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書

日夜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緻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嚮20世紀90年代的青春緻敬
韓少功以《日夜書》嚮50後「緻青春」

  2010年第2屆紐曼華語文學奬得主
  以《馬橋詞典》享譽國際
  中國當代文學最重要的作傢之一──韓少功
  醞釀十年 最新長篇小說
  獻給命運、獻給同代人的標竿之作
  為他們畫像,為他們說話,寫齣他們這代人在當下的命運
  重現中國大陸50後一代知青的真實生活
  紀念自己這代人過去的歲月。

  窗外有遠近高低的蛙鳴,有春天的溫潤,有一種生活重新開始的蓬蓬勃勃。
  這樣一個美麗的春江花月夜,這一個應該遙想遠方和未來的時刻,下流話題實在不閤時宜。
  「不,生活中還有彆的什麼……」我也捲上瞭菸草,「一定有更高的東西。」

  韓少功最新長篇小說《日夜書》描述在白馬湖一起生活的五位朋友:玩世不恭的藝術傢姚大甲、活在世俗眼光裏的企業傢郭又軍、智識上高人一等的工人賀亦民、自負的流亡青年馬濤、看盡人間現實的官員陶小布,在知青下鄉的往昔已然遠去,三十年間各自的命運與交會的軌跡。

  小說從浪蕩不羈、後來成為前衛藝術傢的知青同伴姚大甲開始寫起,一直到擅長理論的知青精神領袖馬濤的女兒笑月意外去世,描寫瞭一個朋友群體從知青時代開始的各種命運軌跡,通過日、夜,體現時間的漫長感。小說通過幾位50後從知青年代到轉型時期的人生軌跡和恩怨糾葛,摺射齣人性的光輝和時代的變遷。

  《日夜書》栩栩如生地刻畫瞭「後知青」官員、工人、民營企業傢、藝術傢、流亡者等各種不同的人物形象,用他們各自的一生迴答瞭時代的精神之問。年少遠離原有生活的新鮮與不安,步入社會的挫敗,因應時序變換而驚覺自己已然失去的籌碼,使得這一代人既邊緣又主流,既畸零荒誕又不缺乏世間普同的喜悅,繼而顯現的是他們性格中的矛盾與光輝。

  《日夜書》聚焦於年歲的轉移下,五位青年人價值觀的鬆動與情感的離閤,既是他們的生命之書,也是一個時代以日日夜夜所投射齣的光譜:人生有許多活法,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另一種活法,有更高的東西,那更高的在哪裏?他們不見得明白時代給予的使命,但也就照著日曆一頁頁過瞭下去,然而,在宿命中保留夢想,接受磨難且不甘於失敗,也就是人性中理想的最高證明。

  《日夜書》的故事由兩段時間構成,一段是知青時代,一段是後知青時代。所有的人物和故事都在這兩個時間裏不斷交叉,淡入,淡齣;一段嚴酷的革命歲月,一個日常的世俗年代,小說在其間的穿梭來去自如。

  《日夜書》以韓少功當年下鄉的湖南農村為原型,小說一開始齣場的,就是一群從曆史深處走來的骨灰級文青──他們可以用小提琴拉齣柴可夫斯基,知道拉斐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比紅薯、豬仔更重要,喜歡在樹林裏暢談人生。而知青精神領袖馬濤和他的祕密小組,甚至具有政治雄心和社會改革的抱負,是那個時代青年中的佼佼者。遭到告密後,馬濤深夜入獄,小組成員如驚弓之鳥,四下逃竄。多年後,馬濤作為異議分子流亡海外,而曾經意氣風發的年輕友人也在隨後變幻莫測的「後知青時代」中潛泳沉浮,傷痕纍纍,上演瞭一齣「像是畸人錄,又像是英雄傳」的好戲。

名人推薦

  中國當代文學的世界性因素之一例。──陳思和(文學評論傢)
  像是畸人錄,又像是英雄傳,對曆史和現實具有很強的概括力。──格非(小說傢)
  整整一代人的安魂麯。──歐陽江河(詩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韓少功


  漢族,1953年1月齣生於中國湖南省。1968年初中畢業後赴湖南省汩羅縣插隊務農;1974年調該縣文化館工作;1978年就讀湖南師範大學中文係;先後任《主人翁》雜誌編輯、副主編(1982);湖南省作傢協會專業作傢(1985);《海南紀實》雜誌主編(1988)、《天涯》雜誌社社長(1995)、海南省作協主席(1996)、海南省文聯主席(2000)等職。現居海南。

  他的主要文學作品有《韓少功係列作品》(九捲,人民文學齣版社,2008),最新中篇小說《紅蘋果例外》、散文《世界》、《完美的假定》等,以及著名的長篇小說《馬橋詞典》。另有譯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惶然錄》等。

  作品曾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1980、1981),上海市第四屆中、長篇小說優秀大奬(1997)、《亞洲週刊》評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1999年)、全國魯迅文學奬(2007)、華語傳媒文學大奬(2007),以及法國文化部頒發的法蘭西文藝騎士勛章(2002);此外他於2010年榮獲第二屆紐曼華語文學奬。最受矚目的長篇小說《馬橋詞典》被兩岸三地專傢推選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之一。作品已有三十多種外文譯本在國外齣版。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那一天我記得很清楚。我去學校查看升學名單的公告,然後在雙槓上閑坐瞭一會兒,準備迴傢做煤球。我知道,政策規定不滿十六週歲的可繼續升學,父母身邊也可留下一名子女,我是兩條都閤得上,不必下鄉當知青,被不少同學羨慕。
 
我似乎還能繼續坐雙槓,投射紙飛機,在上學的路上盤帶小石塊,去學校後門外的小店裏吃米粉,把酸辣湯喝得一如既往。
 
下雨瞭,我一時迴不去,便在大樓裏閑逛。這時候的學校都成瞭旅客散盡的月颱,一本本沒有字跡的白頁書。全國大亂結束瞭,中學生幾乎都被趕下鄉去。到處空空蕩蕩,在走廊裏咳嗽一聲竟然迴聲四起,讓人禁不住心裏發毛。白牆上到處是紅衛兵的標語殘痕。窗戶玻璃在武鬥的石塊和槍彈下所剩無幾。樓梯上的一個大窟窿標記齣這裏曾為戰場─不久前的那一次,一個冒失鬼齣於派爭之恨,覺得自己沒罵贏,打架也沒占上風,居然把一個手榴彈扔上教學樓。幸虧當時周圍沒人,隻是把幾塊樓闆炸塌瞭,嚇齣瞭樓闆下一窩逃命的老鼠。
 
我推開二○二房,我們不久前的紅衛兵司令部,但這裏已沒有大旗橫挑在窗外,沒有我熟悉的鋼闆、蠟紙、油印機、漿糊桶,隻剩下幾張濛塵的桌椅,完全是匪軍潰逃後的一片狼藉。「唯有犧牲多壯誌,敢叫日月換新天」─不知是誰臨走前在牆上塗抹下這樣的筆墨悲壯。忍不住,我又習慣性地走進二○八、二○九、三一一……門吱吱呀呀地開瞭,但這些地方更冷清,一張床是空的,另一張床是空的,另一張床還是空的。所有的床都隻剩下裸露的床闆,用木闆結束一切。破窗紙在風中叭叭響。
 
我踢到瞭一個空紙盒,呼吸到夥伴們的氣息,包括女孩子們身上似香若甜的氣息─那些喜歡做鬼臉和發尖聲的姐們。
 
親愛的,我被你們拋棄瞭。
 
我有一種充滿瞭風聲和雨聲的痛感,於是迴傢寫詩,寫下瞭一些誇張的句子,決定放棄自己的升學。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