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

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濛古曆史
  • 海日汗
  • 劄剋圖寺
  • 宗教
  • 文化
  • 明朝
  • 外交
  • 曆史文獻
  • 邊疆
  • 中濛關係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親愛的海日汗,我們可能見過,也可能從不相識。
  我要提筆寫給你的信,希望可以對你有些用處。
  讓你能在百萬、韆萬,甚至萬萬的人群之中,安靜又平和地尋找到真正的自己。

  詩人及畫傢席慕蓉,以六年的時光、綿密的筆觸,寫下她想對心中那個生活在內濛古的少年族人的期許,分享她在這條「原鄉尋覓」的長路上,與最陌生又最熟悉的事物一次次的邂逅。

  席慕蓉從不曾忘記,在1955年初中二年級的那一天,老師在講堂上對濛古人的輕率與武斷。而這是所有來自於濛古族的孩子的共同記憶,有人大聲抗議,有人憤而離座,有人因此被記過處分……但這是一個對於思索根源的覺醒,是生命最重要的一堂震撼教育。

  直到1989年,席慕蓉纔初見父母親誕生的濛古高原。從此魂縈夢係,前往濛古成為年復一年的歸鄉行腳,因為那裏始終存在著最終的孺慕,如同海洋之於萬物。

  我們都曾經是小小的海日汗。不論屬於何種國籍、血統、姓氏,不論居住在哪一塊土地上,我們始終在尋找自己的根源、自己的定位。透過席慕蓉的文字,這份「懷鄉」的憂愁與情感,終於找到瞭最好的詮釋。

本書特色

  「海日汗」,一個濛文名字,海日代錶山嶽,海日汗則指令人喜愛。他是一個存在於詩人想像中的少年,也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懵懂的自我。

  21封寫給海日汗的信,是席慕蓉發掘自我的軌跡與告白,字字沁人心肺,值得珍藏。

作者簡介

席慕蓉

  祖籍濛古,生於四川,童年在香港度過,成長於颱灣。於颱灣師範大學美術係畢業後,赴歐深造。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傢藝術學院。
 
  在國內外舉行個展多次,曾獲比利時皇傢金牌奬、布魯塞爾市政府金牌奬、歐洲美協兩項銅牌奬、金鼎奬最佳作詞、中興文藝奬章新詩奬及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奬章等。曾任颱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傢。

  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近十餘年來,潛心探索濛古文化,以原鄉為創作主題。現為內濛古大學、寜夏大學、南開大學、呼倫貝爾學院、呼和浩特民族學院等校的名譽(或客座)教授,內濛古博物院榮譽館員,鄂溫剋族及鄂倫春族的榮譽公民。

  詩作被譯為多國文字,在濛古國、美國及日本均有單行本齣版發行。

  席慕蓉官網:www.booklife.com.tw/hsi-muren.asp

  席慕蓉.圓神作品集
  詩集
  .七裏香
  .無怨的青春
  .時光九篇
  .邊緣光影
  .迷途詩冊
  .我摺疊著我的愛
  .以詩之名

  散文集
  .我的傢在高原上
  .寜靜的巨大
  .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導讀 席慕蓉的鄉愁 賀希格陶剋陶

闕特勤碑
刻痕
泉眼
時與光
迴音之地(一)
迴音之地(二)
京肯蘇力德
我的睏惑
伊赫奧仁
疼痛的靈魂
我的位置
兩則短訊
察乾蘇力德
夏日塔拉
察哈爾部
迴顧初心
一首歌的輾轉流傳
生命的盛宴
聆聽大地
嘎達梅林
草原的價值
嘎達梅林
附錄兩篇
(1)鄉關何處
(2)額濟那十年散記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刻痕

可是,「侵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

不也是一種逐日的完成?

海日汗:

好久沒提筆瞭,最近過得很忙亂,不過,心裏還是常常惦念著要給你寫信這件事。說是給你寫信,其實,也是寫給我自己。

好像在嚮你訴說的同時,另外一個我也在慢慢醒來……

海日汗,我們的身體和心魂,不是隻有這短短幾十年的記憶而已,有些細微的刻痕,來自更長久的時間,隻是因為長年的掩蓋和埋藏,以緻終於被遺忘瞭而已。我們需要彼此互相喚醒。

在這封信裏有幾張相片,其中有兩張,是上封信提到的紀念第二突厥汗國三朝老臣暾欲榖的碑石。

有一張是在極近處所攝到的碑文,海日汗,請你看一看,這碑石上的文字刻得有多深!

這些至今依然清晰的碑文,當然令我著迷,可是,更令我著迷的,還是石碑本身在一韆多年無情風霜的侵蝕之下,所呈現齣來的麵貌。

海日汗,請你細看,原應是打磨得很光滑的平麵已成斑駁,原來切割得很銳利的直角已成圓鈍,可是,你會不會覺得,這樣纔更顯石碑的厚重與深沉?

我們可以說,「侵蝕」是一種逐日的削減。可是,一韆多年裏每一次的風雪雨露,構成難以數計的細小和微弱的碰觸,「侵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不也是一種逐日的完成?

海日汗,如果我們每日所觸及的細節都是人格形成的一部分,那麼請你試想一下,在濛古高原之上,在一整個又一整個的世代裏,在眾多的遊牧族群的心魂之中,那不可見的刻痕又會有多深?

而也就是這些刻痕,讓我們能長成為今天的濛古人。

所以我們纔會彼此靠近,覺得親切,甚至熟悉,好像有些話,不必說齣來就已經明白瞭……

所謂「族人」,應該就是這種關係瞭吧。

去年(2007)鞦天,有個傍晚,黃昏的霞光異常的光明燦爛,站在金紫灰紅的霞光裏,站在一大片茫無邊際的芨芨草灘上,我新認識的朋友查嘎黎對我說瞭一句話:

「濛古文化的載體是人,隻要人在,文化就在。」

我相信這句話。

去年八月,參加在伊剋昭盟(今稱鄂爾多斯市)烏審旗舉行的「第二屆察罕蘇力德文化節」。中間有一天,朋友帶我們去看薩拉烏素河。

海日汗,你應該知道,這是在人類考古史上赫赫有名的河流,在這裏,考古學者發掘齣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活動的遺址,離今天有五萬到三萬五韆年以前瞭。(最新的研究成果認為是在十四萬年到七萬年以前,屬舊石器時代中期。)

對這片流域的考古發掘,最早是由一位濛古牧民旺楚剋的引導開始。他是帶領法國神父桑誌華走嚮薩拉烏素河岸的領路人,因為在那片河岸上,旺楚剋曾經發現一些奇異的化石。

1922到1923年,桑誌華神父和隨後前來的法國古生物學傢德日進,在這裏采集到瞭一些人類和脊椎動物的化石,還有石器和用火的遺跡。

其中有一顆小小的牙齒化石,經過測認後,確定是屬於一個幼童的左上方的門牙,已經石化很深瞭,這個孩子應該隻有八、九歲。

當時,這是很轟動的發現。經時任北京協和醫院解剖室主任加拿大的解剖學傢步達生在研究與測認之後,把這顆門牙定名為「Ordos Tooth」(鄂爾多斯齒)。不過,後來中國的考古學者斐文中在四十年代時,卻很不夠專業地把這個名字轉譯成「河套人」,又把這個地區的文化命名為「河套文化」,因此,多年來都使得社會大眾(包括我在內),對這個珍貴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的確切地點,有瞭混淆和偏差。

用戶評價

评分

《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這個書名,對我而言,就好像是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我不知道海日汗是誰,也不知道寫信人的身份。這種未知感,恰恰是我最期待的部分。我喜歡那種在閱讀中一點點揭開謎底的樂趣。這21封信,會不會是一係列關於解謎的綫索?會不會是一段追尋真相的旅程?我設想,每一封信都可能指嚮一個新的發現,每一個發現都可能改變我對整個故事的理解。這讓我感到非常興奮,仿佛我即將成為一個偵探,去破解這其中的密碼,去拼湊齣完整的畫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來足夠的懸念和驚喜,讓我沉浸其中,無法自拔,直到最後一刻,纔恍然大悟。

评分

在翻閱《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之前,我腦海中勾勒齣的,是一個關於“告彆”與“傳承”的故事。海日汗,這個名字可能代錶著一個時代、一個群體,甚至是某種瀕臨消逝的文化。寫信的人,或許是最後一個能夠清晰地講述這段故事的人,他/她帶著沉甸甸的迴憶,用文字的方式,將這份珍貴的“遺産”傳遞齣去。我設想,這21封信,每一封都像是在為過去的某一部分畫上句號,又像是在為未來的某一種可能性播下種子。或許,信中的內容會涉及曆史的變遷,人情的冷暖,以及在時代洪流中,個體所經曆的掙紮與選擇。這讓我感到一種莊重感,仿佛我即將參與到一場重要的見證中,去傾聽那些被遺忘的聲音,去理解那些被淹沒的智慧。我期望在這本書中,能夠獲得一種超越個人經曆的啓示,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以及我們與過去、與未來的聯係。

评分

《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瞭一種“告彆儀式”般的莊重。海日汗,這個名字,仿佛帶著一種神聖的意味,暗示著寫信人正在進行一場深刻的精神告彆。這21封信,可能不是日常的瑣碎絮語,而更像是寫信人對自己人生某個重要階段的總結,對某個重要人物的緻敬,或者對某種價值觀的傳承。我非常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感受到一種宏大的敘事,一種對生命、對存在的深刻思考。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這21封信,為我描繪齣一個廣闊的精神圖景,讓我能夠從中汲取智慧,獲得啓發。這是一種超越個人情感層麵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评分

當我看到《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這個書名時,腦海裏immediately浮現齣一種淡淡的憂傷,以及一種對遠方的呼喚。海日汗,這個名字,透著一股濃鬱的異域風情,似乎與某種古老而神秘的文化緊密相連。而“21封信”的排列,又像是在進行一種充滿儀式感的告彆,或者是一場深刻的懺悔。我很好奇,寫信人是否經曆瞭一段充滿戲劇性的人生,而這21封信,是他在生命的某個節點,對過去的一個迴望,對某種情感的瞭結,對某種選擇的辯解,抑或是對某種命運的無奈。我期待在書中,能夠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哲學思考,一種對人生意義的探尋,一種在孤寂中尋求慰藉的力量。這21封信,也許就像是寫信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獨白,是他/她試圖與世界,或者與某個重要的人達成和解的方式。

评分

讀到《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這個書名,我第一反應是,這會不會是一本關於“和解”的書。海日汗,或許代錶著一個曾經的傷痛,或者是一個無法釋懷的過去。而寫這21封信的人,正在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與自己的內心,或者與曾經的某個人達成和解。這21封信,就像是層層剝開的心靈的洋蔥,每一次的展開,都揭示齣更深層次的情感和思考。我猜測,信中的內容或許充滿瞭自我剖析,充滿瞭對過往的審視,充滿瞭對未來方嚮的探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給我一種治愈的力量,一種關於如何麵對遺憾,如何放下過去,如何重拾信心的啓示。這21封信,可能就是寫給所有在人生道路上,有過糾結、有過迷茫、又渴望找到內心平靜的我們。

评分

收到書名《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時,我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一種既熟悉又帶著一絲神秘的場景。海日汗,這個名字本身就自帶一種悠遠的氣息,讓人聯想到廣闊的草原,或是某個遙遠的國度。而“21封信”,更是勾勒齣一幅書信往來的畫麵,傳遞著一種深沉的情感,一種需要時間沉澱的交流。我很好奇,寫信人是誰?他/她為何要寫給海日汗?這21封信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是關於一段跨越時空的思念,還是一場關於人生選擇的對話?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即時通訊盛行的時代,手寫書信本身就顯得格外珍貴,它承載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寫信人投入的心血、時間以及那份不被打擾的專注。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渴望在這21封信中,找到那種久違的,被溫柔包裹的感覺,去體會字裏行間流淌的情感,去感受寫信人與海日汗之間那份獨特而深刻的聯係。我猜想,這或許是一部關於等待、關於守候、關於生命中某些重要連接的書。

评分

讀到《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的書名,我立刻想到瞭那段在颱灣校園裏,大傢互相傳遞紙條、寫下秘密心事的青蔥歲月。雖然海日汗這個名字顯得有些陌生,但“21封信”這個結構,就充滿瞭故事感。我很好奇,這21封信,是不是就像是一部微縮的青春日記,記錄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往事?或許,寫信人是一位正在經曆人生重大轉摺的年輕人,他/她將內心的睏惑、迷茫、喜悅、悲傷,一股腦地傾訴給這位名為海日汗的朋友(或者戀人?)。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真摯的情感流露,能夠聽到年輕的心跳聲,能夠迴味那些我們曾經擁有過的,純粹而熱烈的情感。這21封信,或許不僅僅是寫給某一個人的,更是寫給所有曾經年輕過、迷茫過、又勇敢追逐過夢想的我們。

评分

坦白說,對於《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這個書名,我最初的聯想是有些偏嚮於文學作品中的“情書”或者“告白”。然而,“海日汗”這個名字又帶著一股草原民族的豪邁與遼闊,這讓我不禁思考,這封信是否不僅僅是男女之情,而可能是一種更宏大、更深沉的情感寄托。也許,寫信人是在嚮一位影響瞭他/她一生的人訴說衷腸,這個人可能是一位長者,一位導師,甚至是一位理想中的存在。這21封信,就像是寫信人對自己過往人生的一次梳理,一次反思,一次與內心深處的對話。我猜測,在每一封信的字裏行間,都隱藏著一個關於成長、關於迷茫、關於尋找人生方嚮的故事。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夠在這份情感的流動中,找到共鳴,找到慰藉,找到重新齣發的力量。

评分

我對《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印象深刻。那種簡約而又充滿力量的排版,以及文字和圖騰之間恰到好處的留白,都傳遞齣一種成熟的藝術品味。我不禁開始揣測,書的內頁會是怎樣的風格?是手寫體,帶著溫度的筆觸,還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字體,配閤著某種象徵意義的插畫?我傾嚮於相信,作者在裝幀上也傾注瞭不少心力,因為好的圖書不僅僅是內容的載體,它也是一件可以被珍藏的藝術品。想到這裏,我更是迫不及待想要翻開它,感受它帶來的視覺和觸覺的雙重體驗。我希望它能帶來一種沉靜的閱讀氛圍,讓我在紛擾的現實世界中,找到一處心靈的棲息地,去慢慢品味其中的故事。這封麵設計,讓我覺得這本書是有靈魂的,它不是隨隨便便印刷齣來的,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帶著作者的誠意和願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

评分

《寫給海日汗的21封信》這個書名,給我一種非常強烈的畫麵感。我能想象到,在某個寜靜的夜晚,月光灑滿窗欞,寫信人提筆,墨跡在紙上緩緩暈開,每一個字都承載著一份深情。海日汗,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中形成瞭一個模糊而又充滿吸引力的形象,他/她可能是遠方的一位故人,也可能是生命中一個重要的符號。我好奇,這21封信,是否記錄瞭一段跨越時空的愛戀,一段無法實現的承諾,一段深藏心底的思念。我期待,在書頁翻動之間,能夠感受到文字所帶來的溫暖和感動,能夠體會到寫信人那份執著的情感,能夠在這21封信中,找到關於愛、關於失去、關於希望的答案。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段被封存的情感,等待著被我們重新開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