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爬虫的告白(增订新版)

老爬虫的告白(增订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第二十一次中小学优良课外图物文学语文类推介

  司马中原的脑袋就像一口装满好听故事的百宝箱,随手打开,古老中国传奇,不论是人是鬼,他写得栩栩如生,说得绘声绘影,笔下的人物早成了许多人记忆的一部分,熟悉一如故友。他的小说和散文,都充满了史诗性,抒情的或乡野传奇等特色。

  写作爬格子爬了大半辈子,司马中原自誉为「老爬虫」,在这本「告白」中,他像说书人一般,创造出最迷人的乡野传奇,以趣味之笔写居家生活,更细数成长的欢愁岁月,走入不同的时间空间,跟着司马中原的笔,寻找、创造生命不同的美与真。

本书特色

  ★ 精选《月光河》、《驼铃》、《精神之剑》三本散文集中美与真的精品。

  ★ 特收录司马中原撰写新版序,漫谈写作经验。

作者简介

司马中原

  本名吴延玫,曾获「第一届全国青年文艺奖」(《荒原》),获「教育部文艺奖」、「十大杰出青年金手奖」、「第一届十大杰出荣民奖」、「第二届《联合报》小说奖特别贡献奖」、「国家文艺奖」(《春迟》)。

  着有小说集《狂风沙》、《荒原》、《春迟》等,散文集《乡思井》、《月光河》、《云上的声音》、《司马中原笑谈人生》等,其中多部改编电影,如《路客与刀客》、《大漠英雄传》、《乡野奇谈》等,均为观众所喜爱。他的散文〈火鹧鸪鸟〉被选入国中课本。近年也为孩子写故事,着有《司马中原童话》、《司马爷爷说乡野传奇》。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处处展现心志、人格与风格
——司马中原其人其文
司马中原小传

辑一 故 事

磨 坊

昼 夜
古老的故事
开 枪
军阀过年
伏莽之春
蛇的集锦

辑二 浮 生

笑的艺术
哭的艺术
大兵文书
无河之狮
闲话打唿噜
文章掺水论
我的写作生活
老爬虫的告白
养猫记
回 首
臭棋的乐趣
生命的重量
自由的约许
浮 生
握一把苍凉
辞岁篇
劫婴记
旅游之后

辑三 时 光

我的少年时代
习字的沧桑
家 宅
寒 夜

倚 闾
梧 桐
旧 梦
沼 泽
月光河
蟋 蟀

捡遗集
风 声

附录
司马中原写作年表
司马中原作品重要评论索引

图书序言

老爬虫的告白

面对着稿纸度过半生,写作对我而言,不是行业也是行业了,有时候认真去追想,我为什么成为一个专业作者的呢?说来是非常荒谬,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

小时候我喜欢听说书、看野台子戏,沉迷到废寝忘食的程度。有些比较知名的说书人,都在茶馆里设有固定的场子,听书的人可以泡盃茶,翘起二郎腿,大模大样的坐着听,说书的人每说到精采之处,就停顿下来,由他的助手端着盘子请赏钱,通常一个晚上,都要收上两次钱。我去听书,既不泡茶,又不给赏钱,完全是白听,一看到有人端盘子请赏,就退到门外去,等他收完了钱再回转来。有些流动的说书人,总是拣着逢集的日子,在街头巷尾找一场空场子,口沫横飞的说起来,而听的人既没茶喝,又没座位,大都蹲在自己脚跟上,手托着腮,痴痴迷迷的听下去;凡是有人说书的地方,总少不了我就是了。

至于看戏,我可看得多啦!山东戏、河南戏、江淮小戏、黎园的大戏,加上唱道情的,唱大鼓的,唱小曲的,打蛮琴的,甚至巫童巫婆行关目,我是有戏必看,白天听的看的,都带到夜晚的梦里去,常常幻想自己也是书中和戏里的人物,当然是什么武曲文曲、青龙白虎之类的星宿临凡喽。
在听书看戏之外,我还迷着听人讲古记儿,不论是悲的、喜的、恐怖得使人嵴背发麻的,我都喜欢听,每天夜晚,要是不听一长串的故事,简直就睡不着觉。

那些民间艺术和传说故事,给我的影响是深鉅的,它使我充满了历史性的幻想,总脱不了忠孝节义、离合悲欢那种调子,而且把自己也放在里面,扮演一个自己属意的角色——当然是主角了。

后来,发现家里的藏书,里面附有插图,我虽然看不懂文字,但绣像人物却看得出是谁来,尤其是说书人说过、戏台上演过的,便更熟悉了。为了想探究书里究竟写些什么,我对认字块儿的兴趣愈来愈浓,没入塾之前,我已经从文盲变成粗识文字,能够吃力的啃书了。我最初所啃的书,从三皇五帝到清末的通俗演义类的作品,差不多都看过,尤其对唐宋两个朝代的演义,特别熟悉,有人说:「唐书步步锦,宋书朵朵花」,表示它们精采热闹,我当然是喜欢凑热闹的了。

演义类的作品,悲剧感不深,英雄们死了没什么,祇是星宿归位而已,什么青龙四转世,白虎三投唐,这本书里的人物死了,翻到那本又出来了,仍然是一条好汉,这当然也是一种过瘾,因为凡是星宿临凡的人物,阎罗王管不着,死后不必下地狱,直接升天,真是羡煞人也。

不过,等我再读到一些由民间传说写成的悲剧时,味道就不一样了,俗说:逢「记」必苦,像《牙痕记》之类的书,读来真正苦进骨缝,而那些苦况,都是没良心的人——尤其是狠心男人造成的,偏偏我又是男人,发狠日后长大了,不能把良心扔去餵狗,做一个死后还被人痛恨的人,立誓自归立誓,长大之后检讨自己,虽不挺坏,也不算好,直接升天归位已经没我的份了,地狱恐怕还是要去走上一遭的,阎罗王审问我,一定会加上写书害人这一条,污了许多读者的眼,迷了不少读者的心,罪莫大焉,上刀山下油锅跑不了啦。但世上既有创作这个行业,我不写就没饭吃,只好先顾眼前的现实了。其实,人世间的生老病死苦,实在够受,刀山油锅的滋味,不必到地狱去,照样品尝得到,抗日和剿匪期间,我们受的苦,一样可以写成什么什么记,让后世人也为我们洒几粒眼泪。

我进塾唸书,先跟一个淮和尚唸,背诵是背诵了,但书的内容我根本不懂,他再解释,我还是一脑门子浆煳,后来跟一个贡生吴老先生唸书,那位先生讲得非常好,深入浅出,还打了许多让人能够领会的比方,懂是一回事,有无兴趣又是另一回事,我对经史子集的兴趣,远不及通俗坊本小说有兴趣。不过,通俗小说和戏剧看多了,总不能反覆再看,我的兴趣又转到新文学作品上了。

抗战期间,不论是沦陷地区或是游击地区,如果不是在大都市里,书本都是稀少又珍贵的,偶尔见到一两本,也被人翻烂了,有时没有封面,连头尾都残缺不全,像杂志和报纸,没有什么定期的,找到一本算一本,找到一份算一份,尤其是副刊上的好文章,都是转辗抄录下来的,那时,我在地下补习班,上国文课没有课本,老师把一篇文章写在黑板上,大家跟着抄,文章有古有今,新文学作家的散文,我就是那样接触的。我的一位堂兄读过农校,他有个爱好新文学的同学到大后方去了,留下几箱书籍,寄放在我家乡下的农庄里,我逃难下乡找到那些书,真是如获至宝,便吃力的硬啃起来。那些书籍,多是五四之后新文学作品,有些作品的名字很生冷,内容也不算好,少数是知名作者的作品。那位张先生收藏这些书,读得很仔细,有许多地方,都做上眉批眉註,写出他的感想,还在一册描写恋情的长篇小说扉页,写下「美人黄土,名士青山」的话,他的毛笔字写得细瘦挺拔,给予我极深刻的印象。

抗战烽火扩大了,我们四处逃难,在流浪中,我仍然不断的读到一些文学作品,也熟悉了当时一些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的名字;在当时,我对新文学作品谈不上专一的爱好,由于日军封锁的关系,我们没有选择阅读哪一类书的机会,找到什么,只要是有字的东西都愿意看,读得很零碎、很广,也很杂乱,一部分翻译小说,也都是那时候看的。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