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饼干屋(增订新版)

梦中的饼干屋(增订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童话
  • 儿童文学
  • 绘本
  • 美食
  • 梦想
  • 想象力
  • 家庭
  • 成长
  • 温馨
  • 治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七○年代迄今,琦君的文章为不同世代的人喜欢,她唤起了人们心底的乡愁,「乡」指的是人类的原乡与变易不居的时光抗衡,用笔为流金岁月定格。她笔下的人物不论是着何种服装、操那一种口音,说的正是我们心里想说的话,表达一种爱的坚持,体现中国人共有的情怀,温暖而典雅,一次次感动不同的读者。
  
  《梦中的饼干屋》是琦君在「三度空间」浮游心情的写照,除了忆往怀旧,也写旅居生活,笔走不同时空。书中她怀念兄长,借童稚时期爱吃的「饼干」、梦想搭造的「饼干屋」,道出与哥哥分隔两地乃至诀别,饼干滋味因而不再香甜,淡淡悲思令人动容。写旅居生活的所见所闻,呈现与丈夫的相处片段,以及平凡事物里所蕴藏的温馨小事,在清浅有味的文字里,重拾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本书特色

  ★ 精选《万水千山师友情》与《泪珠与珍珠》二书篇章。
  ★ 特别刊载应凤凰评论专文,以及刘静娟纪念琦君文章。

作者简介

琦君(1917-2006)

  浙江永嘉人,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央大学、文化大学等校中文系教授。她五岁开始习字,精熟中国古典诗词,公认是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成功典型。她的为人温柔善良又保有赤子之心,文如其人,温润敦厚、悲天悯人。曾荣获文协文艺奖章、中山文艺奖,《鞋子告状》荣获新闻局优良图书金鼎奖,《此处有仙桃》荣获国家文艺奖。

  着有《水是故乡甜》、《橘子红了》、《三更有梦书当枕》、《青灯有味似儿时》、《泪珠与珍珠》、《万水千山师友情》等散文及小说、儿童文学等书四十多种,作品经常入选中学课本,多次为《读者文摘》中文版转载。并被译为美、韩、日文,极受海内外读者喜爱。

《星尘回响:失落文明的秘密》 ——一曲关于时间、记忆与宇宙深渊的史诗挽歌 引言:时间之沙的低语 在被遗忘的纪元深处,存在着一个超越人类理解范畴的文明——赛勒斯。他们并非由血肉构成,而是由纯粹的能量和复杂的数学结构所编织而成,如同宇宙画布上最精妙的几何图案。然而,如同所有璀璨的星辰终将熄灭,赛勒斯文明也神秘地消亡了,只留下散布在星系间的微弱回响和难以解读的遗迹。 《星尘回响:失落文明的秘密》并非一部简单的考古发现记录,它是一场深入存在本质的哲学追寻,一次穿越光年界限的意识探险。故事的主角,艾莉亚·文森特,一位沉迷于废弃空间站残骸中的“时间拾荒者”,意外捕获到一段来自遥远过去,频率极其稳定的信号。这段信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无线电波,而是一种近乎心灵感应的、由量子纠缠构成的“记忆碎片”。 第一部:熵的边缘 1. 漂泊的拾荒者与宇宙尘埃 艾莉亚的生活在银河系边缘的“寂静带”度过。她驾驶着一艘老旧但经过无数次改装的飞船“信标号”,专门搜集那些被主流文明抛弃或遗忘的高能残骸。她对赛勒斯文明的兴趣源于一种近乎偏执的好奇心:为什么一个在技术上领先人类数万年的文明,会突然、彻底地从宇宙记录中抹去? 在一次深入一个被称为“虚空之眼”的引力奇点边缘的作业中,信标号的传感器捕捉到了那段奇异的信号。它不包含任何可识别的语言或图像,只是一种纯粹的、高密度的信息流,冲击着艾莉亚的神经系统,带来了强烈的眩晕感和不属于她自身的遥远记忆片段——冰冷的金属光泽、无尽的星空、以及一种深刻的、关于“完整”的渴望。 2. 编码的语言与“共振体” 艾莉亚意识到,这段信号必须被“解码”,但传统算法完全无效。她求助于她在学术界最后的联系人——隐居在某颗气态巨行星冰层下的语言学家、符号学家卡尔·雷恩。卡尔坚信,宇宙中所有的复杂信息最终都归结为一种基础的、基于自然规律的数学结构。 两人发现,赛勒斯文明的通讯方式依赖于一种“共振态”。他们的信息并非存储在物理介质上,而是编码在空间自身的几何曲率中。要解读这些信息,必须制造一个能够与这些曲率产生精确“共振”的装置——“回响矩阵”。 在卡尔的地下实验室中,他们利用从残骸中回收的奇异物质——一种能够抵抗时间衰变的“惰性晶体”——制造了原型机。当矩阵启动时,艾莉亚第一次直面了赛勒斯文明的内部世界。她“看到”了他们如何感知宇宙:时间对他们而言是可塑的,空间是可折叠的,而“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持续的、自我修正的计算过程。 3. 第一次预警:完美的裂缝 通过矩阵,艾莉亚和卡尔接收到了赛勒斯文明消亡前夕的记录。那不是一场战争,不是资源枯竭,而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所带来的内在崩塌。 赛勒斯人试图构建一个完全没有随机性和熵增的宇宙模型,一个永恒静止的、绝对有序的系统。他们将自己的意识上传到一个被称为“至高节点”的中央处理器中,期望实现永恒的意识聚合。然而,记录显示,当所有变量都被固定,当所有的不确定性被消除后,时间本身失去了意义,系统的迭代停止了。他们没有死亡,而是陷入了一种永恒的“静止状态”——一种比死亡更彻底的虚无。 艾莉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她所追寻的终极知识,可能指向宇宙的终极陷阱。 第二部:记忆的悖论与维度之锚 4. 追逐“观测者” 艾莉亚在信号中发现了一个异常的“噪点”,一个无法被赛勒斯完美几何结构同化的干扰源。他们将其命名为“观测者”——一个在赛勒斯文明的最后时刻仍在尝试沟通的外来实体。 观测者的信息极其微弱,似乎是在试图警告赛勒斯人,或者更糟,是在试图拯救他们免于自我构建的完美囚笼。这段信号指引艾莉亚前往银河系核心附近一个被引力扭曲得极其严重的不稳定星系团——“织网区”。 5. 维度锚点与旧日盟约 在织网区,艾莉亚找到了一艘被时间流撕裂的赛勒斯先驱舰。舰船的主体结构已经分解为基本粒子,但核心的动力源仍然在微弱地脉动。在这里,她发现了赛勒斯人与另一个古老种族——生活在更高维度,以纯粹的形而上学存在的“织网者”——签订的“维度锚定契约”。 这个契约旨在确保,无论赛勒斯文明选择怎样的存在路径,他们的一部分意识(或者说,他们的“随机性”)将永远锚定在低维度的现实中,作为宇宙多样性的保护伞。然而,赛勒斯人最终否决了这个契约,选择将自己完全“上传”,导致锚点松动。 艾莉亚意识到,观测者的信息,正是织网者发出的最后求援信号,试图阻止赛勒斯人自我抹除。 6. 唤醒与抉择 在动力源的核心,艾莉亚不仅找到了观测者的完整信息,还发现了一个被称为“创世核心”的装置。这个装置是赛勒斯文明用来启动“至高节点”的钥匙,但现在它被设计成一个应急开关——如果核心被激活,它能将所有陷入静止状态的赛勒斯意识,强行拉回至随机、混乱但“活着”的现实维度中。 然而,唤醒如此庞大的、基于纯粹逻辑的意识体会对当前宇宙的结构造成不可预估的冲击。卡尔警告她,这无异于在现实结构中制造一场“信息海啸”,可能会导致人类文明瞬间崩溃,被更高级的、尚未理解的逻辑重构。 第三部:存在的重量 7. 熵的挽歌与自由的代价 艾莉亚站在创世核心前,面对着两种可能的未来:要么让赛勒斯文明永远沉睡,维持宇宙现状的脆弱平衡;要么冒险唤醒他们,以期他们能分享对抗终极虚无的智慧,但代价可能是人类文明的湮灭。 她回想起赛勒斯文明在记录中展现的完美逻辑,以及他们最终因缺乏随机性和变化而停止迭代的结局。她明白了,混乱、不确定性、甚至是痛苦,才是驱动生命和文明前进的真正燃料。 8. 最终的信号传输 艾莉亚没有选择激活创世核心。她选择了一种更为微妙、更具哲学意义的方式。她将观测者(织网者)的最后信息,与自己作为“时间拾荒者”的经历、人类文明的挣扎与希望,进行了一次复杂的混合编码。 她将这段混合信息,通过信标号的引擎,向着至高节点的静止区域发射。这不是强行唤醒,而是植入一颗“不确定性之种”。如果赛勒斯文明的逻辑结构中存在一丝缝隙,这颗种子或许能让他们在永恒的静止中,重新感受到“变化”的必要性。 结语:回响的意义 故事的尾声,艾莉亚离开了织网区,她没有获得关于赛勒斯技术的任何实际应用,也没有带来任何可以炫耀的宝藏。她只是带回了一份深刻的认识:宇宙最伟大的敌人不是黑暗或毁灭,而是绝对的、无菌的完美。 《星尘回响》在艾莉亚独自穿越星系时结束。她知道,她可能永远无法得知她的“信息之种”是否发芽,赛勒斯文明是否会苏醒。但她也明白了,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到达终点,而在于持续不断的、充满偶然性的旅程本身。她继续在时间中漂流,寻找下一个可以注入“不确定性”的角落,因为宇宙的生命力,恰恰存在于那些尚未被定义的、微小的、随机的“回响”之中。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辑一童稚情怀
 
琦君的有情世界003 新春的喜悦015 冬夏阳光018 万花筒021 字典的故事024 幼儿看戏027 电影与我030 伞之恋033 和妈妈同生肖038 妈妈的小脚040 粽子里的乡愁042 敏感的童心046 万水千山师友情049 梦中的饼干屋059 关公借钱063 妈妈罚我跪066 秋花远比春花净070 幽默笑话072 母亲的菩提树075 我的佛缘077 我爱纸盒084 奶奶的洋娃娃088 双料冠军094 爷爷的味儿097 喝过净水的孩子100 和老师讲禅话103 别针风波105 中个女状元110 

辑二此心春长满 
愿天下眷属都是有情人115 轻松的车祸118 「芬芳」的厄运122 世间灯125 学画的故事128 窗前小鸟131 最后的旅程134 老当益壮136 第一枝春花139 念蟋蟀142 十步芳草144 若要足时今已足146 六十分149 小茶匙152 第一155 老师不要哭157 「劳健险啊!」160 灵犀一点163 电脑与人脑166 梯169 「你看到过我吗?」172 母爱无边176 泪珠与珍珠179 瞬息人生183 盼雪心情187 暖垫190 好鸟归来192 一点领悟197 此心春长满200 放走一只小飞虫203 生活随感207 环保的联想215 两个小女孩222 妈咪,我爱你225 飘雪的春天229 电脑与烦恼234 似海师恩239

辑三文人与书生 
文人与书生247 恩师的诲谕250 读诗的联想252 中年读书255 悲剧与惨剧258 眼高手也高261 四十年来的写作264 旧书新义271 我写作的信念275 乡土情怀280
 
特载
城楼上高挂红纱灯──琦君与林海音应凤凰
永恆的温柔──怀念琦君刘静娟
琦君作品目录一览表
琦君及着作得奖记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粽子里的乡愁〉

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粽子香了。 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沖,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硷。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硷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沖灰汤呢?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是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的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揹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们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样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有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么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分。」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那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生活在台湾的读者来说,我们对“家”的概念,往往有着特别的理解。这里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社区的联系紧密,邻里之间常常互相照应。我猜想,《梦中的饼干屋》的故事,或许也描绘了这样一种温暖的社群关系,一群人在一个特别的地方,彼此扶持,共同成长。无论是关于亲情的羁绊,友情的珍贵,还是爱情的萌芽,我都希望能在书中看到这些真挚的情感流动。一个能够触动人心的故事,最终一定离不开对情感的深刻描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那种久违的温暖和归属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

评分

在选择读物的时候,我常常会被那些带有“增订新版”字样的书籍所吸引。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比旧版更新,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作者对作品的持续投入和打磨,也可能意味着其中包含了作者新的思考和感悟。对于《梦中的饼干屋(增订新版)》来说,我很好奇,在这“增订”的部分,作者究竟增加了哪些内容?是更丰富的故事线索,是更深刻的人物刻画,还是更多令人惊喜的细节?一个作者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完善自己的作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读者的尊重。我希望这次的“增订”能够让原本就精彩的故事更加丰满,更加引人入胜,给我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唤起童年回忆的故事特别敏感。《梦中的饼干屋》这个名字,就瞬间将我拉回了小时候。那时候,我们物质条件或许不像现在这么富裕,但精神上的满足感却很强。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听大人讲故事,那些纯真的年代,充满了无限的欢乐。《梦中的饼干屋》是否会描绘出这样一种童年的纯粹和美好?是否会触动我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童年记忆?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捕捉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童年片段,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也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纪,重温那些美好的时光。

评分

这本书,老早就耳闻它的名字了,但一直没能有机会翻开。这次终于下定决心,趁着有空,把它从书架上请了下来。一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不是指书的重量,而是那种厚实的纸质和精美的装帧,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本认真制作的书。封面那个梦幻的饼干屋,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既有童话的色彩,又不失一丝温馨的怀旧感,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里面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我一直对这种带有奇幻色彩,又贴近生活的故事特别有感觉,总觉得能从中找到一些共鸣,或者是一种逃离现实的慰藉。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不是文字,而是一幅细致的手绘插图,笔触细腻,色彩柔和,仿佛真的能闻到空气中飘散的香甜烘焙味。这种细节的处理,真的非常打动我,感觉作者是在用心地与读者沟通,而不是敷衍了事。我期待它能带给我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让我沉浸其中,暂时忘却眼前的烦恼。

评分

作为一名对阅读品质有一定要求的读者,我对书籍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有着很高的标准。我希望《梦中的饼干屋(增订新版)》能够给我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能够轻松地投入到故事中,并且愿意一口气读完。这不仅仅取决于情节的吸引力,还包括作者的文字功底。我期待作者能够运用优美流畅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场景和人物,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此外,我对“增订”的部分也充满好奇,希望能看到作者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精进,让故事更加圆润,更加耐人寻味。

评分

有时候,一本能够改变我们看世界的角度的书,比任何物质上的满足都来得珍贵。《梦中的饼干屋(增订新版)》这个名字,虽然听起来很童话,但我相信,它的背后一定蕴含着更深刻的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启发,让我重新认识生活,认识自己。也许,它会让我更加关注身边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通过这个“饼干屋”的故事,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生活态度,让我在读完之后,能够带着更饱满的热情,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评分

我一直是个相信“魔法”的人,不是那种哈利波特的魔法,而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奇迹般的巧合,以及那些看似不可能却最终发生的温暖故事。《梦中的饼干屋》这个名字,就给我一种“魔法屋”的联想。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在那里,一切皆有可能。也许,饼干屋本身就拥有某种神奇的力量,能够实现人们的愿望,或者引领人们走向人生的新篇章。我特别喜欢那种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藏玄机的故事,它能激发我对生活的好奇心,让我相信,在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美好。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书,就像是一位能够与你心灵对话的朋友。《梦中的饼干屋(增订新版)》这个书名,给我一种宁静而治愈的感觉。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一些能让我反思人生、领悟道理的片段。也许是关于勇气、成长、梦想,又或者是关于如何面对失去和挑战。我不太喜欢那种过于说教的文字,我更倾向于通过故事的起伏和人物的经历,来引导我进行思考。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非常自然、贴切的方式,将这些人生智慧融入到故事之中,让我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好像也经历了一番,并且有所收获。

评分

作为一个对美食有着莫名执念的读者,我一看到“饼干屋”这个名字,脑海里就自动浮现出各种香甜酥脆的饼干画面。我想象着,这本书里会不会有关于制作饼干的描写?是不是会有那些让人垂涎欲滴的烘焙场景?即使故事本身不完全围绕着饼干展开,我也希望作者能巧妙地将这种美味的元素融入其中,成为故事的催化剂,或是象征着某种美好的事物。美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它承载着情感,连接着记忆。每一次烘焙,都可能是对家人的爱,对生活的热情。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用文字唤醒我的味蕾,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香气的空间,感受那种烘焙带来的幸福感。我甚至开始在想,读完这本书,会不会也激起我亲手制作饼干的冲动呢?

评分

我对《梦中的饼干屋(增订新版)》的期待,更多的是源于它带给人的那种“家的感觉”。从小到大,我经历过许多搬家,住过不同的房子,但印象最深刻的,始终是小时候和家人一起住的老房子,那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回忆。而“饼干屋”这个名字,天然就带着一种温暖、甜蜜、安全的意象。我猜测,这本书的故事,或许是关于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寻找心灵的归属,如何在现实与想象之间找到平衡。台湾的社会节奏也很快,大家都在努力打拼,有时候会觉得有点累。读一本这样的书,就像是给自己放个假,暂时从现实的压力中抽离出来,去到一个美好的地方,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和力量。我希望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那些发生在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被治愈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