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糖果阿姨

拜访糖果阿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Egoyan Zheng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它太温柔,太温柔……
  这是自作孽不可活的温柔
  难以想像有谁的心不会被这样的作品融化

  而大学第二年的国庆日,便是他第一次邀女孩来他的顶楼住处看烟火的时候了。

  那也是他们的初夜。无数寂静的花火在小窗外绽放闪燃。每次回想,他总觉得那年的记忆彷彿都沾染了那黑暗中嫣红艳白的花色。年轻的星夜在他们头顶旋转燃烧;细语、呢喃与汗水微雨般落在水泥地上。

  而那记忆中的光亮,竟像是要将他们的裸身全都晒伤了一般。

  继畅销大作《噬梦人》后,伊格言最新小说重量登场
  八则无与伦比的情爱故事,全面展开短篇叙事艺术的世界性

  继格局恢宏的宇宙灭绝史诗《噬梦人》,以及满溢青春爱恋气味的诗集《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之后,伊格言再变戏法,全新推出温柔悲悯之作──小说集《拜访糖果阿姨》。

  八篇流畅易读的小说,八个光泽璀璨的故事,《拜访糖果阿姨》写尽了生命中种种令人怀想、迷惘、无比眷恋的各式温柔情感──比如模拟切.格瓦拉二十一世纪若仍在世的温暖惊奇故事〈革命前夕〉,老阿嬷回忆日治时代青涩初恋时光的〈思慕微微〉,揉杂失散父女、旧爱重逢之忐忑心情的〈那看海的日子〉,以及浪漫、感伤,如青春般短暂绚丽的〈花火〉等等。读着读着,像是打翻了回忆的糖果罐,彷彿做了一场又一场深沉的梦……角色们那些酸甜不定的人生,彷彿都曾暂住在你心中最柔软私密的角落;彷彿,那一切种种,你也都曾亲身经历过。

作者简介

伊格言(Egoyan Zheng)

  1977年生。台大心理系、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肄业,淡江中文硕士。曾获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自由时报林荣三文学奖等,并入选《台湾成长小说选》、《三城记:台北卷》、《年度小说选》、《年度散文选》等选集。

  2003年出版首本小说《瓮中人》,已成新世代经典,并获德国莱比钖书展、法兰克福书展选书。

  2007年获英仕曼文学奖(The Man Asian Literary Prize)入围;并获选台湾十大潜力人物。2008年获欧康纳国际小说奖(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入围。

  2010年出版长篇后人类小说《噬梦人》,为该年度华文纯文学小说卖座冠军,入围台湾文学奖长篇小说金典奖,并获2010年联合文学杂志年度之书。2010、2011连续两年攻佔博客来网路书店华文创作百大排行榜。

  2011年出版诗集《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

  曾任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访问作家、国立成功大学驻校艺术家、元智大学驻校作家等。

  现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

  脸书: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花火
拜访糖果阿姨
革命前夕
那看海的日子
角色
思慕微微
奖座
岛上爱与死

【后记】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可以玩
【附录】藤井樱子,以及西元2297年的地球

图书序言

革命前夕

之前,原本都是一整片无光的黑暗。
他有些迟到。但其实也只是迟到了那么一下下而已。而此刻,沿着这繁华的电影街,许多小摊贩正一字排开在路边。

那其实与一般观光区的街道没什么不同。复古玩具、彩色气球、零食,烧烤海鲜或面饼一类的香味。彩色玩具风车骨碌碌地转动着。糖果摊上各种造型可爱颜色鲜艳的糖果。叮叮当当的风铃与杂沓的人声。乞丐们或蹲或跪,端着各式污损的塑胶容器,带着一包包的家当铺盖佔据着角落。

一切都徘徊着。一切都像记忆,或记忆的幽灵。他有时怯怯偷眼望向那些小贩(他已经太久没和陌生人群接触了),发现他们竟也同他一样,有着某种轻微畏缩着的神情。

那使他必须要忍住停下来向他们买东西的欲望──

当然,在今天之前,他也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电影了。
可能有三十年了吧。长达三十年的空白。游击队解散之后他一直住在平静而荒僻的异国山村里。那是个遗世独立的原住民自治区,终年人烟稀少。夏日早晨,鹊鸟的喧噪几乎便是生活中唯一的声响;而冬日时分,雪线边缘的山村终日雾色迷茫;彷彿将要下雪,彷彿永远停留雪将落未落的那一刻。

有时雾色本身会遮蔽掉远山白霭的眉睫,也遮蔽掉那谷地四周的林木;让人分不清真正的时日。

甚至连「时间」这件事也几乎被遗忘了。山谷里收不到电视讯号,也很难看见任何印刷品。他偶尔(仅仅只是偶尔)收听到断续模煳的电台广播,以此揣想遥远的大城里发生的事──通货膨胀、失业潮、工运、总统下台之类的。

他感觉自己并不真的关心那些。他只是漠然地旋转着频道,任众多嘈噪的声线如飞鸟般擦掠过他的耳膜。

有一次他甚至听到某位搞笑的电台主持人提到他的名字。
他从没想过,竟是在那样一次为艺人所作的专访里。那唱着并不动听的芭乐歌,刚出了一本写真集的B咖女星(他听了好一段时间才搞清楚写真集的尺度,到底什么叫做「全裸但三点不露」)用沙沙甜甜的声音说,她的偶像是切.格瓦拉。

切。我喜欢切。
他好帅,我好崇拜他──

时不时被杂讯隔断的收音机人声中,写真女星这样絮絮叨叨地说着。
她叫他「切」。好亲热的感觉。亲热得几乎让他以为她确实曾与自己有过什么露水姻缘之类的。

当然,在之前的那段日子,他必然也从来没有想过,他竟会再次听闻阿尔贝托的消息。

事情始自一个融雪的初春。那与许多年来的初春并没有任何不同;寒意盘据在空气中,一些微小的、冰裂般的声响持续哆嗦着。对一个在山村中隐姓埋名的老人来说,他的日常任务只剩下一桩:坐在黝暗的屋子里豢养疼痛的脚踝、腰骨与膝关节。他已七十岁了,痛风、白发稀疏、齿牙脱落,在炎热缺水的夏季里指端凉麻。二十年前他还得时时提醒自己别去招惹那些从前的回忆,而现在他已经几乎完全习惯了。

习惯什么都不想。习惯什么也听不见(他的听力也确实退化了)。习惯新病与旧伤共存。

习惯偶然耳闻那些关于政治的时事时,就如同听到黄昏时的犬吠一般。
所以他当然没有想到,竟然,竟会有那么一封信(犹他清楚记得他从门廊前的水泥地上拾起那个信封时的陌生与讶异──他已经连弯腰都觉得吃力了),阴错阳差地使他坐在这里......


电影正演到他接到当时女友的分手信(他的直觉想法是,真惨,被拍成传记电影的后果便是这样没面子的事也得给人拿来消遣。更惨的是随即他发现隔壁的情侣正做着完全相反的事──在黑暗中互相摸索亲热,翻倒了一杯爆米花)。(噢当然还不只这些,他还发现了很多其他的事:座椅未免太豪华、电影票长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样、观众们的衣着比从前随便许多;然后,从前那会在放映中穿梭走道兜售零食饮料的小摊贩也不见了──想是已没有这行当了吧。)银幕上讨喜的阿尔贝托(他们把他塑造成一个丑角)亲爱而理解地笑着:「没关系嘛!」他拍着他的臂膀:「分手就算啦,反正她也不给上──」

观众干笑了几秒钟。他在黑暗中耸动着肩膊,感觉颈背一种麻痒,彷彿真有什么响亮冰凉的物事在耳际轻轻拍击着。

(现在脸红,没人会看见吧。)(这种年纪脸红,也根本看不见了吧?)
他苦笑了一下,不知道自己那时为何要将这些细琐的事都写下来。

两个月前,他意外接到那封信。

信是阿尔贝托写的。二十三、四岁时,他的油胖而幽默的「摩托车旅伴」。他们那趟「革命前夕的摩托车之旅」。(阿尔贝托,你知道他们找这演员来演你吧?虽然我以前总是笑你一脸横肉,虽然你确实也就是个丑角,但我也得要帮你说说话──你不觉得你本人比那演员帅多了吗?)他不知道阿尔贝托是透过什么神秘的管道找到他的。他想了很久,仔细推敲了各式各样的可能性,并不认为真有这样可靠的管道能够掌握他目前的住处。

以及他的假名。
或许那不是真的?或许那又是一桩政治阴谋?

还有谁想抓他吗?
不,不可能。他想。他已经老了,时代也不一样了。或许在外面的世界里他还有些利用价值(他们想叫他出来开演唱会吗?真是够了),但革命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不可能再做什么事了。

这么多年来他从未听闻过阿尔贝托的消息。他也从来以为,有着稳定职业的阿尔贝托大约总会是平静而幸福的,就像他总是开的那些玩笑一样。
(「当个医生,」年轻的阿尔贝托叼着雪茄,油灯昏黄的光照着他发亮的前额;他嘴角的皱纹隐没在暗影中:「领份薪水,在大南美国里混吃等死──前提是,只看妇科,而且只收美女。」)

「大南美国」。他年轻时的梦想。

他们年轻时的梦想。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