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全在吾人日常生活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礼」的表现。师尊曰:「道在日常,道在自身。」又曰:「道无形无相,唯人显道。」天道之尊贵、明师一指之殊胜,唯赖白阳弟子在日常生活的落实中,方能具体而微的展现,因此,道场的各种教育,包括礼仪应对、伦理纲纪及道务运作等的经验传承,都关系到道言、道貌、道行之气质及内涵,甚至超生了死的大事,亦可从此处着手,道场教育若能完善,便能臻此境界。
纵观道的传承,从单一法门到如今多元化的因材施教,可见环境、人心转变之迅速,迫使法门的层出不穷;但法虽不一,却须殊途同归,否则将背离道之宗旨、导致乱象!静思,道务为何会不能宏展?为何数十年的修办,执着依旧、习性难根除?一定是道场的教育出了问题,也就是佛规礼节松散、理念不通达、牺牲奉献减弱、志节愿立没有了!倘若上下之间显不出「道的尊贵」,如何庄严我白阳修士内在之道场、摄受教化及启迪众生呢?
道尊,德要贵,才能显出道场与一般社会不同之处;德要贵,更有赖于道场的礼仪素养,诸如:承上启下、尊师重道、应对进退、操办须知、教育方针、道场礼仪等,这些基础理念健全了,上行下效,才能一道同风,造就良好示范,道风道范于斯兴焉。
敝社于六年前,即欲构思此书,基于出书人力有限,迟迟未能定案,直到今年增加人手,才腾出时间,着力此书;唯一希望的是,能将白阳道场的修办精神理念及经验智慧,在前贤大德的经验指导下,蒐集最完整的资料。
本书以师尊所钦订的「暂定佛规礼节」为依据,涵盖了白阳道场通用性的各种佛规礼节,不论法会、研究班、五年进修课程、办道、请坛、献供、渡人成全人注意事项、各种愿文表文意涵、道场各种应对进退礼节,及道场伦理纲纪、三清四正、各种天职注意事项、道务的运作及技巧……等等,集合了前辈们多年修办道的实务经验,及多位点传师的慈悲指导,并参照各组线道场适用之各种办道方式,依类别分作几辑,再细分大纲,作理念及实务上的阐述,尽量提供佛规礼节及办道实务上完整的内容,若有未尽之处,尚请诸位前贤大德不吝指教。
操持的艺术
◆操持应有理念∕12
◆操持必备条件∕14
◆操持工作内容∕17
◆操持的型态∕20
◆操持的种类∕22
◆操持的诀窍∕62
道务会议的运作
◆道务会议之目的∕82
◆会议计划之准备∕85
◆会议进行之礼节∕93
◆议程模式之说明∕98
◆主席角色之确认∕108
◆意见交流的方法∕112
◆获得结论的诀窍∕116
◆会议成功的要点∕118
◆会议缺失的检讨∕120
领导统御的艺术
◆领导之目的∕132
◆领导之原则∕136
◆领导之责任∕139
◆领导之忌讳∕141
◆道场领导人应有之素养∕144
◆道场领导人应有之特质∕150
◆如何才是好的领导人∕157
◆如何造就道场领导人∕162
我一直认为,佛教的魅力在于其深邃的哲学思想,但同时,我也常常感到,这些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落地与实践,是更具挑战性的部分。《佛规礼节实务[六]:道务运作经验》这个书名,恰好触及了我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如何将佛陀的教诲,转化为具体、有效的行动。我猜测,这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会深入到佛教社群或团体内部的实际运作之中,去探讨那些关乎日常管理的规则、仪轨以及人际互动的智慧。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具体地阐述“佛规礼节”在“道务运作”中的体现。例如,在一个寺院的日常管理中,从早课晚诵的秩序,到斋堂的用餐礼仪,再到对外接待的规范,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佛法精神。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是一些操作性的指导,来帮助读者理解并实践这些内容?我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恰当地运用佛法的智慧来处理问题,并且能够以一种庄重而不失灵活的方式,来推动佛教的弘扬与发展,让佛教的精神能够真正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评分这本《佛规礼节实务[六]:道务运作经验》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沉静而庄重的感觉,深色的背景搭配烫金的标题,散发出一种古老智慧的气息。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领我走进一个关于佛家规矩与礼仪的实际应用世界。一直以来,我对佛法中那些看似繁琐的仪轨和礼节总有一种既敬畏又好奇的心情,总觉得它们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人生道理,是通往内心平静与智慧的阶梯。然而,许多时候,我们往往只停留在对理论的理解,却难以将其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和实际的“道务运作”中。我特别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佛规礼节,转化为具体、可行、易于理解的操作指南的。它是否会提供一些生动的案例,展现信众在日常修行、寺院管理、乃至更广泛的社会互动中,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规矩?比如,在组织一场佛事活动时,如何从筹备到执行,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出佛法的慈悲与庄严?在与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时,又该如何用佛规礼节来化解矛盾、增进理解?这本书是否会打破一些传统认知的壁垒,用现代人的视角去解读这些古老的智慧,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希望能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指导,让佛法的智慧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是能够切实地在我的生活中“运作”起来,成为我为人处世的准则,让我的修行之路更加圆满。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更深入理解并实践佛教日常运作的书籍,偶然间看到了《佛规礼节实务[六]:道务运作经验》这个标题,它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虽然我对“道务运作”这个词可能理解得比较笼统,但结合“佛规礼节实务”来看,我猜测它可能是在探讨佛教社群或者寺庙内部,在组织管理、活动策划、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一些实际操作规程和行为规范。我尤其感兴趣的是,这本书会如何将佛教所倡导的慈悲、智慧、平等、戒律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具体的“运作”之中。毕竟,脱离了实际的运用,再好的理念也只是纸上谈兵。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才能更有效地组织和参与寺院的各项活动,如何处理好僧众之间、僧众与居士之间,乃至寺院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维持寺院清净庄严的氛围、如何妥善处理财务、如何开展弘法利生事业等方面的具体经验和建议?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能够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方法论”,帮助有志于佛法实践的人,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将佛法的精神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让佛法的光明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评分说实话,《佛规礼节实务[六]:道务运作经验》这个书名,让我对“运作”二字充满了好奇。我理解佛规礼节通常是关于修行人的行为规范,而“道务运作”似乎是在一个更广阔的领域,探讨如何在实际的佛教事务中,将这些规矩运用起来。这本书是不是像一本指南,教导我们如何在寺院管理、信众服务、乃至社会弘法等各个方面,将佛法的精神融入到具体的行动中?我设想,它可能会包含许多关于如何组织法会、如何处理信众的疑问、如何维护道场的清净庄严、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传播佛法等方面的经验。我尤其希望能从中看到一些关于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保持内心平静来应对各种挑战的具体方法。因为我总觉得,脱离了实际的“运作”,佛法就容易变得空洞。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启发,让我明白,佛法的智慧不只在经典里,更在于我们如何去“运作”它,让它在生活中绽放出光芒。
评分当我在书架上看到《佛规礼节实务[六]:道务运作经验》时,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这六卷的书名,似乎暗示着这是一个系列性的、深入的探讨。我特别好奇的是“道务运作”这一部分。在我理解中,佛教的“道”不仅仅是指修行之道,更可能包含了在现实世界中,如何以佛教的智慧和原则来处理各种事务。这本书会不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分享他/她在实际道场管理、信众引导、乃至化解矛盾冲突等方面的宝贵经验?我设想,其中或许会包含许多不易察觉却又至关重要的细节:例如,在集体共修时,如何通过恰当的礼仪来营造和谐的氛围;在对外交流时,如何展现佛教的包容与谦逊;在面对世俗的挑战时,又该如何保持内心的定静与智慧。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秘籍”,揭示那些让一个佛教组织或社群能够健康、有序、充满正能量地运作起来的“秘密”?我非常渴望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学习到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以佛法为导航,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充满积极的意义,并且能够对周围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