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全在吾人日常生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礼」的表现。师尊曰:「道在日常,道在自身。」又曰:「道无形无相,唯人显道。」天道之尊贵、明师一指之殊胜,唯赖白阳弟子在日常生活的落实中,方能具体而微的展现,因此,道场的各种教育,包括礼仪应对、伦理纲纪及道务运作等的经验传承,都关系到道言、道貌、道行之气质及内涵,甚至超生了死的大事,亦可从此处着手,道场教育若能完善,便能臻此境界。
纵观道的传承,从单一法门到如今多元化的因材施教,可见环境、人心转变之迅速,迫使法门的层出不穷;但法虽不一,却须殊途同归,否则将背离道之宗旨、导致乱象!静思,道务为何会不能宏展?为何数十年的修办,执着依旧、习性难根除?一定是道场的教育出了问题,也就是佛规礼节松散、理念不通达、牺牲奉献减弱、志节愿立没有了!倘若上下之间显不出「道的尊贵」,如何庄严我白阳修士内在之道场、摄受教化及启迪众生呢?
道尊,德要贵,才能显出道场与一般社会不同之处;德要贵,更有赖于道场的礼仪素养,诸如:承上启下、尊师重道、应对进退、操办须知、教育方针、道场礼仪等,这些基础理念健全了,上行下效,才能一道同风,造就良好示范,道风道范于斯兴焉。
敝社于六年前,即欲构思此书,基于出书人力有限,迟迟未能定案,直到今年增加人手,才腾出时间,着力此书;唯一希望的是,能将白阳道场的修办精神理念及经验智慧,在前贤大德的经验指导下,蒐集最完整的资料。
本书以师尊所钦订的「暂定佛规礼节」为依据,涵盖了白阳道场通用性的各种佛规礼节,不论法会、研究班、五年进修课程、办道、请坛、献供、渡人成全人注意事项、各种愿文表文意涵、道场各种应对进退礼节,及道场伦理纲纪、三清四正、各种天职注意事项、道务的运作及技巧……等等,集合了前辈们多年修办道的实务经验,及多位点传师的慈悲指导,并参照各组线道场适用之各种办道方式,依类别分作几辑,再细分大纲,作理念及实务上的阐述,尽量提供佛规礼节及办道实务上完整的内容,若有未尽之处,尚请诸位前贤大德不吝指教。
白阳道场天职
◆点传师的认识∕18
◆坛主的认识∕24
◆讲师的认识∕36
◆办事人员的认识∕47
◆引保师的认识∕55
十五条佛规的细节与实例
◆尊敬仙佛∕66
◆遵前提后∕73
◆斋庄中正∕81
◆循规蹈矩∕88
◆责任负起∕101
◆重圣轻凡∕109
◆谦恭和蔼∕113
◆勿弃圣训∕118
◆莫弃圣训∕122
◆手续必清∕125
◆出告反面∕129
◆不乱系统∕133
◆爱惜公物∕139
◆活泼应事∕146
◆谨言慎行∕151
我最近开始对佛教的寺院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直想深入了解寺院内部的运作和规矩。这本书的名字《佛规礼节实务[四]:伦理纲纪.承上启下》似乎非常契合我的需求。尤其是“伦理纲纪”这个词,听起来就包含了许多关于如何在群体中保持和谐、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这些都是我在寺院生活中需要学习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寺院的日常生活作息、共修的仪轨、以及居士在寺院的礼仪规范等等。另外,“承上启下”这个部分也让我感到非常好奇,它暗示了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简单的规则罗列,而是探讨了佛门规矩在历史传承中的演变,以及如何将这些规矩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融入寺院环境,如何与僧众和护法居士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自身的修行来体现佛法的精神。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处理寺院内部矛盾、如何正确看待和执行佛门规矩的指导,那将对我意义非凡。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理解和实践佛教在家居士的修行之道。这本书的标题《佛规礼节实务[四]:伦理纲纪.承上启下》恰好吸引了我。我一直觉得,虽然佛法深邃,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在与他人相处、在社会中扮演角色时,佛教的智慧如何体现出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伦理纲纪”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佛教对个人品德、社会责任的要求,而“承上启下”则暗示了这本书会关注佛教传统的传承以及如何将佛法融入现代生活,这正是我所追求的。我非常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在家居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清净心,如何与家人、朋友、同事建立和谐的关系,如何处理工作中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佛法的精神来化解生活中的烦恼。这本书的“实务”二字,让我相信它会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我期待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佛教戒律的指导,以及如何将佛教的慈悲和智慧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评分这本《佛规礼节实务[四]:伦理纲纪.承上启下》的标题,光是看名字就让我觉得沉甸甸的。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指导我修行中实际操作的佛法书籍,市面上很多书讲理论讲得很深,但落实到具体怎么做,总觉得有些模糊。这本书的副标题“伦理纲纪.承上启下”让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所需要的吗?“伦理纲纪”听起来就涉及到佛门内部的规矩、为人处世的原则,这对于身处佛教团体中的我来说至关重要,避免了因为不了解规矩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摩擦。“承上启下”更是点睛之笔,这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会讲解基础的佛门规矩,还会探讨如何将佛法智慧代代相传,如何与时俱进地实践佛法,这是一种传承和发展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的视野很开阔,不是死板的教条,而是有生命力的指引。我特别希望书中能详细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佛陀的教诲,比如如何与常住大众和睦相处,如何尊重长辈师兄,如何尽职尽责地承担自己的工作,这些都是我修行路上常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是一些实用的方法论,我相信会对我的修行有莫大的助益。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在我迷茫的修行路上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和方法。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佛教的戒律和规矩听起来有点距离感,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刚刚开始接触佛教的人来说。但《佛规礼节实务[四]:伦理纲纪.承上启下》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实务”和“礼节”这两个词,让我觉得它会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书。我渴望了解的不是高深的佛理,而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在佛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出符合佛教教义的行为规范。特别是“伦理纲纪”,这让我联想到很多关于佛教徒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比如慈悲、智慧、诚实、守信等等,这些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的。同时,“承上启下”也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还会引导我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在传承佛陀教诲的同时,又能够以一种符合时代的方式去解读和实践。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关于如何在寺院中与僧侣、常住人员互动交流的指南,以及一些关于如何处理个人情绪、克服修行中的障碍的具体方法。如果能有一些经典的公案或者历史上的修行典范的例子来佐证,那就更好了。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佛规礼节实务[四]:伦理纲纪.承上启下》给我的感觉是,它是一本真正能够指导实际行动的书籍。我一直对佛教的僧团生活和寺院管理非常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相关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笼统,难以找到具体的实践指导。这本书的“实务”二字,恰恰是我所看重的。我特别想知道,在寺院这个特殊的社区里,如何才能做到“伦理纲纪”的规范。这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责任、义务,以及如何在这种关系中保持和谐与尊重。而“承上启下”这个概念,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会关注当下,还会着眼于未来,它可能在探讨如何将佛教的优良传统得以延续,同时又不失其在当代的生命力。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寺院内部管理的一些原则,比如僧众之间的互助机制,以及如何处理信徒与寺院之间的关系。此外,关于如何在寺院中承担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并从中获得修行上的提升,也是我非常想了解的内容。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佛教在现实生活中的运作模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