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00~2100 彩色版
本书跳脱一般旧式万年历模式,以清晰、简捷、实用为编排取向,彩色印刷条列一目了然好查又好用。
◆西元1900~2100年,比别人多50年
◆男女老幼皆能轻松快速查询与运用
◆特别加码教授八字命盘与基础历法
☆特别採用横阅方式编排彩色印刷,易于阅读查询。
☆年表直列就得「年、月、日」干支,快速准确绝不错置年、月干支。☆年表的页边直排列出「西元纪年、生肖、国历纪年」易于查阅所需纪年。
☆日光节约时间其月份为粗体并页下加註,以为区别易于判读。
☆农历「闰月」在其月份数字下加一横线,以为区别易于判读。
如何使用《归藏万年历》
《归藏万年历》的编排说明
(1)《归藏万年历》採用横阅方式编排,易于阅读查询。
(2)年表以「二十四节气」为一年週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3)年表的页边直排列出「西元纪年、生肖、国历纪年」易于查阅所需纪年。
(4)年表的编排按「年干支、月干支、节气、日期表、中气」顺序直列。
(5)年表直列就得「年、月、日」干支,快速准确绝不错置年、月干支。
(6)节气和中气按「国历日期、时、分、时辰」顺序标示。
(7)日期表按「国历月日、农历月日、日干支」顺序横列。
(8)日期表第一行为各月令的「节气日期」,易计算行运岁数。
(9)农历「闰月」在其月份数字下加一横线,以易区别判读。
(10)日光节约时间其月份为粗体并页下加註,以易区别判读。
使用《归藏万年历》快速定「八字」
横查出生年月日;直列年月日干支;五鼠遁日得时干;正好四柱共八字。
大运排列从月柱;行运岁数由日起;顺数到底再加一;逆数到顶是节气。
(1)根据出生者的「年、月、日」时间,由年表横向取得生日所属的「日干支」,向上直列得「月干支、年干支」,最后查「五鼠遁日起时表」取得「时干」。
(2)大运排列从「月柱」干支,阳男阴女「顺排」、阴男阳女「逆排」六十甲子。
(3)行运岁数由「生日」起算,阳男阴女「顺数」、阴男阳女「逆数」至节气日。
(4)简易大运行运岁数换算:三天为一年、一天为四月、一时辰为十日。
作者简介
施贺日
受教于红凤鸟老师,精勤研习「历法、易经、五行」。
八字论命,是以一个人出生时间的「年、月、日、时」,转换成用「天干地支」表示的「四柱八字」,是论命最重要的一个依据。
这本万年历可「简单、快速、准确」的提供论命者一组正确的「四柱八字」干支,实为一本最有价值的万年历工具书,分享给对「五行八字命学」有兴趣的朋友。
关于《归藏万年历》
时间就是力量,最基础就是最重要的。
命理学以「生辰时间」为论命最重要的一个依据,本书《归藏万年历》的编写,提供论命者一个正确的论命时间依据。
《归藏万年历》起自西元一九○○年迄至西元二一○○年,共二百零一年。历法採「干支纪年」法,以「立春寅月」为岁始,以「节气」为月令,循环记载国历和农历的「年、月、日」干支。
「节气」时间以「中原时区标准时、东经一百二十度经线」为准,採「定气法」推算。「节气」的日期和时间标示于日期表的上方,「中气」则标示于下方。节气和中气的日期以「国历」标示,并详列「时、分、时辰」时间。时间以「分」为最小单位,秒数舍弃不进位,以防止实未到时,却因进秒位而错置节气时间。查阅时只要使用「五鼠遁日起时表」取得「时干」后,就可轻易准确的排出「四柱八字」干支。
《归藏万年历》之编写,以「中央气象局天文站」及「台北市立天文科学教育馆」发行之天文日历为标准,并参考引用诸多先贤、专家之观念与资料,谨在此表达致敬及感谢。
《归藏万年历》有别于一般万年历,採用横阅方式编排,易于阅读查询。记载年表实有「二百零一年、四千八百二十四节气、七万三千四百一十三日」,纪历详实精确。可简易快速地提供论命者一组正确的「四柱八字」干支,实为一本最有价值的万年历工具书。
施 贺 日
这本《万年历一本通》,说实话,一开始吸引我的只是它朴实无华的封面和那个听起来有点“土”的名字。我本身是个不太爱赶时髦的人,对于那些花里胡哨、包装过度的书总有些戒备。但这次,我真是碰上了一本“宝藏”。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完的快餐读物,也不是那种故弄玄虚、佶屈聱牙的学术专著。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那些愿意倾听他故事的人。我拿到书的那天,正好是农历的初一,我鬼使神差地翻开它,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书里讲的东西,虽然看似琐碎,但却蕴含着古人对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深刻洞察。我发现,那些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节气、节日,背后都有着如此精妙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比如,我一直对“立春”这个节气感到好奇,为什么它标志着一年的开始?翻开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原来这与农耕文明紧密相关,是古人根据土壤解冻、万物复苏的时机来确定的。这种知识,不是从课本上能轻易获得的,它带着一种历史的温度,一种人文的关怀。而且,它的叙述方式也非常有意思,不是干巴巴的罗列,而是穿插着不少有趣的典故和传说,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
评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新奇的概念和理论所吸引,但却常常忽略了那些流传千年的智慧。《万年历一本通》就像一股清流,让我回归到最朴素、最根本的时间哲学。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对日历的理解,更是对生命节奏的感悟。它让我明白,时间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的,是周期性的。每一个节气,每一个月份,都有它独特的韵味和意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冬至”的阐述,它不仅是一年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更是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预示着新一轮的生机即将到来。这种视角,让我对人生的起伏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珍视生命中的每一个“阳气渐生”的时刻。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时间的迷雾,去感受自然的脉搏,去聆听生命的旋律。它让我觉得,了解万年历,不仅仅是了解日子,更是了解自己,了解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宇宙。
评分当我拿起《万年历一本通》时,我内心其实是带着一种怀疑的。毕竟,“万年历”这个词,在我脑海里充其量只是一个计算日子、查黄历的工具,我不太相信它能有什么深度。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书,更像是一部关于时间、关于生命、关于宇宙的哲学笔记。我特别喜欢它在解读每个节气时的角度,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这个节气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是这样”。比如,它提到“清明”这个节气,不仅仅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更是大地回暖,万物生长,充满生机的象征。书中对“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这四季的农事安排,以及与之相关的天文现象、物候变化,都描绘得栩栩如生。我甚至能想象出古人在田间劳作的场景,感受到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时间的流逝,不再是匆匆而过,而是充满了节奏和意义。它让我明白,每一个日子,每一个时刻,都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承载着生命的轮回。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万年历一本通》纯粹是因为家里有个长辈一直念叨着想找一本靠谱的万年历,而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正宗”,就想着买回来送给他。结果,等书到了,我自己先忍不住翻了翻。我发现,这哪里是给长辈随便看看的书啊!它简直是一部隐藏的古代生活百科全书。书里面讲到的一些习俗,比如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中秋节为什么赏月,背后都有着非常详尽的解释,而且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说法,而是有理有据,引经据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七夕”的描写,它不仅仅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浪漫传说,更包含了古人对星辰运行的观测和节气的划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古代社会,看到了人们是如何根据自然的变化来安排生活,是如何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乐趣和意义的。它让我觉得,原来我们现在所过的一年四季,并非是随机的,而是有着深刻的规律和历史的传承。
评分我一直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那些古籍要么晦涩难懂,要么零散不成体系。《万年历一本通》的出现,可以说是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它以一种非常亲切和易懂的方式,将历法、节气、天文、物候、民俗等诸多内容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尤其喜欢它对于“二十四节气”的解读,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个节气形成的原因,以及它对农业生产、人体健康、生活习俗的影响。比如,当读到“小满”时,我才了解到,原来“满”并非是灌浆饱满,而是指夏粮籽粒已小得饱满,这是一个微妙的区分,却体现了古人观察的细致入微。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古代诗词和谚语,这些文字如同明珠,点缀在知识的海洋中,让阅读的过程充满了惊喜。它让我觉得,传统文化并非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是融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传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