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道教是中國固有的宗教,對人民的思想信仰、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張道陵天師隻是其中之一天師道(或稱正一派)的開創者而已。宋代以來一般民眾卻普遍認為張道陵天師是道教的教主,江西龍虎山張天師是其子孫,曆代相承道法,有極高的法力,精於符籙、是斬妖驅鬼治病的高手,擁有崇高的地位。由於颱灣在張天師信仰中兼具邊陲與中心的特點,加上相對豐富的資料,促使筆者選擇颱灣作為例子,希望能具體考查張天師信仰在地域社會的傳播與影響。
作者簡介
高萬桑
1997年,在法國高等研究實踐學院(EPHE,Paris)獲得宗教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近代道教的建立--全真道》。1998年至今,法國國傢科學院(CNRS)專職研究員。2004年至今,法國社會.宗教.政教關係研究所(GSRL,Paris)副所長。2007年,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12年接替勞格文教授任法國實驗學院宗教學係道教史教授。研究範圍為近代中國宗教社會史,著作包括The Peking Taoists,1800-1949. A Social History of Urban Cleric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07)(《1800-1949的北京道士,一部城市道士的社會史》,哈佛大學,2007年)及The Religious Question in Modern Chin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1). (with David Palmer) 《近代中國的宗教問題》(與宗樹人閤著,芝加哥大學,2011年)
王見川
1966年生,2003年1月取得國立中正大學曆史所博士學位。2003年8月至南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任助理教授至今。學術代錶作有:2003《張天師之研究:以龍虎山一係為考察中心》,中正大學曆史所博士論文。2008《漢人宗教、民間信仰與預言書的探索:王見川自選集》,颱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王見川、宋軍、範純武編,《中國預言救劫書匯編》〈10冊〉,颱北:新文豐齣版公司。2010王見川、侯沖等編,《中國民間信仰、民間文化資料匯編》〈34冊〉,颱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王見川、皮慶生《中國近世民間信仰:宋元明清》,上海:上海人民齣版社。2012王見川編《近代關帝玉皇經捲與玄門真宗文獻》〈6冊〉,颱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代序
一個被遺忘的課題〝張天師及其傳統〞∕王見川
眾所周知,張天師在帝製中國被視為道教的教主,明清時期更是道教的領袖,統領全國道教。不管你喜不喜歡,這是既成的事實,不容抹殺。可是,近代學者有意無意漠視或避談張天師及其傳統,以緻形成獨特的道教研究情況:中古道教、《道藏》經捲研究,以及道士現況,成為道教研究重點。他們寜願花一輩子研究《靈寶經目》或是道士的儀式,……卻懶得正視皇帝、民眾重視的張天師傳統,以緻齣現道教研究者日漸增多,而張天師及其形成的傳統、製度卻乏人問津的奇怪現象!
我在1990 年代即對上述現象,深感納悶,隻不過當時研究重點在民間宗教,所以並未花太多的心思在張天師課題上,隻在閱讀、搜集民間宗教史料時,順手收集張天師資料。大約在2001 年左右,因學弟蔣竹山詢問:張天師封神問題,方撥時間搜集此方麵資料。2002 年4 月,更以此為博士論文課題,八個月後,完成《張天師之研究:以龍虎山一係為考察中心》的博士論文。2003 年口試通過,從此與張天師結下不解之緣!
對大部份人而言,博論是研究的終結,可是就我來說,博士論文是我研究張天師傳統的開始。我除瞭逐步發錶博論的各章外,也繼續搜集近現代張天師資料。原先,我是以在道教之外看張天師的視角,研究張天師的曆史及其象徵的形成,處理的是曆史上的張天師、民眾信仰上的張天師等麵嚮,對道教上的張天師、張天師近況與龍虎山等《近代張天師史料匯編》課題幾未關注。這樣的作法,當然是偏嚮,需要補救,於是這幾年我都在研究近現代張天師,陸續發錶〈近代(1840-1949)變局下的張天師〉(2004)、〈戰後的張天師與颱灣(1950-1970)〉(2007)、〈清末日據初新竹的道士與張天師: 兼談其時颱灣北部宗教人物的龍虎山朝聖〉(2009)、〈清代張天師的職責與財源〉(2010)、〈張天師與中華民國政府〉(2011) 多篇文章,希望能補足這方麵的空白。
沒想到在閉門造車之時, 法國著名道教學者高萬桑(VincentGoossaert)從電腦那一端傳來訊息:問我願不願意加入他的近代中國城市道教研究計畫,負責收集近代張天師資料。對於資料收集與刊布這類的工作,我嚮來熱衷參與。更何況又有經費補助與巴黎之行,我毫不猶豫答應瞭!隨著雙方接觸日深,我纔發現萬桑不僅人好、學問好,搜集資料功力也是一流。這二本資料集( 匯編、續編),可以說主要是在萬桑原先收集的近代張天師史料基礎上完成的。當然,這項工
作之中,行事、個性彆具一格的吳亞魁也貢獻良多,不僅點校原文,也協助收集資料與原始排版工作。此外,尚有不少學者也提供協助,特彆是呂敏等人(參見感謝辭)。也就是說,這二本書是成於眾人之助,希望它能加深大傢對近代張天師的認識!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近代張天師史料匯編》原訂2010 年11月〝近代中國城市道教史會議〞上要齣版,並當作贈送與會者的禮物。
之所以遷延至今方齣版,完全是我的問題與疏懶所造成。對萬桑、亞魁及參與此會者,深感抱歉與愧疚!
王見川 2012.8.25
第一次翻開《近代張天師史料匯編》,就被其沉甸甸的份量所震撼,這不僅僅是實體書的重量,更是其中蘊含的豐富曆史信息。閱讀的過程,與其說是在“讀”書,不如說是在“與”曆史對話。作者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將那些沉寂的文獻活化,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時代。書中的一些細節,比如關於道觀的經濟來源、道士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們如何與外界進行溝通,都描繪得栩栩如生。 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張天師在民國時期如何應對社會思潮變遷的記錄感到興趣。在那個新舊思想交替的年代,傳統信仰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張天師作為道教的代錶人物,如何在這種環境中維係和發展自己的道統,書中的史料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參考。作者在引用史料時,並沒有選擇性地忽略那些可能存在爭議的部分,而是將其呈現齣來,並進行嚴謹的考證,這使得整本書的研究更具客觀性和說服力。閱讀這本書,讓我對中國近代的宗教史、社會史,以及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演變,都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近代張天師史料匯編》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全”與“真”。在閱讀之前,我曾擔心這本書會過於側重某一方麵,比如僅僅是傢族的內部事務,或者隻是對道教理論的闡述。然而,這本書的廣度令人驚嘆。它不僅涵蓋瞭張天師在政治、宗教、文化等多個層麵的活動,還將這些活動置於更宏大的曆史背景下進行審視。從晚清的衰敗,到民國的動蕩,再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變革,書中的每一條史料都像是一顆顆珍珠,串聯起瞭一段跌宕起伏的曆史。 作者對於史料的選取和呈現方式也非常彆緻。他不僅僅是羅列齣文獻,而是通過精心的編排,讓不同來源的史料能夠相互印證,形成一個更加完整和可信的曆史敘事。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張天師與當時一些重要曆史人物的交往記錄,這些零散的細節,勾勒齣瞭當時復雜的人際關係和權力格局。同時,書中也對一些民間流傳的關於張天師的傳說,進行瞭辨析和考證,區分瞭哪些是曆史事實,哪些是後人的附會,這對於讀者建立一個準確的曆史認知至關重要。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多纔的嚮導,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的迷霧,去探尋近代張天師傢族真實的曆史足跡。
评分這本《近代張天師史料匯編》真是令人驚喜!我一直對道教文化,特彆是張天師這一脈的曆史淵源非常感興趣,但市麵上相關的資料往往零散且晦澀難懂,要麼是過於學術化,要麼是民間傳說泛濫,很難找到一個清晰、係統的梳理。當我翻開這本書時,立刻被其豐富的史料所吸引。作者顯然花費瞭大量心血,搜集瞭包括官方文獻、地方誌、傢族譜牒、寺廟碑記,甚至還有一些泛黃的民國時期報刊雜誌上的相關記載,可謂包羅萬象。 從字裏行間,我仿佛看到瞭近代張天師傢族的變遷,他們如何在這動蕩的時代中維係傳承,如何與世俗社會發生各種微妙的互動。書中的一些罕見圖片更是錦上添花,那些泛黃的老照片,記錄瞭張天師在不同曆史時期的一些重要人物和場景,讓我對曆史有瞭更直觀的感受。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民國時期龍虎山道觀日常生活的描寫,那種古樸而莊嚴的氛圍撲麵而來,仿佛能聽到悠揚的道樂,聞到淡淡的檀香。作者在引用史料時,並沒有簡單地堆砌,而是進行瞭 carefully 的考證和辨析,對於一些有爭議的史實,也提供瞭不同的說法,並給齣自己的分析,這讓閱讀過程更加嚴謹和有深度。對於想深入瞭解近代張天師傢族在曆史長河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其道統傳承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份寶貴的財富。
评分讀完《近代張天師史料匯編》,我腦海中浮現齣的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這本書不僅僅是枯燥的史料堆砌,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摺射齣近百年來中國社會變遷與傳統文化碰撞的縮影。作者在梳理史料時,巧妙地將個體命運融入時代洪流,讓人能深刻體會到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張天師這一特殊身份所麵臨的挑戰與抉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政教分離”時期,張天師傢族如何處理與新興政權的關係,以及在社會改革浪潮中,傳統道教信仰如何受到衝擊與調整。 書中的一些細節描寫,比如對當時道觀經濟來源的分析,對道士群體社會角色的探討,都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真實的近代道教世界。作者在敘述中,並沒有迴避那些敏感和具有爭議性的曆史事件,反而以一種客觀、審慎的態度去呈現,這使得這本書具有瞭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史學參考意義。我甚至從中看到瞭普通人如何在時代的大潮中,努力維係著信仰的火種,以及傳統文化如何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尋找新的生存空間。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對一個傢族曆史的記錄,它更是對一段中國近代史的深度挖掘與反思,對於任何對中國近現代社會史、宗教史感興趣的讀者,都極具啓發性。
评分《近代張天師史料匯編》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座塵封已久的寶庫中尋寶。裏麵的每一份史料,都凝聚著曆史的溫度與智慧。我曾經對近代張天師的瞭解,大多來自於一些零散的傳說和道聽途說,這本書則將這些碎片化的信息,整閤成為一個清晰、完整的圖景。作者對於史料的搜集範圍之廣,令人驚嘆,不僅有官方記載,更有大量的民間文獻、書信、日記等一手資料。 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並沒有止步於簡單的史料羅列,而是通過對史料的梳理和分析,展現瞭近代張天師傢族在曆史發展中的角色和影響力。書中對一些關鍵曆史事件的解讀,結閤瞭多方麵的史料,論證嚴謹,邏輯清晰,讓人信服。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張天師傢族內部傳承、以及他們與其他宗教團體、甚至西方傳教士的交往記錄,這些內容揭示瞭當時中國社會文化交流的復雜性。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為學術研究提供瞭堅實的基礎,也為普通讀者提供瞭一個瞭解中國近代史和道教文化的重要窗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