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与鱼:诗词中的眷念,银饰里的流年

飞鸟与鱼:诗词中的眷念,银饰里的流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飞鸟与鱼
唯有在诗词、音乐、艺术里,得以相遇

  每次回家乡总要去看望本科时的恩师贺圣谟先生。记得也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台风天,先生在赠给我的着作扉页上题字:「最难风雨故人来」,看得眼中一热。先生也是喜欢雨天的,特别欣赏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雨声和花香那么近,又那么远,那么浓,又那么淡,那么江南。

—内文<雨天>

  童年的听戏经验,日常的闲情偶寄,对极致工艺的赞叹,动物花草云雨之情的迷恋……

  本书以细腻温柔的文笔,图文并茂地体现文学、工艺、自然三者间的映照之美。

作者简介

胡建君

  1976年生,浙江镇海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文坛与艺坛知名才女,家学渊源影响,自幼对诗词、美术、戏曲等中国文化皆兴趣浓厚且研究甚深,创作信手捻来,自有风格。

  饱读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文学作品,尤爱当中对自然的本质描写,与优美的情境刻画,加上自身收藏了的大量古董银饰,遂以鱼、鸟、兔、虎、花、云、流水、人物等等民间工艺常见的图样为题,借物抒情,写成了这样一本极富诗意并蕴含古典美的散文集。

  着作∕《我有嘉宾:西园雅集与宋代文人生活》、《中国山水画通鉴之超以象外》、《泼墨真情画人生》、《大师艺术教育经典系列》等十余部于中国出版。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飞鸟与鱼
有兔爰爰
听戏
再说听戏爸爸
同学少年
白衣飘飘的年代
黄山唱曲
何人弹到春波绿
桃花春
那些飞天
信鸽
朋友王瑛
梦东坡
门开塞上花
聆听树声
暗香
虎末说猫
方老师家的狗
子不语
最关情处在依稀
雨天
牡丹
北溟有鱼
器物.流年——向手工艺人致敬

图书序言

须臾对面,顷时离别,眼底着片云。
<雨天>


我喜欢雨天。读中学的时候,常在雨天等全班同学离开教室后,拎着鞋子赤脚走回家,感觉自己跋山涉水似的快乐极了。家乡镇海多台风,有次街上积水过膝,我在风雨之中专找水深处趟行,「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东坡也是这般在雨天「吟啸且徐行」,心中也无风雨也无晴。更记得雨夜和好友踏水而歌:「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少年的豪情,那么飞扬不羁。我学古琴的第一首曲子也是「笑傲江湖」,如此简单,五声音阶旋律下行再上行,又来个反覆,就大致完成了。「大乐必易」,却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景仰并怀念黄霑,连他的名字都带着晨昏的雨气,心情也跟着潮湿起来。

每次回家乡总要去看望本科时的恩师贺圣谟先生。记得也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台风天,先生在赠给我的着作扉页上题字:「最难风雨故人来」,看得眼中一热。先生也是喜欢雨天的,特别欣赏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雨声和花香那么近,又那么远,那么浓,又那么淡,那么江南。一直也痴迷于「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这样寂寞的句子,身心都被雨淋透了。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雨声把回忆都洗得很美。

雨天总是充满了色彩和声音。曾跟着上海昆研社去黄山唱曲,突降大雨。有人说是笛声引来的,民间传说干旱时吹笛能请来海龙王,笛奏「龙吟水」便天降甘露。而传说中笛声亦能止雨。周穆王虔诚吹笛感动了上天,连降三月的暴雨即止。但我们法力不够,雨愈下愈大。一群人穿着连帽雨衣沿山路默行,简直像「日月神教」。而雨天黄山带来的震撼,比日月更辉耀,那些美丽的光影和色彩,总在无穷的变动不居之中。大概好看的颜色和好听的声音都含有水样的风情。记得过三崃时,晨昏的水光山色,或青绿或浅绛,尽在雨气氤氲中。「欸乃一声山水绿」,连飞鸟的鸣叫声都是一点一滴的,令人心神摇曳。动人的女子,声音更是水做的,蒋月泉唱「杜十娘」:「那十娘偶尔把清歌发,呖呖莺声倒别有腔。」那么清润水灵,人间哪得几回闻?最后竟投身在了水中,彻底清净了。

风雨声中,更适合看书,画画,写字。文字、宣纸和笔墨都在雨天有了灵性,常有出其不意的表现。或许因为在雨声中,心神特别清明安宁的缘故,如鱼得水。雨声中也适合听着曲子怀人。多年前在冷雨夜听黄家驹的<冷雨夜>:「为了找往日,寻温馨的往日,消失了……」那种冰凉的心情至今犹记。又说唐明皇在梦中与杨贵妃相见,却被梧桐雨惊醒,往事扑面而来。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更怎禁得美人「梨花带雨」,倍足可怜。在兰心听蔡正仁的<闻铃>,「一点一滴又一声,点点一滴又一声」,直唱得满城风雨,台上台下都断了肝肠。

朋友章明前些天从邯郸寄我<八声甘州>:「对峨眉、殷殷理焦桐,隔江问前尘。浮萍断梗,青泥白渚,袅袅落纤云。远眺一江如练,何处可栖身?碧水东流去,不尽青春。莫道花开未会,奈秋山有梦,红树无垠。念杜陵人远,甚日又逢君?擫西风吹笛,蒹葭照水,却是伊人。江天外,兰桡又举,指向昆仑。」我在家乡,正逢雨夜,故人千里,一一到得眉尖,便在手机上和成了:「算如今、诗酒更年华,一一在空尘。须臾对面,顷时离别,眼底着片云。朝暮昏昏如睡,无计唤此身。夜半灯前雨,细数青春。已是伤秋怕暑,奈前生有梦,往事无垠。过车声马迹,客路似逢君。待黄莺啼破,酴釄绽遍,不见斯人。行千里,归途俱忘,何处昆仑?」
---

有兔爰爰,跨塘乘月,月生沧浪痕微。
<有兔爰爰>


本命年生日,章明写给我一首兔诗:「碗花河畔渡迷津,少日歌谣此日真。紫陌相逢如隔世,玉衡散去划前身。浑凝水月冰清气,呵就湖山草木茵。千岁风华千岁白,一杯早倒玉壶春。」诗中涉及一些与兔儿有关的典故。打破碗碗花儿,也叫兔儿草,估计是兔儿爱吃的。《春秋运斗枢》上说:「玉衡星散而为兔」,我并不太明白,但是皎洁的兔子与水月、星云总是有联系的。《抱朴子》又称,兔寿千岁满,五百则色白。

原来,古代的野生兔子多见灰褐色,白兔只是变异现象,极为稀少,一旦见到,就要载歌载舞地献给朝廷。我们今天看到的数量众多的白兔,是后来由地中海穴兔人工驯化繁殖而来。赤兔在古代更为少见,被视为「大瑞」,美好的愿望还延伸到了吕布的坐骑上,估计古代的赤兔大概和传说中的汗血宝马一样奇异吧。但赤兔确乎存在,生活在东非的灌木丛林中,毛色红褐。兔子眼睛的颜色与其皮毛是相关的,也就是黑兔的眼睛为黑色,灰兔眼睛为灰色,白兔的眼睛则是透明的,红眼睛是眼球内血液所反映的颜色。那么,真正的红眼兔儿该是赤兔吧。

无论白兔赤兔,因其很萌的形象,总是教人欢喜怜惜的。元代袁桷有一首有趣的《舟中杂咏》:「家奴拾枯草,走兔来相亲。生来不识兔,却立惊其神……」这个可爱的家奴,看到奔跑来亲近的小兔,犹如梦游仙境的爱丽丝看到三月兔一般,惊讶非常。他忘记了追逐,呆立而神往,正是人和兔子相看两不厌啊。同样美好的画面还有唐代诗人王建笔下的天子护兔:「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击,玉鞭遮到马蹄前。」这玉鞭一挡,更胜于击退千军万马啊。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