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说、告诉、坦白―彷若叶游移在树梢间,恣意的寻觅。以散文、小说的脚步,或有意、或无心,弯进虚拟、想像的书写。
扩音器传出来蒙古大草原的歌,在半山上,以为那样宽宏,是原住民的,是误解。边听,边走,边想像两个同伴在溪里逗趣,他们想做夜的主角?水声被青蛙和其他声音掩盖了。仍然听到歌声,还有笑声里传来:「好凉」。声音都流向光里,和月亮、星星无关的光…… ~夜晚过后~
本书特色
陈祖彦的创作文字向有细密的逻辑思序,简洁的遣词用字,成为她的一大特色。其文字中隐藏着一种对于「存在的遗忘」不断探索的谜想。
作者简介
陈祖彦
曾担任《幼狮文艺》主编,中华图书出版基金会策画等职务。并在青年日报撰写「都是风景」专栏。着有小说《陈祖彦小说选》、《世纪姻缘》、《公主复仇记》、《爱恋世纪末》,及散文《巧思》等书。曾获第48届中国文艺协会「小说创作」奖章。
序
我的幸福时光
都是美
这盅燕麦果泥
「投机的」香椿拌饭
啜尝毛泽东
假日看
这个姿态
那个人
纯属运气?
快乐围绕我
故事的结局
夜晚过后
浪的名字
离家不只五百里
那只蜜蜂
小半天的夜空
花园的故事
作家的书房
自制的耶诞卡
我在愉悦中
记忆最深的海边
仰望富士山
只有身分
热情义大利
台湾时间
潇洒走一回
吃的辨证
名牌仿冒店
并非不喜欢
十二岁的老师傅
扬帆待晓
下雪天
毕业无感?
普林斯顿的耶诞夜
那年夏天,谁吹轻快的口哨
美国的月亮
5、4、3、2、1
制造记忆?
台湾小吃
我的歌
雪的记忆
度假
人间富贵
竹竿上的年菜
一年之计
春节,平安!
天上祈想
假如耶稣是苏格拉底
天堂的样子
灵魂的出口
他在故事里
褐脸的男人
仍然美丽
再造莱园─雾峰林家现在进行式
陈茂基中元祭想起母亲
打开一扇门,看到西藏人生
盛宴
她说人生
华灿的花篮徐徐下降
同样的路程
遗失的钥匙
终于得到鱼与熊掌
刚发愿的女孩
张诗薇认真的脚步,阅读的人生
虚构
这一片叶子
怅然
抉择玫瑰园
那时候,我很美!
笑
忘掉时光机
作者序
一本重建生活缩影的书 陈祖彦
我曾工作极忙,烦躁时,以这句话「治疗生活」:哪天有空,要好好写小说。
后来,生活有太多空白,没想到的是,儿子在差不多时间赴美深造,在「母亲」心里,儿子远离该是个必然(不管以哪种形式),我竟惶然,措手不及;加上早几年我母亲离世;儿子赴美后,父亲离世……失落比「预期」多。
为了「治疗生活」,我有时去旅行,偶而走进朋友圈,有时冥想,……点点滴滴,都严苛看待,让它们「没资格成为小说素材」?还是别种原因?这本书,虚构篇章才这么少。它却无疑是我重建生活的部分缩影。
我统计了,十余年来,书写超过十万字,如果包括「命题作文」,还要多。
写每个字都很诚恳,但正如每位作者,随着岁月推移,字与字间,不是这边,就是那边,多少都「重组」、「变妆」了,要成书,其中「风格大不同」的,必要舍弃,是命定。
这本书里,有些是片段生活记录,有些则遇事冥想,也有虚构,让生活有虚有实,以了初衷。渐渐,我不但爱小说、也爱散文,遂尽量尝试「揉合」它们,相信能让阅读者惊喜。由于还在写作路上,我耐性等待抵达「更大的惊喜」。
既有漫长的十余年,我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要感谢陈义芝先生、刘克襄先生、蔡素芬女士、宇文正女士、羊忆玫女士、曾焰女士、蔡孟桦女士、吴涵碧女士、吴婉茹女士……当然不能不谢商务的叶帼英副理。
拿到《漫步─我、他、虚构间的流连》这本书,第一眼就被它的封面设计给吸引了。不是那种喧宾夺主的华丽,而是一种淡淡的、有质感的留白,上面印着书名,字体优雅却不失力量。这种设计风格,就像书名本身一样,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我总觉得,一本好的书,从封面开始就已经在与读者对话了。它在告诉我,这本书可能不属于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节奏紧凑的类型,而更倾向于一种内敛、细腻、甚至带着点哲学意味的表达。我猜想,作者在构思这本书时,一定花了很多心思在文字的打磨和情感的传递上。我一直在想,“漫步”这个词,会不会贯穿全书的叙事方式?它不是大踏步前进,而是缓缓地、不急不缓地,让我们有机会去留意沿途的风景,去品味字里行间的情感。而“我、他、虚构”的组合,则让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这些看似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概念中找到交织点的。是不是通过“我”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他”?又或者,在观察“他”的过程中,发现了“虚构”的痕迹,并以此来反思“我”自身的存在?这本书给我一种预感,它可能会触及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太会去深究的角落,那些隐藏在人际关系和内心世界里的微妙之处。我非常期待它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我们是如何在现实的土壤中,孕育出属于自己的“虚构”世界的。
评分我第一次看到《漫步─我、他、虚构间的流连》这本书的书名,脑海里立刻闪过无数个画面。它给我一种感觉,这本书不是要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邀请读者进行一场共同的探索。你知道,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东西都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快餐式的特点,而“漫步”这个词,恰恰是对这种状态的一种反叛,它暗示着一种深入的、有耐心的审视。而“我、他、虚构”这三个词的组合,更是充满了张力。我,是我们的主体意识;他,是我们所面对的他人,是我们关系网络的构成;而虚构,则可能是指想象、艺术、甚至是谎言与欺骗。这三者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又如何相互定义的?我一直在思考,这本书是否是在探讨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虚构”来理解“他”,又如何通过与“他”的互动来反观“我”?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视角,让我能够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我与周围世界的联系。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段落,那些文字,即使不直接说教,也能在我的脑海里激起层层涟漪,让我忍不住想要去辨析,去感受,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漫步─我、他、虚构间的流连》一出来,就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你知道,现在市面上的书名,很多都趋于模式化,要么直白地告诉你内容,要么玩弄一些华丽的辞藻却空洞无物。但这个书名,“漫步”,就有一种悠闲、自由、不设限的感觉;“我、他”,暗示着对话、互动、甚至内心的拉扯;而“虚构间的流连”,则点出了一个非常迷人的主题——现实与想象的界限,以及我们在其中穿梭游弋的可能性。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像一幅意境深远的泼墨山水,让你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究竟要带我们去往何方,体验怎样的“漫步”。我一直在思考,作者口中的“我”是谁?是作者本人,还是一个象征性的叙述者?“他”又代表着谁?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具体人物,还是内心深处的一个投影?而“虚构”,究竟是指文学作品,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构建的种种幻想与现实的缝隙?这些疑问在我脑海中盘旋,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渴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全新的思考角度,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理解他人,以及如何在这个充满真实与虚幻交织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我希望这本书不会是那种浅尝辄止的泛泛而谈,而是能深入探讨这些概念,用生动的故事或深刻的洞察,引领读者进行一场心灵的探索。
评分当我在书店看到《漫步─我、他、虚构间的流连》这本书的时候,它的名字瞬间抓住我的眼球。你知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好的书名就像一个精致的邀请函,它用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种令人向往的境界。“漫步”,意味着放松,意味着自由,意味着一种不被束缚的探索。而“我、他”,则立刻勾勒出人际互动的基本单元,是关于我们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又如何在这种联系中认识自己。最让我着迷的是“虚构”二字,它一下子将这本书从纯粹的现实主义叙事中抽离出来,让我开始思考,现实究竟有多少是我们自己构建出来的?“虚构”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逃避现实的港湾,还是拓展想象的翅膀?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探讨现实与想象边界的作品情有独钟。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流连”于现实与虚构之间,或是在阅读一本小说时沉浸其中,或是在编织一个美丽的梦想时忘乎所以。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出了这种普遍存在的精神活动。我期待它能以一种细腻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带我深入探索“我”与“他”在“虚构”世界里的种种体验,或许是关于艺术创作,或许是关于情感的投射,又或许是关于我们如何用想象来理解世界。
评分《漫步─我、他、虚构间的流连》这个书名,一读之下,就给我一种非常独特的感受。它不像一些书名那样直接告诉你“里面有什么”,而是留下了一种空间,一种邀请,让读者自己去填补想象。“漫步”,意味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一种不被束缚的探索,我猜想,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会是比较舒缓、有节奏的。“我、他”,则明确指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生活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如何理解他人,又如何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认识自己。“虚构”的加入,则让整个主题变得更加复杂和迷人,它可能指代的是文学作品中的想象,也可能是我们内心的幻想,甚至是社会文化构建的某些“现实”。我一直在思考,作者会如何处理“流连”这个词,是在不同的意识层面之间穿梭,还是在不同的情感状态中徘徊?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以一种更深刻、更细腻的方式,去理解“我”与“他”之间的关系,以及“虚构”在其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感悟,让我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并对世界有更深的理解。
评分《漫步─我、他、虚构间的流连》这个书名,在我脑海里回响,似乎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我喜欢“漫步”所暗示的节奏,不疾不徐,是一种对过程的珍视,而不是对结果的急切追求。而“我、他”则点出了人与人之间那种既亲近又疏离的复杂关系,我们渴望理解对方,却又常常被自身的局限所阻隔。最让我心生涟漪的是“虚构”二字,它像是在提醒我们,我们所感知的一切,是否都是真实的?我们所构建的关系,有多少是基于现实,又有多少是建立在我们自己想象的基石之上?我总是觉得,人类最迷人的特质之一,就是我们拥有创造“虚构”的能力,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我们内心的幻想,它们都构成了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的书名,仿佛就是对这种“流连”于真实与想象之间状态的精准描绘。我期待它能以一种充满诗意和哲思的笔触,带领我走进一个内心丰富的世界,去感受“我”在与“他”的互动中,如何被“虚构”所触动,又如何用“虚构”来理解“他”和“我”本身。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或者是一种“我也有过这种感觉”的深深共鸣。
评分拿到《漫步─我、他、虚构间的流连》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喜欢“漫步”这个词,它有一种自由不羁、随遇而安的意境,仿佛不是一场刻意的跋涉,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走。这让我对作者的叙事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猜想,它可能不会是那种情节密集、一波三折的类型,而是更倾向于一种细腻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而“我、他”,则直接点出了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关于我们如何与他人建立连接,又如何在这种连接中认识自己。“虚构”的加入,更是为这个主题增添了无限的可能性。它可能指代的是艺术的创造,也可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构建的心理世界,甚至是社会文化中那些不易察觉的“假象”。我一直觉得,人类很大程度上是在“虚构”的世界里生活着的,我们用想象来丰富现实,用故事来理解世界。这本书的书名,恰恰捕捉到了这种“流连”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状态。我期待它能以一种充满诗意和哲思的语言,为我展现“我”与“他”在“虚构”世界中的种种体验,也许是关于爱情的不可捉摸,也许是关于友谊的脆弱与坚韧,又或者,是对我们自身存在的一种模糊的探寻。
评分《漫步─我、他、虚构间的流连》这个书名,总让我联想到一些台湾文学作品中那种细腻而绵长的笔触,以及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书名中的“漫步”,就预示着一种悠闲的、非线性发展的叙事方式,它不是为了到达某个目的地,而是享受沿途的风景,品味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他”,则勾勒出人际关系的雏形,是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单元。“虚构”的加入,则让整个主题变得更加引人入胜,它可能指代的是艺术创作,也可能是我们为了自我保护而构建的心理防线,甚至是社会群体共同认同的某种“叙事”。我一直在思考,作者是如何将这三个看似独立的元素巧妙地编织在一起的?他会通过怎样的故事,展现“我”在与“他”的互动中,如何“流连”于“虚构”的世界?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触及一些关于身份认同、情感投射,甚至是对现实感知模糊的议题。我希望它能够给我带来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我本人也在进行着一场“漫步”,在文字的世界里,感受着“我”、“他”和“虚构”之间那微妙而迷人的界限。
评分翻开《漫步─我、他、虚构间的流连》这本书,书名本身就有一种诗意,一种淡淡的疏离感,仿佛邀请读者进入一个并非完全属于现实的场域。这让我联想到很多台湾文学中常见的对于“身份认同”和“存在感”的探索,但“虚构”这个词的加入,又让它多了一层不同寻常的色彩。我常常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这些角色,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虚构”的成分。比如,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呈现的形象,在工作场合表现出的专业,甚至在我们与家人朋友相处时,也会不自觉地为自己设定一个“人设”。那么,真正的“我”在哪里?“他”,那个被我凝视、被我理解的“他”,又是否也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虚构”?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个引子,抛出了一个关于真实与虚幻、自我与他者之间界限模糊的命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种流连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状态。它或许会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空间,让我们在作者的文字中,找到共鸣,也找到启发。我希望它能提供一种思考的深度,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参与这场关于“我、他、虚构”的探索,去辨析,去感受,去发现。
评分《漫步─我、他、虚构间的流连》这个书名,一读之下,就有一种哲学式的韵味。我特别喜欢“流连”这个词,它不是短暂的停留,也不是匆忙的掠过,而是一种带着留恋、带着回味的徘徊。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遐想。我猜想,作者可能在探讨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游走在不同认知维度之间的状态。也许,“我”代表着个体的意识,“他”代表着我们所遇到的他人,而“虚构”则可能指的是我们内心的想象、艺术的创造,甚至是社会普遍构建的观念与叙事。这本书会不会就是关于我们如何在这三者之间,用一种“漫步”的方式,去体验,去感受,去理解?我非常好奇,作者会用怎样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流连”。是通过叙事,描绘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还是通过思辨,提出一些深刻的见解?我个人比较偏爱那种能够引发思考,但又不会过于枯燥的作品。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带着我,在“我”、“他”和“虚构”的世界里,悠然地踱步,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丽,去理解那些我们曾经困惑的谜题。这种“漫步”式的阅读体验,在我看来,比那种一蹴而就的结论,来得更为珍贵,也更为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