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纔滿足?決定美好生活的7大指標

多少纔滿足?決定美好生活的7大指標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Robert Skidelsky, Edward Skidelsky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颱灣幸福指數超越日韓,您對幸福有感嗎?
  財富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為何擁有一切的人們總是想要更多?
  我們需要多少錢纔能過好日子?

  生命的目的不是賺進愈多錢愈好,好比吃東西的目的不在於變得愈來愈肥胖。

  然而,「貪得無厭」根植於人類的天性——人們傾嚮和他人比較財富,因而發現不足。

  這種天性受到資本主義的大幅強化,因此成為整個文明的心理基礎。

  貪得無厭過去是富人的過失,現在則成為每日生活的常態,在這種心態之下,生活似乎顯得永遠不夠「幸福」、「美好」,我們的生活方式餵養我們的永不知足,我們的永不知足也餵養我們的生活方式。

  作者試圖證實,美好生活的確存在,並且能去體驗,我們也應該努力去達成。

  這本書將告訴你現代人必須知道的財富與幸福的哲學。

  偉大的凱因斯先生,你錯瞭!

  作者史紀德斯基父子超越瞭目前對日增不均的辯論,他們進一步探問我們為何需要金錢。他們主張,財富不是、也不應該是目的,而應該是「美好生活」的手段。

  本書以偉大的經濟學傢凱因斯做為開場。凱因斯在1930年預測,未來的一百年裏,人均所得將穩定成長,人們的基本需求將獲得滿足,且沒有人需要每星期工作超過十五個小時。很明顯,他是錯的:雖然所得如他所預測增加,但我們的欲望擴張也同樣快速,而且我們持續長時間工作。

  史紀德斯基父子首先解釋凱因斯為何錯瞭,接著說明經濟學是一種道德、而不是真正的科學。他們對美好生活這概念,上溯亞裏斯多德、下探現今,指齣現代生活遠遠背離瞭理想典型。他們認為,沒有任何單一指標可反映人類的進步,不論是GDP或「快樂」,因此提齣構成美好生活的七項元素。最後,他們提齣某些根本的經濟政策,用以幫助我們找齣滿足人類的真正需求。

推薦
專文推薦
貪得無厭 V.S. 適可而止/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鼎力推薦
王文靜 商周集團執行長
硃雲鵬  中央大學經濟係教授
瀋雲驄  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
周行一 政大財管係教授
林嚮愷 颱大經濟係教授
林建甫 颱大經濟係教授
黃崇興 颱大EMBA執行長

書評

  一本乾淨俐落、敏銳辛辣的書……警世鍾聲。──威廉斯(Rowan Williams),坎特伯裏大主教,《展望》(Prospect)

  引人深思……提供一些大膽且清楚的提議,建議我們該如何做纔能控製簡化的經濟主義與有毒的貪得無厭。——威廉斯(Rowan Williams),《前景》(Prospect)

  在這本令人深思的書中,史紀德斯基父子穿梭於抽象和具體、哲學和公共政策之間。他們注意到,當世界陷入大蕭條時,凱因斯未來學的文章竟被忽略瞭。我們是否再次忽略對美好未來想像的呼喚?
──剋魯達斯(Jon Cruddas),國會議員,《獨立報》Independent)

  我們的社會裏有著過多的奢華和不平等。我們應該花更少的時間賺錢,花更多的時間培植真正重要的事情,例如:閑暇、知識和友誼。從這些聽起來無害的陳述,史紀德斯基父子建構瞭對重要政策的提議。──《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多少纔滿足?」是一個好問題。對於看重資本主義和市場的人們,閱讀本書可能不會感到舒服。但他們還是應該試著閱讀。──《經濟學人》(Economist)

  本書充滿智慧、引人深思、氣度雄渾、內容廣泛……開啓現今西方社會無疑最為緊迫的道德議題。──史賓瑟(Nick Spencer),《聖公會周報》(Church Times)

  史紀德斯基父子提齣關鍵問題:我們持續追求愈來愈多的財富,這一切都毫無止境嗎?全球經濟在原地打轉,我們尋找重新啓動引擎的方法時,他們的主張卻讓我們忽然煞車。我們已經夠富足瞭,欠缺的是更豐富的生命,而不是沒完沒瞭追求不必要的經濟成長,難道不是如此嗎?——瓦波夏特(Nicholas Wapshott),《海耶剋:界定現代經濟學的衝突》(Keynes Hayek: The Clash That Defined Modern Economics)作者

  令人歡迎的呼籲,以重振社會的倫理層麵,並且替人人實現美好生活。
  他們論證的整體要旨是令人歡迎的呼籲,以重振社會的倫理層麵,並且替人人實現美好生活。——《紐約客》

  可喜的一本書,提齣大哉問,卻沒有許多哲學經常齣現的行內術語及模糊籠統。文字清晰明白,提齣所有相關議題,也都有解答。——《華爾街日報》

  作者緻力於曆史小說、哲學與政治理論,引述浮士德、馬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評、亞裏斯多德對財富使用的看法。他們的結論是,諸如尊敬、友情與社群等概念都勝過財富,比較可能有助於滿足與整體幸福。這真是吸引人的閱讀,即使要運用智力。——《齣版傢周刊》

  在沉悶科學與道德哲學方麵刺激思考的明確論述。——《剋爾剋斯》(Kirkus)

  史紀德斯基父子毫不費力地從抽象走嚮具體,從哲學走嚮公共政策。——《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他們對閑暇的看法很嚴謹。閑暇有生産力,但重點是由本能驅動力所激發的經驗。去除受到狹隘追求的自利推進力之後,閑暇就變成社會福祉的形式,是對公共財的追求,而不是個人沒完沒瞭的纍積。——《波特蘭書評》(Portland Book Review)

  聰明博學、熱情洋溢、引發深思的論點,適閤懷疑物質主義是否對美好生活有必要的人士。——《書摘》(Get Abstract)

  他們的警告就足以構成閱讀這本書的理由:我們追求有價值生命的能力已經受損,原因是特定形式的政治哲學已經麻痺瞭我們對美好生活的理解。——《金融時報》

  史紀德斯基父子主張,時間不隻是金錢,並且呼籲,患有工作狂的美國人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追求美好生活。這似乎是對我的明智勸告。——娜薩(Sylvia Nasar),《大追求:經濟天纔的故事》(Grand Pursuit: The Story of Economic Genius)作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伯特‧史紀德斯基  Robert Skidelsky

  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政治經濟學係榮譽教授。撰寫的三本凱因斯傳記(1983、1992、2000)榮獲許多奬項,包括萊昂內爾‧蓋爾伯國際關係奬(Lionel Gelber Prize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以及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國際關係奬(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Prize f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史學傢史東﹝Norman Stone﹞認為,如果真有諾貝爾曆史學奬這奬項,這三本英國經濟學傢生平傳記應該獲頒。)1991年受封爵位,1994年成為英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

愛德華‧史紀德斯基  Edward Skidelsky

  英國埃剋塞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哲學係講師。著作有Ernst Cassirer: The Last Philosopher of Culture等。經常在《新政治傢》(New Statesman)與《展望》(Prospect)上發錶文章。目前正在撰寫The Language of the Virtues。

譯者簡介

李隆生


  現任國立颱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與經營係專任教授。密西根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康乃狄剋大學經濟學博士、復旦大學曆史學博士。曾任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係主任、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評鑑業務處處長暨綜閤服務處處長、聖約翰科技大學商管學院院長、院務顧問等職。

  專著:《晚明海外貿易數量研究》、《清代的國際貿易》。

  譯著:《石油效應》、《給青年數學傢的信》、《國際財務管理》、《失靈的眾神》、《與獅子對話》、《以信仰為本的管理》、《國傢競爭力》、《索羅斯帶你走齣金融危機》、《當中國統治世界》、《歐元美金大風暴》、《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等。

張又仁

  專職譯者。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貪得無厭V.S.適可而止/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前  言  盲目追求成長,阻礙美好生活
第一章  凱因斯您錯瞭!
第二章  浮士德交易
第三章  財富的使用
第四章  幸福的幻象
第五章  成長的限製:自然或道德上的限製?
第六章  美好生活的要素
第七章  退齣無意義的競爭
謝  誌
注  釋
 

圖書序言

追求無盡增長的危害/薛巍(三聯生活週刊)(節錄)

凱因斯說,大約100年後人類就能夠達到富足狀態,即2030年。但為什麼凱因斯的預言失敗瞭呢?為何差不多100年過去瞭,我們仍在辛苦地工作?史紀德斯基父子認為,答案是,自由市場經濟既給瞭工人決定勞動時間的權利,又激發瞭我們競爭、地位消費的先天傾嚮。西方文明跟魔鬼做交易,換到瞭無盡的知識、力量和快樂。我們實現瞭富足,資本主義令我們養成的習慣卻使我們沒有能力享受富足。怎樣纔能避免這種命運呢?必須吸取前現代的東西方智慧,恢復舊的被忽視和扭麯的幸福觀。古典、中世紀和東方哲學認為,幸福生活不是保證我們會感到快樂的生活,而是與環境和諧共存、能在環境中自由行動的生活。幸福經濟學把幸福看做滿足,亞裏斯多德則認為,幸福是性格、謹慎、行為和環境之間的和諧。在亞裏斯多德看來,幸福依賴於能做齣正確判斷的性格。幸福還依賴於充足的閑暇。由此史紀德斯基父子提齣,要迴到凱因斯和馬剋思的女婿拉法格在《懶惰的權利》中提齣的閑暇論。

批評者說,增長不僅沒有使我們變得更幸福,對環境也有災難性影響。這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但都沒有更深入地反對無止境的增長。找齣增長破壞幸福和環境的事例,對手可以反駁說增長沒有破壞幸福和環境。但在科學傢和統計學傢告知我們之前,我們就知道對財富無止境的追求是瘋狂的。

有人說,現在不是談論終止增長的時候。如果凱因斯還活著,他也會催促我們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以降低失業率和償還國債。但我們需要區分短期內恢復經濟的政策與實現幸福的長期政策,不能讓當前的需要遮蔽我們的最終目標。另外終止經濟增長的要求還有區域限製,不是說尚未解決溫飽問題的人應該滿足於他們現有的生活水準,而是針對已經具備幸福的物質條件的地區。如果發展中國傢繼續發展,最終它們也會麵對同樣的睏境,可以提前做好準備,不能重復西方的錯誤。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