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科普界全能鬼才皮寇弗力作
一本图文并茂的物理百科∕一本博古通今的物理历史
一本趣味横生的物理故事∕一本条理分明的物理资料库
关于物理世界里最重要、最有趣的故事尽在其中
本书特色
1.丰富条目:250项物理史上重大里程碑一次收录。
2.编年百科:条目依年代排序,清楚掌握物理发展演变。相关条目随页交叉索引,知识脉络立体化。
3.浓缩文字:每篇700字左右,快速阅读、吸收重要数学观念和大师理论。
4.精美插图:每项条目均搭配精华全彩图片,帮助记忆,刺激想像力。
5.理想收藏:全彩印刷、图片精美、收藏度高,是科普爱好者必备最理想的物理百科。
时间旅行是可能的吗?人类第一次瞥见月球的另一面是何时?我们有可能真的生活在电影《骇客任务》的情节中吗?
全能科普鬼才皮寇弗在本书中邀请读者们与他一同进行一趟时空旅行,从数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到数百兆年之后宇宙的终结及量子复活。跟着皮寇弗的这趟旅程,我们将一同穿梭物理史上二百五十个重大成就,物理是万事万物基本道理的科学,从这门学问中可以窥见宇宙事物真相的条理。除此之外,他还讨论了一些难解的物理发现,像是1965年的超级球,这个题目不只牵涉到工程学和应用物理,并带动了人类对天体运行的理解。他也讨论了许多生活中的事物,如沙漏、保温瓶、风筝、听诊器等,并解释这些概念反应的物理概念,以及它们在人类历史上受到注意的时间点。
皮寇弗在书中讨论的物理主题还包括暗能量、平行宇宙、都卜勒效应、土星环的引力等,也关注了古往今来的科学家们,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马可士威、理查费曼和霍金等人。
依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每个条目都简短到能在几分钟内消化吸收,一旁更附上令人炫目的全彩图案。
本书作者皮寇弗表示:「对我而言,不论是思想的极限、宇宙的运行,或者是人类身处、以之为家的浩瀚时空,都可以用物理来发掘当中永无止尽的惊奇奥祕。」
作者简介
柯利弗德.皮寇弗(Clifford A. Pickover)
他是一位多产作家,涉猎主题从科学、数学一路涵盖到宗教、艺术及历史,累计发行已超过四十本书,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皮寇弗在耶鲁大学取得分子生物理化博士学位,在美国拥有四十多项专利,并担任数本科学期刊的编辑委员。他的研究内容获得CNN、《连线》(WIRED)、《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等诸多媒体重视。着有《数字的异想世界:125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光锥.蛀孔.宇宙弦》等书。个人网页(www.pickover.com)的造访人次更是数以百万计。
译者简介
颜诚廷
1976年生,高雄人,台大化工博士,喜欢看星星,相信一定有外星人存在的小工程师。译有《图解物理学》、《99%都是假设》、《数位记忆革命》、《勇闯宇宙二部曲》(合译)、《勇闯宇宙三部曲》(合译)。
作者序
物理的范围
美国物理学会(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是当今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专业组织之一,这个学会是在1899年,由36名聚集在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物理学家所成立,学会的目标是促进并推广物理学的知识。该学会在宗旨中提到:
物理学对于了解环绕着我们的世界、我们之内的世界以及我们感知以外的世界,都非常地重要。它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科学。物理学里的相对论与弦论等概念挑战了我们的想像力,它还引导了电脑与雷射等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伟大发现。物理学的研究范围涵括了最大的星系到最小的次原子粒子。除此之外,物理学还是其他许多学科,例如化学、海洋学、地震学以及天文学的基础。
的确,今天物理学家的研究范围又远又广,包含了各种酷炫的主题以及基本定理,以了解自然、宇宙以及组成真实世界最细微的结构。物理学家探讨多重维度、平行宇宙以及连结不同时空的虫洞存在的可能性。就如美国物理学会所说的,物理学家的发现经常会导致新的科技,甚至改变哲学以及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举例来说,对许多科学家来说,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意味着物质宇宙并非以决定论者所说的形式存在,而是一个由各种可能性所形成的神祕组合。我们对电磁学的了解导致了无线电、电视与电脑的发明。我们对热力学的了解则导致汽车的发明。
从这本书中,你将会发现物理学的范围无法以年代来区分,更难以划定界线。我採用了一个较宽广的视角,把工程与应用物理,以及我们对天体了解的进展都纳了进来,有些主题甚至还带有哲学的意涵。尽管这样的范围很广,但是大多数物理领域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科学家非常仰赖数学工学来了解、实验并预测自然世界。
爱因斯坦曾说,世界上最难以理解的事就是,这世界是可以理解的。确实我们似乎活在一个可以用简洁的数学式与物理定律来描述或近似的宇宙中。然而除了这些自然定律之外,物理学家还钻研一些人类所曾思考过最深奥难解的概念,例如相对论、弦论以及大霹雳宇宙论。量子力学让我们瞥见一个如此古怪又违反直觉的世界,让我们对空间、时间、资讯以及因果产生疑问。然而,量子力学的那些神祕指涉姑且不论,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应用在雷射、电晶体、微晶片以及核磁共振造影等各式各样的领域与科技上。
这本书的内容也把提出那些伟大物理概念的「人」纳入其中。物理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石,几个世纪以来它吸引了无数的人们投身其中。牛顿(Isaac Newton)、马克士威尔(James Clerk Maxwell)、居礼夫人(Marie Curie)、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费曼(Richard Feynman),这些史上最伟大而迷人的心灵,都曾将自己奉献给物理学的进展。他们改变了我们看待宇宙的方式。
物理学也是科学中最困难的学科之一。物理学对宇宙的描述永无止尽地成长,而我们的思考与语言技巧却有极限。每天都有新的物理被发现,因此我们也需要新的方式来思考与理解物理。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曾担心人类或许永远无法真正地了解原子;但是丹麦物理学家波耳(Niel Bohr)则在1920年代初期乐观地回应:「我想我们还是可以办得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必须学习『了解』这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借由电脑来分析超越我们直觉的事物。事实上,以电脑所进行的实验已经让物理学家得以提出在电脑普及以前无法企及的理论与洞见。
现在有一些杰出的物理学家认为在我们的宇宙之外,还有许多像是一层层的洋葱或是奶昔里的泡泡一样平行存在的宇宙。在某些平行宇宙理论里,我们或许可以侦测到从邻近宇宙所「洩漏」过来的重力,侦测到这些宇宙。举例来说,来自遥远星球的光可能会因为几釐米外,位于平行宇宙中的不可见天体而产生扭曲。整个多重宇宙的概念并不像它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的异想天开。根据美国研究者大卫拉柏(David Raub) 在1998年对72名顶尖物理学家所做的问卷显示,有58%的科学家,包括霍金(Stephen Hawking),都相信某种形式的多重宇宙。
《物理之书》的内容涵括了从理论与具备卓越实用性的发现到奇特难解的主题。在其他的介绍物理的书籍里,你可能看不到介绍完1964年的次原子粒子-上帝粒子(God Particle)后,下一篇出现的会是1965年风靡了整个美国,拥有绝佳弹跳力的超级球(Super Ball)。我们还会介绍有朝一日可能会撕裂星系,并造成可怕的大撕裂,终结宇宙的神祕暗能量(Dark Energy);以及开启了量子力学的黑体辐射定律(blackbody radiation law)。我们将一同沉思涉及与外星生命接触的费米悖论(Fermi Paradox);探索一座在非洲发现已经运作了20亿年的史前核子反应炉。我们将会讨论到创造出史上最深沉的黑-比车子的黑色烤漆还要黑上一百倍-的竞赛。这种「终极的黑」未来可能可以用来更有效率地从太阳获取能量或是设计极度灵敏的光学仪器。
本书里的每一节都很简短-只有个位数的段落。这种形式可以方便读者很快地切入一项主题,而省略冗长的说明。想知道人类最早是在什么时候看到月球的远侧?只要翻到「月球的黑暗面」(Dark Side of the Moon)就可以获得简短的介绍。什么是古老的巴格达电池(Baghdad batteries)之谜?什么又是黑钻石(black diamonds)?这本书里将会提到这些与其他令人好奇的主题。我们将会怀疑真实是否其实只是人为的建构。当我们越来越了解宇宙,而且可以利用电脑来模拟复杂的世界时,即使是严肃的科学家也开始质疑真实的本质究竟为何。会不会我们其实都活在电脑所模拟出来的世界里?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小小星球上,我们已经发展出可以用软体与数学规则来模拟类似生命的行为。有一天,我们或许可以创造出具有思考能力的生物,存活在如同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雨林那样复杂而多样的丰富虚拟空间里。也许我们还能模拟「真实」本身,而更先进的生命或许早就在宇宙的另一个角落这样做了也说不定。
阅读《物理之书》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次彻底的“思维体操”。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善于将看似遥不可及的物理概念,通过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和出人意料的视角,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我惊喜地发现,原来物理学也可以如此充满诗意和哲理。书中关于“量子纠缠”的阐述,简直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展示,将微观世界的神秘与不可思议展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那些改变人类历史的物理学发现,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理论,在书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平行宇宙”的探讨,虽然目前还只是理论推测,但作者的描绘让我不禁开始畅想,在我们之外,是否真的存在着无数个其他的世界?这种对无限可能性的探索,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任何知识,而是像一位睿智的朋友,引导我进行思考,去发现物理学的美丽与深邃。它是一本能够点燃好奇心,并激发深度思考的佳作。
评分我对《物理之书》的初印象是它那朴实无华的书名,本以为会是一本严谨到有些枯燥的学术读物,但实际阅读体验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这本书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哲学之旅,用物理学的语言去探索生命的意义与宇宙的奥秘。作者在书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人物传记,让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不再是冰冷的学术符号,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探索者。我尤其欣赏他对科学探索精神的赞美,那种对未知世界永不熄灭的好奇心和勇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深深地感染了我。书中关于“熵”的讨论,从微观粒子的无序运动,延伸到宏观世界的必然衰败,引发了我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自己寻找答案,这种“留白”的处理方式,让我在阅读结束后,依然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想法。这本书不仅让我学习了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开始思考人生,思考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存在的价值。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的书籍。
评分这本书《物理之书》给予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物理定律编织而成的宏大交响乐之中。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不仅仅是在描述物理现象,更是在描绘物理世界背后那股强大的、统一的力量。我被书中关于“时间的相对性”的讲解深深吸引,爱因斯坦的理论在我脑海中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方程式,而是变成了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作者还巧妙地将物理学的概念与艺术、哲学相结合,让我看到了科学与人文之间奇妙的联系。比如,他将宇宙的膨胀比作一幅不断展开的画卷,将黑洞的引力描述成一首吞噬一切的命运之歌,这种跨界的叙述方式,让物理学不再是冷冰冰的科学,而是充满了情感与生命的活力。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物理学不仅仅是研究物质的学科,更是探索宇宙本质、理解生命意义的强大工具。它是一本能够拓宽思维边界,并赋予我们看待世界全新视角的杰作。
评分《物理之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它彻底颠覆了我对物理学“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引人入胜,仿佛带领我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亲历了物理学发展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我尤为惊叹于作者对复杂概念的拆解能力,他能够用极其精炼且富有趣味的语言,将那些最抽象的物理原理,变得通俗易懂。书中关于“量子力学的怪诞”的章节,让我对现实的本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疑问。那些“叠加态”、“不确定性原理”的概念,虽然颠覆了我日常的直觉,却也让我对宇宙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的敬畏。作者并没有止步于解释理论,他还深入探讨了这些理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哲学思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神奇的世界。它不仅仅是一本物理科普读物,更是一本启迪智慧、激发思考的哲学著作。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世界充满好奇,并渴望了解宇宙运行奥秘的人。
评分这本《物理之书》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惊喜,甚至可以说是颠覆了我之前对物理学固有的认知。它没有像我预期的那样,上来就摆出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物理学的奇妙世界一点点地展现在我面前。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为什么”方面所下的功夫。他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会深入浅出地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并辅以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生活中的实例。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实验室,亲眼见证着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发现是如何一步步被探索出来的。书中关于宇宙起源的章节,简直是史诗般的叙述,让我对浩瀚的星空充满了敬畏与好奇。那些关于黑洞、暗物质、引力波的讨论,虽然涉及前沿的科学理论,但作者的笔触却异常清晰,使得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其中的奥秘。不得不说,这本书极大地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那些隐藏在自然现象背后的深刻规律。它不枯燥,不乏味,反而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是一本真正能够点亮思想的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