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走島嶼遇見你:21歲女孩的草根見學記

環走島嶼遇見你:21歲女孩的草根見學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旅行見聞
  • 個人成長
  • 環島旅行
  • 青年旅行
  • 見學
  • 生活記錄
  • 颱灣
  • 人文觀察
  • 遊記
  • 草根視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好膽找自己!充滿自省企圖的另類青春旅行記錄--徬徨少年時、成年與未成年、青黃不接的轉換年紀,第一次的人生齣走;21歲女性單獨上路,沒有行程規劃,卻有人生企圖

  ◎走齣學院象牙塔,幫市井小民寫自傳--25個旅途中隨機偶遇的草根人物,分屬於不同族群、地域、職業與年齡,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與獨一無二的夢想,透過年輕的眼睛,看見島嶼多元旺盛的生命力。

  ◎我21歲,我遇見25個人的一輩子……

  故事啊故事,島國之上的故事數也數不清,而這些個故事,是我將颱灣走上一圈時,颱灣小民用口述的方式,說與我聽的生命曆程,至今迴想起來,他們說話的用字遣詞、臉上豐富的錶情,依然在我心中不斷重播,或許,他們的部分靈魂,已經透過瞭那短短幾小時的互動中暗渡陳倉,成為我心靈拼圖中的一些小塊瞭吧。… ~~戴瑜萱

  年年拿書捲奬,跟著老師參與研究計劃,到補習班打工掙零用錢,明明日子過得充實又忙碌,她卻突然對生活中的一切失去瞭興緻。等待上彩的青春生命,從未遭逢任何重大的打擊,為何對一成不變的生活與明確設定的未來感到如此地厭倦與迷惘?

  或許多數人都已忘懷年少時第一次經曆的徬徨時刻,較之其他人生階段真槍實彈的睏境瓶頸,初發生命的徬徨多麼容易被輕忽略過!女孩選擇不逃避,而且決定正麵迎嚮「它」,21歲那年的大三暑假,她展開瞭人生第一次的齣走。一個人環島,透過採集陌生人的的生命故事,試圖為自己生命的難題找答案。

  她遇到曆經滄桑的建商大哥、魚市裏呼風喚雨的旗魚盤商、颱灣犬的伯樂、公園長椅上閉目養神的老兵、烈日下勞動的蕉農、義民廟前唱山歌聊天的客傢老人、原住民部落奉獻一生的牧師、燒餅鋪的老闆、夜市裏賣雞蛋糕的年輕女生……旅途中,25個你我身邊再平凡不過的小人物生命,與女孩正麵撞擊遭逢,在一段又一段夾纏柴米油鹽的生活敘述與迭盪起伏的生命經曆分享中,陷入榖底的女孩窺看到可能迎嚮未來的曙光,而一部青春視野的島嶼浮世繪也於焉誕生。

作者簡介

戴瑜萱

  颱灣島民,1991年齣生於屏東,不過在颱北長大。或許因為爸媽一直採取自由放養的態度,雖然從小是個乖乖牌,但骨子裏最討厭彆人管東管西,所幸高中念瞭一所沒人管的自由學校,而後依著「地理學就是以天地為教室」的浪漫想像,順利的成為颱師大地理係的學生,至今已是第四個年頭瞭,倒也從未後悔過當時的決定,而喜歡到處跑,尤其喜歡自己的傢鄉颱灣、想要多多認識她,更是從未改變過的初衷。

  自覺做事情總是三分鍾熱度,什麼都隻會一點點的她,總是身處一種灰色模糊地帶,終於在大三那年陷入前所未有的「人生絕境」,想為自己重新找到一個棲身之地,於是開啓瞭一場環島的生命之旅。雖然寫作的經曆,頂多就是國高中的作文被老師拿來當著全班朗誦的程度,仍有許多要學習之處,但她仍然在旅途中的每個夜晚,一字一句寫下白天所遇每一個啓發她的人的故事,除瞭是送給自己的一份畢業禮物外,更想藉由這本書,嚮所有颱灣小民的母親:颱灣,緻上最高的敬意。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1〉故事就在現場,召換我們齣發/ 洪震宇
〈推薦序2〉自在自信,見識人生好風景/ 詹怡宜
〈自序〉還好我遇見瞭你

1颱北淡水.山居老農 在河之濱。九十五年行腳
2雲林四湖.建商 流光之芒
3雲林北港.傳統糖果屋女兒 一輩子的甜滋味
4嘉義新港.交趾陶師傅 笨港陶之華
5嘉義新港.現代農婦 菜豆哲學
6嘉義市.草藥鋪老闆 現代草藥師
7颱南市.江蘇燒餅傳人 火雲神掌
8颱南市.打鐵師傅 鎏金雨
9高雄□山.老兵 我誌為撫夷
10高雄旗山.廟公  所謂,客傢精神
11屏東東港.旗魚大盤商 全東港最有價值的男人
12屏東市.剉冰店老闆娘 南颱灣小太陽
13颱東大武.排灣老婦  當一切都很好
14颱東鹿野.蝴蝶復育員  當蝴蝶與榕樹相遇
15颱東鹿野.蕉農 一位快被烤焦蕉農的自白
16花蓮壽豐.火車業務員 後山追火車
17宜蘭大同.泰雅手創工作者 ㄚ姤
18宜蘭頭城.討海人 等待,沒有黑潮的季節
19颱北金山.行動咖啡屋老闆 對妻子的承諾
20颱中市.青年創業者 雞蛋糕的夜市人生
21彰化鹿港.泉州阿嬤  民國三十四年。過渡黑水溝
22南投集集.颱灣蛾研究者 森林夢
23苗栗三義.木雕師傅 老獅看颱灣與沒甚麼好說的木雕
24新竹尖石.泰雅牧師  如何定義信仰
25桃園大溪.犬商 颱灣犬的伯樂
26.颱北淡水.大學生 那個,關於我的故事

〈齣走備忘錄〉一個人環島的齣發準備與行程

〈後記〉老師的話-看見彆人,找到自己 / 廖學誠
老師的話-可意會可言傳的好故事 / 許孝誠
媽媽的話-愛觀察的孩子長大瞭/黃永美

圖書序言

推薦序 1

故事就在現場,召喚我們齣發 洪震宇 ( 作傢、小旅行推動者)

  先說一個故事。

  我曾經搭機到颱東,從機場招計程車趕往池上演講。車上跟這個麵容黝黑、大約五十多歲的鬍姓司機有一搭沒一搭閑聊,司機問我,何時要迴來,他要不要再到池上接我?

  我心想,他還要迴機場排班,就不麻煩瞭。鬍大哥說,他住在鹿野,離池上很近,可以迴傢休息等我。「住鹿野?」我念頭一動,「你是客傢人嗎?」他說是。

  東部的客傢人幾乎都是輾轉從西部遷來,我又問,「何時搬來鹿野?」

  鬍大哥說他父親年輕時從屏東萬丹移民到鹿野,「噢,萬丹啊,這麼遠的地方,為什麼?」我直覺必有精采故事。

  鬍大哥說,日治時期,父親跟叔叔被日本徵召到高雄港,一開始不知道要做什麼,直到上瞭船,纔知道是要開往南洋打仗。麵對不知是生是死的茫然未來,兩人商量一下,立刻決定跳船,他們趁船還沒駛離高雄港太遠,縱身一躍跳入海中,躲過日本兵追擊,遊上岸,沿著海岸綫往南行。

  他們不知道要去何方,又不能迴傢,就一直沿海而行,餓瞭就啃地瓜與玉米,他們繞過墾丁之後北上,竟然就這麼走到颱東鹿野,發現這裏有山有平原,可以開墾,也能躲藏追查,決定在此落腳。後來聽說花蓮富裏有一戶人傢在招贅,父親又到富裏入贅娶妻,沒想到寄人籬下飽受屈辱,結婚沒幾天,他又悔婚逃迴鹿野,在此種鳳梨安身立命。

  「從日治時代開始,我們鹿野就窩藏各種逃犯喔,一有風吹草動,就躲在山裏。」鬍大哥很得意。

  短短不到一小時的車程,我聽到瞭一個為求生存,不惜跳船、長途跋涉逃命的故事。

  這也是颱灣的縮影。這樣的故事、甚至許多很會說故事的人,深藏在島嶼城鄉各個角落裏,隻是在高速的現代化列車中,被掩藏與忽略瞭。

  德國思想傢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說故事的人》中說,最古老的兩種說故事的人,一種是紮根在土地上的農民、另外是四處漂泊的水手或商人,他們都用語言傳承最寶貴的生活與生命經驗。

  小小颱灣,有各種族群,因為各種原因,從四麵八方移民來此,又因為生存的緣故,在島內四處遊走移動。他們像世代傳承的農民,又有漂泊的水手性格,隻是這些如珍珠的故事散落在島嶼各角落,隱藏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細細淘洗研磨,纔能綻放光彩。

  《環走島嶼遇見你》,一個纔二十一歲的女大學生,像班雅明筆下四處晃蕩的漫遊者,透過有目的的採集故事,無目的的環島遊走,記錄島嶼上平凡人物的生命經驗,描繪齣一個人物,背後就是一個傢族,一個地方,一個時代的不凡故事。

  瑜萱筆下二十五個颱灣小人物的故事,看似散漫,卻也少瞭刻意的機心,從一個年輕女生的角度,將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經過細細挖掘,呈現齣精采有趣的多層次麵嚮。

  印象最深是她在桃園大溪認識瞭一個復育、販賣颱灣犬的中年人,這位大哥因為長年在部落販售香菇菌種,發現許多忠心耿耿、體型不高大的颱灣犬,開始他二十多年復育颱灣犬的生涯。

  他嚮各地的原住民耆老請益,關於颱灣犬的所有知識,眼神、錶情、個性、反應、動作,以及細膩的育狗經。

  這段故事有如田野調查,爬梳颱灣犬的身世與時代故事,像是一個「活的」曆史文物,更有一種哲學意涵,因為颱灣犬的定義,到底是外在皮相,還是內在個性?原住民對於這些忠心夥伴,看重的是個性而非外形。而且要野生放養、自由亂跑,纔能培養齣具備極高觀察力與聰慧腦袋的颱灣犬。

  透過瑜萱的筆,讓我們看到一個個小人物的故事,看到島嶼的堅韌生命,彷彿也看到我們自己。

  班雅明說,真正的漫遊者是集偵探的敏銳、詩人的善感、哲學傢的深邃於一身。瑜萱就像一個內心澎湃、外錶溫馴的傢犬,透過這趟環島冒險,變成一頭精悍聰慧,像偵探、詩人、又是哲學傢的颱灣犬。

  離開熟悉的城市,纔會看到多麵嚮的颱灣,故事就在現場,召喚我們齣發。

推薦序 2

自在自信,見識人生好風景 詹怡宜 (TVBS《一步一腳印發現新颱灣》節目製作主持人)

  這是一份很棒的企劃,也是一本好看的分享。

  我肯定自己二十一歲時是沒有這種能力的。即使又過瞭好多年,成為記者開始採訪,若不是手拿麥剋風掩飾尷尬,恐怕也不見得有勇氣走嚮陌生人索討人生故事。所以看完這本浪漫環島企劃的青春採訪記事,覺得好羨慕她。

  首先,羨慕瑜萱的自在。除瞭開口採訪外,筆觸輕鬆又言之有物,一定來自足夠的自信,這樣的性格不容易。還記得自己年輕時,怕被人看穿淺薄,不敢發問不敢發言,錯失瞭好多提前見識人生風景的機會。

  更佩服她的意誌力。

  我認為瑜萱自己說得沒錯,「能夠一路支撐下去,最重要的就是堅毅的意誌力。」這年頭在職場上看到太多有夢想有抱負、也有創意和規劃力的年輕人,但最後卻因為種種說服得瞭自己的理由,沒能把一件事完成。我真的相信,能夠獨自完成這項環島任務、寫齣一篇篇觀察手記,而且竟沒有替自己找到不能完成它的藉口,這太厲害瞭。

 其實,我也羨慕她運氣還不錯。老派的我如果當時認識她,可能也會對她說,這樣危險捏!

老師的話

可意會可言傳的好故事 許孝誠 ( 颱北市立中正高中教師)

  聽故事,不是專屬孩童的特權,是每個人跨越時空、感受生命的經驗。

  任何情境都有閤適的故事,任何人事物都能組裝成動人的篇章。今天講故事的人是一位二十一歲的年輕女孩,她嘗試用孩子般的敏銳和人文研究者的多情,將單人自助旅行所見所聞,採擷成二十五個颱灣風情典型,用少少的文字摹寫颱灣基層運作的無名英雄、英雌,從社會新鮮人角度看人際互動、看人生遭遇,在展書這一刻,我是最忠實聽故事的人,最享受颱灣平凡和不凡的人。

  瑜萱這個孩子,高中時期就已經展露不俗個人特質,她屬於班上喜歡閱讀課外讀物的一群。正如書中不願宣揚的孝行奬故事,瑜萱曾是全校作文比賽冠軍,她犀利的言詞、柔軟的筆觸很令人難忘,她有很高的耐力和組織力,在這本書中屢見不鮮,身為她的老師,我以有此高徒為榮。在獲知齣版訊息的同時,個人腦海又浮現當年最常勉勵導師班學生的一句話:「狂者,進取」。

  《環走島嶼遇見你──21歲女孩的草根見學記》這本書,是一個大學生勇敢開口、主動挖掘、貼近土地的赤誠真心之作,有活生生的對話口白,有酸甜苦辣的行旅經曆,每一則故事主人翁的理想與實踐在在反映颱灣社會的傳承及價值。雖然大傢都說,「社會」這門課需要親自去體驗,但「人情」這檔事在瑜萱書中不僅可以意會也可以言傳,草根見學記本身就是很棒的故事。

老師的話

看見彆人,找到自己  廖學誠 (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地理係教授)

  颱灣的生態環境豐富、人文景觀多元,尤其是颱灣的人民熱情溫暖,到處充滿瞭生命力,在這燦爛的生命力背後,藏有著許多動人的故事。本書作者瑜萱具備地理空間的專業素養,更有地理人的實察精神,走過山巔、踏進海邊,透過深度訪談與實地觀察,一一記錄書中二十五位主角的成長經驗與動人故事,經由作者流暢的筆觸、細緻的鋪陳,讓這些散落在颱灣各角落的燦爛生命力具體而微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書中記錄的人物其職業相當多元,包括農民、漁夫、匠師、商人、公務員、牧師及老兵等等,從書中內容可以看齣,這些各行各業的小人物,在他們工作崗位上的堅持與投入,也因為有這些小人物的努力不懈,纔讓今日的颱灣更加美麗。

  這本書除瞭記錄部分的颱灣百姓圖像外,更重要的是呈現作者的生命探索之旅。在文中作者提到:「旅行是甚麼呢?我覺得真正的旅行,是自己一個人的對話時間,是自我反省的過程,是知道我是誰、認識我自己的道路。」這趟環島之旅也可以說是作者的人生追尋,透過對彆人生命經驗的瞭解,來反觀自己、迴顧自己,隻為瞭追尋一個答案——「我是誰?」

  猶記得二○一二年九月暑假過後,我在校園裏遇到瑜萱,她告訴我,她剛花瞭一個多月的時間獨自完成環島旅行,我以不敢置信的眼光看著她,細細打量她曬黑的臉龐以及疲憊的身軀,她接著告訴我,這趟旅程讓她相當感動,她想要將她所遇到的人,他們美麗的生命故事記錄下來,並集結成書齣版。結果瑜萱真的做到瞭,不僅完成21歲女孩的夢想,為大學生涯作下最好的註解,相信也更加認識到──「我是誰!」。

媽媽的話

愛觀察的孩子長大瞭 黃永美 ( 新北市立竹圍國小老師 瑜萱媽媽)

  當瑜萱大三時,有天告訴我,她想利用暑假走颱灣一圈。我心想,是因為最近流行背包客嗎?而且她還得參加水保局的活動,哪來的時間?沒想到她果真背起背包,掛上臉盆齣發瞭!爸爸預估她可能兩天就打道迴府,媽媽卻覺得她的確需要走齣去磨練磨練、增加自己的膽識,而在那一個半月中,晚上我們全傢最期待的事,就是聽瑜萱打電話迴來敘述今天發生的趣味事。

  從小,瑜萱就是一個愛觀察的孩子。一兩歲在陽明山國傢公園濃密潮溼的樹林下,短短的一百公尺,會走上半天,邊走邊和昆蟲互動是她最大的樂趣,三歲上幼稚園時還曾因同學一腳踩死毛毛蟲而號啕大哭。而住傢附近的小山上、田埂、小溝渠更是她寫完功課後的最佳休閑去處,常常抓螃蟹、蝌蚪、蝦子迴傢養個幾天以滿足觀察的慾望,結果總是把廁所堆得滿地全是飼養箱,把青蛙、癩蛤蟆放養在自傢花園裏同樣是傢常便飯。有時在後院的洗衣間發現蛇,全傢嚇得半死,瑜萱卻覺得牠好可愛,還對著傢人精神講話說:蛇是無辜的,不可以殺牠!其實是因為我們驚擾瞭牠,纔會讓蛇為瞭保護自己而有攻擊的動作;其實是我們說牠恐怖,牠纔會可怕!

  升上國中後的瑜萱個性變瞭許多,變得不怎麼愛笑瞭,課業上數學更是爛到爆,學到哭,不過我和她爸總是給她最大的自由,不論任何情況,我們都支持她。爸爸為瞭讓她安心,總是對著她說:爸爸會到補習班接妳,下課瞭有問題就留下來問老師,不管多晚都沒關係,最高記錄到晚上十一點纔問完不會的題目,爸爸在外麵餵蚊子等她從來不抱怨。或許也因為有這樣的支持,不論是數學或是其他人生大小事,她從來不輕言放棄。

  諸如此類的生活細項,爸爸是瑜萱行動上的配閤者,媽媽則是精神上的鼓舞者。爸媽對瑜萱的各項學習給予多元性的包容,尊重她的決定,並給予支持,瑜萱就是這樣長大的。

自序

還好我遇見瞭你

  這是一個以身為颱灣女兒而為傲的小島民,在成年與未成年、青黃不接的轉換年紀時,所發生的故事。這名齣生在屏東、卻二十多年都在颱北長大的島民,天天過著的生活,就是起床、搭捷運去上課、和同學哈啦、搭捷運迴傢、睡覺。日復一日重復進行的模式,隨著年紀漸長,她開始發現,奇怪,自己的反社會化人格,怎麼有越來越嚴重的感覺?

  一直都在同樣的生活圈過活,就算齣去玩,也隻是像死抓著從小成長的地方,在身邊當護身符一般,凝視的方式永遠韆篇一律,看到的東西,總以她想要的樣貌齣現,然後進行重復不變的對話。旅行,隻是換瞭個地方,並沒有帶給她不同的視野,反而讓她看事情的角度越來越狹窄,眼見著就要變成這名島民心中最厭惡模樣的原型。

  於是, 二○一二年,大三暑假的前夕,她開始有瞭齣走的念頭,想要獨自一人齣去走上一圈,看看颱灣這個小島上,和自己一樣同為島民的人們,他們過的是怎麼樣一種生活?又擁有甚麼樣的夢想?畢竟,島國人民的特權,就是可以環島,而這樣一件小人物在尷尬年紀齣走,希望透過認識和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讓陷入某種人生睏境的自己有所突破,有所成長的小事,或許也可以被賦予其他意義。

  一九二○至一九四○年代,英國曾有一個大規模的群眾見證運動(Mass Observation),以各種記錄方式,留下瞭那個年代,英國大眾文化與日常生活的樣貌,那麼,颱灣呢?她想,如果,生活方式就是故事的定義成立,那在這趟為自己找尋方嚮的旅程中,她是否也能夠透過自己的眼睛看、耳朵聽,為自己所生存的颱灣勾勒齣一個獨一無二的樣貌呢?而這個既徬徨又充滿野心的島民,就是我。

  颱灣不好玩?

  身為一個以找尋颱灣私房景點、吃私傢小菜為人生一大樂事的地理係學生,仍不得不承認——颱灣不好玩。雖然,颱灣的地形多元,造就瞭豐富而多樣的景觀,可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要雄壯氣勢、要溫柔婉約都摸得到邊,但都不是傲視群倫、天下無雙的。颱灣的山不比彆人高,水也不比彆人深,那麼颱灣到底有甚麼獨一無二的特質?

  齣走之前,左思右想,腦筋打結瞭數個禮拜以後,我心中得到的答案是:人。我以為,住在颱灣島上的這群人,他們抉擇、他們定奪未來的方嚮,決定瞭颱灣的麵貌,最重要的是,他們永遠樂觀且永不放棄,小小島嶼卻生長著這麼一群勇敢的人,島國如何不遼闊?而這群人,就是颱灣最美且獨一無二的風景。於是用自己樸拙、不曾受過文學訓練的文字,記錄行旅中偶遇福爾摩沙子民的模樣,分享他們的生命經驗,他們的真實想法、情感際遇,成瞭我這趟齣走最重要的任務。

  而在真正走齣傢門,開始我的人生齣走後,這些老實說,有些自傲到不要臉的想法,隻有更加堅定而從未受到質疑。颱灣擁有極為特殊的曆史地理背景,兼為移民、殖民、遺民之島,其曆史記憶和原鄉經驗,嚮來揉雜瞭許多迷魅,從來都不是一目瞭然的純粹,而是渾沌不清的曖昧,生活在這個島上的人民,總得經曆不斷的外來衝擊,和對於自我身分的質疑,但在這一路上偶遇到的人,不論甚麼族群、哪些職業、多大年紀、來自何方,我總覺得,他們個個都是颱灣小民旺盛生命力的象徵,代錶著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量,勾勒齣一個婆娑之洋、美麗之島的輪廓。

  小到在世界地圖上幾乎看不到的島嶼,因為居住其上的生命,而有無限大的未來和可能,不過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構成的一個整體,但從這些瑣碎的日常生活,卻可以看到一個個的人生剪影,都有著不一樣的生活和夢想。小民的軟實力,讓我理解到生活在颱灣島上的人們彼此之間是多麼相似,大傢都以身為颱灣人為傲、都擁有夢想、而且,從不放棄希望。

  麵對未知的旅程,是旅行最大的樂趣,但我以前的旅行,卻似乎隻是一種預設好的驗證。這次齣走,我透過步行或腳踏車,進入瞭許多從沒到過、完全陌生的空間,經曆許多未經篩選的情境,希望能看見島嶼上不同地方的人們真實的生活剪影。旅程中,沒有任何旅遊景點的參訪,每天晚上就拿齣塞在十幾公斤重的黑色大包包裏的兩本地圖來看看,憑心情、或是看哪個地名念來好聽,隔天就去那兒轉上幾圈。沒有任何目的,完全放空原先生活中的「有所圖」,就看當天,會遇上哪些陌生人,這樣的旅行,其實是很讓人期待的,每天都有新鮮事會闖入我的生命中。

  跟著感覺走

  透過這樣的漫遊,我對任何一個地方的印象,都是建立在或許一個下午的隨意亂晃之上,而這大概也是最符閤我天性的旅行方式吧,雖然地理係給人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一輩子沒迷過路(可是,我們仍是有迷路權的)、看地圖像呼吸一樣容易(並沒有),但這些特質在我身上大概都找不到。我辨識方位的方法,從來沒在記那條路名,到底是叫做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還是中央、中正、中山、中興,而是一種隨緣隨便,無法言傳的直覺組閤,但我想,這樣也好,畢竟,颱灣島上最美、最值得參訪的景點就是人,而這些人可是全颱灣到處都有,隨著感覺走,能遇到的,可能是更有趣的事,寄望於空白的偶然,或許比周延完整的計畫,更能碰上特彆的人呢。

  這本書故事中的主角,全是我為期一個半月的旅程中,獨自一人全颱灣趴趴走時,偶然遇到的颱灣人,有些在鄉間路旁遇到瞭,因為一個彼此友善的笑容,而打開瞭話匣子;有些是我大街小巷漫無目標的亂走時,或因為躲個及時雨、或因為被食物香味吸引、或因為對方手上在做的東西很吸睛、或因為我迷路快哭瞭而來救人,而與我産生瞭緣分的颱灣人。

  其實,從小到大,我都不是一個很放得開的人,完全信奉沉默是金的至理名言,沒想到在這趟想要有所改變的行旅中,人與人居然可以因為一個眼神的交流,就馬上建立起一道通嚮雙方內心的橋樑。當對方明白你沒有惡意,隻有對他的生命故事滿腦子的好奇後,就會完全敞開心房,將滿肚子的心裏話,都說給你聽。或許這樣的對話,也隻有在放慢腳步,東摸西看、西碰東瞧之後,纔有機會産生吧。

  緣,是成為圓的偶然,他們願意花時間與我這個小鬼聊天,還是一個第一次見麵,就要求人傢說齣自己人生故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鬼。這一路走下來,有些人一開始會尷尬的笑著說,我哪有甚麼故事啊!有些人則是哼哼著說道,我的故事啊,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問到後來,我逐漸發現,一個人的故事,其中的深度與厚度,似乎不是我最短兩三個小時、最長一整天這樣短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全部被我問齣來的,除此之外, 觀看、言語、文字不同意義載體間的轉換,都有著深深的鴻溝。因此,我希望描述齣來的故事,至少,要能夠說齣這一個我遇到的人,他生命中的經曆、生活的方式、對每一階段時期人生的感受,以及最重要的,他的夢想是甚麼,或許,還有一些他帶給我的感受。

  行旅中涵蓋的範圍太廣,又是每一個人的生命故事,主題真是沒有止盡,我也希望,能夠藉由每個故事,刻劃齣一個個小地域、小時空的纍積,將其中種種的生活感覺,昇華成整個島國的集體生活方式,以及其集體心事的建構。

  我想,每個人心中,總有一些彆人覺得很蠢、但自己卻覺得超有意義的夢想,那麼,為甚麼不在最年少輕狂的時候,去把這個幼稚的想法付諸實現?畢竟,熱情最不虞匱乏的年紀,就是這短短的幾十年青春歲月,而這種神奇的可燃物,雖然燒得很快,但卻可以讓人不在乎一切世俗的標準,為自己的理想而生,以自己的想法而活。

  還好你遇見我

  妳實在真好膽捏,颱北小姐!這是我在這次旅行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其他還有許多說也說不完的變化型,諸如,你這樣很危險耶!還好你是遇到我!你這樣太獨立瞭吧!妳爸媽很放心妳耶!這樣不好啦!還是找個伴比較好!

  這些颱灣人特有的話,雖然語帶責罵,但聽瞭還是覺得相當溫暖,不過仔細思考他們的擔心,若因為害怕危險,就不願意走齣去,就和害怕食物中毒,而決定不吃飯一樣本末倒置,其實,心中的恐懼與懷疑,都不是最大的阻礙,最大的高牆,是失去相信的能力。這個世界上,確實有壞人,但常常被忽略的是,這個世界上的好人,還是比壞人多上許多,隻要小心謹慎,我相信我遇見的人,都是非常好的、努力過著自己生活的人。更何況,這趟旅行若不是隻有我一個人,絕對會失去在這趟齣走中,好不容易找到的東西,那個在行旅中無時無刻,透過內在與外在風景對話後産生齣來的物質。

  若不是一個人,我就不會有認真麵對那個赤裸自己的機會,不會有麵對那個將自己埋起來不願見到真實的時刻。那是個怎麼樣的東西我說不齣來;「它」是何時齣現的我也講不清楚,或許是一種不同的價值觀、或許是一種看事情的方法、或許是一種對我過去某些無謂堅持的質疑,我不知道,但至少我知道,透過認識瞭其他颱灣小民的生活態度,理解瞭與我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自己變得有些不一樣瞭,而這樣的不一樣,是我樂於接受的,我猜,這大概是一種找到新的「我」的過程吧!

  故事啊故事,島國之上的故事數也數不清,而這些個故事,是我將颱灣走上一圈時,颱灣小民用口述的方式,說與我聽的生命曆程,至今迴想起來,他們說話的用字遣詞、臉上豐富的錶情,依然在我心中不斷重播,或許,他們的部分靈魂,已經透過瞭那短短幾小時的互動中暗渡陳倉,成為我心靈拼圖中的一些小塊瞭吧。我將這些與我談過話的人,都留下瞭連絡方式與地址,在之後把文章、照片和祝福,整理寄給他們, 然後透過這本書,傳達齣一些我對於颱灣的想法,從這些故事,體現齣住在這個島嶼上的每一個平凡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都有值得讓人敬佩的地方,讓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的我們可以相互扶持的繼續走下去。

圖書試讀

雲林四湖◎建商
流光之芒


深夜的海清宮漆黑一片,他用一種滿不在乎的姿勢站著,指間夾的那根菸隨著吞吐在黑暗中晃動,菸頭微弱燒著的那一點火光如流螢。脖頸上掛著的瑞氣韆條金鍊子,在微光流轉下閃著黯淡的色澤,他吐齣一口氣,自言自語的說,阮(咱)雲林就是齣流氓。

我不知道該如何寫這一個人的故事。訪談過程何其有幸,他願意把一切的想法、把他最真實的一麵,不論好的、壞的、乾淨的、骯髒的通通都告訴我,但越瞭解,越不知道該如何闡釋「他」這樣一個人。雖然每個人都是極其復雜的個體,其他訪談對象的故事,同樣有拿捏上的睏難度,但至少都有一定的脈絡或走嚮可依循。對於他,我隻能說,隻要闡述的一分太過,就會像灑狗血的八點檔;隻要描述的一分太淺,就會變成平淡如柴米油鹽的流水帳。寫他的故事時,總覺得自己像一個拿切肉大刀、暴力東切西砍的肉販子,試著要把我難以形容的生命,砍成我寫得齣、說得齣的一篇記敘文。我隻能盡力以自己所能錶達的語言,記錄我在他身上感受到,關於生命的重量或厚度或隨便甚麼形容詞的那一迴事。

從小,他就是一個讓父親怒罵、母親流淚的孽子。他自嘲,國小、國中大概是他這輩子最「精采」的時期,從這個莊頭打到那個莊頭,在地方上結黨鬧事的小奸小惡從沒斷過。他不服氣的說,那時他做的事情,也沒那麼嚴重,但隻要所有人集結起來,一起說你是個壞胚,好像一夕之間你就會變成一個殺人放火樣樣來的大惡人。當時還是小學生的他,就已經「聲名遠播」,到國中入學時,還得民意代錶遊說,纔有學校肯收留,學校的意義對他而言,是高興就去繞繞,不高興就自動放假的所在。如此有一搭沒一搭的,國中三年也畢業瞭,他正式入學於社會大學,主修蓋房子。

社會大學,大概是全世界最難混的大學,每一堂課,都可以讓人嘗盡世間冷暖,如果不盡力而為,事情絕不是當掉重修那麼簡單。他十八歲時離開雲林到颱北做工,舉凡房屋建造的鷹架搭建、水電牽綫、室內裝潢、大理石地磚、木工鐵工等等,都是社會大學裏,蓋房子學係的必修學分,而人際關係的拿捏、彼此虛與委蛇的套交情,對天性喜豪爽肝膽相照的他而言,絕對是最難拿到的學分。

在颱北打拚的日子沒過多久,他就發現自己罹患瞭癌癥,這樣的消息對於年輕氣盛的他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的巨變,當時他纔剛新婚不久,有瞭一個還在妻子肚中的孩子,工作也漸上瞭軌道,正是人生要鴻圖大展之時,卻在臨門一腳之際,命運之神讓他摔瞭如此重重的一跤,他說,從那一刻開始,他對人生的看法,就有瞭徹底的改變。說好聽是樂觀,隻活在當下,事情看好的那一麵,但隻要把這個樂觀稍微翻轉,其實就是一種及時行樂的悲觀瞭。

生病的時候,他做瞭一個至今隻要想起,依然會像舊疾復發般,胸口發疼的決定,他堅持要妻子拿掉腹中的孩子。天下少有不愛自己骨肉的父母,但在他的觀念裏,夫妻應該是一種共生的連結,少瞭任何一個,另一個就該去尋找新的伴侶,他若死瞭,還如此年輕的妻子,仍可以找到一個新的匹配,沒必要帶著一個拖油瓶度一生。幸好,妻子堅持不肯照辦,也幸好,他後來沒死成。記得那個時候,丈母娘曾沉痛的對他說,若事情真演變到最不好的結局,那也是自傢女兒的命當如此。對他而言,那是段全身像泡在冷到骨子裏的泥淖中的歲月,同樣是死,知道自己會漸漸走嚮死亡的等死,和逞兇鬥狠、大概糊裏糊塗就死在街頭的死法,他說,前者不知道比後者恐怖幾韆萬倍。

治療期後,迴到傢鄉靜養的期間,他改行去夜市賣臭豆腐,改裝的小發財車攤子,有一個很豪邁的名字,叫英雄臭豆腐,取自「英雄不怕齣身低」之意。夜市裏做小吃,一個月大概隻能賺兩三萬,在颱北工作的朋友都說他傻,放著一個月六七萬的工作不乾,偏要迴雲林擺夜市,但人活著賺那麼多錢的意義何在?他覺得這是一個遠比如何賺到一堆錢更重要的提問,賺的多就吃多吃好,賺的少,就吃少一些而已。不過,天不從人願,半年後,他將臭豆腐攤改為賓果遊戲攤,所謂賓果,其實就是高風險的金錢賭博,類似六閤彩,一個夜晚攤子上進齣的錢可高達三四萬塊,結果做瞭半年還是看破收攤瞭。簡而言之,大病初癒的那段日子,是他生命中很難跨越的巨流河,被倒會,欠瞭一屁股債,化療的後遺癥,樣樣禍不單行,滾滾河水看不到彼岸,而迴頭也無岸。

在他的頸子上,掛瞭一條颱灣草根氣息濃厚的粗金鍊,那是丈母娘送的結婚禮物,當他真的山窮水盡的走進瞭當鋪,將金鍊典當換錢的那一刻,他發誓總有一天,一定要將金鍊子贖迴來。就這樣,他又迴到瞭颱北做工程,就住在最多刻苦耐勞雲林人居住的三重。颱北之於他,就是一個賺錢的場域,眾聲喧嘩看似熱鬧繁榮,卻是一個讓人打從心底感到寂寞的孤城,每個星期和傢裏人通電話,光聽到妻女的聲音就會心酸紅瞭眼眶,女兒到後來甚至不願接電話,他由妻子口中纔得知,女兒是因為不想哭,纔不想聽到爸爸的聲音。說起這段往事,他的口吻,很靜、很穩,沒有情緒的單調陳述,反倒是在旁邊無聲傾聽的我,眼眶有些積水,還好夜色夠黑,頭一仰就把水又倒迴去瞭。

做房屋工程絕非輕鬆討好的涼差,有時數個建案同時進行,他又經常性的失眠,工作簡直要人命,想迴傢,卻又不敢迴,直到債務還得差不多時,他訴諸天意,將決定權交給瞭無法說清、卻始終牽引他的無形力量,他去那座自小看他長大的廟宇,海清宮,詢問包公的意見。結果,得到的迴應全是要他迴傢,從那時至今,他就再也沒有離開傢,十多年的歲月,他曾在六輕工業區當過老闆,也曾賦閑在傢泡泡茶、弄弄手工藝品,做瞭不少漂亮的洗手颱、桌子、櫃子。

我第一次看到他時,他正在一個擺滿蚵仔殼的烤架後方翻翻弄弄,姿勢熟練的像個五星級大廚。整個房屋前院的水泥地上,滿滿都是促膝坐在低矮小凳子上,熱熱鬧鬧說著體己話的人們。當我偶然來到這個全場沒個認識臉孔的傢族夜間烤肉派對時,為瞭入境隨俗不要顯得太突兀,就超自動的開始吃東西,莫名其妙的吞瞭一顆手掌大的蚵仔,立刻就對此世間美味驚為天人,就算明知六輕的陰影就在自己頭上,仍無法剋製的狂吞此等來自海洋的珍饈。那時我心想,一定要認識有這樣好手藝的人!於是就拉著小闆凳,手上還不忘拿一罐颱灣啤酒,坐到瞭那個一手拿香菸、一手拿酒瓶,還有多餘的手可以烤海鮮的大廚旁邊。

他仍然是個聽從本心而活的人,很主觀,自我意識很強,而這樣的個性,通常也是不服輸的同義詞,因為不服輸,他纔可以度過人生中的艱難考驗,然後總是笑口常開的為大傢烤齣驚為天人的美味吧!

桃園大溪◎犬商
颱灣犬的伯樂


他是桃園復興鄉人,傢裏做的生意是賣香菇藥,香菇藥就是菌種,他的父親,就是把這些菌種賣給原住民的商人,而他也繼承瞭父親的生意,過著和山區原住民打交道的生活。直到一九八九年,中國大陸的進口香菇大舉進入颱灣,颱灣的香菇商一夕之間被打入榖底,生意完全做不下去之下,而人總有著山不轉,人轉的堅韌,畢竟「行到水窮處」,不「坐看雲起時」也不行,就在這個時候,他記起瞭在各個原住民部落販售香菇藥時,總會看到的狗兒,忠心耿耿,體型不大,卻有著勇敢的個性,就這麼開啓瞭他養狗,復育颱灣犬的生涯。

颱灣犬大緻又有平埔族、高山族飼養的兩大體係,但前者早已血統混雜到無法辨識,現今仍然存留、較為著名的,就是日本人口中的高砂犬——因為過去被稱為「高砂族」的原住民所飼養而得名。高砂犬大緻被分為泰雅犬、布農犬與賽夏犬,而之所以有這樣的分類名稱,也是根據當時調查的飼主族群大緻區分的。泰雅犬較高大,後兩者肩高則隻有四十公分。剛踏入認識颱灣犬的大門時,他依靠的除瞭書籍之外,還有兩個管道,其一是育犬協會,其二則為原住民。而隨著在這個領域的「越陷越深」,他開始感受到育犬協會瞭解的颱灣犬,和他一樣也隻限於錶層,就是那幾本關於颱灣犬的書,重點是書中寫的不一定是對的,而且為瞭美觀,颱灣犬天生就嚮左或右偏的尾巴,已慢慢被改良成「據說比較好看」的正對著後腦勺的模樣。

事實上,颱灣犬的定義相當模糊,沒有人知道幾百幾韆年前的它們,是否就是今日所鑑定的模樣,現今依靠的判定標準,主要來自日治時期拍攝的照片,其中一張一群狗狗在賽夏族獵人腳前一字排開的相片,更是辨識的重要依據。

說穿瞭,就是用那幾張模糊不清的黑白照片,來看「甚麼是颱灣犬」。不過,原住民看狗卻不是這樣,對於這些自古生活的好夥伴,他們看重的是牠們的個性而非那層皮相。

到底要重視外錶,還是個性?兩者之間的辯證,他探討瞭二十餘年後,終於有瞭一個初步的結論:皮相相較於心靈,似乎是次要的部分,人不可貌相,狗也不可隻看那張狗臉和四隻狗腿,個性遠比外貌實用許多。

二十餘年來,為瞭找狗,他帶著兩口袋滿滿的韆元大鈔、開著一颱裝滿米酒的貨車,走遍瞭幾乎全颱灣的山地原民部落。但與其他狗商不同的是,他花更多的時間,嚮各地的原住民耆老請益,關於颱灣犬的所有知識,如同一個最認真的研究生般,拿瞭支筆與幾疊紙,加上滿腦子的問題,整個部落的追著懂狗的原住民跑。他說,要懂颱灣犬,不是「捨我其誰」,而是「不問原住民,還能問誰?」於是,他從全颱各地的原住民口中,得到瞭許多不曾被整理、被記錄、被流傳的珍貴知識,有颱灣犬的眼神、錶情、個性、反應、動作等等,所有關於那層狗皮之下的事情。他把這些得來不易的學問,全整理成一疊又一疊的筆記,成為遠比金銀珠寶還珍貴的寶貝。

不同地方、不同族群原住民口中的颱灣犬,在他聽來,卻有著極高的共同性——勇敢、忠誠與兇猛。他們心中所謂好狗,要能顧傢、又能狩獵,因此,兇猛與忠貞不貳,是一貫判定準則。而原住民養狗,確實有一套值得被傳承下來的方法,他從原住民身上,學到瞭數也數不清的育狗經,他說,幼犬斷奶三十多天時,就可以初步看齣個性,公要有公相、母要有母相,就是判定的標準;再來就是多觀察小狗麵對一個全然未知的大世界時,眼神如何?反應又如何?就能對其個性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他說,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拿條大毛巾對著一窩小狗們揮舞,怕到一溜煙逃走的、或傻不隆咚愣在那的,都不是好狗。唯有眼神機敏、眼珠子滴溜溜轉個不停,會倒退一步警戒,但馬上又往前一步、想一探究竟的,纔是真正颱灣犬中的菁英,而過去原住民就會將這樣子的小狗訓練成獵犬。狗兒年紀到瞭一定程度時,獵人們會把小狗與小山豬或其他小動物,關在同一個狹窄的籠子裏,讓小狗去咬小山豬,等牠真的把小山豬咬死後,立刻用刀剖開豬肚,挖齣內髒給狗嘗,讓狗兒熟悉那個味道,明白隻要聞到這個味道,就是要發狠去追去咬的對象,慢慢的練習,再加上隨時讓牠餓著、狗兒纔會結實、纔跑得快、纔能成為一隻狩獵好手。

原住民耆老口中的颱灣犬,兩隻就敢和成年公山豬正麵交鋒,但摺損率極高,因此原住民獵人打獵,多是兩三人一起行動,每人各有四五隻狗,這樣成功率纔會百分之百,而狗又不易受傷。狩獵時,狗群中自然會發展齣一套,誰是老大誰是老麼的地位順序,有師傅犬、追蹤犬和不少的學徒犬,大傢協力閤作,獵人在狗群後麵納涼即可,打到瞭獵物,狗兒自會來邀功打賞。

而颱灣犬最好的飼養方式,就是野生放養,他說,能夠自由亂跑的狗,纔有極高的觀察力與聰慧的腦袋。每隻颱灣犬隨著年齡越大,自己人和外人的界限會分的越清楚,隻要被牠界定為自己人的,一傢子所有成員,不論是男、女主人及其孩子或是其他傢庭成員,全都會成為牠心中要保護的對象。他記得以前養過一隻叫阿妹的颱灣犬,從小讓牠自由亂跑,全傢人幾點要做甚麼事、幾點要齣門、甚麼時候迴傢,最清楚的大概就是阿妹,一有甚麼不對勁,阿妹就會很緊張,如他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會去拉窗簾,他曾在窗簾後偷偷觀察,就見在院子裏的阿妹,直盯著窗戶,直到他做齣代錶起床的例行公事。阿妹的個性不是特例,他養過的颱灣犬,幾乎都有著極度顧傢護主的氣質,有一次,客人來訪,迴傢時提瞭一袋東西走,他傢的狗看到瞭,就非逼人把東西放下,纔能離開,他哈哈笑著說,那條狗還以為人傢是賊!又有一次,他和來買狗的客人談瞭很久生意,講到一旁的狗都睡著瞭,客人仍不相信狗有這樣的個性,於是他腦筋一想,與其費盡唇舌不如讓他親眼見識,就要客人裝齣要與他吵架的樣子,彼此推擠,一旁快進入夢鄉的狗,一見馬上爬起來,變臉如翻書,衝上來要咬人。那筆生意,自然瞬間成交瞭。

他賣狗,從來不看公母、也不看花色,一隻狗的價碼高低,完全取決於其本身的個性和體態,而這些判定準則,仰賴的就是他多年來的看狗經驗,他很講求信用,他說一隻狗的值多少錢,那條狗就是有那個價值,個性越兇猛、會顧傢的狗自然用途最多,價值也最高;屬於溫良恭儉讓型的狗,價值也就較低。他曾經賣齣一隻不錯的白色颱灣犬,給一傢常常遭小偷的雞蛋商,而讓雞蛋老闆大為驚訝的是,某天小偷又來光顧剛好被他看到,他想要逮賊,因而與小偷有肢體上的擦撞,傢裏養的五六隻狗,就隻有那隻小小的白狗,衝齣來咬人,其他的光隻叫就算瞭,還邊叫邊後退,看到都ㄘㄟ心(心冷之意)瞭。從那事件以後,這位雞蛋老闆,就變成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忠實顧客。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