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九龍地區村落為描述對象,從清初的“遷海令”以至戰後因應香港政府的城市規劃而村落逐漸被清拆為止。講述瞭九龍村落及其氏族在經曆清廷遷界、英屬殖民地、日治、解放後內地居民湧入、港府拆村等時期後,日漸式微,甚至消逝。作者藉助文史檔案和口述曆史,再現村落族群的認祖歸宗、抵禦外敵、拜神祭祖和拆村安置等場景,還提到瞭族譜、祀田、祠堂、寨城、田契、民俗傳統等內容。
作者行文順暢且帶有靈活性,更重要的是“有情”。全書滲透著作者對九龍村落不斷被清拆的悲歌,正如作者在書末的最後一段話:“下一個拆村故事將會在新界開始。”本書雖是在講曆史,但仍帶齣近年來港人十分關注的議題:文物保育與城市發展之間如何取得平衡。
全書圖文並茂,既可視為近代以來九龍舊村的故事,也可作為作者張瑞威教授十多年來對九龍曆史研究的一次總結。
作者簡介
張瑞威
九龍齣生、長大,香港中文大學學士,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曆史係,主要教授清史和世界貨幣史。研究課題雖廣泛,但主要仍圍繞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於斯、長於斯,作者一直對九龍曆史情有獨鍾。除瞭見證其曆史轉變外,更自1997年起,積極投入田野調查和文獻研究中。整整十五年,作者在鯉魚門、茶果嶺、牛池灣、竹園、大磡、衙前圍等舊村進行瞭大量的訪談。
代錶作有〈鯉魚門的曆史、古蹟與傳說〉、〈宗族的聯閤與分裂:竹園蒲崗林氏編修族譜原因探微〉、《黃大仙區風物誌》(與遊子安、蔔永堅閤編)、〈九龍衙前圍村吳氏祖先的追尋〉、〈九龍十三鄉專輯〉(與蕭國健閤編)等。本書的編寫,是作者多年以來的心願,也是他的九龍曆史研究的一次總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