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反叛者:王若望

独一无二的反叛者:王若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传记
  • 历史
  • 人物
  • 宗教
  • 文化
  • 中国近代史
  • 传记文学
  • 王若望
  • 基督教
  • 反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王若望说:「当年张志新为了坚持真理,公然反对毛泽东,被割断喉管送往刑场,我也准备好一根喉管,没啥可怕的!」

  一个国家,总要有人勇敢地说出真相。
  
  早在跟共产党闹革命时,王若望就曾因批评领导,险些丧命;毛泽东时代,他被扣上右派和现行反革命的帽子,蹲牛棚,坐牢,进「五七干校」;邓小平时代,他被按上资产阶级自由化与六四运动黑手的罪名,受监视居住,再度坐牢候审;江泽民时代,他是异见分子、敌对势力,为此流放海外,不得回国,客死异乡。中国知名异议人士刘宾雁,以「国宝」二字表达王若望在中国的地位:「从中国人民争自由,争解放,改变和改善自己命运的意义上说,王若望所做的贡献在中国找不到第二个。」
  
  这是一本让王若望遗孀羊子流泪的纪实传记:「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流了一次又一次泪。作者将王若望写细了,写全了,写活了,写得有血有肉了,写得平凡又伟大了。」──羊子

本书特色

  本书完整呈现中国民主运动知名人士王若望的一生,「作者将王若望写细了,写全了,写活了,写得有血有肉了,写得平凡又伟大了。」

作者简介

喻智官

  1955年生于中国上海。1988年赴日本留学,选修日本文学,日本国学院大学日本文学专业研究生肄业。

  1982年起兼事文学写作,着有长篇小说《福民公寓》及中、短篇小说、散文等作品,于网路上的「王若望纪念馆」主持编辑王若望全集。1996年移居爱尔兰至今。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代序】安息吧,在天国的老伴!∕羊子
【自序】「独一无二」解

第一章 人生的峰巅和深渊
第二章 在共产党这条船上浮沉
第三章 从一九八七「一一五」到一九八九「六四」
第四章 白发在血色中傲立
第五章 第三次牢狱之灾
第六章 爱情是一种永久的信仰
第七章 别了,我爱的中国
第八章 最后的战斗
第九章 他幸福地死去

【跋】一个伟大的战士

【附录】
人杰鬼雄王若望
羊子未了的心愿
开除王若望党籍的「罗生门」
王若望年谱

图书序言

代序 

安息吧,在天国的老伴!--写在先夫若望逝世十周年】*羊子

  不堪回首的十年
  
  光阴荏苒,先夫若望离我远去整整十年了,回首过去十年的寡居生活,我感慨万端。
  
  有时,我觉得这十年很短,十年前的事就像发生在每个昨天。当我经过附近的居民运动场,眼前总是晃过若望在那里打网球的身影;当我去图书馆看杂志,我常错觉若望在书架前寻找图书;当我偶然去中国餐馆小吃,我以为若望还在身后,会习惯性地点他喜欢吃的菜蔬;当我开车经过ELMHURST医院,我会下意识地想往里拐,以为若望还躺在里面等着我去接……
  
  直到后面的汽车按喇叭催促,我才惊醒,若望走了,已经走了十年。
  
  有时,我又觉得十年太长,长得我想早点去会若望。因为二十年前在中国一度显现的民主曙光不见了,若望为之奋斗一生的自由人权离中国更远了。与此相反,若望至死反抗的中共独裁专制好像愈来愈强大了,中共携持所谓经济奇蹟,财大气粗,无视西方民主国家的压力,更加兇残地镇压国内的异议人士,中共官僚集团的腐败更加肆无忌惮,中国社会因之道德沦丧良知无存,各行各业各奔「钱」程,医生、教师等知识分子也唯钱是问,底层的维权民众得不到应有的支持,高智晟等抗暴英雄孤军作战,陷于生死未卜的境地,遭受的非人折磨甚于当年的若望。
  
  十年前,我以为不久的将来,我就可以带着王若望的骨灰回家了。谁知,前年,我的回国签证遭到中共领事馆的拒绝。我不解,强大的中共怎么又这么虚弱,竟然害怕一个对他们毫无威胁的老妪?
  
  但中共尽管内里虚空「中干」,行事依然蛮横「外强」,他们大权在握,堵住国门,谁能进出,谁不能进出都由他们把持。
  
  我只能望洋兴叹,看来通向民主中国的路途遥遥无期,我带若望回国的期望尚没尽头,在天国的若望一定也在为中国的现状忧愤,为苦难的中国劳苦大众悲鸣,为我的无奈无力沮丧。

  有人要写《王若望传》
  
  这些年,我就是在这种懊丧和苦恼中生活。我想,在这般世态人情下,若望渐渐被人遗忘也再正常不过了。
  
  去年,若望逝世九周年的时候,旅居爱尔兰的作家喻智官来电慰问,郑重地说,他酝酿了很久,决定写一部《王若望传》,问我是否同意?

  作为若望未亡人,我何尝不想有人写一本关于他的书,记录他一生走过的路。虽然若望不是伟人,但为了自己祖国的自由民主,为了他深爱的百姓过上幸福日子,他战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写下若望的坎坷人生,给他所处的时代留下一个身影,也让年轻人了解他的奋斗经历,继承他未竟的自由民主事业,应该说是一件有意义的好事。
  
  但面对如此严酷的现实,我明白自己的愿望过于奢侈,甚至可以说是非分之想,在这样的时代,在这样世风下,谁愿意为「过时」的若望做吃力不讨好的「傻事」?现在,喻智官自告奋勇,出乎我的意料,超出我的期待,我只有感激,哪里会否定?

  不过,高兴过后是隐隐地疑问,凭喻智官对若望的了解程度,能够写出一本记录真实若望一生的传记吗?说起来,若望和喻智官有过交往。大约是上世纪八五年的事,若望去参加上海一家杂志的笔会,我也陪伴同往,喻智官也是受邀的作者,我们一起相处了五天。事后,他在我记忆中只有一个模煳的印象,直到若望故世,他写文章纪念,我和他才重续前缘。
  
  喻智官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谦虚地提醒我,「尽管我构思了很久,但真的动笔也没十分把握,万一写不下去完不成你不要失望。」
  
  他这样一说,我心想,如真那样,失望难免,遗憾更多,但他为光大若望的精神尽了心力,这份诚意和心愿我领了,我也满足了,唯一过意不去的是,白白浪费了他的精力,我知道,他负责一家中医诊所的工作。
  
  此后,他在爱尔兰日夜赶写,我在遥远的美国为他悬着心。他在写作中不放过任何细节,每遇问题就打电话来核实查询,他的严谨和慎重使我感动,有时看看表,爱尔兰那边已经是深夜了,看着他孜孜矻矻的爬格子,我开始相信功夫应该不负有心人。

  《王若望传》超出我期望
  
  半年后,怀着等待某项大奖揭晓的心情,收到喻智官送来的十五万字的《王若望传》初稿。拜读全文,我的心放下了,作者不仅顺利完成了全书的写作,而且写得超出我期望的好。作者将王若望写细了,写全了,写活了,写得有血有肉了,写得平凡又伟大了。作者还原了若望的形象,书中的许多情景,我这个遗孀看了都感到既熟悉又新鲜,阅读时会觉得若望又回到了我的身边,读到细微处真情处我忍不住泪流满面。那些天里,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流了一次又一次泪。
  
  我忍不住去问作者,你怎么能够这么准确地把握若望的感情和思想?作者说,他和若望和我俩分手后,一直默默关注若望的命运,追踪着若望参与的每项重要活动,从国内到海外从未停止。再者,多年前几位热心人建立网上王若望纪念馆,他主持编辑王若望全集,熟读王若望的文字,所以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原来如此,我欣然了,若望还是有不少追随者,他们一直在缅怀若望,为宣扬若望的精神,也为推进中国的自由民主努力工作。

  安息吧,在天国的老伴!
  
  通观《王若望传》全书,我还看出,作者不仅生动描述了若望反抗暴政的艰难人生,也通过若望的言行反映了他自己的意识,正如作者对我所说,「我在为王老代言,也在表达自己的心声。」

  难怪作者把若望写得这么传神,原来他看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和若望一致,他把自己的思想融合到若望的精神中了。
  
  所以,当我把《独一无二的反叛者里王若望传》的序.「独一无二」解让几位朋友先睹为快,他们阅后异口同声地说,这篇序写得十分到位,把王若望的言行和精神都概括出来了。他们说,读了这篇序,就知道王若望是怎样一个人,他在中国人争取自由民主的路上做了哪些事,他给后辈留下了哪些精神遗产,中国人应该为自己有过这样民主的斗士而自豪,历史也将为有王若望这样的先贤而添色。

  朋友的评论,使我无比欣慰。若望,你是幸运的,你并不孤独,在你去世十周年的时候,不仅有后辈同道为你着书立传,竖起一座文字丰碑让后人凭弔,让你在史书上留下一笔,十二月十九日你的忌日,一批古道热肠的朋友,将隆重组织活动纪念你逝世十周年,还征集了纪念文章,几十位同道友人送来他们的深切缅怀……

  此时此刻,恰逢阿拉伯民主之春风起云涌,中国民众深受鼓舞,各类维权运动以前所未有的声势发展,我灰暗的心又亮堂起来,前行道上又看见了光明。我坚信,在中国走向民主化的征途上,会有更多人承继你的遗志,传递你点燃的薪火继续勐进。
  
  安息吧,在天国的老伴!

图书试读

【「独一无二」解】喻智官



可以用「国宝」两个字表达王若望在中国的地位。从中国人民争自由,争解放,改变和改善自己命运的意义上说,王若望所做的贡献在中国找不到第二个。--刘宾雁

早就想为王若望写一本传记了,只是迟迟没有下笔,贮存在意识的构思,就像酿酒的原料,在那里悄悄地发酵。

此间,远去的王若望并未随着时间消失,经过岁月的沉淀,他的精神在日渐颓靡的时代愈益凸显。

王若望的人格魅力和精神特质是什么?就是对共产党―他曾经参与构建的营垒―的反叛。尽管,为建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他从少年时代起就投身这个营垒的革命,并为它夺取政权不惜献身。然而,掌权后的共产党背誓乱常,建立了一个毫无民主可言的专制制度,实行一套与民为敌的独裁统治,与王若望早年追求的理想完全背道而驰。深具人道主义情怀的天性,使王若望痛切反思自己的过去,勇敢站出来批判自己的营垒,并义无反顾地走上反叛的不归路。



王若望的最可贵处,还不在于对共产党的反叛,而在于反叛的彻底性,这种彻底性在他同侪的反叛者中,是独一无二的。

王若望从一九五○年代开始,就以杂文形式批判社会弊害,揭示共产党政策造成的一系列错误。到一九六○年代红色恐怖横暴的文革,他就认清毛泽东是一切灾难的祸首。一九七八年文革终场后,他受邀去各处演讲,反思文革斥责毛泽东的恣睢肆虐,是全国公开批毛的第一人。进入胡耀邦推进改革的日子,他在各种场合奔走唿号,强调中国必须补资本主义的课,鼓吹允许新闻言论自由、推动多党民主政治,由此被邓小平钦定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老祖宗」。

在感天动地的八九‧六四民运期间,王若望不顾自己「戴罪在身」,不惧被控为「运动的黑手」,于上海多次领头参加游行并在广场演讲。

早在一九七九年,一批青年人在上海成立「人权研究协会」,王若望欣然接受邀请出任顾问,积极参与民间反对组织的活动。一九九一年,他还在取保候审,就筹画恢复「人权研究协会」,并出版地下刊物,直到被公安破获。

在思想认识上,王若望也是无所忌讳,共产党死守的圭臬法宝典章教条―诸如马克思主义教义,社会主义宗旨之类―通通被他摒弃;共产党设置的清规戒律禁域防线―不容违背四项基本原则,不许挑战现行体制等等―悉数被他冲破;共产党自铸的不准触碰的瓷器陶皿坛坛罐罐―举凡台独、藏独、疆独种种―全部被他砸碎。

从共产党营垒中走出来的高级干部,彻底反叛如此的舍王若望其谁?
诗人黄翔在〈野兽〉中写过这样的诗句,
即使我只仅仅剩下一根骨头
我也要鲠住我可憎年代的喉咙
王若望就是这样一根鲠在共产党喉咙里的骨头。



这样的硬骨头尽管扎痛了中共,但在专制暴政的机器里,骨头毕竟是弱小的,是难免遭受蹂躏碾轧的。早在跟共产党闹革命时,王若望就因批评领导被打成「山东王实味」,险些丧命。一九四九年后,政治运动接二连三,王若望难逃「被运动」的厄运,连番中箭。在毛泽东时代,他被戴上「右派」、「现行反革命」帽子,为此下乡劳动改造,蹲牛棚,坐牢,进「五七干校」;在邓小平时代,他被按上「资产阶级自由化」「六四运动黑手」的罪名,为此受监视居住,再度坐牢,取保候审;在江泽民时代,他是「异见分子」「敌对势力」,为此被流放海外,不准回国,最后客死异乡。

王若望经受了中共整治异议分子的全部卑劣花样,尝遍了中共镇压反对派的十八般武艺,他身上刻满了中共在各个时期各种罪恶的烙印。他一生的遭际,是见证中共暴政的一个标本,是显示共产党黑暗历史的一卷缩影。
这又是空前也许是绝后的「独一无二」。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