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曼
费曼(1918–1988)是二十世纪后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不仅是诺贝尔奖得主、首屈一指的物理学导师,也是开锁大王、冒险家、森巴鼓手,以及世界级的说故事专家。
费曼一生多采多姿,《别闹了,费曼先生》和《你管别人怎么想》两本书
让他成为最受欢迎的公众人物。
他在量子电动力学的创见,扭转了我们对物质与光的思维。
他担纲「挑战者号」太空梭意外爆炸的调查重任,只用一杯冰水和橡皮环,就阐明失事原因。
他参与神祕的曼哈坦计画,催生出原子弹,从此改变世界历史。
不只如此,派对场合有了费曼,绝对不冷场。
这本不一样的传记,忠实呈现费曼的鲜活个性。
不论你是否已经知道费曼,都能从书里感受到他的魅力。
※天下文化 费曼作品集
《别闹了,费曼先生 ── 科学顽童的故事》
《你管别人怎么想 ── 科学奇才费曼博士》
《物理之美 ── 费曼与你谈物理》
《这个不科学的年代 ── 费曼畅谈科学精神的价值》
《费曼的主张 ── 诚实.独立思考.不知为不知》
《费曼手札 ── 不休止的鼓声》
《费曼的六堂Easy物理课》
《费曼的六堂Easy相对论》
《漫画 费曼》
《费曼物理学讲义Ⅰ、Ⅱ、Ⅲ》
《费曼物理学诀窍》
作者简介
欧塔凡尼(Jim Ottaviani)
曾担任核电厂工程师,后来转行到图书资讯学领域,现为密西根大学图书馆线上知识库(Deep Blue)系统管理师。写过多本科学家漫画。现居密西根州安娜堡。
绘者简介
梅瑞克(Leland Myrick)
作品见于GQ杂志日文版、Vogue杂志俄罗斯版等,1999年曾获伊酿兹漫画奖(Ignatz Award)新人奖提名。现居加州帕沙迪纳。
译者简介
林俊宏
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硕士。喜好电影、音乐、阅读、闲晃,觉得把话讲清楚比什么都重要。译有《英语的秘密家谱》、《建筑为何重要》、《大科学》、《群的智慧》、《天空的女儿》、《大数据》等书。现就读于师大译研所博士班。
导读者简介
高涌泉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物理博士。现任台湾大学物理学系教授,专长为场论与粒子物理,认为量子力学是最奇妙的学问。喜欢柏拉图、达尔文、爱因斯坦、费曼、鲁迅的作品,也喜欢看各式各样的电影与棒球比赛。除了学术论文以外,着有《另一种鼓声:科学笔记》、《武士与旅人:续科学笔记》。
导读
人人的费曼
二十世纪物理奇才理查.费曼过世已二十五年了。我还记得当时是在中研院物理所一场演讲中听到这消息,讲者来自国外,是谁我忘了,他在演讲中顺口提到「费曼死了」,让我心头一震。这消息其实不全然令人意外:我早在1980年出国留学之前,就已从消息灵通的同学口中得知费曼得了某种癌症,还一度病危。
所以当我在1981年于柏克莱物理系布告栏看到费曼即将前来演讲的消息,就热切地告诉朋友,这可能是最后见到他的机会,不应错过。费曼那一次的演讲不是适合全系师生参加的一般性演讲(colloquium),而是以理论学家为对象的专门演讲(seminar)。这种专门演讲由于参加人数有限,平常都是在小教室举行,但费曼的演讲地点却特别安排在平常举行colloquium的大教室,应该是有人预期费曼会吸引来大批听众,才会作这种特殊安排。可是我记得费曼演讲当天听众并不算多,似乎没太多人和我一样担心以后再也见不到费曼。事实证明我急迫的心情是不必要的,费曼在我见过他一面之后,又活了七年——尽管我后来的确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他。
费曼演讲的主题是三维时空中的「杨(振宁)—密尔斯规范场论」,对于当时刚入研究所不久的我,是还没能力深入了解的议题,所以对于费曼当时的演讲内容,现在回想,脑中几乎一片空白。后来我仔细地读过费曼于此主题所发表的论文,才比较了解他当年可能讲了什么。如今只有遗憾自己没能把握住这唯一可以见识费曼演讲本事的时机。
费曼对于当时才只是物理新手的我何以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答案很简单,因为我读过他的《费曼物理学讲义》。当其他物理课本都只能单调无味地玩弄数学方程式,费曼却讲得出数学公式背后的物理概念、能够描绘出一幅物理图像、可以让你欣赏建构物理的过程并且带领你感受探索物理的乐趣。最重要的是,费曼敢承认有些物理他也还弄不懂,这样便把学生带到了知识的边缘,反而能让学生对于已知的定律有更正确的认识。除了《费曼物理学讲义》,我还知道他那着名的「费曼图」与「路径积分」是理解现代物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费曼成了我,以及所有物理学生,的英雄。
费曼生前出版过《别闹了,费曼先生》一书,他在里头以稍微夸张的方式讲了一堆令任何人都会捧腹大笑的故事,近乎马克吐温《顽童历险记》现代版,使得他的名气大步跨出了物理圈。他后来参与「挑战者号」太空梭失事调查,公开在电视上以一杯冰水示范了橡皮环在低温下会失去弹性,而指出这是太空梭爆炸主因,更使他成了举(美)国甚至举世皆知的人物。他过世之后,与他有关的书籍还陆续推出,每本都是畅销书。比尔.盖兹也加入了费曼迷的行列,他取得授权,将费曼着名的「物理定律的特性」系列演讲录影加工处理后,放在网站(research.microsoft.com/apps/tools/tuva/index.HTML)上,供人阅览。总之,自从约三十年前,「费曼热」由物理圈内烧到圈外以来,其热度并未消散。
我本来以为在费曼热烧了这么久之后,已经没有什么涉及费曼的故事我没看过;然而,我还是偶而会读到这样的故事。例如,我在刚出版的法国物理学家德坚内(Pierre-Gilles de Gennes)的传记中读到,他如何因为读了费曼关于液态氦的论文而受到启发:「费曼彻底改变了我的观点。天晓得他究竟如何发现那些算子代数——那些高明的数学,不过他真正了不起的是对于物理的理解;我现在领悟了仅仅知道流体力学中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式(Navier-Stokes equation)』并不代表你就理解了流体动力学。」德坚内因为研究液晶与聚合物而获得1991年诺贝尔物理奖,曾有「现代牛顿」的称号。任何读过费曼论文的人,对于费曼能让「现代牛顿」如此佩服,其实不会惊讶。我在这里记下这件事,是希望学生知道「对于物理的理解」才是最要紧的事。
另外我也在杨振宁刚出版的《论文选集II》中读到这么一段:「许温格(Julian Schwinger)与费曼是我(杨振宁)这一世代,两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两人都因各自对于重整化理论的贡献而出名。不过两人的性格相差很远;我比较喜欢许温格,因为对我而言费曼过于不安分(restless)。但是我确信费曼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会较高,因为他的路径积分捕捉到了量子力学的本质,但是却又还欠缺严谨的数学理论以及深刻的物理理解,这意味着它会是未来重要发展的泉源。」
读者可以在这本人人可轻易上手的《漫画费曼》中清楚看到令杨振宁不安的费曼的「不安分」——他的好奇、好胜、爱现但厌恶虚名、对科学的认真、对权威的不敬、「你管他人怎么想」的「自私」与直率、以及对家人、朋友与国家的责任感。费曼好友戴森(Freeman Dyson)在《纽约书评》杂志中评论这本书时这么说:「这本漫画以费曼真实的话语生动地呈现了费曼。」所以,无论是美是丑,你已看到真实的费曼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