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本是寶島,但如今已變得難以說它是寶島瞭。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吾人似乎太忽略瞭該好好照顧這片土地,於是,空氣常見汙濁,河水常見顔色,莫名的廢棄物更常齣現在山邊、路邊、海邊、溪邊、田坑、橋下……不忍卒睹,公德心的低落,由此可見一斑。其實這些汙染正是對於環境品質、對健康最有害的因子,吾人稱之為環境的負麵因子,或加害因子。相對的如森林、公園、綠地、美麗山川、自然景緻等是吾人所嚮往的,是為正麵因子。
希望「有心、有能、又有力」之人士或團體,能趕快有效率地去追求國傢環境品質、體質、或競爭カ的改善,其擴大成廣義的一麵,乃是積極的保護自然、保育生態、追求繁榮、安定進?等,甚至小規模地綠化社區、營造健康自然的居傢環境等,也都十分重要。而消極的一麵,包括有效去除舊汙染、防止新公害、防止疫病、防止天災等。
作者簡介
孫岩章
學曆:國立颱灣大學植物病蟲害學係博士。
經曆: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會理事、長行政院環保署公害糾紛裁決委員會委員、國立颱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係 係主任、國立颱灣大學教授 迄今。
1.公害鑑定概論
一.環境與環境汙染概論 1-1
二.公害鑑定概論 1-6
三.公害鑑定的基本原則 1-8
四.公害鑑定的方法、技術與流程 1-9
五.公害鑑定的權責及體係 1-10
六.公害鑑定的重要性 1-11
七.我國公害鑑定的法律依據 1-13
2.公害受體
一.公害受體的範圍 2-1
二.公害受體個論 2-2
3.加害因子
一.空氣汙染及相關因子 3-1
二.水與土壤汙染及其相關因子 3-8
三.聲波、振動、光綫與輻射 3-14
4.左右公害發生的外在因子
一.外在因子的角色 4-1
二.影響空氣汙染之外在因 4-2
三.影響水汙染的外在因子 4-13
四.影響土壤汙染的外在因子 4-16
五.影響受體及受體是否受害的外在因子 4-16
六.外在因子與公害事件的來龍去脈 4-17
5.採樣檢驗與採證存證
一.公害鑑定中的採樣與檢驗 5-1
二.採證與存證 5-8
6.公害損害量查估
一.緒論 6-1
二.颱灣地區汙染對農林作物損害評估之現況 6-1
三.農林作物損害評估原則 6-2
四.農林作物損害查估鑑定技術 6-3
五.漁産因汙染受損的損害查估 6-5
六.健康受損的損害評估 6-5
七.材料等受體損害評估 6-6
八.結論 6-6
7.環境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與鑑定
一.對健康有害的環境汙染物 7-1
二.颱灣地區主要的職業病與汙染疾病 7-5
三.汙染危害健康案件之鑑定實例 7-5
8.汙染對農林植物的影響與鑑定實例
一.空氣汙染對植物之影響 8-1
二.水及土壤汙染對植物之影響 8-8
三.環境汙染為害農林作物之鑑定原則 8-17
四.農林植物受害時之調查與採樣 8-18
五.農林作物體檢驗及公害鑑定方法 8-22
六.汙染為害植物之鑑定實例 8-25
9.汙梁對動物的影響與鑑定實例
一.危害魚貝類主要汙染物 9-1
二.危害其他水生物之汙染物 9-3
三.危害陸生動物之汙染物 9-3
四.汙染危害動物之鑑定實例 9-4
10.汙梁對材料的影響與鑑定實例
一.對材料造成影響的汙染物 10-1
二.空氣汙染危害材料的機製 10-2
三.汙染危害材料之鑑定技術 10-3
四.汙染危害材料案鑑定實例 10-4
11.汙梁對生活環境的影響與鑑定實例
一.影響生活環境的汙染源與汙染物 11-1
二.生活環境受影響案之鑑定實例 11-4
12.汙染對生態係或景觀之影響與鑑定實例
一.影響生態係或景觀之汙染物 12-1
二.汙染影響生態係或景觀鑑定實例 12-4
13.不明汙染物及汙染源之追查與鑑定實例
一.可能造成不明汙染公害的汙染物及汙染源 13-1
二.不明公害追查實例 13-2
14.廣域的汙染公害及鑑定問題
一.廣域的汙染公害及鑑定問題 14-1
二.跨洲際或廣域性公害的鑑定問題 14-2
三.廣域性公害的鑑定與評估實例─酸雨問題特論 14-2
四.全球性公害之鑑定調查實例─南極地區臭氣洞之問題 14-14
五.溫室氣體與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的因果問題 14-15
附錄
附錄一 颱灣地區社經指標 A-3
附錄二 現階段環境保護政策綱領 A-4
附錄三 公害糾紛處理法 A-6
附錄四 環境影響評估法 A-10
附錄五 汙染性工業 A-13
附錄六 石化工業重要原料及産品 A-15
附錄七 颱灣各業工廠名錄中工廠之分類 A-17
附錄八 放流水標準 A-17
附錄九 噪音等音感麯綫 A-24
附錄十 噪音管製標準 A-24
附錄十一 常用之噪音防治方法 A-28
附錄十二 大氣層依高度之分層及各層溫度之變化 A-28
附錄十三 煙囪空氣汙染的煙柱類型 A-29
附錄十四 利用植物淨化汙染兼供生態科學教育及增進健康的「空氣清淨生態箱」 A-29
附錄十五 勞工安全上允許的空氣汙染每日八小時容許濃度值 A-33
附錄十六 固定汙染源空氯汙染物排放標準 A-36
附錄十七 自由基、醫學、活性氧與光化學反應空氣汙染 A-42
附錄十八 由EC及SAR錶示水質優劣之分佈圖 A-49
附錄十九 颱灣西北沿海地區水稻及林木枯萎原因之研究論文摘要 A-50
附錄二十 颱灣電力公司興達煤場對下風區造成煤塵汙染之顯微鏡鑑定摘要 A-52
附錄二十一 颱灣電力公司與興達儲煤場煤塵汙染調查鑑定報告摘要 A-52
附錄二十二 空氣品質標準 A-54
附錄二十三 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製辦法 A-55
附錄二十四 環保新生活運動宣言 A-59
附錄二十五 環保死角看不到就無害嗎 A-60
附錄二十六 期待乾淨艷陽天 A-61
附錄二十七 有待您思考獻策解決的環境保護問題 A-63
附錄二十八 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法 A-64
附錄二十九 海洋汙染防治法 A-71
附錄三十 核四存廢何妨交由頂級精英小組代議抉擇 A-77
附錄三十一 齣席建立永續世界全球會議報告書 A-78
附錄三十二 談我國溫室氣體最佳減量策略 A-81
附錄三十三 環境基本法 A-94
附錄三十四 環境教育法 A-97
附錄三十五 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 A-101
推薦語
本書是以公害鑑定科技的研究、汙染指標生物之研究、以及近年來利用植物淨化室內外汙染的研究與設計,相信這些都與「認知汙染-提昇環保科技能力」有關。
哇,看到《環境汙染與公害鑑定(第三版)》這本書,真的是勾起瞭我不少迴憶。還記得大學時期,為瞭準備環保相關的課程,找遍瞭許多資料,那時候就覺得這類實務性強的書籍特彆難得。這本書的第三版,想必在內容上一定更加充實、與時俱進瞭吧!我特彆好奇它對於近年來層齣不窮的新型環境汙染事件,像是微塑膠、基因改造作物對生態的影響,或是更精細化的空氣質量監測技術,是否有深入的探討和分析。畢竟,環境問題是不斷演變的,一本好的教科書或參考書,一定要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提供最新、最紮實的知識。而且,公害鑑定這部分,我一直覺得是連接理論與實踐的關鍵。如何從科學證據齣發,準確評估汙染造成的損害,進而進行賠償或修復,這背後需要紮實的法律基礎和嚴謹的科學方法。這本書如果能在這方麵提供更詳盡的案例分析和方法論指導,那就太有價值瞭。尤其是在颱灣,我們麵臨著工業發展、人口密集以及復雜地形帶來的多重環境挑戰,對於環境監測、汙染防治以及公害認定的專業知識,需求是相當迫切的。期待這本書能為我們提供更清晰的思路和更有效的工具。
评分我對於《環境汙染與公害鑑定(第三版)》這本書最大的期待,在於它能否提供一些具有颱灣本土特色的案例研究。颱灣作為一個四麵環海的島嶼,同時又經曆瞭快速的工業化進程,在環境汙染和公害處理方麵,纍積瞭許多獨特的經驗和挑戰。例如,海岸綫汙染、漁業資源枯竭、或是特定産業(如電子、石化)造成的區域性環境影響,這些都是非常貼近我們生活的議題。如果書中能收錄這些真實的案例,並深入剖析其成因、鑒定過程以及後續的爭議與解決,那將極具參考價值。這不僅能讓我們更具體地理解環境汙染的復雜性,也能從中學習到颱灣在應對這些問題上的成功經驗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另外,關於“公害鑑定”的部分,我希望書中能詳細闡述颱灣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司法實踐中對於環境損害賠償的判決原則。這對於理解環境訴訟、參與環境決策,甚至是我們作為受害者的權益保障,都至關重要。總而言之,一本能夠結閤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的書,纔是最能觸及我們颱灣讀者內心需求的書。
评分我一直覺得,環境保護不光是政府或企業的事情,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瞭解和參與。而《環境汙染與公害鑑定(第三版)》這本書,我希望它能成為我們瞭解環境真相、掌握維權知識的一把利器。我特彆想知道,書中在“公害鑑定”這部分,有沒有關於如何收集環境證據的指導?比如,我們如果發現自傢附近有不明的汙染源,可以從哪些方麵著手收集初步的證據?以及,這些證據在法律程序中是否具有效力?更進一步,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評估環境汙染對健康影響的方法?比如,如何量化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對呼吸道疾病的風險,或者水源中的重金屬對身體造成的長期損害。我相信,如果我們能更清晰地瞭解汙染的證據和科學依據,我們就能更有底氣地嚮相關部門反映問題,甚至提起訴訟。而且,書中對於不同類型的環境汙染(如大氣、水體、土壤、噪聲、電磁波等)的鑒定方法,是否能有詳細的介紹和對比?這樣,我們就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閤適的鑒定方式,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评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給像我一樣,對環境議題有高度關注,卻又常常被各種專業術語和復雜數據搞得暈頭轉嚮的讀者,一盞指路明燈。我尤其看重的是它能不能把那些艱深的概念,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比如,講到空氣汙染,除瞭PM2.5這些大傢熟知的名詞,書中會不會解釋這些汙染物是如何在大氣中形成、傳播,以及對人體健康造成具體影響的分子層麵機製?再比如,水汙染的部分,是不是會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水源(河川、湖泊、地下水)受到的汙染源有哪些,以及這些汙染物對水生生態係統和人類飲用水安全帶來的長期風險?更重要的是,對於“公害鑑定”這個專業領域,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套清晰的邏輯框架,教我們如何一步一步地去分析一個環境事件,從證據收集、科學分析,到法律責任的界定,甚至可能還包括經濟損失的評估。我個人覺得,對於提升公眾的環境意識和參與度,一本能夠普及專業知識的書籍至éraux。如果這本書能幫助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也能對環境汙染的成因、影響和解決之道有更深刻的理解,那就太棒瞭。
评分我對於《環境汙染與公害鑑定(第三版)》這本書的期望,更側重於它能否為未來的環境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視角。比如,在“環境汙染”這部分,除瞭分析傳統的汙染類型,是否會探討新興的、更具挑戰性的環境問題,例如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事件對環境的影響,或是全球供應鏈中的隱形環境成本?同時,在“公害鑑定”方麵,我希望書中能對科技在環境鑒定中的應用有更深入的闡述,例如遙感技術、大數據分析、基因測序等,這些新技術如何幫助我們更精準、更高效地識彆和量化環境汙染。而且,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關於環境責任歸屬和追溯的機製的探討?在日益復雜的跨界汙染和責任鏈條中,如何準確找到汙染的源頭,並追究相關方的責任,這對於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環境治理體係至關重要。最後,我希望這本書能鼓勵讀者思考,在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我們作為個人、社會和國傢,應該如何共同努力,構建一個更加健康、可持續的生存環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