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一词,不见于古代文献,最早的记载是民国时期。而世人对唐三彩的重视大约在本世纪初,1905—1909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而毁损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颇多的唐三彩作品。这批唐三彩被运到了北京市场上,受到了国内外古器物研究者的重视和古玩商的垂青,从此,世人皆知唐三彩之名。从此之后,唐三彩之名长期沿用至今。从工艺上看,唐三彩是「釉」而算不上「彩」,但唐三彩是约定俗成的名称,有广泛的影响,因而保持这一名称具有普遍意义
本书特色
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採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陶坯上涂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自然垂流,相互渗化,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珍贵的传统工艺品,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作者简介
目录
目次
01 你知道唐三彩的名称由来吗? 4
02 你了解多少有关唐三彩的知识? 9
03 唐三彩产生与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关系是怎样的? 13
04 唐三彩产生与古代陶艺技术工艺的渊源关系是怎样的? 19
05 唐三彩在唐朝的发展是如何从鼎盛走向衰弱的? 25
06 你了解考古学家从出土的唐三彩中破解它们的制作流程吗? 29
07 唐三彩出土的重大事件主要有哪些? 33
08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过程是怎样的? 39
09 制作精美、数量众多的唐三彩,究竟产于何地? 43
10 如何区分河南巩县黄冶窑与陕西铜川黄堡窑三彩器物的特点? 46
11 唐三彩的类别有几种? 48
12 唐三彩是唐代专门为殉葬烧制的器物吗? 56
13 唐三彩衰败的原因有哪些? 60
14 唐代镇墓神物的作用与形象? 65
15 如何欣赏唐三彩中的妇女形象? 70
16 唐三彩中骆驼形象的多次出现反映了唐代丝绸之路的盛况情景吗? 76
17 唐三彩之中的天王俑,你了解多少? 80
18 怎样辨识唐三彩马的真伪? 83
19 唐代三彩马装饰的方法有哪些? 89
20 怎样鉴定唐三彩的真假? 94
21 唐代三彩马的价格值多少? 100
22 何为收藏古瓷的「一要三不要」? 104
23 如何保养唐三彩? 108
24 唐三彩作为当时的输出品传播到世界各地,具体是怎样的呢? 112
25 与唐三彩相比,宋三彩、辽三彩、金三彩各有哪些特点? 116
26 日本奈良三彩是仿唐三彩而烧成的,这两者有何不同? 122
27 古什么样的唐三彩算得上是国宝? 125
28 唐三彩现代工艺品有收藏价值吗? 131
29 你了解世界唐三彩市场买卖行情吗? 135
30 什么样的唐三彩最适合家庭陈设? 139
引子
唐三彩实际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由于它烧制于唐代,所烧作品用的最多的色彩是黄、绿、白三种颜色,所以得到了唐三彩的名称,实际上,它所用的色彩还包括蓝、赭、紫、黑等。这种彩色釉陶是在汉代低温铅釉陶工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对含有有色金属元素的各种原料有了新的认识而制作成功的。这历经了一个由粗到精的缓慢烧造发展过程,到唐代时,终于烧成了着名的唐三彩陶器。「三彩」一词,不见于古代文献,最早的记载是民国时期。而世人对唐三彩的重视大约在本世纪初,1905—1909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而毁损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颇多的唐三彩作品。这批唐三彩被运到了北京市场上,受到了国内外古器物研究者的重视和古玩商的垂青,从此,世人皆知唐三彩之名。从此之后,唐三彩之名长期沿用至今。从工艺上看,唐三彩是「釉」而算不上「彩」,但唐三彩是约定俗成的名称,有广泛的影响,因而保持这一名称具有普遍意义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定都长安,洛阳为陪都。在这两个地方都出土了大量唐三彩,艺术和技术上都非常高超,引起了世界注目。这与当时这两个地方所处的重要政治、经济地位以及当时的宗教厚葬之风密不可分。洛阳地处中原,自古以来人口稠密,文化发达,经济繁荣。自东汉、魏、晋、北朝五百年来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经济上,它是首都长安联结关东以及东南地区的枢纽。虽然唐代定都长安,但对洛阳地区也极为重视,特别在武则天时,定洛阳为神都,在此地施政达二十年之久。
现存的唐三彩器大多出自墓葬。唐王朝在西安、洛阳一带设有庞大的政治统治机构,大批贵族、官僚聚集于此,生前穷奢极侈,死后厚葬成风。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风俗影响至普通百姓。
“鉴赏”二字,在我看来,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普及,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我希望《荣宝斋教鉴赏:唐三彩》能够教会我如何去“看”唐三彩。不仅仅是看它的釉色是否鲜亮,造型是否端正,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辨别真伪,如何去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比如,书中会不会给出一些具体的鉴赏方法和技巧?是可以通过观察器物的胎质、釉面、彩绘痕迹来判断?还是需要结合器物的造型、风格、铭文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我期待能够学习到如何从细微之处发现唐三彩的独特魅力,比如釉料的流淌痕迹,泥土的颗粒感,以及不同窑口可能存在的细微差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提升自己的鉴赏水平,不再仅仅是“看热闹”,而是能够真正地“看门道”。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够帮助我了解唐三彩的收藏价值,以及在收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毕竟,荣宝斋在古玩收藏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他们来指导鉴赏,一定是信得过的。
评分我一直对唐三彩那独特的色彩组合——黄、绿、蓝、白、褐——情有独钟,那种鲜艳而又带着历史沉淀的质感,总能轻易地抓住我的目光。这本书《荣宝斋教鉴赏:唐三彩》听起来,像是为我这样的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期待它能带领我走进那个辉煌的唐代,去认识那些形态各异的陶俑,无论是英姿飒爽的骑马俑,还是温婉动人的仕女俑,亦或是威风凛凛的胡人俑,每一个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我希望这本书能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更要探究“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唐三彩会呈现出这样的色彩?它背后的烧制工艺是怎样的复杂?在唐代,这究竟是一种奢侈品,还是一种普及的艺术形式?它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陪葬品,还是日常的器皿?我还会很想知道,书里会不会介绍一些著名的唐三彩出土地点,以及在这些地方发掘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比如,乾陵、昭陵、章怀太子墓等等,这些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回响。通过对这些细节的了解,我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唐三彩的价值,以及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让人眼前一亮——《荣宝斋教鉴赏:唐三彩》。一提到荣宝斋,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种底蕴深厚、传承有序的文化气息,再配上“唐三彩”这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关键词,真是让人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好奇,荣宝斋的“教鉴赏”三个字,到底会以怎样一种方式呈现唐三彩的魅力?是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那些釉色斑斓的陶俑背后的故事?还是像一位严谨的学者,抽丝剥茧地分析其工艺、造型和文化内涵?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不会只是简单地罗列几张精美的唐三彩图片,然后配上几行文字说明。它很可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唐三彩的起源、发展,以及在唐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用途。比如,会不会讲解不同时期唐三彩的风格差异?比如,唐初的含蓄内敛,盛唐的雍容华贵,安史之乱后的变化等等。还会不会分析那些器物上复杂的纹饰,它们代表着怎样的吉祥寓意或社会风尚?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最希望的是,这本书能让我这个对古董一知半解的人,也能看得懂,看得津津有味。不希望它晦涩难懂,充斥着只有内行才懂的术语。荣宝斋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品质保证,所以我相信它在这方面会做得很好。
评分听到《荣宝斋教鉴赏:唐三彩》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勾勒出一幅画面:一本厚重而精美的书籍,里面陈列着无数唐三彩的精品照片,文字则像涓涓细流,将唐朝的文化、工艺、审美娓娓道来。我猜想,这本书会从最基础的常识入手,比如“什么是唐三彩?”,然后逐步深入到更复杂的层面。可能会介绍唐三彩的化学成分,解析它是如何形成那样独特的釉色,这对于我这种对科学原理感兴趣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同时,我也会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实例分析,通过解读几件代表性的唐三彩文物,来展示如何运用鉴赏的技巧。比如,选择一件特别著名的唐三彩俑,从器形、釉色、彩绘、泥质等多个角度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并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这样,我就能更直观地理解鉴赏的步骤和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更希望这本书能激发我对唐三彩的更深层次的兴趣,让我愿意去了解更多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评分对于《荣宝斋教鉴赏:唐三彩》这本书,我抱有的期待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能够沉浸在唐代那个充满活力的时代。我设想,书中可能会通过生动有趣的叙述,描绘出唐代工匠们是如何巧妙地运用泥土和釉料,创造出这些令人惊叹的艺术品。也许会讲述一些关于唐三彩制作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或者是与唐三彩相关的历史传说,这样能让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唐三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墓葬中发现的情况,让我了解到唐三彩的分布范围和文化传播。例如,在丝绸之路上发现的唐三彩,是否会带有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宫廷墓葬和民间墓葬中出土的唐三彩,又会有怎样的差异?这些问题都充满着探索的乐趣。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充满活力和故事感的方式,展现唐三彩的独特魅力,让我仿佛亲身经历那个辉煌的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