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人往前头走。
海一般的山云汹涌而来,天外亮泽,逆透出鳞动的光影,
我远走在彼方,定定站立,
胸口细细擂动,渐次鲜明的心音……
从《小地方》走来,赖钰婷开始一个人的流浪,追寻自我,那些一步步走过的小乡镇,见过的小人物,那些平凡却又无比珍贵的小故事,交织她与这土地、这小岛的种种惊奇,她出走,她回归,寻找旅行与家的真谛。
这次,她将前往灵魂更深、更远的地方。
一个人揹起行囊,随时自在地出发。
24篇散文,24个地方,旅行于异地之间的边境,
对于远方,有着巨大的想像。
没落林场的车埕小村庄、水上森林般的四草、西螺大桥旧时光阴、绿岛初次浮潜的体验、乘坐热气球了望平原的鹿野、在埔里纸寮专注于造纸的师傅、在基隆偶遇热闹的中元祭……这些、那些,带她去更私密的所在,以更浓密的文字,写下更触动的风景,感觉自己温烫胸口,怦然的心音,走了漫漫长路的抵达,感官遂变得敏锐,风景似乎也安静下来。一小片刻,只有自己,跋山涉水而来。光阴暂停。只纯粹是当下,是的,旅行的路上,短暂相遇的人,悸动的景象,那些、这些,将成为心底永恆的景致,日后的思索与力量。这便是旅行最迷人的地方。
看看钰婷眼中的风景:
★ 雪见‧雪霸国家公园──
「日光出奇得好。光影酡黄泼洒的气势,如烈酒,在透白天色中微微晕染一笔,就有令人醉倒的浓度。不到雪见,不知道晴朗的极致。我的视觉还没从灰冷色调转换过来,天幕却一下子变出抢眼的夏妆。」
★四草‧台江内海──
「不自觉便联想起徐志摩,想起他『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诗句。情景、诗境悠悠萦绕,满眼意象,洋溢着色泽与节奏的新颖。航行归程,大众庙檐角屋宇勾勒出四周天蓝日暖的线条,庙后水道旁那一树火红夺目的凤凰花开得正热烈。在绿的视野中,烘染出四草的艳美热情。」
★西螺‧西螺大桥──
「曾听一名老司机转述那场轰动全台的(西螺大桥)通车典礼,锣鼓喧天、万头攒动的盛况,人人欢天喜地,热闹如同迓妈祖。……我伫立在桥边,看这座有「远东第一长虹」美称的桥梁。鲜红的漆色,在长期曝晒下,有些地方已经褪红泛白。……曾经辉煌烜赫,对照之下的今日,确实是有点没落寂寥了。」
★乌石鼻‧台东长滨──
「僻远又清朗。(乌石鼻港)不同于西南部小渔港的腥黏闷溽,也迥异于东北角大船大港的繁盛喧扰,这祕密基地般的天之涯、海之角,鲜有游人到访。在无人的景致中独行,人迹隔绝,海陆开阔,身体的感知能力被开启似地,心情随眼前所见摇摇摆摆,悠悠荡荡。」
★绿岛‧浮潜──
「礁石潮间带,白色贝壳砂砾连绵延伸向海。那触感极其洁净,每一步履的起落,都能感觉到砂石于脚畔挪移唰动,却没有沙滩粉石裹满脚掌的风尘。近滩海水,远远看是一泓绿色宝石,走近了俯看,却清澈到可以晃动自己的影子。远处一双人影,蹲下身体,于水石交界处,细细摩娑脚边的贝壳砂。像童心未泯的孩子,睁大眼搜寻贝壳石罅中,神出鬼没的小虾蟹。鱼苗样,肉眼可辨的游鱼,在清浅的水光中游得满地皆是,简直是无涯际的鱼塘。」
★阿里山‧日出──
「色泽薄透的清新天幕,是一望无际的空景,连绵的云堆积涌动,站在山边高处,就能感觉眼前脚下层层叠叠盘升而起的天空之海。海的意象包围山形,但那分明不是海,是凝固的浪花卷成棉花一般松软的云形。看似不动的图形,盯着定神细瞧,又好像隐隐有集体的挪移飘送。」
名人推荐
★舒国治、廖鸿基 专文推荐!
★郝誉翔、韩良忆、吴岱颖、凌性杰、简白、吴钧尧、王盛弘 远走推荐!
「赖钰婷写得真好,行文的韵律教人清浅读入,却又深浓地着附在心版上。」──舒国治
「作者以独具的关照和文字,一步步引领我们的眼,重新阅读这座海岛。」──廖鸿基
作者简介
赖钰婷
台湾台中人。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毕业。散文作品屡获奖项,2004年以〈来去蚵乡〉获时报文学乡镇书写奖,确立其于同辈作者中,独特的城乡散文书写风格。2010年于《幼狮文艺》撰写「台湾镇镇走」专栏,以散文的质地,描绘行走于台湾乡镇、聚落风景间的心情感悟,广受好评。2011年荣获行政院第三十五届金鼎奖「最佳专栏写作奖」。
作品选入《93年散文选》、《94年散文选》、《THE TAIPEI CHINESE PEN》、《青少年作家作品集:中英对照台湾文学选集》、《亲情之旅》、《玻璃瓶里的夏天》等书,着有《彼岸花》(远流,2006)、《小地方:一个人流浪不必到远方》(有鹿文化,2012)。
【推荐序】
舒国治 清寂人看透的清寂山海
廖鸿基 文学行动
【远走推荐】
【自序】走向许诺之地
辑一 【山海恋】 脚边的远方
雪见晴雨
马那邦,虚幻之海
新中横中途
太极云踪
登庙,照见
夏日出走,山海之恋
乌石鼻,远走的想像
辑二 【老画面】 心中的日月
静看林田山
时光车埕
纸寮印象
在田尾,寻找家的窗景
古坑滋味
剪黏板头村
辑三 【慢时空】 历史的侧影
基隆的模样
后慈湖的春天
梦土清泉
台中的老式繁华
西螺桥影
绿岛光景
辑四 【回旋曲】 挪移的姿态
追日阿里山
一趟邮轮式列车之旅
糖厂与五分车
四草漫溯
鹿野飞行
推荐序
清寂人看透的清寂山海 ◎舒国治
读赖钰婷的文章,一篇一篇看去,一段一段看去,竟然有些许的伤怀,但觉她有些「清寂人总走在清寂小路上」的意味。
不知她的年纪是几许,亦不知她十来岁做中学生、二十出头大学毕业一迳是如何打理自己的。怎的会培蕴出此种踽踽独行、轻言细语道出行走间见得的乡郡无人理会悄悄声色。
她的太多篇章几乎像是离家出走长时候所观所见,然她怎可能没有家?可她的笔法,如此地不疾不徐,如此地鉅细靡遗,竟教人不禁猜想她已全神全心登踏路上、无需顾虑回家的时辰向晚。
这种漂泊的灵魂式之写作,看来在台湾今日,会越来越多人逐渐投身,并且年龄亦可能越发降低。主要世道之多舛总教灵气散发的创作好手不免出以与他们年龄不必相符的非常笔法。
赖钰婷写得真好,行文的韵律教人清浅读入,却又深浓地着附在心版上,真希望她一直往更多的乡镇田海去游去走,也希望她别只顾往远处走而离人群都太迢遥了。更希望她这种细致深情的作家能偶而享受写写家居屋檐窗下的别种趣事呢。
推荐序
文学行动◎廖鸿基
前些日子刚选了赖钰婷的文章编在散文选里,没想到,与该文选完全无关的机缘,紧接着就得了机会为赖钰婷的新书《远走的想像》写推荐。
「你适合为这本书写推荐。」电话里总编的语气如此肯定。
走出去、航出去,留下痕迹写下感受是个人多年来的书写方式。果然,本书二十四个篇章,作者的脚踪如此勤快,从山林走到海边航向离岛走进城市走进村里走进田野飞向天空,蕞尔小岛尽管幅员有限,本书篇幅东西横贯南北纵越。作者观察多么细微,啊,山海壮丽,生态多样,人情浓、民风淳,一地一景一村一色。书中介绍的许多地方多么家常,或曾去过或几分熟悉,读了后,让人兴起还要再去的逸兴;有些地方听都不曾听过的,读了后也想按图索骥有了安排出游的冲动。
本书若以「旅行文学」轻浅来读,如船行海上阅读的恐怕只是浮面风景。一起生长的这同一座岛屿,相信每位居民看见的风景都不相同。「少了观看的刻意,也没有着意相望的机心,简简单单。」作者如此形容自己探寻这座海岛的视角。是的,因为不刻意,这本书读来简单、朴素、清心,作者以独具的观照和文字,一步步引领我们的眼,重新阅读这座海岛。
避开过度人为过于观光化的区域,作者带引我们「安静的走进他乡伸手可及的日常起居中」,让我们彷彿就在自己的生活里照见自己。走进山林里,探索的触角如此随兴随意,字里行间教我们看见「不曾惊扰也无须管理的素颜野性」。领我们走进时光流程里,那数度起落的繁华与沉寂让人屡屡扼腕叹息。走进一条漫不进喧嚷的小径,场景如此「幽幽淡淡似曾相识」。
文字串成流光,一再抚触我们熟悉的岛屿流线,无须经营雕凿,层次自然轻柔,旋叠出如此立体的我们家园。
行走才能接近,登高才能望见,航行才能体会,不同视角,不同感情,对土地的凝视需要心和脚结合成的行动,需要走出去的意志和决心。温暖方便的一段日子后,人的惯性及惰性便如糖蜜黏住了生命往外探索的冲动,每趟出发都需挣扎;而且,一旦离开安定熟悉的环境,外头一阵风一阵雨热一些冷一些或遭遇突发状况,都得应对也都难免受些折腾。文中作者提到搭夜车漏夜登山,在寒冷中等待日出,「要耐得住冷,耐得住无聊」,作者提醒自己,耐得住才有机会等到日出时,「那勾着心坎的热度」,也才能比较与日出风景明信片的境界差异。多么欢喜,看见这么健康、活力,这么有行动力的作家。
潮流来得太急世界转得太快,尽管周边有些景、有些故事已成为永恆的乡愁,悲叹吗?退缩吗?不,套用作者书里的一句话,「对于家的美好想像,要从动心起念的实践开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