湾社会经济和文化变迁的脉络。我对于书中对于不同汉族移民群体之间,以及他们与原住民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的梳理,感到非常受益。它让我看到了台湾社会形成过程中,不同力量交织、碰撞、融合的生动图景。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书中对“新住民”群体的关注,展现了台湾社会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移民逐渐成为台湾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中对这些新住民在台湾的生活、工作,以及他们为台湾社会带来的文化多样性的介绍,让我对“台湾人”的定义有了更宽广的理解。它让我看到,族群的构成是一个动态且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并非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通过富有洞察力的分析和引人入胜的叙述,将复杂的族群历史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在不同章节之间巧妙地设置了“阅读评量”环节,这不仅是对读者理解程度的检验,更是一种引导深度思考的契机。它鼓励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族群关系、文化认同以及社会发展等问题。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人文关怀的杰作。它不仅为我提供了关于台湾族群的丰富知识,更引发了我对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通过阅读此书,我对台湾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多元人群,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多元共存”这一理念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评分这本《认识台湾阅读评量(2)台湾的族群》的书封设计独具匠心,色彩搭配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的活力。当我拿起这本书,一股求知的渴望便油然而生。我一直对台湾多元的文化构成非常着迷,尤其想深入了解构成这片土地的各个族群。 书的第一部分,详细梳理了台湾早期原住民部落的分布、生活习性和文化特色。我被书中对各部落神话传说的描绘深深吸引,那些关于天地万物的起源、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古老智慧,让我对生命的理解有了新的维度。书中还提及了不同族群在语言、服饰、建筑等方面的差异,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不同部落之间,以及部落与外界之间互动关系的分析,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动态的社会历史进程。 接着,书中深入探讨了汉族移民在台湾的发展历程。从早期郑成功的时代,到清朝的“开山设县”,再到近代的社会变迁,作者以时间为线索,细致地描绘了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汉族移民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展,以及他们与原住民文化产生的复杂交织。书中对于闽南、客家等主要汉族移民群体迁徙原因、聚落形态、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的分析,让我对台湾社会的形成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认识。我特别被书中对于移民艰辛奋斗史的描写所打动。 在关于“新住民”的部分,我看到了台湾社会最鲜活的当下。作者以一种包容的姿态,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在台湾的生活、工作以及他们带来的文化影响。书中对这些新移民在语言、饮食、节庆等方面的贡献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台湾。它提醒我们,族群的构成是不断演变的,理解现代台湾,离不开对这些新力量的关注。 书中穿插的“阅读评量”部分,对我来说是极大的帮助。它不仅帮助我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更引导我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关于族群融合与冲突的讨论,让我反思历史的复杂性;关于文化认同的探讨,则促使我思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引导读者主动参与到对台湾族群的认知过程中。 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让我得以窥见台湾族群的丰富图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欣赏,以及对人类社会复杂性的深刻洞察。这本书让我对台湾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多元人群,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加真挚的情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