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爬蟲的告白(增訂新版)

老爬蟲的告白(增訂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第二十一次中小學優良課外圖物文學語文類推介

  司馬中原的腦袋就像一口裝滿好聽故事的百寶箱,隨手打開,古老中國傳奇,不論是人是鬼,他寫得栩栩如生,說得繪聲繪影,筆下的人物早成瞭許多人記憶的一部分,熟悉一如故友。他的小說和散文,都充滿瞭史詩性,抒情的或鄉野傳奇等特色。

  寫作爬格子爬瞭大半輩子,司馬中原自譽為「老爬蟲」,在這本「告白」中,他像說書人一般,創造齣最迷人的鄉野傳奇,以趣味之筆寫居傢生活,更細數成長的歡愁歲月,走入不同的時間空間,跟著司馬中原的筆,尋找、創造生命不同的美與真。

本書特色

  ★ 精選《月光河》、《駝鈴》、《精神之劍》三本散文集中美與真的精品。

  ★ 特收錄司馬中原撰寫新版序,漫談寫作經驗。

作者簡介

司馬中原

  本名吳延玫,曾獲「第一屆全國青年文藝奬」(《荒原》),獲「教育部文藝奬」、「十大傑齣青年金手奬」、「第一屆十大傑齣榮民奬」、「第二屆《聯閤報》小說奬特彆貢獻奬」、「國傢文藝奬」(《春遲》)。

  著有小說集《狂風沙》、《荒原》、《春遲》等,散文集《鄉思井》、《月光河》、《雲上的聲音》、《司馬中原笑談人生》等,其中多部改編電影,如《路客與刀客》、《大漠英雄傳》、《鄉野奇談》等,均為觀眾所喜愛。他的散文〈火鷓鴣鳥〉被選入國中課本。近年也為孩子寫故事,著有《司馬中原童話》、《司馬爺爺說鄉野傳奇》。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處處展現心誌、人格與風格
——司馬中原其人其文
司馬中原小傳

輯一 故 事

磨 坊

晝 夜
古老的故事
開 槍
軍閥過年
伏莽之春
蛇的集錦

輯二 浮 生

笑的藝術
哭的藝術
大兵文書
無河之獅
閑話打呼嚕
文章摻水論
我的寫作生活
老爬蟲的告白
養貓記
迴 首
臭棋的樂趣
生命的重量
自由的約許
浮 生
握一把蒼涼
辭歲篇
劫嬰記
旅遊之後

輯三 時 光

我的少年時代
習字的滄桑
傢 宅
寒 夜

倚 閭
梧 桐
舊 夢
沼 澤
月光河
蟋 蟀

撿遺集
風 聲

附錄
司馬中原寫作年錶
司馬中原作品重要評論索引

圖書序言

老爬蟲的告白

麵對著稿紙度過半生,寫作對我而言,不是行業也是行業瞭,有時候認真去追想,我為什麼成為一個專業作者的呢?說來是非常荒謬,連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

小時候我喜歡聽說書、看野颱子戲,沉迷到廢寢忘食的程度。有些比較知名的說書人,都在茶館裏設有固定的場子,聽書的人可以泡盃茶,翹起二郎腿,大模大樣的坐著聽,說書的人每說到精采之處,就停頓下來,由他的助手端著盤子請賞錢,通常一個晚上,都要收上兩次錢。我去聽書,既不泡茶,又不給賞錢,完全是白聽,一看到有人端盤子請賞,就退到門外去,等他收完瞭錢再迴轉來。有些流動的說書人,總是揀著逢集的日子,在街頭巷尾找一場空場子,口沫橫飛的說起來,而聽的人既沒茶喝,又沒座位,大都蹲在自己腳跟上,手托著腮,癡癡迷迷的聽下去;凡是有人說書的地方,總少不瞭我就是瞭。

至於看戲,我可看得多啦!山東戲、河南戲、江淮小戲、黎園的大戲,加上唱道情的,唱大鼓的,唱小麯的,打蠻琴的,甚至巫童巫婆行關目,我是有戲必看,白天聽的看的,都帶到夜晚的夢裏去,常常幻想自己也是書中和戲裏的人物,當然是什麼武麯文麯、青龍白虎之類的星宿臨凡嘍。
在聽書看戲之外,我還迷著聽人講古記兒,不論是悲的、喜的、恐怖得使人脊背發麻的,我都喜歡聽,每天夜晚,要是不聽一長串的故事,簡直就睡不著覺。

那些民間藝術和傳說故事,給我的影響是深钜的,它使我充滿瞭曆史性的幻想,總脫不瞭忠孝節義、離閤悲歡那種調子,而且把自己也放在裏麵,扮演一個自己屬意的角色——當然是主角瞭。

後來,發現傢裏的藏書,裏麵附有插圖,我雖然看不懂文字,但綉像人物卻看得齣是誰來,尤其是說書人說過、戲颱上演過的,便更熟悉瞭。為瞭想探究書裏究竟寫些什麼,我對認字塊兒的興趣愈來愈濃,沒入塾之前,我已經從文盲變成粗識文字,能夠吃力的啃書瞭。我最初所啃的書,從三皇五帝到清末的通俗演義類的作品,差不多都看過,尤其對唐宋兩個朝代的演義,特彆熟悉,有人說:「唐書步步錦,宋書朵朵花」,錶示它們精采熱鬧,我當然是喜歡湊熱鬧的瞭。

演義類的作品,悲劇感不深,英雄們死瞭沒什麼,祇是星宿歸位而已,什麼青龍四轉世,白虎三投唐,這本書裏的人物死瞭,翻到那本又齣來瞭,仍然是一條好漢,這當然也是一種過癮,因為凡是星宿臨凡的人物,閻羅王管不著,死後不必下地獄,直接升天,真是羨煞人也。

不過,等我再讀到一些由民間傳說寫成的悲劇時,味道就不一樣瞭,俗說:逢「記」必苦,像《牙痕記》之類的書,讀來真正苦進骨縫,而那些苦況,都是沒良心的人——尤其是狠心男人造成的,偏偏我又是男人,發狠日後長大瞭,不能把良心扔去餵狗,做一個死後還被人痛恨的人,立誓自歸立誓,長大之後檢討自己,雖不挺壞,也不算好,直接升天歸位已經沒我的份瞭,地獄恐怕還是要去走上一遭的,閻羅王審問我,一定會加上寫書害人這一條,汙瞭許多讀者的眼,迷瞭不少讀者的心,罪莫大焉,上刀山下油鍋跑不瞭啦。但世上既有創作這個行業,我不寫就沒飯吃,隻好先顧眼前的現實瞭。其實,人世間的生老病死苦,實在夠受,刀山油鍋的滋味,不必到地獄去,照樣品嘗得到,抗日和剿匪期間,我們受的苦,一樣可以寫成什麼什麼記,讓後世人也為我們灑幾粒眼淚。

我進塾唸書,先跟一個淮和尚唸,背誦是背誦瞭,但書的內容我根本不懂,他再解釋,我還是一腦門子漿糊,後來跟一個貢生吳老先生唸書,那位先生講得非常好,深入淺齣,還打瞭許多讓人能夠領會的比方,懂是一迴事,有無興趣又是另一迴事,我對經史子集的興趣,遠不及通俗坊本小說有興趣。不過,通俗小說和戲劇看多瞭,總不能反覆再看,我的興趣又轉到新文學作品上瞭。

抗戰期間,不論是淪陷地區或是遊擊地區,如果不是在大都市裏,書本都是稀少又珍貴的,偶爾見到一兩本,也被人翻爛瞭,有時沒有封麵,連頭尾都殘缺不全,像雜誌和報紙,沒有什麼定期的,找到一本算一本,找到一份算一份,尤其是副刊上的好文章,都是轉輾抄錄下來的,那時,我在地下補習班,上國文課沒有課本,老師把一篇文章寫在黑闆上,大傢跟著抄,文章有古有今,新文學作傢的散文,我就是那樣接觸的。我的一位堂兄讀過農校,他有個愛好新文學的同學到大後方去瞭,留下幾箱書籍,寄放在我傢鄉下的農莊裏,我逃難下鄉找到那些書,真是如獲至寶,便吃力的硬啃起來。那些書籍,多是五四之後新文學作品,有些作品的名字很生冷,內容也不算好,少數是知名作者的作品。那位張先生收藏這些書,讀得很仔細,有許多地方,都做上眉批眉註,寫齣他的感想,還在一冊描寫戀情的長篇小說扉頁,寫下「美人黃土,名士青山」的話,他的毛筆字寫得細瘦挺拔,給予我極深刻的印象。

抗戰烽火擴大瞭,我們四處逃難,在流浪中,我仍然不斷的讀到一些文學作品,也熟悉瞭當時一些小說傢、散文傢和詩人的名字;在當時,我對新文學作品談不上專一的愛好,由於日軍封鎖的關係,我們沒有選擇閱讀哪一類書的機會,找到什麼,隻要是有字的東西都願意看,讀得很零碎、很廣,也很雜亂,一部分翻譯小說,也都是那時候看的。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