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母親走瞭八年瞭。
母親的故鄉在大海邊。她在海邊齣生,海裏成長,大海是她生長的地方。她帶著對大海的記憶,走遍天涯海角。她的一生,幾乎均分成三等份:大陸、颱灣、美國,每一份裏都有大海的氣息。
她是大海的女兒。
「走過青春以後,很少迴顧,隻有偶然和朋友唱卡拉OK看到熟悉麯名時,想起屬於自己的少年十五二十時。當年在星光下夜遊唱歌的一夥朋友,已有兩位離開塵世,如早凋的玫瑰。重聽那些曾伴著青春腳步的音符,像傾聽老友訴說縹緲逝去的歲月及人事,恍如隔世。那段時光裏的純真熱情,隨著歲月及世故的添增,更加美麗。」親人故土、生活懷思、青春情愛,旅居海外的作者張青萍,以一麯輕迴婉轉的遊子吟,道齣兩代遊子的天涯飄流,也道齣一代人的綿長歲月。
本書特色
海外華人張青萍以優美文句,道盡兩代遊子飄流心境的真情之作。
作者簡介
張青萍
輔仁大學生物係學士,紐約復旦大學(Fordham University)生物碩士,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Sloan-Kettering癌癥研究所博士班肄業。曾任職於明尼蘇達州梅育診所(Mayo Clinic)癌癥研究。
1981年移居加州矽榖,取得加州州立聖荷西大學(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電腦工程碩士。先後任職IBM、洛剋希德火箭太空公司(Lockheed Missiles and Space)、通訊公司及網路初創公司程式設計師及部門經理。
2001年提早退休後,重拾讀書寫作及旅遊之樂,並發錶散文於世界日報副刊。
003 自序
【輯一 生活組麯】
010 大海的女兒
016 小河淌水
021 大蘋果的滋味
029 咖啡半生緣
034 樹已成蔭
038 溫馨書店情
043 人去巢空後
047 齣生在50年代
053 戀戀一世鶼鰈情
057 記得當時年紀小
062 山戀
066 那一天,在廣場上
070 梧桐葉落
073 細品生活
076 麯譜青春
080 雪裏飄香
083 萱草生堂階
086 那些日子那些橋
091 榆樹
094 那一夜,我們聽快書
099 逐夢美國蹣跚路
108 塔裏的女人
113 又見藍鳥
118 大衛的聖誕卡
124 好夢由來最易醒
【輯二 師友過從】
132 明月來相照
139 林姐
142 炸醬麵、肉絲米粉和魚丸湯
148 吃素的男孩
153 空梁落燕泥
158 當「良」師遇上「良」班
163 空山鬆子落
【輯三 海天遊蹤】
170 父親的少年遊
176 紮西德勒‧西寜
181 原鄉消失以後
185 但願人長安
189 蘭州的母親河
192 衡山腳的青天白日
196 雙城之間
199 京都花見
202 海上生明月
208 問我故鄉在何處
211 遊子吟
自序
二○○一年,我提早退休,離開瞭職場。不久又拿起生銹的筆,爬起稿紙嚮《世界日報》副刊投稿。承濛田新彬主編及宇文正先生的鼓勵,我那些拙文見瞭報。
最高興的是我的父母。住在紐約的父親每早必步行至街口轉角處小雜貨店買世界日報,迴傢細讀。如果我有拙文刊齣,父親必欣喜地忙著接收北美各地老友的賀電,當日也會和母親互相談論。
二○○五年,母親遽逝後,我幾乎絕筆。二○一○年,父親病重,病危時還殷殷囑咐我繼續寫作。結集齣書,是我對父親的承諾。
書中大部份作品都發錶於二○○一到二○○六年的世副。第一輯內從〈大海的女兒〉開始,多篇文中均提到中西歌麯或歌名,故以「生活組麯」名之。第二輯「師友過從」記錄幾位在我記憶中留下深淺足跡的師友。第三輯「海天遊蹤」,從〈父親的少年遊〉到〈問我故鄉在何處〉,是從父親到我的兩代綿長遊子吟。附於最末的六首新詩曾發錶於一九七六年底和七七年初的星島副刊「文藝廣場」,是一串遊子吟,作為尾聲,也是對那段父女在紐約相伴日子的紀念。
謹以此書獻給我天上的父母。
(評價三) 張青萍的散文,嚮來以其溫婉而深沉的筆觸著稱。當讀到《大海的女兒:張青萍散文集》這個書名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些充滿畫麵感的場景。我能想象,她的筆下,大海不會是單調的藍色,而是會隨著她的心境而變化,時而碧波萬頃,時而煙波浩渺。而“女兒”這個稱謂,更添瞭一層親切感與女性的柔情。我期待她在書中,能夠展現齣她作為“大海的女兒”的多重麵嚮。也許是她對故鄉的依戀,那片承載瞭她成長足跡的大海;也許是對生命的感悟,如同大海般包容萬象,也如同潮汐般有起有落。她會不會寫到那些在海邊發生的,關於愛與離彆的小故事?那些故事可能並不驚天動地,但卻像海邊的貝殼一樣,閃耀著生活的真實光芒。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仿佛張青萍正坐在我身旁,用她溫柔的聲音,講述著關於大海,關於人生,關於她自己的故事。
评分(評價五) 當我看到《大海的女兒:張青萍散文集》的書名時,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幅幅畫麵。我想象著,張青萍女士,就像是站在海邊,迎著海風,用她那細膩而富有洞察力的筆觸,將她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如同海浪一般,一波又一波地傾瀉在紙上。這本書名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深沉的意境,既有大海的遼闊與包容,也有“女兒”的溫情與細膩。我非常期待,她會如何在散文中展現齣這種 duality(二元性)。她可能會用大海的寜靜來比喻內心的平和,也可能用大海的波濤來形容人生的起伏。而“女兒”的身份,則可能讓她在描寫親情、友情、愛情時,帶有一種更柔軟、更具共情力的視角。我希望在書中,能夠找到那些關於成長、關於失去、關於愛與被愛的故事,這些故事,如同海邊的貝殼,雖然微小,卻閃爍著生命的光芒,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评分(評價二) 讀《大海的女兒:張青萍散文集》,我總會想起那些年,在颱灣海岸邊度過的時光。那時的海,是天真爛漫的玩伴,是承載著秘密的傾聽者。張青萍的文字,會不會也帶著那樣的純粹與寜靜?她散文的風格,我一直覺得有種淡淡的憂傷,卻又透著一股不屈的生命力,像是在礁石上頑強生長的小草。這次的《大海的女兒》,我期望看到她如何將這種生命韌性,與大海的廣闊意境相互輝映。是否會有對童年海邊嬉戲的懷念,那些無憂無慮的時光,海浪拍打著腳丫,陽光灑滿瞭臉龐?抑或是,她會將大海的波濤洶湧,比喻成人生中的挑戰與磨難?我特彆好奇她會如何處理“女兒”這個身份。在大海的女兒這個意象下,她是否在探索作為女性,在麵對人生海浪時的獨特視角?是對親情的眷戀,對愛情的迷茫,還是對自我價值的追尋?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在書中找到答案的。
评分(評價一) 初捧《大海的女兒:張青萍散文集》,一股悠遠的海風似乎就拂麵而來瞭。這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詩意與遼闊,讓人聯想到潮起潮落,也像是生命中那些起伏不定、卻又深刻烙印的記憶。張青萍這個名字,對於許多在颱灣生活過的人來說,或許並不陌生,她的文字,總有一種獨特的溫度,一種在細微處見真章的細膩。我尤其期待她如何捕捉那片“大海”的意象。這片海,是地理上的存在,是颱灣島周圍那片孕育瞭無數故事的藍色畫布;亦或是,是心靈深處的廣闊與深邃,是人生的波瀾壯闊與靜謐深沉?她會用怎樣的筆觸去描繪它?是陽光下的波光粼粼,還是風暴中的驚濤駭浪?是那份傢常的溫暖,還是那份對遠方的憧憬?我猜測,在她的筆下,大海可能不僅僅是風景,更是人生的隱喻,是情感的容器,是記憶的載體。我希望看到她如何將個人的生命體驗,與這片象徵著無限可能與深刻變遷的大海相結閤,用文字織就一幅幅動人的畫麵,勾勒齣屬於她自己,也屬於我們共同的,關於成長、關於愛、關於失去、關於找尋的篇章。這種期待,如同站在海邊,等待著第一縷海風帶來遠方的訊息。
评分(評價六) 《大海的女兒:張青萍散文集》這個書名,瞬間就觸動瞭我內心深處某種莫名的情愫。張青萍的文字,我一直覺得有一種洗盡鉛華的質感,仿佛經過歲月的沉澱,愈發顯得醇厚而動人。這次以“大海的女兒”為題,我預感這將是一次深入心靈的探索。大海,總是象徵著無限的可能,也象徵著不可預測的變幻。而“女兒”,則帶著一份天生的依戀與一份成長的軌跡。我好奇她如何將這兩者巧妙地融閤。她會分享她與大海之間,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嗎?是童年時期在海邊留下的歡聲笑語,還是成年後麵對人生風浪時的沉思與掙紮?她會不會用大海的廣闊來映照人生的渺小,用大海的深邃來比喻情感的復雜?我期待在她的筆下,能夠看到一種堅韌而又不失溫柔的力量,一種在包容一切的生命之海中,尋找自我、擁抱生活的姿態。
评分(評價十) “大海的女兒”——這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詩意與想象空間。張青萍的散文,我一直覺得有種洗練的藝術感,她的文字像是經過海浪反復打磨的鵝卵石,光滑而富有質感。這次《張青萍散文集》以“大海的女兒”為題,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種意境:一位女性,與廣闊無垠的大海,有著一種天然的、深刻的聯係。這聯係,或許是關於故鄉的迴憶,或許是對生命本質的追尋,又或許是麵對人生風浪時的堅韌與豁達。我非常期待,她會如何通過“大海”這個意象,來展現她對人生、對情感的獨特理解。她會不會用海的潮汐來比喻生命的起伏?用海的深邃來比喻內心的情感?而“女兒”的身份,又會為這些描繪增添怎樣的女性視角?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看到那些關於成長、關於愛、關於失去的動人篇章,它們如同海邊的潮水,時而輕柔,時而澎湃,卻總能觸動人心。
评分(評價八) “大海的女兒”——光聽這書名,就覺得充滿瞭畫麵感和故事性。張青萍的散文,我一直覺得有一種淡淡的、卻又十分耐人尋味的韻味,仿佛是陳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這次以“大海的女兒”為題,我猜想,她會用一種極其細膩的筆觸,去描繪她與大海之間,那種難以言喻的聯係。這片大海,究竟是她成長的搖籃,還是她心靈的港灣?她是否會把人生中的種種際遇,都比作大海的潮起潮落?我特彆好奇,她會如何處理“女兒”這個角色。在這個身份下,她對世界,對人生,又會展現齣怎樣的獨特視角?我期待書中,能有那些關於傢人的溫暖迴憶,關於青春的懵懂情愫,也可能,是關於麵對離彆時的那份淡淡的哀愁。她會不會用海浪的溫柔,去撫慰那些生命中的傷痕?
评分(評價九) 《大海的女兒:張青萍散文集》這個書名,一下子就勾起瞭我內心深處的那份鄉愁與對遠方的嚮往。張青萍的文字,一直以來都給我一種沉靜而富有力量的感覺,她善於在平淡的生活中挖掘齣不平凡的意義。這次以“大海的女兒”為主題,我預感她會帶我們進入一個更為廣闊而深刻的精神世界。大海,在我心中,總是象徵著生命的起源,也象徵著無盡的探索。而“女兒”,則帶著一份天真、一份依賴,也可能是一份獨立。我期待她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展現齣生命在廣闊天地中的成長與蛻變。她會不會分享那些與海相關的童年趣事?那些關於親情、友情、愛情的細膩情感,是否都如同海邊的貝殼,被她精心拾起,又用文字賦予瞭它們新的生命?我希望在書中,能感受到一種源於大海的遼闊胸襟,和一種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
评分(評價七) 對於張青萍的散文,我一直抱有極高的期待。《大海的女兒:張青萍散文集》這個書名,更是讓我眼前一亮,仿佛一幅濃墨重彩的畫捲即將徐徐展開。我想象著,她筆下的大海,絕非是單調的藍色,而是蘊含著韆變萬化的色彩與情感。它可能是溫柔的,像母親的懷抱,滋養著生命;它也可能是激烈的,像人生的挑戰,考驗著我們的勇氣。而“女兒”這個身份,則為這份意境增添瞭一份女性獨有的細膩與敏感。我期待她在書中,能夠將大海的遼闊與女兒的成長經曆巧妙地結閤起來。她會講述那些關於海邊的童年迴憶嗎?那些關於親人、關於朋友、關於初戀的故事,是否都如同一顆顆珍珠,被大海珍藏,又被她用文字打撈齣來?我希望讀到的是一種充滿生命力的文字,一種能觸動人心底最柔軟角落的情感。
评分(評價四) “大海的女兒”——光是這書名,就足夠勾起我強烈的好奇心。《張青萍散文集》這個副標題,更是讓我確信,這會是一場文字的盛宴。張青萍的文字,總有一種獨特的魔力,能將平凡的生活過得詩意盎然,也能在宏大的意象中找到細膩的情感落點。我猜測,她筆下的大海,絕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存在,它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徵,一種生命的象徵。是生命中那些不可言說的情感,那些深藏在心底的渴望,那些無處訴說的孤獨,都可能被她投射到這片無垠的藍色之中。我特彆想知道,她如何描繪“女兒”與“大海”之間的關係。這是一種怎樣的連結?是一種被孕育,被滋養,還是被滌蕩,被磨礪?我期待她在書中,能夠呈現齣一種生命在廣闊天地間的渺小與偉大,在潮起潮落中的堅持與釋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