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脑海里有各自一幅城市地图,同个城市里的人也有不同的城市风貌,或许我们在同家小店咖啡但会在不同餐厅用餐,或许我们会顺着爱河游荡只是一个往南一个往北,那些地景之所以成为地景,正是因为许多人聚集并创造出共同回忆,每个人理当有一张自己的城市地图。青年作家徐嘉泽在《城市生活手帐》中,借着手帐式的景点随笔,记录下自己再也熟悉不过的高雄,描绘出部分私密和部分属于大众的这座城市。
作者简介
徐嘉泽
一九七七年生,高雄人。作品曾获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联合报文学奖散文首奖、九歌两百万长篇小说征文评审奖、BenQ 华文电影小说首奖、高雄文学创作补助、国艺会出版补助等。着有《窥》、《诈骗家族》、《类恋人》、《不熄灯的房》、《孙行者,你行不行?》、《下一个天亮》、《祕河》等。
市长序—城市灵魂的永恆诵歌
局长序—遍地开花的文学种籽
作者序—平凡中的不平凡
作家写作者—战斗力破表的文字冲锋者—徐嘉泽 郭汉辰
分开旅行
格斗人生
眷村风华
健身工程
蝴蝶陷阱
风雨之城
二手秘密交换地中继站
美人心机
有机城
高雄深唿吸
梦想游园地
星光点点
长明半条街
空白测验
插画家、摄影、影像拍摄介绍
市长序
城市灵魂的永恆诵歌
为了勾勒描绘大高雄现今山海、田园以及都会等多元样貌,此次「南方人文驻地书写」计画,缔创有史以来最庞大的阵容,集结文学创作者、影像工作者及插画家,深入高山、海港、农园以及现代大都会,让文学家蹲点创作,团队们深刻纪录,并且走入基层的庶民生活,与大地热情拥抱,为城市多样的灵魂,谱出一首首永恆的文学诵歌。
大高雄自从县市合併后,整个城市壮大雄伟了,不但从平原向高山大海延伸,并且从繁华都会扩展到绿意田园。为了发扬高雄市文学与土地结合的在地书写轴线,「南方人文驻地书写」计画,策画邀请在地创作团队,走入南台湾生命力最为旺盛的大城小镇。
这一系列的文字创作,包括汪启疆《山林野旅手札》、郭汉辰《穿走母亲河畔》、李志蔷《临海眺望》、郑顺聪《海边有够热情》、刘芷妤 《TO 西子湾岸——我亲爱的永无岛》以及徐嘉泽的《城市生活手帐》,作家不但行走在大高雄崎岖山林、绵长海边,还在田园中成为一颗旺来,想像自己如何在大地的拥抱里奋力成长。作家们还在浪涛声中以及大都会的霓光彩影里,倾听孩子们及青年人的心声,他们在上山下海遍地书写中,赋予在地书写更丰盛的新生命。
创作者还努力挖掘在土地、海港、山林等辛勤工作人们动人心弦的好故事,将关怀视野,洒遍大高雄每吋土地,深刻触及莫拉克灾区和弱势小朋友的议题,让大高雄生命的热度,转化成一个个发光发热的文字光点。此外,为了让作家所勾勒的大高雄立体化,我们动员了摄影师、插昼家、纪录片或短片拍摄团队,以现今多元艺术媒介的操作,留下一抹抹创作者与土地接触的动人身影。
高雄市市长 陈菊
局长序
遍地开花的文学种籽
纵观国内外最好的文学创作,几乎都是深耕地方,从自己生长的大地上,扎根、萌芽,最后遍地成林,绿意盎然。大高雄「南方人文驻地写作」活动,开启大高雄地方书写新扉页,不但由文学创作者,将一颗颗文学种籽带到山林,携至海滨,归回田园,并且栽种在大都会的柏油路上,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种籽照样冲破任何横逆美丽开花,在我们这座城市里,绽放恆久的文学芬芳。
参与这次书写工作的文学创作者,代表大高雄地区不同世代的文学视野,深入大高雄地区从平原到海边又深入山区的特殊环境。……
我相信,每个人心中各有一幅大高雄的城市地图,如今我们更希望透过大高雄作家们这一系列的深入书写,让人们都能握取到打开自己城市记忆地图的锁錀,勇往直前走入自己的山林大海,倾听山风浪涛的无尽密语。
最终我们会走入宁静的田园,把耳朵俯贴在大地上,聆听到每颗看似平凡又不平凡的文学种籽,开始他们在人间的心跳。然后,我们会亲眼看见他们在眼前,遍地成林遍地开花,大高雄成了一座绿意花香的文学城市。
高雄市文化局局长 史哲
收到《城市生活手帐》这本书,真的像是收到一份来自城市的情书。我一直觉得,生活在城市里,我们就像一颗颗忙碌的螺丝钉,每天都在运转,有时甚至会忘记停下来感受周遭的一切。这本书的名字,恰恰击中了我的心坎。我期待它能像一本导览手册,带我重新发现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我不是那种会立刻购买潮流单品的人,我更喜欢发掘那些有故事的老店,或者隐藏在市井小巷里的美味。这本书会不会分享一些这样的“城市秘境”?又或者,它会提供一些方法,让我们用更独特的方式去记录这些地方?我一直很想提升自己画画的能力,但又苦于没有系统的方法,如果书中能有关于城市速写的技巧,或者如何捕捉光影变化的指导,那就太棒了。我经常在公车上或者咖啡馆里,看到许多人都在低头玩手机,我却觉得,与其沉迷于虚拟的世界,不如去发现真实生活中的美好。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的“眼睛”,让我看到更多城市的美丽,我的“双手”,让我能把这些美好记录下来。我特别好奇,它是否会涉及一些城市历史文化的元素,让我能更深入地了解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
评分拿到《城市生活手帐》,我感觉就像是收到了一份来自城市角落的邀请函。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诗意和生活感。这本书的名字,恰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城市留白”的艺术。我不是那种喜欢把行程排得满满当当的人,我更喜欢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不期而遇的惊喜。这本书会不会教我如何去发现和创造这些“留白”的时刻?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城市气味”的记录方式。我一直觉得,气味是城市记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如老街巷里的油炸粿香,雨后泥土的芬芳,或者是海边微咸的海风。我希望这本书能引导我如何用文字或图画去捕捉这些无形的、却又如此鲜活的城市气味,并把它们转化为手帐中独特的存在。
评分哇,拿到《城市生活手帐》这本书,心情真的很激动!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也喜欢用文字和图画记录下这些瞬间。这本书的名字就深深吸引了我,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能陪我一起探索城市、一起写写画画的好伙伴。我平时就住在高雄,每天通勤、逛街、约朋友,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时甚至是司空见惯,但内心总会闪过一丝涟漪。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都会感,但又不失温暖,让我觉得即使是再忙碌的生活,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创意。我非常期待这本书里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城市观察的视角,也许是一些我之前没有注意到的生活角落,又或者是关于不同城市的生活方式的对比。我特别好奇,它会不会教我一些手帐的技巧,比如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街景,或者如何用色彩来表达心情。我一直觉得手帐不只是写日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自我对话的方式。如果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灵感,让我能够更生动、更有趣地记录我的城市生活,那它绝对是我今年最棒的一笔投资了!而且,我很好奇它有没有介绍一些台湾本土的城市亮点,比如一些隐藏在巷弄里的小店,或是老街的特色建筑,这些都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内容。
评分《城市生活手帐》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一种悠闲而充实的生活状态。我一直都渴望能拥有一本能够陪伴我探索城市、记录生活的手帐,但总觉得市面上的手帐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风格太单一,难以满足我的需求。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答案。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城市节奏”的观察和记录方法。我深信,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脉搏和节奏,而这种节奏就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交通状况、甚至店家的营业时间上。我希望这本书能引导我去感受和理解这种“城市节奏”,然后用手帐的方式将它们表现出来。我也会很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关于“城市味道”的收集和整理技巧。我一直觉得,食物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品尝当地美食,也是一种深入了解城市的方式。
评分拿到《城市生活生活手帐》这本书,我感觉它就像是一把能打开城市生活宝藏的钥匙。我一直觉得,生活在都市里,我们往往被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所裹挟,很容易忽略身边那些细微的美好。这本书的名字,恰好提醒了我,要慢下来,去感受,去记录。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慢”下来,如何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节奏的方法。我个人很喜欢逛博物馆、看展览,也喜欢在咖啡馆里发呆,但我常常觉得,这些体验过后,如果不加以记录,很容易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些启发,让我能够更有效地捕捉这些瞬间,并且用更有创意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期待它能包含一些关于“城市声音”的记录方法,比如如何用文字或图画来描绘城市的喧嚣与宁静,又或者如何捕捉人们的对话和笑声。我也会很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艺术家或生活家,他们是如何通过手帐来表达自己对城市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城市生活手帐》这个书名,真的太有画面感了!一看到它,我就联想到坐在窗边,手捧一杯热咖啡,旁边摊开一本精美的笔记本,用细致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记录下城市的点点滴滴。我本身就喜欢用手帐来整理思绪、记录生活,但总觉得自己的手帐风格比较单一,缺乏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带来一些新鲜的创意和灵感,让我的手帐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城市表情”的观察方法,比如如何去捕捉不同街区、不同时间段所呈现出的独特“表情”,然后用手帐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一直觉得,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就体现在它的街景、建筑、人们的交流方式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引导我去更深入地挖掘这些城市的“表情”。我也很想知道,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手帐达人的作品,让他们是如何将城市生活融入到手帐中的,从中学习他们的创作技巧和构思。
评分《城市生活手帐》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活温度。我一直觉得,生活在城市,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我们的故事,也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城市故事”的采集方法。我喜欢听别人的故事,也喜欢分享自己的经历,但我常常觉得,很多珍贵的瞬间,如果没有被及时记录下来,就会像流沙一样从指缝中溜走。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实用的指导,让我能够更主动、更细致地去发现和捕捉身边那些感人的、有趣的、或者发人深省的“城市故事”。我也会很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关于“城市声音图鉴”的概念,比如如何用手帐的方式来记录下城市里各种各样的声音,从车辆的鸣笛到人们的交谈,再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这些声音共同构成了城市的交响曲。
评分拿到《城市生活手帐》,我感觉它就像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城市情绪日志。我一直认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我的“远方”,往往就藏在这座熟悉的城市里,只是我可能还没有学会如何去发掘。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看到了可能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城市色彩学”的启示。我喜欢用色彩来表达我的心情,但总觉得自己在描绘城市时,色彩的运用还不够丰富和精准。我希望这本书能引导我如何去观察和捕捉城市中那些微妙而迷人的色彩变化,比如清晨阳光下的建筑,傍晚时分天边的余晖,又或者是夜晚灯光勾勒出的轮廓。我也会很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关于“城市触感”的记录方法,比如如何用手帐来描述雨滴落在皮肤上的感觉,微风拂过发梢的轻柔,或者是老街石板路的粗糙。
评分拿到《城市生活手帐》这本书,我感到一股强烈的共鸣。我一直相信,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城市,则是这门艺术最宽广的画布。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城市光影”的捕捉和记录技巧。我喜欢在不同的时间段,观察城市在光影变幻下的不同面貌,比如清晨的柔光,午后的暖阳,傍晚的金色余晖,以及夜晚的霓虹闪烁。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用更生动、更具表现力的方式,将这些光影的魅力呈现在我的手帐中。我也会很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关于“城市表情包”的创意灵感。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人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反应,都构成了城市生动的“表情”。我希望这本书能引导我去捕捉和记录这些“表情”,让我的手帐内容更加有趣和富有生命力。
评分《城市生活手帐》这个书名,一听就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理论书,而是一本能够贴近我日常的实用指南。我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人,喜欢在城市里漫步,观察人来人往,感受不同的街区氛围。每次看到别人精心制作的手帐,都觉得羡慕不已,自己也尝试过几次,但总是坚持不下来,要么觉得内容太枯燥,要么就是画不好,缺乏灵感。《城市生活手帐》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克服手帐创作的瓶颈。比如,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找到创作素材?如何用简单的图画和文字来记录下那些转瞬即逝的灵感?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城市观察”的视角,引导我去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城市细节,比如老建筑的雕花,街边小店的招牌,或者人们的表情和动作。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捕捉这些细节,并把它们转化为手帐中生动的画面。我也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包含一些关于“城市漫游”的建议,让我能更有效地利用碎片时间,去探索城市的角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